(共21张PPT)
不懂就要问
选自《新学制小学教科书高级国语读本》
孙中山
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开拓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戒尺
吓呆
背诵
一字
不漏
清楚
糊涂
霎时
照例
一段
字词识记
读一读
新鲜感
私塾
厉声
咿咿
呀呀
鸦雀
无声
圈出
摇头
晃脑
背 诵 例 圈 段
糊 涂 呆 戒
厉 挨 楚
jiè
bèi
sònɡ
lì
quān
duàn
hú
tú
dāi
chǔ
lì
ái
我会写
多音字
背
(背诵)
(背书)
(背包)
(背着)
bèi
bēi
圈
(圆圈)
(羊圈)
quān
juàn
圆形,圆形的东西。
养家畜家禽的棚栏。
根据意思写词语:
1
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2
形容非常安静。
3
对事物的认识模糊。
1
2
3
照例
鸦雀无声
糊里糊涂
我会读课文
课题序号后加了星号的,被称为“略读课文”,这类课文有哪些“新鲜”的地方?
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
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3
1
2
结果
经过
起因
概括内容
结果
第8-9自然段
起因
第1自然段
经过
第2-7自然段
课文哪一部分是起因、经过、结果?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起因: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以前把这样的学校叫什么吗?
私塾
我国旧时私人举办的一种初级学校。一般规模很小,多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孟子》等作为课本,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无一定的学习年限。
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想法
和
做法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说明孙中山是一
个__________的孩子。
乐于思考
说明孙中山是一个________、 ________的孩子。
有勇气
学习认真
当孙中山提问以后,同学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当孙中山提问以后,先生又是怎样做的呢?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通过对学生和先生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孙中山好学上进、认真执着。
“学问”本来是指知识,在这里孙中山把这个词语分解开来,却很巧妙、生动地回答了同学的问题,也更好地表现了孙中山的学习态度。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实践经验
提示: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自主思考,遇到不会的问题要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
不懂就问是求学美德。你听过哪些赞美勤学好问的格言警句?或听过、看到过哪些相关的句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荀况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
拓展
THANKS
谢谢观看
学问学问 不懂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