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3节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九下·义乌开学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是小科和小学同学周末在公园捡拾的垃圾,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易拉罐 B.泡沫饭盒
C.矿泉水瓶 D.塑料袋.
2.(2022九上·温州月考)央视二套《这是真的吗》栏目播出了电脑浸在液体中也能正常工作的新鲜事。原来这种无色的液体是被称作“绝缘液”的一氟二氯乙烷(化学式为CCl2FCH3)。这种液体可为手机、电脑“洗澡”,完成对电子产品的清洗。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一氟二氯乙烷应属于( )
A.无机物 B.酸 C.盐 D.有机物
3.(2020九上·黄岩期中)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尼龙绳子 B.汽车轮胎 C.陶瓷花盆 D.塑料吸管
4.(2023八下·新昌期末)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叙述中符合该主题的是( )
A.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
B.少植树、多开车,可以有效减弱温室效应
C.春节时大量燃放烟花燥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保护土壤
5.(2023·金华模拟)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某种液体燃料,同时生成一种物质丁,丁是一种常见溶剂,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物质中只有乙、丙是有机物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C.丁是由氢、氧两种原子组成
D.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3:1
6.(2023·杭州)长征七号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煤油的成分之一可用CH3(CH2)10CH3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氧属于混合物
B.CH3(CH2)10CH3 属于无机物
C.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D.CH3(CH2)10CH3 可以燃烧,具有助燃性
7.(2023·嘉兴模拟)如图是太阳能电池路灯,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这种能量通过再次转化储存在大容量蓄电池内,夜晚蓄电池给路灯供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柱用合金材料制成是因为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
B.夜晚蓄电池给路灯供电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C.白天给蓄电池充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路灯的塑料和铝合金灯柱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8.(2023·义乌模拟)医用防护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主要成分为聚丙烯[(C3H6)n],鼻梁压条的材料是金属铝,因其对带病毒气溶胶和有害微尘的阻隔效果显著。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熔喷布”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无机物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分子构成的
C.用金属铝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氧气反应
D.医用防护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类似于过滤
9.(2023九下·杭州月考)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叫做“足球烯”的超导物质,它的一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因形似足球而得名。下列关于足球烯说法错误的是( )
A.足球烯的化学式为C60 B.足球烯是一种有机物
C.足球烯是由分子构成的 D.足球烯具有可燃性
10.(2023·杭州模拟)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奥运火炬的迭代,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下列有关两种火炬的说法正确的是( )
“祥云”火炬 “飞扬”火炬
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 铝合金 碳纤维复合材料
燃料 丙烷(C3H8) 氢气(H2)
A.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金属单质
B.燃料都具有氧化性
C.燃料燃烧后,生成物都有水
D.燃料都属于有机物
11.(2023九上·拱墅期末)《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这是对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的化学式为C2H4
B.甲烷属于有机物
C.甲烷燃烧只生成水
D.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
12.(2023九上·上虞期末)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3.(2022九上·湖州期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科学学科核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
A.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则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C.氢氧化钠可与盐酸反应,则能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14.(2022九上·海曙期中)“土豆农膜”是一种新型环保农膜,通过在塑料中添加土豆淀粉制成。“土豆农膜”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塑料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B.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该新型农膜有助于解决农村“白色污染”问题
D.土豆农膜比普通塑料农膜容易降解
15.(2022九上·桐庐月考)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有关部件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合金电子元件 B.耐高温塑料外壳
C.集成电路硅芯片 D.石英(SiO2)光纤
16.(2022九上·嘉兴开学考)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是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17.(2023·常山模拟)常山油茶历史悠久,目前全县油茶总产值突破10亿元,是常山三宝之一。“山茶油”中含有角鲨烯(C30H50)、茶多酚等成分。
(1)其中成分角鲨烯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角鲨烯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是 。
18.(2023·温州模拟)2023年杭州亚运会火种灯采用双层玻璃结构,在低温、严寒、大风等环境下不会熄灭。其创意源自于青铜器精品“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
(1)火种燃料使用的清洁能源是丙烷(C3H8),丙烷属于化合物中的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如果灯体上部封闭,不与导烟气腔连通,火焰容易熄灭,原因是 。
(3)我国炼铜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将赤铜(Cu2O)和炉甘石、木炭粉混合高温制得黄铜:X+Cu2O+CZn+2Cu+2CO2↑。则炉甘石主要成分X的化学式为 。
19.(2023九上·上虞期末)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2)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 的作用。
(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我市自2018年开始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2019年实现全市全覆盖。乙醇(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填一种即可)
20.(2022九上·杭州期中) 2022年9月27日,俄罗斯“北溪”天然气管道在丹麦海域发生泄露,对该区域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请回答:
(1)泄露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2)主要成分在物质分类上属于化合物中的 。
有下列几种物质:a.盐酸b.熟石灰c.食盐d.烧碱e.纯碱f.氯化钡
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
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的物质 ;
21.(2023九上·鄞州期中)周末,小科去超市采购了大米、猪肉、鲫鱼、牛奶,准备做一顿午餐。
(1)牛奶的外包装是一种塑料制品,塑料属于 (填“天然高分子”或“有机合成”)材料。
(2)从均衡营养的角度考虑,你会建议小科再采购食材 (A .鸡蛋
B .豆腐 C .青菜)
(3)宁波禁止在超市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该举措的意义是
A.增加超市的利润 B.减少“白色污染”
22.(2022九上·镇海期中)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运用生活经验及所学化学知识填空:
(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它们所属的类别是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大米、面粉等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
(2)桔子、柠檬等水果中含有酸,吃起来越酸的水果其果汁的pH越 (填“大”或“小”)。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甲烷的化学式:
23.(2022九上·慈溪期中)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1)现有三种物质:A.氧气 B.金刚石 C.氯化钾,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①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②可用来裁玻璃的是 ;
(2)疫情防控,处处蕴含化学知识。
①正确佩戴口罩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主要成分是聚丙烯,聚丙烯属于____(填字母序号)。
A.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24.(2022·丽水模拟) 2020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团队破解了蝗虫聚集的秘密。他们发现一种名为4-乙烯基苯甲醚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9H10O。蝗虫能够快速感应这种化合物从而出现聚集现象。
(1)该化合物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C:H:O的质量比为9:10:1
C.相对分子质量是134g
D.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三、实验探究题
25.(2021九上·定海月考)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 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图中字母 A 至 G 均表示装置编号)(提示:氢氧化钠能吸CO2 ;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 A 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 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 C 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
(2)E、F 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错误的地方,应如何改进? ;理由是 ;
(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 装置的作用是
26.(2020·宁波模拟)绿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研成粉后用水制成生豆浆,内服可保护胃肠粘膜,它可与农药(有机磷、汞、砷、铜等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物,使其减少或失去毒性,并能阻止胃肠的吸收。
绿豆中的物质真的有减毒的作用吗?小科用小白鼠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绿豆中的物质可能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小白鼠具有减毒作用。
【实验步骤】
①分组:将质量相近的同龄幼年雄性小白鼠90只,随机平均分成A、B、C三组,分别养殖在相同适宜环境中。
②每天定时给各组小白鼠喂养等量适量的饲料,并在早上8点同时进行处理:A组小白鼠先灌胃10mL蒸馏水,马上再灌胃2mL农药DDT;B组小白鼠先灌胃10mL生绿豆浆,马上再灌胃2mL的农药DDT;C组小白鼠先灌胃10mL蒸馏水,马上再灌胃2mL蒸馏水。
【统计和分析】24小时后,统计三组中小白鼠的死亡率,并进行比较。
(1)【预测结果】如果绿豆中的物质有减毒作用,预测A、B两组实验的结果应是 。
(2)【交流讨论】C组实验设计的目的是 。
(3)每组小白鼠是30只而不是1只的实验目的是 。
27.(2020九下·拱墅开学考)丙烷(C3H8)燃料,其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
经分析,丙烷燃烧后的气体可能含有CO、CO2和H2O。
(1)将上述装置按一定顺序连接完整,使之尽可能检测出丙烷燃烧后的产物。你设计的连接顺序为:燃烧后的气体 →B→D。
(2)该小组的同学按合理的连接顺序进行检测。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部分现象如下: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分析可知,丙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的气体为 。
(3)A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28.(2023九下·永康模拟)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对干扰气体的鉴定,其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通过讨论研究小组同学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下思维模型: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甲烷已完全反应)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该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成分有 ;
(2)实验中小阳同学发现B中黑色CuO变红,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了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中有CO2和CO结论。小莲认为该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
(3)交流时,小莲提出,只要先从a处通一段时间混合气体,观察现象,再点燃B处酒精灯加热,继续观察现象,就可顺利完成气体产物成分的检验。小莲提出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其目的是 ;
(4)实验方案中,装置C可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环节。
四、解答题
29.(2023·绍兴)目前,免拆型手术缝合线广泛应用于手术中,它是用新型生物降解材料一聚乳酸[(C3H4O2)n]制作而成。聚乳酸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制取:
(1)从物质分类角度看,葡萄糖属于 (选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中间产物乳酸(C3H6O3)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如果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全部进人聚乳酸,则生产2.4千克聚乳酸,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30.(2022九上·舟山月考)垃圾分类及利用垃圾发电和产生沼气等是目前世界各国处理垃圾的常用办法。当垃圾中的生物体在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腐烂时,会放出一种气体,我们把它称为沼气。沼气通常含有60%的甲烷(CH4),其余的大部分是CO2。沼气是很好的燃料,可用于家庭烹调、取暖和照明。目前我国农村中建造了大量的沼气池,据测算,平均每立方米大小的沼气池一天产生沼气量是0.2m3.而每立方米的沼气可以供6口之家三餐的烹调所用,可以使3吨的卡车运行3千米,可以点亮60W电灯工作6小时。请问:
(1)甲烷是一种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每立方米的沼气最多可转化 焦的电能:
(3)沼气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是 。
(4)垃圾发电已经在世界各国兴起,利用焚烧炉的火焰加热锅炉,所产生的蒸汽可以带动发电机组。据计算,每燃烧1吨垃圾,可以得到7.2×108J的电能,这些能量相当于多少千克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烟煤的热值约2.9×107J/kg)
31.(2022九上·温州月考)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常用聚乙烯(C2H4)n制成的,小明利用平常在超市买东西时带回来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元素组成。小明利用如图进行实验,塑料袋充分燃烧,还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⑴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成蓝色;
⑵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根据物质类别判断,聚乙烯属于化合物中的 。
(2)能推断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 。
(3)将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更换为浓氢氧化钠溶液,重新实验测得C装置质量增加了17.6克,请计算该 有机物中碳元素的是多少克
32.(2022·奉化模拟)根据国家于2020年初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许多饮品店已用纸质吸管代替塑料吸管。纸质吸管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聚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n。
(1)纤维素是一种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纤维素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3)计算:多少克聚丙烯的碳元素质量与32.4克纤维素的碳元素质量相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合成材料都属于有机物,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是有机物分析。
【解答】泡沫饭盒、矿泉水瓶、塑料袋所用材料都是合成材料,属于有机物,易拉罐所用材料为合金,不属于有机物;
故选A。
2.【答案】D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分析。
【解答】一氟二氯乙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一氟二氯乙烷应属于有机物;
故选D。
3.【答案】C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陶瓷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分析。
【解答】A、 尼龙绳子所用材料为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不符合题意;
B、 汽车轮胎所用材料为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不符合题意;
C、 陶瓷花盆所用材料为无机非金属,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符合题意;
D、 塑料吸管所用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D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分析】
(1)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 低于5.6 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酸雨中主要的有害物质是硫酸(H2SO4)和硝酸(HNO3)。
(2)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进而导致气温上升,
引起“温室效应”。
(3)白色污染主要指的是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解答】
A、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减少酸雨的形成,A不符合题意;
B、少植树、多开车会增加CO2的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B不符合题意;
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释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不符合题意;
D、白色污染指的是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保护土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判别及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A.根据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定义进行解答;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及单位进行解答;
C.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进行解答;
D.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进行解答。
【解答】
由图例可知,甲为氢气,乙为二氧化碳,丙为甲醇,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的每个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丁为水;
A.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是无机物,故A错误;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单位不是g,故B错误;
C.丁是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
D.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3:1,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分析;B、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根据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可以燃烧的物质具有可燃性分析。
【解答】A、液氧为氧气的液态,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CH3(CH2)10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C、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氧分子,符合题意;
D、CH3(CH2)10可以燃烧,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合金的优点判断;
(2)(3)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
(4)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解答】A.灯柱用合金材料制成是因为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例如耐腐蚀性强,故A正确;
B.夜晚蓄电池给路灯供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光能,故B错误;
C.白天给蓄电池充电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灯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而铝合金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构成来分析;
(3)根据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来分析;
(4)根据过滤的概念来分析。【解答】A.聚丙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用金属铝制作鼻梁压条是利用其韧性,故C错误;
D.医用口罩对细菌、病毒有较强的阻隔作用,其作用原理相当于过滤,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B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对足球烯的认识判断。
【解答】A.足球烯的化学式为C60,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足球烯只含有一种碳元素,为单质,肯定不是有机物,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足球烯是由分子构成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足球烯具有碳单质的可燃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分析外壳材料的种类即可;
(2)根据氢气的还原性判断;
(3)根据燃料的燃烧产物判断;
(4)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解答】A.“飞扬”火炬的材料不属于金属单质,故A错误;
B.氢气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
C.丙烷和氢气燃烧都生成水,故C正确;
D.氢气属于无机物,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甲烷化学式为CH4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易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易发生爆炸分析。
【解答】A、 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不符合题意;
B、 甲烷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符合题意;
C、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不符合题意;
D、 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A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物质,所给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类别,光合作用中能量的变化及碳、氧循环的作用分析。
【解答】A.图一转化1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的反应,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物质,符合题意;
B.图二中Y为有机物,该反应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不符合题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答案】B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的强腐蚀性分析;
D、根据有机物是除碳酸钠、二氧化碳等之外的含碳化合物分析。
【解答】A、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 ,不符合题意;
B、碱溶液都呈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
D、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碳酸钠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答案】A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分析】根据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淀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及土豆农膜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分析。
【解答】A、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符合题意;
B、 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不符合题意;
C、 塑料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该新型农膜有助于解决农村“白色污染”问题 ,不符合题意;
D、 土豆农膜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比普通塑料农膜容易降解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B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合成材料也叫做“人造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包括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 合金电子元件主要由金属构成,故A不合题意;
B.耐高温塑料外壳,其中的塑料为合成材料,故B符合题意;
C.集成电路硅芯片,主要由半导体硅构成,故C不合题意;
D.石英(SiO2)光纤由二氧化硅构成,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D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中和反应定义、碱溶液和碱性溶液的性质、氧化物和有机物定义分析。
【解答】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错误;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为盐,其溶液呈碱性,错误;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含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错误;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如碳酸钠属于无机物,错误;
故选D。
17.【答案】(1)有机物
(2)3: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解答】
(1)角鲨烯(C30H50)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由化学式可知,角鲨烯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是。
故答案为:(1)有机物;(2)3:5。
18.【答案】(1)有机物
(2)隔绝氧气(氧气或者空气不够)
(3)ZnCO3(碳酸锌)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燃烧与灭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3H8 可知,丙烷中含有碳元素,应该属于有机物。
(2)如果灯体上部封闭,不与导烟气腔连通,火焰容易熄灭,原因是:隔绝氧气(氧气或者空气不够)。
(3)根据方程式 X+Cu2O+CZn+2Cu+2CO2↑ 得到:X+2Cu+1O+1C=1Zn+2Cu++4O+2C,解得:X=1Zn+3O+1C= ZnCO3 。
19.【答案】(1)轮胎、塑料保险杠
(2)防止金属锈蚀
(3)C2H5OH+3O2 3H2O+2CO2
(4)稀盐酸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2)金属的防锈措施有:涂保护层(如涂油漆、烤漆、涂油等),保持表面的洁净并干燥等。
(3)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含碳、氢元素的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酸反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和酸反应。
【解答】(1)轮胎由橡胶制成,塑料保险杠由塑料制成,故答案为:轮胎、塑料保险杠。
(2)烤漆是金属防锈的一种方法,故答案为:防止金属锈蚀。
(3)乙醇(C2H5OH)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 : C2H5OH+3O2 3H2O+2CO2
(4)铝排在氢前面,铜排在氢后面,所以可以用是否与稀酸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故答案为:稀盐酸。
20.【答案】(1)甲烷(CH4)
(2)有机物;b;f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分析;
(2)根据含碳化合物为有机物,氢氧化钙的用途及硫酸根离子鉴别分析。
【解答】(1)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
(2)甲烷属于有机物,氢氧化钙呈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稀盐酸和稀硫酸可利用加氯化钡鉴别,加入氯化钡产生沉淀的为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为盐酸;
故答案为:(1) 甲烷(CH4) ;(2)有机物;b;f。
21.【答案】(1)有机合成
(2)C
(3)B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解析】【分析】人体所需的七大类营养素: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机合成材料有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解答】(1)有机合成材料有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牛奶的外包装是一种塑料制品,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 大米、猪肉、鲫鱼、牛奶中,大米的成分是糖类;猪肉、鲫鱼、牛奶的蛋白质;所以还应该添加C青菜,里面有膳食纤维和维生素;AB中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
(3)宁波禁止在超市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该举措的意义是减少白色污染;
故答案为:(1)有机合成(2)C(3)B
22.【答案】(1)有机物;糖类
(2)小
(3)CH4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除碳酸钠、二氧化碳等之外的含碳化合物为有机物,米、面等富含糖类分析;
(2)根据酸性越强pH越小分析;
(3)根据甲烷的化学式书写分析。
【解答】(1) 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它们都属于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属的类别是有机物,大米、面粉等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
(2)桔子、柠檬等水果中含有酸,吃起来越酸的水果其酸性越强,pH越小;
(3)甲烷化学式为CH4;
故答案为:(1)有机物;糖类;(2)小;(3)CH4 。
23.【答案】(1)A;B
(2)B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氧气和金刚石的性质分析;
(2)根据 聚丙烯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析。
【解答】(1)氧气具有帮助呼吸的性质,可用于医疗急救,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裁割玻璃。
(2) 聚丙烯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故答案为:(1)A;B;(2)B。
24.【答案】(1)有机物
(2)A;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①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②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③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④根据化学式确定原子构成。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9H10O 可知,该化合物含有氧元素,属于有机物;
(2)A.根据化学式C9H10O可知,该物质有C、H、O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根据化学式C9H10O可知,C:H:O的质量比:(12×9):(1×10):(16×1)=54:5:8,故B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10+16×1=134,故C错误;
D.根据化学式C9H10O可知,该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D正确。
故选AD。
25.【答案】(1)浓硫酸
(2)对调装置E、F的位置;应该在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之前吸收水蒸气
(3)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吸收装置
【知识点】白色污染与防治;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以用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某些气体,要想测定塑料组成中的各元素的含量,需要除去其他干扰成分,使用碱石灰能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除掉.本实验是个定量分析实验,需要知道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也就是分别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当吸收需要分别进行时(相当于检验),就需要水在前,二氧化碳在后,和除杂恰好相反.
【解答】(1)要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首先需要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所以装置为B,装置C为浓硫酸,除水蒸汽;
(2)塑料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要测定碳氢元素的含量,需要测定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有水首先要先检验水,对调装置E、F的位置; 理由是 应该在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之前吸收水蒸气
(3)要想测定塑料组成中的各元素的含量,需要除去其他干扰成分,使用碱石灰能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除掉,所以本题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吸收装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6.【答案】(1)A组小白鼠死亡率高于B组小白鼠的死亡率
(2)对照作用
(3)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根据结果写现象,现象要能得出结果;
2、对照组一般是不做任何处理的实验组;
3、实验时需要多选样品,以避免因样本太少而出现偶然性。
【解答】(1)如果绿豆有减毒作用,没有灌绿豆浆的A组的小白鼠将因为毒性强而死亡率更高,而灌了绿豆浆的B组小白鼠因减毒而死亡率较低,所以预测A、B两组实验的结果应是:A组小白鼠死亡率高于B组小白鼠的死亡率;
(2)C组实验灌了10mL蒸馏水和2mL蒸馏水,既没灌绿豆浆也没灌农药,所以C组应该是对照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3) 每组小白鼠是30只而不是1只的实验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故答案为:(1)A组小白鼠死亡率高于B组小白鼠的死亡率 (2)对照作用 (3)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7.【答案】(1)C→A
(2)二氧化碳和水
(3)吸收二氧化碳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丙烷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检验是否产生气体和水,能探究丙烷燃烧后的产物。
【解答】(1)丙烷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燃烧时可能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检验一氧化碳可以用氧化铜,检验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水常用无水硫酸铜,一氧化碳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应先检验二氧化碳,再鉴别一氧化碳,而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会带出水蒸气,故最先检验水,然后是二氧化碳,最后检验一氧化碳,那么顺序是; C→A→B→D。
(3)A装置的左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C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因此生成了水,而D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生成一氧化碳,因此丙烷燃烧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4)实验要验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产物,所以要除去前面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对结果的干扰,故装置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就完全吸收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2)C→A(3)二氧化碳(4)吸收二氧化碳
28.【答案】(1)H2O
(2)CO和CuO反应也会产生CO2 ,对CO2检验形成干扰
(3)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气体不纯发生爆炸;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4)气体检验、尾气处理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简单的有机物;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解析】【分析】(1)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二氧化碳会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甲烷、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加热,如果气体不纯可能会发生爆炸。
【解答】(1)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因此说明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成分有水。
(2)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进入C装置的气体为二氧化碳。但是由于黑色CuO变红,说明CuO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uO与CO反应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无法确定原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碳。
(3)小莲提出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是由于甲烷、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加热,如果气体不纯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发生爆炸。同时当还未加热时,氧化铜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当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气体中存在着二氧化碳。
(4)实验方案中,装置C既可以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又可以收集未完全反应的一氧化碳,则装置C可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气体检验、尾气处理环节。
故答案为: (1)H2O (2) CO和CuO反应也会产生CO2 ,对CO2检验形成干扰 (3)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气体不纯发生爆炸;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4) 气体检验、尾气处理 。
29.【答案】(1)有机物
(2)3:4
(3)mCO2×C1%=m聚乳酸×C2%
mCO2× =2.4千克×
mCO2=4.4千克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葡萄糖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 乳酸(C3H6O3)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6:48=3:4.
故答案为:(1)有机物;(2)3:4;(3) 4.4千克 。
30.【答案】(1)有机物
(2)1.296×106J
(3)
(4)这些热量相当于燃烧烟煤的质量:。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根据W=Pt计算即可;
(3)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甲烷的化学式CH4可知,它含有大量碳元素,应该为有机物。
(2)每立方米的沼气最多可转化的电能:W=Pt=60W×(3600s×6)=1.296×106J;
(3)甲烷与氧气在空气中点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这些热量相当于燃烧烟煤的质量:。
31.【答案】(1)有机化合物
(2)无水硫酸铜变蓝
(3)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无水硫酸铜吸水后变成蓝色,而水中含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有机物中应该含有氢元素;
(3)C装置中增加的质量就等于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就等于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质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碳元素质量计算即可。
【解答】(1)C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则说明聚乙烯中含有碳元素,应该为有机化合物。
(2)能推断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无水硫酸铜变蓝。
(3)C装置中增加的质量就等于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该有机物中碳元素的等于二氧化碳中的质量, 。
32.【答案】(1)有机物
(2)2: 1
(3)解: 32.4克纤维素中所含碳元素质量=32.4克× =14.4克
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聚丙烯=144克÷ =168克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3)首先用纤维素的质量×碳酸盐的质量分数计算出碳元素质量,再用碳元素的质量÷碳元素在聚丙烯中的质量分数得到聚丙烯的质量。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6H10O5 可知,纤维素中含有碳元素,应该为有机物。
(2)根据化学式 C6H10O5 可知,纤维素中氢气、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10:5=2:1。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3节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九下·义乌开学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是小科和小学同学周末在公园捡拾的垃圾,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易拉罐 B.泡沫饭盒
C.矿泉水瓶 D.塑料袋.
【答案】A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合成材料都属于有机物,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是有机物分析。
【解答】泡沫饭盒、矿泉水瓶、塑料袋所用材料都是合成材料,属于有机物,易拉罐所用材料为合金,不属于有机物;
故选A。
2.(2022九上·温州月考)央视二套《这是真的吗》栏目播出了电脑浸在液体中也能正常工作的新鲜事。原来这种无色的液体是被称作“绝缘液”的一氟二氯乙烷(化学式为CCl2FCH3)。这种液体可为手机、电脑“洗澡”,完成对电子产品的清洗。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一氟二氯乙烷应属于( )
A.无机物 B.酸 C.盐 D.有机物
【答案】D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分析。
【解答】一氟二氯乙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一氟二氯乙烷应属于有机物;
故选D。
3.(2020九上·黄岩期中)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尼龙绳子 B.汽车轮胎 C.陶瓷花盆 D.塑料吸管
【答案】C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陶瓷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分析。
【解答】A、 尼龙绳子所用材料为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不符合题意;
B、 汽车轮胎所用材料为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不符合题意;
C、 陶瓷花盆所用材料为无机非金属,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符合题意;
D、 塑料吸管所用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3八下·新昌期末)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叙述中符合该主题的是( )
A.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
B.少植树、多开车,可以有效减弱温室效应
C.春节时大量燃放烟花燥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保护土壤
【答案】D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分析】
(1)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 低于5.6 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酸雨中主要的有害物质是硫酸(H2SO4)和硝酸(HNO3)。
(2)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进而导致气温上升,
引起“温室效应”。
(3)白色污染主要指的是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解答】
A、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减少酸雨的形成,A不符合题意;
B、少植树、多开车会增加CO2的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B不符合题意;
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释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不符合题意;
D、白色污染指的是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保护土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2023·金华模拟)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某种液体燃料,同时生成一种物质丁,丁是一种常见溶剂,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物质中只有乙、丙是有机物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C.丁是由氢、氧两种原子组成
D.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3:1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判别及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A.根据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定义进行解答;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及单位进行解答;
C.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进行解答;
D.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进行解答。
【解答】
由图例可知,甲为氢气,乙为二氧化碳,丙为甲醇,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的每个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丁为水;
A.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是无机物,故A错误;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单位不是g,故B错误;
C.丁是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
D.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3:1,故D正确。
故选D。
6.(2023·杭州)长征七号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煤油的成分之一可用CH3(CH2)10CH3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氧属于混合物
B.CH3(CH2)10CH3 属于无机物
C.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D.CH3(CH2)10CH3 可以燃烧,具有助燃性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分析;B、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根据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可以燃烧的物质具有可燃性分析。
【解答】A、液氧为氧气的液态,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CH3(CH2)10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C、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氧分子,符合题意;
D、CH3(CH2)10可以燃烧,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3·嘉兴模拟)如图是太阳能电池路灯,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这种能量通过再次转化储存在大容量蓄电池内,夜晚蓄电池给路灯供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柱用合金材料制成是因为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
B.夜晚蓄电池给路灯供电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C.白天给蓄电池充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路灯的塑料和铝合金灯柱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合金的优点判断;
(2)(3)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
(4)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解答】A.灯柱用合金材料制成是因为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例如耐腐蚀性强,故A正确;
B.夜晚蓄电池给路灯供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光能,故B错误;
C.白天给蓄电池充电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灯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而铝合金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D错误。
故选A。
8.(2023·义乌模拟)医用防护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主要成分为聚丙烯[(C3H6)n],鼻梁压条的材料是金属铝,因其对带病毒气溶胶和有害微尘的阻隔效果显著。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熔喷布”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无机物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分子构成的
C.用金属铝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氧气反应
D.医用防护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类似于过滤
【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构成来分析;
(3)根据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来分析;
(4)根据过滤的概念来分析。【解答】A.聚丙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用金属铝制作鼻梁压条是利用其韧性,故C错误;
D.医用口罩对细菌、病毒有较强的阻隔作用,其作用原理相当于过滤,故D正确。
故选D。
9.(2023九下·杭州月考)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叫做“足球烯”的超导物质,它的一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因形似足球而得名。下列关于足球烯说法错误的是( )
A.足球烯的化学式为C60 B.足球烯是一种有机物
C.足球烯是由分子构成的 D.足球烯具有可燃性
【答案】B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对足球烯的认识判断。
【解答】A.足球烯的化学式为C60,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足球烯只含有一种碳元素,为单质,肯定不是有机物,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足球烯是由分子构成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足球烯具有碳单质的可燃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0.(2023·杭州模拟)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奥运火炬的迭代,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下列有关两种火炬的说法正确的是( )
“祥云”火炬 “飞扬”火炬
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 铝合金 碳纤维复合材料
燃料 丙烷(C3H8) 氢气(H2)
A.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金属单质
B.燃料都具有氧化性
C.燃料燃烧后,生成物都有水
D.燃料都属于有机物
【答案】C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分析外壳材料的种类即可;
(2)根据氢气的还原性判断;
(3)根据燃料的燃烧产物判断;
(4)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解答】A.“飞扬”火炬的材料不属于金属单质,故A错误;
B.氢气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
C.丙烷和氢气燃烧都生成水,故C正确;
D.氢气属于无机物,故D错误。
故选C。
11.(2023九上·拱墅期末)《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这是对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的化学式为C2H4
B.甲烷属于有机物
C.甲烷燃烧只生成水
D.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甲烷化学式为CH4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易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易发生爆炸分析。
【解答】A、 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不符合题意;
B、 甲烷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符合题意;
C、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不符合题意;
D、 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2023九上·上虞期末)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A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物质,所给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类别,光合作用中能量的变化及碳、氧循环的作用分析。
【解答】A.图一转化1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的反应,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物质,符合题意;
B.图二中Y为有机物,该反应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不符合题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2022九上·湖州期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科学学科核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
A.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则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C.氢氧化钠可与盐酸反应,则能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答案】B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的强腐蚀性分析;
D、根据有机物是除碳酸钠、二氧化碳等之外的含碳化合物分析。
【解答】A、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 ,不符合题意;
B、碱溶液都呈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
D、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碳酸钠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2022九上·海曙期中)“土豆农膜”是一种新型环保农膜,通过在塑料中添加土豆淀粉制成。“土豆农膜”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塑料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B.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该新型农膜有助于解决农村“白色污染”问题
D.土豆农膜比普通塑料农膜容易降解
【答案】A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分析】根据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淀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及土豆农膜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分析。
【解答】A、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符合题意;
B、 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不符合题意;
C、 塑料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该新型农膜有助于解决农村“白色污染”问题 ,不符合题意;
D、 土豆农膜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比普通塑料农膜容易降解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2022九上·桐庐月考)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有关部件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合金电子元件 B.耐高温塑料外壳
C.集成电路硅芯片 D.石英(SiO2)光纤
【答案】B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合成材料也叫做“人造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包括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 合金电子元件主要由金属构成,故A不合题意;
B.耐高温塑料外壳,其中的塑料为合成材料,故B符合题意;
C.集成电路硅芯片,主要由半导体硅构成,故C不合题意;
D.石英(SiO2)光纤由二氧化硅构成,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6.(2022九上·嘉兴开学考)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是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中和反应定义、碱溶液和碱性溶液的性质、氧化物和有机物定义分析。
【解答】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错误;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为盐,其溶液呈碱性,错误;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含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错误;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如碳酸钠属于无机物,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17.(2023·常山模拟)常山油茶历史悠久,目前全县油茶总产值突破10亿元,是常山三宝之一。“山茶油”中含有角鲨烯(C30H50)、茶多酚等成分。
(1)其中成分角鲨烯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角鲨烯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是 。
【答案】(1)有机物
(2)3: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解答】
(1)角鲨烯(C30H50)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由化学式可知,角鲨烯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是。
故答案为:(1)有机物;(2)3:5。
18.(2023·温州模拟)2023年杭州亚运会火种灯采用双层玻璃结构,在低温、严寒、大风等环境下不会熄灭。其创意源自于青铜器精品“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
(1)火种燃料使用的清洁能源是丙烷(C3H8),丙烷属于化合物中的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如果灯体上部封闭,不与导烟气腔连通,火焰容易熄灭,原因是 。
(3)我国炼铜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将赤铜(Cu2O)和炉甘石、木炭粉混合高温制得黄铜:X+Cu2O+CZn+2Cu+2CO2↑。则炉甘石主要成分X的化学式为 。
【答案】(1)有机物
(2)隔绝氧气(氧气或者空气不够)
(3)ZnCO3(碳酸锌)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燃烧与灭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3H8 可知,丙烷中含有碳元素,应该属于有机物。
(2)如果灯体上部封闭,不与导烟气腔连通,火焰容易熄灭,原因是:隔绝氧气(氧气或者空气不够)。
(3)根据方程式 X+Cu2O+CZn+2Cu+2CO2↑ 得到:X+2Cu+1O+1C=1Zn+2Cu++4O+2C,解得:X=1Zn+3O+1C= ZnCO3 。
19.(2023九上·上虞期末)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2)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 的作用。
(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我市自2018年开始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2019年实现全市全覆盖。乙醇(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填一种即可)
【答案】(1)轮胎、塑料保险杠
(2)防止金属锈蚀
(3)C2H5OH+3O2 3H2O+2CO2
(4)稀盐酸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2)金属的防锈措施有:涂保护层(如涂油漆、烤漆、涂油等),保持表面的洁净并干燥等。
(3)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含碳、氢元素的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酸反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和酸反应。
【解答】(1)轮胎由橡胶制成,塑料保险杠由塑料制成,故答案为:轮胎、塑料保险杠。
(2)烤漆是金属防锈的一种方法,故答案为:防止金属锈蚀。
(3)乙醇(C2H5OH)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 : C2H5OH+3O2 3H2O+2CO2
(4)铝排在氢前面,铜排在氢后面,所以可以用是否与稀酸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故答案为:稀盐酸。
20.(2022九上·杭州期中) 2022年9月27日,俄罗斯“北溪”天然气管道在丹麦海域发生泄露,对该区域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请回答:
(1)泄露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2)主要成分在物质分类上属于化合物中的 。
有下列几种物质:a.盐酸b.熟石灰c.食盐d.烧碱e.纯碱f.氯化钡
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
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的物质 ;
【答案】(1)甲烷(CH4)
(2)有机物;b;f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分析;
(2)根据含碳化合物为有机物,氢氧化钙的用途及硫酸根离子鉴别分析。
【解答】(1)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
(2)甲烷属于有机物,氢氧化钙呈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稀盐酸和稀硫酸可利用加氯化钡鉴别,加入氯化钡产生沉淀的为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为盐酸;
故答案为:(1) 甲烷(CH4) ;(2)有机物;b;f。
21.(2023九上·鄞州期中)周末,小科去超市采购了大米、猪肉、鲫鱼、牛奶,准备做一顿午餐。
(1)牛奶的外包装是一种塑料制品,塑料属于 (填“天然高分子”或“有机合成”)材料。
(2)从均衡营养的角度考虑,你会建议小科再采购食材 (A .鸡蛋
B .豆腐 C .青菜)
(3)宁波禁止在超市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该举措的意义是
A.增加超市的利润 B.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1)有机合成
(2)C
(3)B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解析】【分析】人体所需的七大类营养素: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机合成材料有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解答】(1)有机合成材料有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牛奶的外包装是一种塑料制品,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 大米、猪肉、鲫鱼、牛奶中,大米的成分是糖类;猪肉、鲫鱼、牛奶的蛋白质;所以还应该添加C青菜,里面有膳食纤维和维生素;AB中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
(3)宁波禁止在超市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该举措的意义是减少白色污染;
故答案为:(1)有机合成(2)C(3)B
22.(2022九上·镇海期中)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运用生活经验及所学化学知识填空:
(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它们所属的类别是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大米、面粉等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
(2)桔子、柠檬等水果中含有酸,吃起来越酸的水果其果汁的pH越 (填“大”或“小”)。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甲烷的化学式:
【答案】(1)有机物;糖类
(2)小
(3)CH4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除碳酸钠、二氧化碳等之外的含碳化合物为有机物,米、面等富含糖类分析;
(2)根据酸性越强pH越小分析;
(3)根据甲烷的化学式书写分析。
【解答】(1) 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它们都属于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属的类别是有机物,大米、面粉等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
(2)桔子、柠檬等水果中含有酸,吃起来越酸的水果其酸性越强,pH越小;
(3)甲烷化学式为CH4;
故答案为:(1)有机物;糖类;(2)小;(3)CH4 。
23.(2022九上·慈溪期中)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1)现有三种物质:A.氧气 B.金刚石 C.氯化钾,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①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②可用来裁玻璃的是 ;
(2)疫情防控,处处蕴含化学知识。
①正确佩戴口罩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主要成分是聚丙烯,聚丙烯属于____(填字母序号)。
A.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1)A;B
(2)B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氧气和金刚石的性质分析;
(2)根据 聚丙烯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析。
【解答】(1)氧气具有帮助呼吸的性质,可用于医疗急救,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裁割玻璃。
(2) 聚丙烯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故答案为:(1)A;B;(2)B。
24.(2022·丽水模拟) 2020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团队破解了蝗虫聚集的秘密。他们发现一种名为4-乙烯基苯甲醚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9H10O。蝗虫能够快速感应这种化合物从而出现聚集现象。
(1)该化合物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C:H:O的质量比为9:10:1
C.相对分子质量是134g
D.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答案】(1)有机物
(2)A;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①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②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③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④根据化学式确定原子构成。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9H10O 可知,该化合物含有氧元素,属于有机物;
(2)A.根据化学式C9H10O可知,该物质有C、H、O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根据化学式C9H10O可知,C:H:O的质量比:(12×9):(1×10):(16×1)=54:5:8,故B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10+16×1=134,故C错误;
D.根据化学式C9H10O可知,该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D正确。
故选AD。
三、实验探究题
25.(2021九上·定海月考)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 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图中字母 A 至 G 均表示装置编号)(提示:氢氧化钠能吸CO2 ;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 A 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 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 C 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
(2)E、F 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错误的地方,应如何改进? ;理由是 ;
(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 装置的作用是
【答案】(1)浓硫酸
(2)对调装置E、F的位置;应该在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之前吸收水蒸气
(3)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吸收装置
【知识点】白色污染与防治;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以用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某些气体,要想测定塑料组成中的各元素的含量,需要除去其他干扰成分,使用碱石灰能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除掉.本实验是个定量分析实验,需要知道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也就是分别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当吸收需要分别进行时(相当于检验),就需要水在前,二氧化碳在后,和除杂恰好相反.
【解答】(1)要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首先需要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所以装置为B,装置C为浓硫酸,除水蒸汽;
(2)塑料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要测定碳氢元素的含量,需要测定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有水首先要先检验水,对调装置E、F的位置; 理由是 应该在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之前吸收水蒸气
(3)要想测定塑料组成中的各元素的含量,需要除去其他干扰成分,使用碱石灰能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除掉,所以本题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吸收装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6.(2020·宁波模拟)绿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研成粉后用水制成生豆浆,内服可保护胃肠粘膜,它可与农药(有机磷、汞、砷、铜等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物,使其减少或失去毒性,并能阻止胃肠的吸收。
绿豆中的物质真的有减毒的作用吗?小科用小白鼠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绿豆中的物质可能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小白鼠具有减毒作用。
【实验步骤】
①分组:将质量相近的同龄幼年雄性小白鼠90只,随机平均分成A、B、C三组,分别养殖在相同适宜环境中。
②每天定时给各组小白鼠喂养等量适量的饲料,并在早上8点同时进行处理:A组小白鼠先灌胃10mL蒸馏水,马上再灌胃2mL农药DDT;B组小白鼠先灌胃10mL生绿豆浆,马上再灌胃2mL的农药DDT;C组小白鼠先灌胃10mL蒸馏水,马上再灌胃2mL蒸馏水。
【统计和分析】24小时后,统计三组中小白鼠的死亡率,并进行比较。
(1)【预测结果】如果绿豆中的物质有减毒作用,预测A、B两组实验的结果应是 。
(2)【交流讨论】C组实验设计的目的是 。
(3)每组小白鼠是30只而不是1只的实验目的是 。
【答案】(1)A组小白鼠死亡率高于B组小白鼠的死亡率
(2)对照作用
(3)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根据结果写现象,现象要能得出结果;
2、对照组一般是不做任何处理的实验组;
3、实验时需要多选样品,以避免因样本太少而出现偶然性。
【解答】(1)如果绿豆有减毒作用,没有灌绿豆浆的A组的小白鼠将因为毒性强而死亡率更高,而灌了绿豆浆的B组小白鼠因减毒而死亡率较低,所以预测A、B两组实验的结果应是:A组小白鼠死亡率高于B组小白鼠的死亡率;
(2)C组实验灌了10mL蒸馏水和2mL蒸馏水,既没灌绿豆浆也没灌农药,所以C组应该是对照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3) 每组小白鼠是30只而不是1只的实验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故答案为:(1)A组小白鼠死亡率高于B组小白鼠的死亡率 (2)对照作用 (3)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7.(2020九下·拱墅开学考)丙烷(C3H8)燃料,其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
经分析,丙烷燃烧后的气体可能含有CO、CO2和H2O。
(1)将上述装置按一定顺序连接完整,使之尽可能检测出丙烷燃烧后的产物。你设计的连接顺序为:燃烧后的气体 →B→D。
(2)该小组的同学按合理的连接顺序进行检测。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部分现象如下: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分析可知,丙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的气体为 。
(3)A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答案】(1)C→A
(2)二氧化碳和水
(3)吸收二氧化碳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丙烷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检验是否产生气体和水,能探究丙烷燃烧后的产物。
【解答】(1)丙烷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燃烧时可能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检验一氧化碳可以用氧化铜,检验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水常用无水硫酸铜,一氧化碳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应先检验二氧化碳,再鉴别一氧化碳,而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会带出水蒸气,故最先检验水,然后是二氧化碳,最后检验一氧化碳,那么顺序是; C→A→B→D。
(3)A装置的左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C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因此生成了水,而D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生成一氧化碳,因此丙烷燃烧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4)实验要验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产物,所以要除去前面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对结果的干扰,故装置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就完全吸收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2)C→A(3)二氧化碳(4)吸收二氧化碳
28.(2023九下·永康模拟)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对干扰气体的鉴定,其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通过讨论研究小组同学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下思维模型: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甲烷已完全反应)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该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成分有 ;
(2)实验中小阳同学发现B中黑色CuO变红,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了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中有CO2和CO结论。小莲认为该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
(3)交流时,小莲提出,只要先从a处通一段时间混合气体,观察现象,再点燃B处酒精灯加热,继续观察现象,就可顺利完成气体产物成分的检验。小莲提出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其目的是 ;
(4)实验方案中,装置C可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环节。
【答案】(1)H2O
(2)CO和CuO反应也会产生CO2 ,对CO2检验形成干扰
(3)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气体不纯发生爆炸;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4)气体检验、尾气处理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简单的有机物;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解析】【分析】(1)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二氧化碳会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甲烷、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加热,如果气体不纯可能会发生爆炸。
【解答】(1)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因此说明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成分有水。
(2)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进入C装置的气体为二氧化碳。但是由于黑色CuO变红,说明CuO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uO与CO反应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无法确定原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碳。
(3)小莲提出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是由于甲烷、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加热,如果气体不纯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发生爆炸。同时当还未加热时,氧化铜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当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气体中存在着二氧化碳。
(4)实验方案中,装置C既可以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又可以收集未完全反应的一氧化碳,则装置C可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气体检验、尾气处理环节。
故答案为: (1)H2O (2) CO和CuO反应也会产生CO2 ,对CO2检验形成干扰 (3)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气体不纯发生爆炸;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4) 气体检验、尾气处理 。
四、解答题
29.(2023·绍兴)目前,免拆型手术缝合线广泛应用于手术中,它是用新型生物降解材料一聚乳酸[(C3H4O2)n]制作而成。聚乳酸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制取:
(1)从物质分类角度看,葡萄糖属于 (选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中间产物乳酸(C3H6O3)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如果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全部进人聚乳酸,则生产2.4千克聚乳酸,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答案】(1)有机物
(2)3:4
(3)mCO2×C1%=m聚乳酸×C2%
mCO2× =2.4千克×
mCO2=4.4千克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葡萄糖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 乳酸(C3H6O3)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6:48=3:4.
故答案为:(1)有机物;(2)3:4;(3) 4.4千克 。
30.(2022九上·舟山月考)垃圾分类及利用垃圾发电和产生沼气等是目前世界各国处理垃圾的常用办法。当垃圾中的生物体在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腐烂时,会放出一种气体,我们把它称为沼气。沼气通常含有60%的甲烷(CH4),其余的大部分是CO2。沼气是很好的燃料,可用于家庭烹调、取暖和照明。目前我国农村中建造了大量的沼气池,据测算,平均每立方米大小的沼气池一天产生沼气量是0.2m3.而每立方米的沼气可以供6口之家三餐的烹调所用,可以使3吨的卡车运行3千米,可以点亮60W电灯工作6小时。请问:
(1)甲烷是一种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每立方米的沼气最多可转化 焦的电能:
(3)沼气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是 。
(4)垃圾发电已经在世界各国兴起,利用焚烧炉的火焰加热锅炉,所产生的蒸汽可以带动发电机组。据计算,每燃烧1吨垃圾,可以得到7.2×108J的电能,这些能量相当于多少千克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烟煤的热值约2.9×107J/kg)
【答案】(1)有机物
(2)1.296×106J
(3)
(4)这些热量相当于燃烧烟煤的质量:。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根据W=Pt计算即可;
(3)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甲烷的化学式CH4可知,它含有大量碳元素,应该为有机物。
(2)每立方米的沼气最多可转化的电能:W=Pt=60W×(3600s×6)=1.296×106J;
(3)甲烷与氧气在空气中点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这些热量相当于燃烧烟煤的质量:。
31.(2022九上·温州月考)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常用聚乙烯(C2H4)n制成的,小明利用平常在超市买东西时带回来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元素组成。小明利用如图进行实验,塑料袋充分燃烧,还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⑴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成蓝色;
⑵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根据物质类别判断,聚乙烯属于化合物中的 。
(2)能推断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 。
(3)将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更换为浓氢氧化钠溶液,重新实验测得C装置质量增加了17.6克,请计算该 有机物中碳元素的是多少克
【答案】(1)有机化合物
(2)无水硫酸铜变蓝
(3)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无水硫酸铜吸水后变成蓝色,而水中含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有机物中应该含有氢元素;
(3)C装置中增加的质量就等于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就等于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质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碳元素质量计算即可。
【解答】(1)C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则说明聚乙烯中含有碳元素,应该为有机化合物。
(2)能推断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无水硫酸铜变蓝。
(3)C装置中增加的质量就等于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该有机物中碳元素的等于二氧化碳中的质量, 。
32.(2022·奉化模拟)根据国家于2020年初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许多饮品店已用纸质吸管代替塑料吸管。纸质吸管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聚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n。
(1)纤维素是一种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纤维素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3)计算:多少克聚丙烯的碳元素质量与32.4克纤维素的碳元素质量相等?
【答案】(1)有机物
(2)2: 1
(3)解: 32.4克纤维素中所含碳元素质量=32.4克× =14.4克
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聚丙烯=144克÷ =168克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3)首先用纤维素的质量×碳酸盐的质量分数计算出碳元素质量,再用碳元素的质量÷碳元素在聚丙烯中的质量分数得到聚丙烯的质量。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6H10O5 可知,纤维素中含有碳元素,应该为有机物。
(2)根据化学式 C6H10O5 可知,纤维素中氢气、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10:5=2:1。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