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重点梳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重点梳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1 17:1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重点梳理
单元学习目标 学习默读,快速把握文章基本内容和结构。 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体会他们的童真童趣、优秀品质,并从中学习和借鉴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处世修养的经验等。 学习比较课文不同的叙事写人、描写状物的特点和方法。 揣摩和品味课文中关键句、中心句的含义或表达效果,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把握内容 写什么(理清思路) ①百草园是“我”的乐园(1—8段)——快乐 a.景色美丽、四件趣事。 b.美女蛇的故事。 c.雪地捕鸟。 ②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9—24段)——枯燥 a.三味书屋的环境、先生的外貌。 b.先生不愿回答“怪哉”的问题。 c.“我”在三味书屋读书、习字、对课。 d.三味书屋后园偷偷玩耍。 e.先生和我们读书的情形。 f.做游戏、画绣像。 达成目标: ①掌握默读的方法(不出声、不回看、看标题提示) ②了解本文写作的顺序: a.时间——从童年到少年 b.空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内容——从玩耍到读书 ③明确标题的作用。
探究归纳 如何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过渡段) ①景物描写的方法: a.修辞——比喻、拟人、对比 b.感官——视、听、味 c.角度——植物、动物 d.顺序——从低到高(植物) 从高到低(动物) e.写法——整体到局部(不必说——单是) 动静结合 f.生动的词——伏、窜、攒 ②人物描写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 ③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表达心情、铺垫等。 ④对比手法的运用:百草园的快乐自由——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 达成目标: ①掌握并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选择典型的景物→选取恰当的角度→运用生动的修辞→明确写景的顺序。 ②掌握人物描写方法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 了解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会在作文中运用。
为什么写(主题) ①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②批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束缚和伤害。 达成目标: 主题的把握和归纳(对比的意图→关注过渡段→分析关键词语)
拓展积累 学以致用
①片段练习:和初中老师相处已有一段时间了,哪个老师的性格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采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这位老师的性格特点。 ②抄写第7段雪地捕鸟的文字,体会如何运用准确的动词来表现行为的过程及完整性。 ③结合本文延伸阅读《朝花夕拾》,初步了解鲁迅丰富有趣的童年生活,了解他从童年到青年所遇到的那些性格各异的人,了解鲁迅对儿童教育的观点,归纳比较这些散文在写法的的特点和异同。
《再塑生命的人》 把握内容 写什么(理清思路) 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人物+事件) ①送“我”洋娃娃。 ②教“我”拼写单词。 ③教“我”认识和理解“水”的含义 。 达成目标 ①领会莎莉文老师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②学习海伦·凯勒聪明好学、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精神。 ③继续掌握默读的的方法和技巧,快速把握全文要点。 ④思考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探究归纳 如何写(在叙事中写人、朴实的语言、关键句子的含义) ①莎莉文老师教“我”的几件事情。 ②“我”在莎莉文老师到来前后的情感变化。 ③第4、11、13段句子的含义以及对表现人物情感变化的作用。 达成目标 ①在默读中抓住关键词概括主要事件、梳理人物情感变化。 ②学会在记叙中穿插一些表达内心情感或感悟体会的句子。 ③学会拟标题的技巧。 为什么写(主旨、情感) ①表现莎莉文老师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②表达“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 ③表现“我”好学、坚韧、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精神。 达成目标 学会从标题入手,领会标题对表现中心、表达情感的作用。
拓展积累 学以致用 ①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一篇读后感。 ②积累文中的成语,并选择其中的三~五个写一段能明确表达中心的话。
《论语》十二章 把握内容 探究归纳 疏通字词、正确翻译 ①古今异义:水、逝者 ②词类活用:传、乐、故、新、饭 ③一词多义:知、从(实) 而、之、为(虚) ④通假字:说、有 ⑤其他重点词:时、愠、君子、省、忠、信、立、惑、罔、怠、堪、疏、善者、夺、笃、切。 正确朗读、归纳内容 ①划分停顿,掌握朗读节奏,熟读成诵。 ②古人的为学之道和修身之道。 达成目标 ①继续掌握古文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②学习借鉴古人读书的习惯和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的经验。
拓展积累 学以致用 ①查资料,了解孔子的生平和《论语》的主要内容、成书时期、后人评价等,写一段文字,介绍孔子和《论语》 ②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阅读《论语》部分语录,留意并积累《论语》为我们贡献的成语和名句。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把握内容 写什么 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体裁 回忆性散文(十篇)
探究归纳 如何写 ①侧重写人——《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 ②侧重记事——《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琐记》 ③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狗·猫·鼠》《二十四孝图》 《父亲的病》 主要人物形象 女性——阿长、衍太太 老师——寿镜吾、藤野先生 庸医——陈莲河 同乡——范爱农 问题设计 ①十篇散文中哪个人物的性格最为鲜明?结合原文试做分析。 ②从哪篇散文中你能看到似曾相似的童年?讲给同学们听听。 ③从《朝花夕拾》中任选两篇进行比较阅读,从中归纳出你的探究和发现。(提示:可从内容、人物形象、表达方式、描写方法等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