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必修2(人民版)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基础达标
1.康有为等人在宣传其进步思想时不可能使用的形式是( )
A.创办报刊 B.广播宣传
C.放映电影 D.演讲集会
解析:中国自办的第一批广播电台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办电台。1926年,中国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随后,又出现了天津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和北京广播无线电台(1927)。这时,康有为等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B
2.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bbs,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21cnjy.com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解析: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开始。
答案:B
3.(2014·无锡期末考试)下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
报纸 纪事
《申报》 1918年该报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中央日报》 1932年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论
《新民日报》 1939年,社址所在的县城沦陷,不得不宣布停刊
《救亡情报》 其发刊词说“抗战救亡”是全国人民的呼声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B.民国时期的报纸都以客观公允作为报道原则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D.民国时期的各类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解析:分析可知,“1932年多次发表‘赤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祸害论’的社论”说明报道存在明显主观性,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说明近代科技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A项正确,排除;“1939年,社址所在的县城沦陷,不得不宣布停刊”说明日本侵华对中国报业的摧残,C项正确,排除;“报纸是活化的历史”,对研究历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D项正确,排除。21教育网
答案:B
4.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创办于19世纪末
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
解析:《民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时务报》《国闻报》是维新派创办的报纸以宣传维新思想。三种报纸对封建主义的批判都不彻底。21·cn·jy·com
答案:C
5.2012年夏季奥运会在伦敦举办,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大多只能通过电视转播来了解比赛情况。100年前,中国人除了到现场观看比赛外,还能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奥运会的比赛情况( )2·1·c·n·j·y
A.听广播 B.看报刊
C.看电视 D.上互联网
解析:电视是1929年发明的,互联网是1969年才有的,而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是1923年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的ECO广播电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6.(2014·衢州质量检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现代化》一书记载:“民国元年后出现的几百家报纸、几十家学术或政论性杂志,以及十几万所大小学校,不仅使知识分子在数量上猛增,而且为他们提供了更为独立的职业(例如教师、记者)、社会地位和更大的社会流动可能性。”这反映了民国成立后( )21·世纪*教育网
A.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
B.报纸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C.报纸实现了专门分工
D.报纸进一步开启了民智
解析:据材料信息“不仅使知识分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数量上猛增,而且为他们提供了更为独立的职业(例如教师、记者)、社会地位和更大的社会流动可能性”,可知反映报纸促进了知识分子队伍的发展壮大,推动了社会对知识分子群的关注,故选D项。A、B、C三项都是对材料的不正确解读,排除。www.21-cn-jy.com
答案:D
7.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称:“第一可以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亲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吗?”请问,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www-2-1-cnjy-com
A.电影 B.电视
C.广播 D.互联网
解析:从材料中“真如同亲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可知是电影。
答案:A
8.(2014·荆州质检)民国著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
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
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
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风气的变化
解析:解答时注意题干角度限定“社会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史”,结合材料信息“印刷机器发达史”和“新闻事业发展史”,可知C项为最佳答案。A、B、D三项的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没有紧扣社会生活史这一主题,故排除。【来源:21cnj*y.co*m】
答案:C
9.从媒体角度看,美国的水门事件、克林顿丑闻事件、美军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国家高级官员的丑闻曝光事件等,突出反映了( )【出处:21教育名师】
A.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B.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独行的制约
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D.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
解析:“从媒体角度看”,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之所以能够曝光就是因为有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的宣传作用。 21*cnjy*com
答案:D
10.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坦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如图)。这反映了( )
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 ②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善 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效显著 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图片中的文字,从图片中的文字内容看不出民国初期公民的教育状况,更看不出妇女地位的提高,只能看出当时比较关心妇女儿童,体现的是一种人性,②正确,从小学教材刊登泰坦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可知①正确,因此答案为A项。【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A
11.人与人之间的称呼看似平常,其实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宣布:“任何人不得再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
材料二 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和赌博等陋习。
(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
材料三 1921年中国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党成立,“一大”党纲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从此互称同志在党内成为习惯,并扩大到党员和非党员之间。到新中国成立后,“同志”成为全国人民最流行最亲切的称呼。1959年8月3日,毛泽东建议党内一律用同志称呼,不要以职务相称。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材料四 时代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称呼也悄悄跟着变化。从“同志”到“师傅”,从“先生”“小姐”到以职位相称,再到上级都被叫做老板,这些变化简直让人眼花缭乱。21*cnjy*com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法国和中国在称呼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材料中的措施反映了两国社会有什么相同之处?
(2)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在称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材料四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称呼出现了多样化的现象,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据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问题的能力,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1)题,结合中法两国的背景回答;第(2)题,依据材料回答;第(3)题,依据所学知识来回答。2-1-c-n-j-y
答案:(1)法国爆发大革命,中国发生辛亥革命,冲击封建思想。反映中法两国等级制度森严。
(2)具有反封建,民主、平等的特点。
(3)反映了社会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发展,解放。
素能提升
1.下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
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
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
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
D.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解析:此题目抓住关键信息民国八年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五日即1919年5月5日,此题可以用排除法:A项不符合史实,政论性报刊清末早已有之,C项抨击的是北洋政府而不是国民政府,D项五四运动中能够表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应该是6月初上海等地的工人罢工运动。
答案:B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 http: / / www.21cnjy.com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解析:本题以上海与北京、天津放映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电影的比例为切入点,考查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含义。材料揭示了20世纪20年代,上海已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材料不涉及中外电影制作水平,排除A项;从放映中外电影的比例看,北京、天津地区远远高于开放程度较高的上海,但这不能说明京津民众接受外来事物的热情较高,排除B项;中国电影拷贝有一定的流通税费,故上海制作的影片传到京津地区代价太高,京津民众看外国片的概率增多,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与材料和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C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必修2(人民版)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基础达标
1.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时尚女性的图画,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在风俗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
B.大部分国人已采用西方生活方式
C.中西文化习俗共存共容
D.国人固守自己的传统社会习俗
解析:从图片的穿着看,是旗袍,反映了中西结合的服装。
答案:C
2.(2014·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在婚丧等传统风俗革除旧习日趋简化之际,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却越来越崇尚奢侈,其主要原因是( )21教育网
A.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B.民主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近代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
D.腐朽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答案:C
3.(2014·嘉兴期末检测)据学者统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婚俗在教育发达地区已改变很大,如集体婚礼、西式婚礼等,但即便在大城市,丧葬旧俗依然盛行,如丧事披麻戴孝,期内不洗脸、不洗衣服等,南北各地均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 )21cnjy.com
A.传统忠孝礼节观念根深蒂固
B.年轻人与年长者观念不一
C.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发达
D.西方教育影响地域差异
解析:据题干可知,“即便在大城市,丧葬旧俗 ( http: / / www.21cnjy.com )依然盛行”,传统婚俗沿袭,当然受到年龄层次、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但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即使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统忠孝礼节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21·cn·jy·com
答案:A
4.(2014·绍兴期末调测)龚祥瑞在自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盲人奥里翁》中记载:“辛亥革命那一年,在我出生的那一天(旧历六月初八),父亲头上留了四十多年的辫子竟被守城门的乡勇给剪去了。”这一材料说明( )www.21-cn-jy.com
A.清末已出现市民的辫子被乡勇强迫剪掉的现象
B.清末新军和军官学堂的学生剪辫子之风已形成
C.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巨大变化
D.清朝末年乡勇自作主张强迫市民剪掉辫子成风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辛亥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斗争的对象是清王朝,剪辫子是反清的表现,故A项正确;“剪辫子之风已形成”“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巨大变化”是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移风易俗措施的影响下出现的,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那一年”,故B、C两项错误;D项不能反映材料内容,排除。2·1·c·n·j·y
答案:A
5.(2014·天津六校联考)20世纪30年代,自然、方便的握手礼节成为中国社交场合中最常见的相见礼。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自由平等的文明精神 B.西式礼仪被广泛接受
C.人与人的关系趋于简单 D.民主共和的精神
解析:据题干情境,“自然、方便的握手礼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成为中国社交场合中最常见的相见礼”,表面上反映西式礼仪被广泛接受,实际上体现了人们平等意识的增强和社交风气的日渐开通,故A项正确,B项错误。无法从握手礼节推测出人与人的关系趋于简单,C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D项错误。2-1-c-n-j-y
答案:A
6.从旧式婚礼与新式文明婚照可以看出,我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 )
①服饰的变化 ②发式的变化 ③礼仪的变化 ④是否缠足的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与近代婚姻风俗的不同。通过看图可发现,近代婚姻在服饰、发式、礼仪、缠足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答案:A
7.(2014·商丘期末统考)19 ( http: / / www.21cnjy.com )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D.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解析:材料信息“革命巨子,多由海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体现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革命巨子”反映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即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故C项正确。A、D两项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B项仅提到西装革履的流行,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内容,排除。 21*cnjy*com
答案:C
8.(2014·福州质量检测)1929年《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的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21cnj*y.co*m】
A.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
B.北洋政府加强法制建设
C.《大公报》属于政论性报刊
D.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离婚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论》的卖书广告”可知反映了人们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而并非政论,故D项正确,C项错误。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组织人编译《各国律例》,开始介绍西方法律,A项错误;1929年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B项错误。
答案:D
9.(2014·孝感一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啤”字。啤字是根据英、德、法文的头两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很多人把“啤酒”称为“卑酒”。这反映了( )
A.中国传统酒文化已被西化
B.西方啤酒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C.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
D.国人产生了崇洋媚外观念
解析:近代中国人在一个时期内把“啤酒”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为“卑酒”,作为对中国传统酒文化的补充,说明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已被西化”“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崇洋媚外观念”的信息,故A、B、D三项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C
10.(2014·永州二模)有学者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20世纪初期“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旨在说明( )【版权所有:21教育】
A.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
B.随着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民俗风情发生巨大变化
C.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随着中国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解析:据题干“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准备着”寓意原来人们被传统思想文化所统治,“而是”告知我们后半句才是学者所强调的,“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说明人们的思想状况、行为方式发生新的变化,故B项正确;A项内容题干有所反映,但不是作者旨在强调的内容,排除;C项内容同题干所述不符;D项情况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后,排除。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11.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判断图A、图B反映的时代。
(2)图A、图B服饰、称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解析其原因。
(3)观察图C,该种服装流行反映了哪些时代信息?
(4)相对于图C,图D、图E中的服饰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此种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1)题,从穿着可看出是清末、民国。第(2)题,从称呼“老爷”到“赵君”来看变化并分析原因。第(3)题,从列宁装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第(4)题,从改革开放的时代来分析。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1)清朝(回答清末或清朝时间段内均可);民国。
(2)清末民初西风东渐,国人模仿、崇尚西方的生活习惯与服饰样式;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改变了清朝尊卑有别的称呼陋习。21*cnjy*com
(3)穿列宁装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新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成立之初,中国经济十分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服饰比较单调;由于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亲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包括服饰打扮、礼仪习惯在内的一切都向苏联学习。
(4)服饰开始多样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素能提升
1.(2014·江苏卷)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解析:本题以漫画《发辫之将来》为切入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漫画获取信息并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从漫画中找准有效信息,漫画中剪辫子的人剪掉一部分,代表崇尚西洋,还保留了一部分表示保留国粹,说明时人传统观念依然存在,故本题选C项。A项只显示漫画一部分信息;B项错在“刻意保存”,这是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D项说法不符合漫画意旨。www-2-1-cnjy-com
答案:C
2.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筒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解析:民国的建立促进了人们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解放,A、B、D三项分别从婚俗、服饰、打扮等方面反映了民国初年人们思想的进步,但是C项仍然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风气。
答案:C
中国“第一夫人”出访造型引关注
当地时间3月22日下午,彭丽媛陪同 http: / / www.21cnjy.com )平主席出访俄罗斯。彭丽媛一身深蓝色双排扣风衣配合习近平的造型,深色的整身造型用丝巾点亮,简约而典雅。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的首次出访受到各界的强烈关注,这套深色的造型看起来简约大气,实际上从珍珠耳环、点亮造型的丝巾、腰带的系法、风衣与裙子长度的比例、鞋子的高度等细节上一点都不疏忽从精致细节中展现中国特有的典雅与大气。
礼仪专家张玲点评:黑色的大衣富有立体的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亮色纽扣的点缀,腰间带子的搭配,塑造出夫人的风韵身姿。从商务礼仪的角度,主席和夫人洋溢的热情微笑,是代表中国领袖形象最为亮眼的地方,也充满着对中俄友谊美好未来的祝福!
“立领、脖头翻开……”谢平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该风衣造型在现代时款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了西式古典军服元素,加上修身裁剪,给人的不是一种军装所特有的硬朗感觉,而是端庄大气之派。另外,衣服在色彩的选取上没有采用军绿色或者是鲜亮的颜色,而是和习近平主席的大衣颜色一致采取藏蓝色,沉稳而含蓄。谢平说,彭丽媛所穿的及踝、系带的短靴与其服饰中的军装风格也相呼应,“整体给人的感觉是端庄中不失英姿飒爽”。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必修2(人民版)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基础达标
1.民国时期,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是( )
A.马车 B.三轮车 C.人力车 D.自行车
解析:马车是古代中国重要的交通工具,三轮车和自行车是新中国成立后重要的交通工具。民国时期,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人力车,反映了经济的落后。21·cn·jy·com
答案:C
2.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条从上海到吴淞的客运铁路。但未过多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清政府维护人民利益 B.中国人不需要铁路
C.维护清朝统治 D.对近代文明的无知
解析:从“……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可知民众对近代文明的无知与排斥。
答案:D
3.“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1*cnjy*com
A.铁路运输 B.航海事业 C.航空事业 D.电报电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从材料中“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可知主要是关于通讯联系方面的。
答案:D
4.观察下图,本照片摄制于1905年,照片中的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但该车没有链条,估计无法运动。该照片反映出晚清( )
A.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
B.普通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
C.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
D.代步工具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解析:在当时,自行车是新式交通工具,图中的木制自行车应该是仿制品,这表明当时的普通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
答案:B
5.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马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汽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7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该表反映了上海( )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6.1924年12月,北京公交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有轨电车,坊间出现了“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的竹枝词。其中“来往行人上下忙”反映了( )www.21-cn-jy.com
A.新式交通工具触犯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
C.市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改进交通工具的诉求
解析:本题要求对“来往行人上下忙”进行分析,理解“上下忙”的含义可知是市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答案:C
7.据记载,1888年清政府在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2·1·c·n·j·y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和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找关键词“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引起慈禧太后的不满,但材料并没有迷信的意思,也没有天朝上国的思想,既然政府修建了铁路,就可否定“拒绝引进西方科技”,所以只有B项正确。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8.(2014·南通一模)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0余千米,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 ②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③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④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题干信息反映的是铁路建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情况,无法看出整个交通运输业完成近代化,故①错误;由图片中清政府借款修筑和独立筹资官办的比重可知②正确;由外国资本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可以看出③正确;从图片中官商合办所占比重可以得出民间资本参与了铁路修筑,故④错误,B项符合题意。2-1-c-n-j-y
答案:B
9.(2014·浙江五校联考)下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作出这一判断最明确的依据应该是( ) 21*cnjy*com
A.服饰 B.发型
C.交通工具 D.建筑装饰风格
解析:黄包车是近代从外国传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C项正确;图片上服饰没有体现近代气息,故A项错误;图片上人物的发型也是属于传统发型,没有体现近代气息,故B项错误;图片上没有看出建筑装饰风格,故D项错误。【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C
10.下图为中国早期邮票“大龙票”,由此可以推断( )
A.中国近代邮政走在世界前列
B.晚清时期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邮政
C.大清邮政已经覆盖全国
D.反映了中国最早的近代邮政通信业务出现
解析:用排除法,先排除A、C两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最早的近代邮政通信业务是外国人创办的,所以,排除D项。从邮票上写有“大清”“邮政局”字样,可见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邮政。
答案:B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轮船招商局创设于1872年,是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在此之前,中国轮船航运业全部由外商轮船公司经营。该局设立后,于1877年用220万银两盘购了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财产。以下是轮船招商局初期发展和经营情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金额单位:万两
年度 资本 借款 船只吨位 运费收入 付出借款利息
1873-1874 47.60 12.30 4 088 49.17 1.77
1877-1878 75.10 381.97 26 916 232.23 36.53
1881-1882 100.00 353.75 29 474 188.47 10.75
1883-1884 200.00 227.09 33 378 192.37 22.42
注:借款主要是官款(官府贷款)
——摘自搜狐网
请回答:
(1)轮船招商局在上表所涉时间内的经营状况怎样?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它在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3)你怎样认识轮船招商局开办在航运业里的意义?
解析:本题以轮船招商局创设为切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考查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情况。第(1)和第(2)问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来说明;第(3)问结合当时中国的背景进行分析。21教育网
答案:(1)经营状况:一直在发展,轮船 ( http: / / www.21cnjy.com )吨位增多,收入日益增多,私人资本不断增加,官款膨胀快于私人资本,利息负担加重等等。(2)引进了先进的交通工具,或刺激了私人资本投资入股,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侵略。(3)首开了中国近现代的航运事业,开始利用了中国的水域资源,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造船业和交通业的发展。www-2-1-cnjy-com
素能提升
1.“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 ( http: / / www.21cnjy.com )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沿铁道线,自有电气实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来源:21cnj*y.co*m】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息的能力。从本题中的信息可知交通方式变化在先,城市建设在后,体现出天津城市化进程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的特点,故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B
2.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电报业的发展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福建、上海两地茶叶价格的同步变动说明信息传递快,19世纪80年代,两地已能进行电报联络。21cnjy.com
答案:A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必修2(人民版)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整合
一、分析近代以来促成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巨大变化的重大因素及其变化的趋势和特点
对近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科技(工业)革命、政治制度的变革、思想启蒙的作用等等。
(1)科技(工业)革命:①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的发明创造不断涌现。火车、电灯、有线无线电报、电话、电影、轮船、打字机以及现在高科技领域的许多成果等,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帮助;石油的发现和汽车、火车、轮船的普及则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活动的范围。②科技推动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深刻地影响着近现代人们生活、学习、思想方式、交往方式的改变。21·世纪*教育网
(2)政治:①近代资产阶级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民主取代了专制,法治取代了人治,平等取代了特权。②在中国,维新变法运动中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和揭露,辛亥革命中提出的“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加快了民主化进程。
(3)思想启蒙:①欧洲的启蒙运动,中国的戊戌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如戊戌变法以后,全国各地的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增加,接受新式教育的青年人数大大增多,对推广新的生活方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②新中国大力发展教育,公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大众化,这些对人们思想观念、衣食住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1*cnjy*com
趋势和特点
(1)趋势:
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它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2-1-c-n-j-y
②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并且是微不足道的。【来源:21cnj*y.co*m】
(2)特点:
①西方影响明显。西方工业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的传入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生活,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举凡衣、食、住、行、用的每一个方面,都明显地受到西方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原因: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出处:21教育名师】
③变化发展不均衡。例如,剪辫断发快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彻底,而不缠足运动起步早,进展慢。又如,从空间上看,沿海通商城市变化较显著,而广大农村和内地因自然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的制约,变化缓慢。
④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例题分析: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www-2-1-cnjy-com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材料、从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和理解能力。歌谣中的“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反映当时山西人有抽洋烟的习惯和使用电话这种新式通信工具,说明当时山西的传统习俗受到了冲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极大的改变,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足板子毕业生”反映当时的女孩子在民初已经放足和学习新式文化,说明文化教育不是日渐衰落,而是有所进步。故排除②。
答案:D
?跟踪训练
1.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21教育网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②人们审美观的变化 ③断发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留辫子和剪辫子,说明了中国自身观念的变化,不是盲目模仿西方的结果,故排除④。
答案:A
二、从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四次大的变迁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1)四次变迁。
时间 历史背景 变化特征
鸦片战争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城市崛起。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变化尤其明显。
辛亥革命后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都相应发生了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建立;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城市里生活有一定保障,农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 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把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努力改善国计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衣食住行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认识:
①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大背景相关联的。
第一次大的变化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现代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第二次大的变化发生在1912年,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冲击,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应地发生了变化。www.21-cn-jy.com
第三次大的变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于人民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了。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2·1·c·n·j·y
第四次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政治环境也越来越宽松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21·cn·jy·com
②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又有一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稳定性,虽然时代变了,但是有些东西却根深蒂固,很难一下子完全根除。比如说风俗习惯方面,有些落后的风俗虽然经过了中华民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涤荡,但还顽固地存在,特别是在偏僻的地区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另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例题分析: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解析:民国时期强调传统,新中国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历1月1日为元旦、正月初一为春节,这一变化反映了中西结合。A项错误,元旦这一称呼并非完整保留传统。根据常识,我们的传统节日仍然保留,故B项说法错误。C项亦有错,西方节日并非所有都普及,像万圣节,我们就没有普及。21cnjy.com
答案:D
?跟踪训练
2.下列两幅图片中的两地至今仍保存着近代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这种现象反映了近代中国(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B.努力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加深
D.充分享受西方物质文明成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侵华史,属中等题。图片反映了近代史上西方国家在中国建造的西洋式建筑,从建筑可知,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除在政治和军事上侵略中国外,还从文化和生活方式上侵略中国,这说明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加深,A、B、D三项的表述都错误,正确答案为C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