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三》(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三》(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2 10:4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语文园地三
学习任务一
交流平台 总结方法
交流平台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我要关注的内容
1 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路线参观图。
2 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重点阅读材料一、三、四
重点阅读材料一、二、四
学习《故宫博物院》
交流平台
我要完成的阅读目的 我要关注的段落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仔细阅读
浏 览
浏 览
学习《竹节人》
根据阅读目的
选择阅读方法
重点——详细阅读
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
略读——浏览
与阅读目的的关联不强的内容
阅读前想好阅读目的
针对目的选择阅读方法
交流平台
阅读习惯
学习了这个单元,我知道了要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如,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
王同学:
01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张同学:
02
我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读书时要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李同学:
03
交流平台
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跟阅读目的不相关的材料可以不仔细读。
掌握“有目的地阅读”策略,逐渐养成习惯。
学习任务二
词句段运用 关注描写方法
看例子仿写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地点
人多
入迷
看例子仿写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细节描写
玩竹节人是多么有乐趣的事情。
看例子仿写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塑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舒了口气。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想象、夸张
大量的细节描写了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罗丹。
教师小结
写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写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还可以用上夸张、想象。
迁移运用
弟弟看电视或者看书入迷……
两位老爷爷在大树下下棋入迷了……
书法老师写字入迷了……
…………
试着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情景。写好后,交换阅读,互相提提建议。
他斜靠在沙发上,左手牢牢地抓着手机,右手食指飞快地划着屏幕。终于划到了俄罗斯方块,他的眼神顿时亮了,嘴角往上一提,划出了一道漂亮的弧线;身体像松开手的弹簧“唰——”地一下子绷直了。
玩游戏(片段)
读书入迷
一位扎着马尾的小姑娘,右手托着下巴,左手拿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她时而皱紧眉头想着什么;时而甩甩垂到额前的刘海儿;时而扶扶那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时而因故事的高低起伏而发出几声长叹,过后如释重负般发出几声清脆的笑声。看那神情,好像完全沉浸在有趣的故事情节里了。
学习用序数词
你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用这种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人们认为天体上若有生命存在,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种分条列项的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分条列项的表达方式可以使说明的内容一目了然,使说理更透彻,使表达更清晰顺畅。
有序的表达方法
创设情境 有序表达
你是一个足球爱好者,想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你会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预设:我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理由:一是我爱好体育运动,跑步是我的强项;二是我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我有责任感;三是我能带领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
预设:亲爱的妈妈,踢足球有很多好处:一是能有效地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使肺活量增强;二是能强化腿部的骨骼,使骨骼更结实粗壮;三是能提高免疫力,使身体更健康……
班级里举行“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活动,你会用什么表达方式,向老师、同学们介绍自己?
教师小结
用这样的方式说明理由会使听众或读者觉得条理清晰,理由充分,说理性强,说服力大。
学习任务三
日积月累 学习古诗
自读古诗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了解作者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主要作品: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等,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朱 熹
理解诗题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春天里。
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春日:
胜日:
寻芳:
泗水:
滨:
光景:
等闲:
东风:
春天。
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 以看出诗人的好心情)。
游春,踏青。
河名,在山东省。
水边,河边。
风光风景。
春风。
理解古诗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那里风光无限,刹那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哪里都可以领略到春风的气息。
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
理解古诗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
你能想象出作者当时看到的景致吗
在春风的吹拂下,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诵读古诗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交流了课文中、课外阅读中、习作中涉及的场面描写。还学习了“反复”这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学习了更多的写作方法,还背诵了《春日》,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能大胆运用本节课所学——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巧用表达方式,这些方法技巧。同时,也能引用古诗《春日》,来给我们的文章增添色彩。
课堂小结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小练笔:课间观察一位同学做事入迷的样子,写一段话。
把本节课自己喜欢的片段,整理到阅读笔记本上,多读几遍,学会多积累、巧运用。
自主作业
学好语文 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