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
生物试卷
一、单选(每小题2分)
1. 毛细血管壁细胞具体的的内环境是( )
A. 组织液 B. 血浆
C. 血浆和组织液 D. 淋巴液
2. 神经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 )
A. 血浆 B. 淋巴液
C. 血浆和组织液 D. 组织液
3.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CO2 ,血红蛋白,尿素
B. 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
C. 胰岛素,葡萄糖,血浆蛋白
D. 载体蛋白,氨基酸,Na+
4. 手上磨出的水泡内的液体是( )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液 D. 汗液
5. 肺泡里的氧气到组织细胞利用,需要( )
A. 呼吸系统 B. 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C. 消化系统 D. 泌尿系统一
6. 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B.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基础
C.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D.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剧变,不会引起稳态的失衡
7. 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是 ( )
A. 血浆 B. 淋巴液 C. 尿液 D. 组织液
8. 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
A. 大脑皮层 B. 小脑 C. 脑干 D. 脊髓
9. 体温调节中枢在( )
A. 下丘脑 B. 皮肤 C. 小脑 D. 大脑皮层
10. 手被刀子割伤,感觉到痛,这属于( )
A. 非条件反射 B. 条件反射
C. 不属于反射 D. 反射
11. 下列不属于组织水肿原因的是( )
A 长期营养不良 B. 过敏
C. 肾小球肾炎 D. 血浆蛋白增多
12. 传出神经受损伤,会导致( )
A.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B. 有感觉,无效应
C. 有感觉,有效应 D. 以上都对
13. 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
A. 泪液 B. 唾液 C. 汗液 D. 组织液
14. 下列生理过程能够在内环境中进行是( )
A. 抗原与抗体结合
B. 氨基酸脱水缩合
C. 淀粉在消化道内水解
D.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15. 对维持内环境稳态不起作用的是( )
A. 肝脏适时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
B. 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 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 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
16. 细胞外液主要指( )
A. 血液 B. 血浆 C. 淋巴液 D. 组织液
17. 下列各项中,不能看成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
A. O2进入肺泡
B. 食物进入胃
C. 肌肉注射胰岛素
D.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18. 内环境理化性质包括( )
A. 渗透压 B. 温度 C. 血压 D. 酸碱度
19. 下列激素之间体现协同作用的有( )
A.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B. 在促进生长方面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
C. 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
D. 在产热方面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
20. 动作电位峰值的高低主要由膜两侧( )浓度差决定
A K+ B. C1- C. Na+ D. Ca2+
三、非选择题(共55分)
21. 回答有关神经调节的内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效应器,缩手反射的效应器是________。
(2)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
(3)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内流。
22.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分泌________激素,作用于________,使其分泌________,该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产生并分泌甲状腺激素,这种分层控制方式就叫________。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其分泌的相应激素减少,这是________调节。
(2)写出甲状腺激素的两个生理作用①________;②________。
(3)甲状腺激素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
(4)激素只能作用于靶细胞的原因是靶细胞上有该激素的特异性________。
23. 体温正常,才能使酶的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才会更有效地进行:
(1)体温调节中枢在________,体温调节方式是________。
(2)体温相对稳定的原理是产热与散热________。
(3)散热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4)人到寒冷环境中使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加的两种激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24.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正常的血糖含量可保证能量的供应:
(1)饭后半小时,血糖升高了,此时胰岛__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__素增加,该激素能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
(2)人体内血糖偏低时,胰岛__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__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促进________分解成葡萄糖,促进________转化成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
(3)Ⅰ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B细胞受损,________素分泌不足,可注射该激素治疗,该激素不能口服的原因是________。
25.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________是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肝脏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________,它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环境。
(2)淋巴液来源于________,若寄生虫堵塞毛淋巴管,会导致________。
(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各种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和温度等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4)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
(5)血浆中的葡萄糖到组织细胞利用至少穿过________层膜。
葫芦岛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解析
一、单选(每小题2分)
1. 毛细血管壁细胞具体的的内环境是( )
A. 组织液 B. 血浆
C. 血浆和组织液 D. 淋巴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毛细血管中流动的是血液,且毛细血管浸浴在组织液中,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C正确。
故选C。
2. 神经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 )
A. 血浆 B. 淋巴液
C. 血浆和组织液 D. 组织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内环境的成分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神经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即组织液是神经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即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CO2 ,血红蛋白,尿素
B. 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
C. 胰岛素,葡萄糖,血浆蛋白
D. 载体蛋白,氨基酸,Na+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浆、淋巴液、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液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详解】A、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
B、呼吸氧化酶为细胞中的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
C、胰岛素,葡萄糖和血浆蛋白都属于内环境成分,C正确;
D、载体蛋白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C。
4. 手上磨出的水泡内的液体是( )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液 D. 汗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A、血浆位于血管内,过程中没有血管的破裂,因而不是血浆,A错误;
B、受伤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来自组织间隙液,即组织液,B正确;
C、淋巴液在毛细淋巴管中流动,磨出水泡的过程中没有毛细淋巴管的破裂,因而其中的液体不属于淋巴液,C错误;
D、汗液是由汗腺分泌到外界的成分,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来自体液,D错误。
故选B。
5. 肺泡里的氧气到组织细胞利用,需要( )
A. 呼吸系统 B. 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C. 消化系统 D. 泌尿系统一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例如,消化系统将营养物质摄入体内,呼吸系统吸入O2、排出CO2,泌尿系统把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循环系统把各种物质运输到机体的相应部位。机体的各个部分正常运行和协调一致,共同保证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顺利进行。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详解】人体经呼吸系统把肺泡中的氧气吸入内环境,再经循环系统把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B.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D.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剧变,不会引起稳态的失衡
【答案】D
【解析】
【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比如温度、渗透压、pH值,各种化学成分比如血浆蛋白、无机盐离子,处于相对稳定状态,A正确;
B、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B正确;
C、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相互调节的结果,C正确;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会引起稳态的失衡,D错误。
故选D。
7. 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是 ( )
A. 血浆 B. 淋巴液 C. 尿液 D. 组织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的分泌物:抗体、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的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各种胞内酶和消化酶等。
【详解】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尿液需要排放到外界环境,存在于尿道内,属于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即C符合题意。
故选C。
8. 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
A. 大脑皮层 B. 小脑 C. 脑干 D. 脊髓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故A错误。
B.小脑维持身体平衡;故B错误。
C.脑干是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故C正确。
D.脊髓是低级中枢;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脑干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9. 体温调节中枢在( )
A. 下丘脑 B. 皮肤 C. 小脑 D. 大脑皮层
【答案】A
【解析】
【分析】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详解】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手被刀子割伤,感觉到痛,这属于( )
A. 非条件反射 B. 条件反射
C 不属于反射 D. 反射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详解】手被刀子割伤,感觉到痛,属于感觉的形成,感觉的产生只经历了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没有经历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故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而不属于反射,更谈不上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即C正确。
故选C。
11. 下列不属于组织水肿原因的是( )
A. 长期营养不良 B. 过敏
C. 肾小球肾炎 D. 血浆蛋白增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详解】A、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低,血浆渗透压下降,造成组织水肿,A不符合题意;
B、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组织液渗透压增强,吸水增强造成组织水肿,B不符合题意;
C、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C不符合题意;
D、血浆蛋白增多,血浆渗透压增加,从组织液吸水,不会造成组织水肿,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传出神经受损伤,会导致( )
A.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B. 有感觉,无效应
C. 有感觉,有效应 D. 以上都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的。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详解】传出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传给效应器,所以如果传出神经受损,则可以产生感觉,但不能做出相应的应答,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
A. 泪液 B. 唾液 C. 汗液 D. 组织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的分泌物:抗体、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的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各种胞内酶和消化酶等。
【详解】A、泪液分泌到体外,属于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
B、唾液分泌到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
C、汗液分泌到体外,属于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
D、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可见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一部分,D正确。
故选D。
14. 下列生理过程能够在内环境中进行的是( )
A. 抗原与抗体结合
B. 氨基酸脱水缩合
C. 淀粉在消化道内水解
D.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生理过程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只发生在细胞内的生理过程不能是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
【详解】A、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A正确;
B、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发生在消化道内,消化道与外界相同,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15. 对维持内环境稳态不起作用的是( )
A. 肝脏适时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
B. 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 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 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中渗透压、pH、温度以及各种化学成分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
【详解】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维持内环境血糖的平衡,A不符合题意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维持内环境O2与CO2的相对稳定,B不符合题意;
C、肾脏不断把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C不符合题意;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是补充人体内血细胞,与内环境稳态无关,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
16. 细胞外液主要指( )
A. 血液 B. 血浆 C. 淋巴液 D. 组织液
【答案】BCD
【解析】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可见血液不属于细胞外液的组分,BCD符合题意。
故选BCD。
17. 下列各项中,不能看成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
A. O2进入肺泡
B. 食物进入胃
C. 肌肉注射胰岛素
D.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内环境是细胞间隙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通过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人体内的一些管、腔、囊(如气管、尿道、肾小管、膀胱、子宫、消化道等)中的空间,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是人体内的外界环境。
【详解】A、肺泡与外界环境相通,不是内环境,A符合题意;
B、胃属于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B符合题意;
C、肌肉注射胰岛素是药液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属于内环境,C不符合题意;
D、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输卵管与外界环境相通,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D符合题意。
故选ABD。
18. 内环境理化性质包括( )
A. 渗透压 B. 温度 C. 血压 D. 酸碱度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详解】A、渗透压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之一,与其中含有的微粒多少有关,符合题意,A正确;
B、温度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之一,符合题意,B正确;
C、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内容,C错误;
D、酸碱度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之一,酸碱度的维持与内环境中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符合题意,D正确。
故选ABD。
19. 下列激素之间体现协同作用的有( )
A.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B. 在促进生长方面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
C. 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
D. 产热方面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拮抗(抗衡)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详解】A、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两者作用相反,为拮抗(抗衡)作用,A错误;
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故二者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
C、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均可升高血糖,两者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
D、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在促进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热增多方面作用相同,两者具有协同作用,D正确。
故选BCD。
20. 动作电位峰值的高低主要由膜两侧( )浓度差决定
A. K+ B. C1- C. Na+ D. Ca2+
【答案】C
【解析】
【分析】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动作电位的形成与钠离子内流有关,故动作电位峰值的高低主要由膜两侧Na+浓度差决定,C符合题意。
故选C。
三、非选择题(共55分)
21. 回答有关神经调节的内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效应器,缩手反射的效应器是________。
(2)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
(3)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内流。
【答案】(1) ①. 反射 ②. 反射弧 ③. 感受器 ④. 传入神经 ⑤. 神经中枢 ⑥. 传出神经 ⑦.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2) ①. 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②.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与突触后膜
(3) ①. 外负内正 ②. 钠离子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态、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反射的发生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小问1详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的发生需要适宜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缩手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相关肌肉。 。
【小问2详解】
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过程包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两个过程,而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单向性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单向性,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到突触后膜,而不能反向传递,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小问3详解】
动作电位指的是外负内正的电位状态,即此时膜电位表现是外负内正,形成原因是钠离子内流引起的。
22.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分泌________激素,作用于________,使其分泌________,该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产生并分泌甲状腺激素,这种分层控制方式就叫________。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其分泌的相应激素减少,这是________调节。
(2)写出甲状腺激素的两个生理作用①________;②________。
(3)甲状腺激素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
(4)激素只能作用于靶细胞的原因是靶细胞上有该激素的特异性________。
【答案】(1) 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②. 垂体 ③. 促甲状腺激素 ④. 分级 ⑤. 反馈
(2) ①. 促进物质代谢 ②.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甲状腺激素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4)受体
【解析】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小问1详解】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产生并分泌甲状腺激素,这种分层控制方式就叫分级调节。分级调节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稳态,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其分泌的相应激素减少,这是反馈调节,进而可以避免激素含量过高。
【小问2详解】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两促进一提高,促进细胞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小问3详解】
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起作用有就会被灭活,甲状腺激素也是如此,因此需要源源不断产生。
【小问4详解】
激素只能作用于靶细胞的原因是靶细胞上有该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因而能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起作用。
23. 体温正常,才能使酶的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才会更有效地进行:
(1)体温调节中枢在________,体温调节方式是________。
(2)体温相对稳定的原理是产热与散热________。
(3)散热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4)人到寒冷环境中使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加的两种激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 ①. 下丘脑 ②. 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相对平衡 (3) ①. 辐射 ②. 传导 ③. 对流 ④. 蒸发
(4) ①. 肾上腺素 ②. 甲状腺激素
【解析】
【分析】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小问1详解】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中存在体温调节中枢,在寒冷刺激条件下,机体会通过增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量来增加产热,同时也会做出一系列调节来减少散热,进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可见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小问2详解】
体温相对稳定的原理是产热与散热平衡,进而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小问3详解】
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四种方式进行,在炎热环境中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几乎只有通过汗液蒸发这一条途径。
【小问4详解】
人到寒冷环境中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神经调节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也可通过分级调节的过程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使细胞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24.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正常的血糖含量可保证能量的供应:
(1)饭后半小时,血糖升高了,此时胰岛__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__素增加,该激素能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
(2)人体内血糖偏低时,胰岛__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__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促进________分解成葡萄糖,促进________转化成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
(3)Ⅰ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B细胞受损,________素分泌不足,可注射该激素治疗,该激素不能口服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①. B ②. 胰岛 ③.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糖原合成,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同时还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2) ①. A ②. 胰高血糖 ③. 肝糖原 ④. 脂肪等非糖物质
(3) ①. 胰岛 ②.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蛋白酶分解导致失去原有的作用
【解析】
【分析】体内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受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调节。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它一方面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并促进血糖转变成脂肪等非糖物质;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通过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使血糖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进入血液,促进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最终使血糖含量升高。正常的机体的血糖含量主要是这两种激素的协调作用下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小问1详解】
饭后半小时,血糖升高了,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胰岛素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和肌肉并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
【小问2详解】
人体内血糖偏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它们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促进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而升高血糖。
【小问3详解】
Ⅰ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B细胞受损,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可注射该激素治疗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蛋白酶分解导致失去原有的作用,故该激素不能口服。
25.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________是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肝脏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________,它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环境。
(2)淋巴液来源于________,若寄生虫堵塞毛淋巴管,会导致________。
(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各种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和温度等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4)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
(5)血浆中的葡萄糖到组织细胞利用至少穿过________层膜。
【答案】(1) ①.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 ②. 组织液
(2) ①. 组织液 ②. 组织水肿
(3) ①. 化学成分的含量 ②. 酸碱度 ③. 渗透压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3
【解析】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
【小问1详解】
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有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肝脏细胞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小问2详解】
血浆和组织液可以相互渗透,组织液单向渗透入淋巴液,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单向汇入血浆,故淋巴液来源于组织液。淋巴丝虫寄生在淋巴液中,淋巴管堵塞,淋巴循环受阻,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造成组织水肿。
【小问3详解】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和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状态。
【小问4详解】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小问5详解】
血浆中的葡萄糖分子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所以共穿过3层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