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共17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共17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1 18:52:17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2课《济南的冬天》
目录
contents
引入
正文
拓展
总结
引入
01
1
课程背景
2
3
济南位于中国山东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济南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而闻名,如千佛山、大明湖等。
本文是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和描述,展现出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之情。
01
本文是一篇散文,通过对济南冬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之情。
课程简介
02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和思想境界,这种写作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03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1
学习目标
2
3
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
正文
02
VS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猫城记》等。本文选自《一些印象》(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是作者1931年10月完成的。
写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初,北平(北京)的冬天给作者留下了寒冷、干燥的印象,而济南的冬天则给他留下了温暖、湿润的印象。作者在济南生活期间,对济南的冬天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因此写下了这篇文章。
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
济南的冬天的总述
阳光下的济南
济南的冬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气温适中,既没有北方冬天的严寒,也没有南方冬天的潮湿。
济南的冬天的自然景观
雪后的济南
尽管济南的冬天很少下雪,但一场大雪后,整个城市银装素裹,分外美丽。作者用“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引出对雪后济南小山村的描写,用“卧”字来形容村庄,用“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来形容阳光普照下的村庄。
温晴的济南
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尽管冬天的济南没有风声,但阳光明媚,温暖宜人。作者用“暖和安适地睡着”来形容阳光斜照下的人们在冬日里的状态,用“草色还露着”来形容绿色植被在阳光下的状态。
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城。作者在文中提到“古城的遗迹”,指的就是济南的历史文化。
历史名城
除了自然景观外,济南还有许多人文景观。作者在文中提到“大明湖畔”,指的就是大明湖畔的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
济南的冬天的历史文化
拓展
03
气候特点
01
济南位于山东半岛,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深入了解济南的冬天
地理环境
02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望泰山,北临黄河,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是京沪铁路的重要站点。
历史沿革
03
济南拥有悠久的历史,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泉城”之称,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历史文化
济南是中国文化古城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龙山文化遗址、大明湖畔的珍珠泉等。
探索济南的文化内涵
泉水文化
济南拥有丰富的泉水资源,以“泉城”著称,如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等,这些泉水为济南的文化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民俗文化
济南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山东大鼓、鲁中皮影戏等民间艺术形式,以及庙会、舞狮等传统民间活动。
总结
04
文章结构
01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题,开头与结尾相互呼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并以此贯穿全文。
学到的知识
描写手法
02
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生动描绘了济南冬天的美丽和生机。
语言表达
03
通过品味本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1
实践的意义
2
3
通过对《济南的冬天》一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自然之美,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实践的意义
学生们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可以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其他文本,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知识的应用
通过学习《济南的冬天》,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文关怀,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拓展与提升
THANKS
感谢观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济南冬天的景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掌握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难点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背诵。
三、教学过程
1. 预习阶段
在预习阶段,我要求学生们在课前查找与济南冬天相关的资料,如气候特点、名胜古迹等,并整理成笔记。同时,安排预习任务,如阅读课文并思考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2. 导入阶段
在导入阶段,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配以柔和的音乐和简洁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然后提问:“你们眼中的济南冬天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引入新课。
3. 讲授阶段
在讲授阶段,我采用“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我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 详细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我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 帮助学生掌握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和人们的生活情况。我通过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当地的气候和风土人情。同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济南冬天的景象,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节课我采用“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和对话等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短文的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电子课本、PPT讲解稿、手机APP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5.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本节课我设置了形式多样的练习题目,包括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例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某个场景或人物形象,或者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冬天的小作文。在作业环节中,我要求学生们按照要求完成阅读理解练习和写作任务,并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
6. 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本节课我使用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包括电子课本、PPT讲解稿、手机APP等。这些工具的使用使得教学更加高效、生动有趣,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结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还了解了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和练习,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学生们也提高了自己的阅读和分析短文的能力,以及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尽管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点和挑战,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和保持。
五、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1)预习和导入阶段的良好衔接;2)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3)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和练习;4)及时有效的作业反馈。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部分学生的关注不够,部分环节的时间控制不够精确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济南冬天的特点和景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个人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掌握作者写作的手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生词和句子的含义,掌握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写作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济南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亲身感受的冬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环节: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再次阅读,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的含义。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或电子资源进行阅读,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3. 理解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个人探究等方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关键信息,并理解作者写作的手法及表达方式。
4. 练习环节: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生字词、语法等知识的掌握。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提高。
5. 应用环节:学生通过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尝试描述自己家乡或其他地方的冬天景象。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板块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济南冬天的景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1. 课堂练习: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2. 小组互评: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彼此的练习完成情况,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3. 作业展示: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学生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不足之处。
4. 口头表扬与小组互评相结合: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和小组,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口头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同时也可以组织小组间的互评活动,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5. 作业批改与反馈:教师需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发现作业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同时也可以在作业批改中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1. 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和各种景象,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图片资料: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关济南冬天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3
一、教学目标与重点
1.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
*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 教学重点:
*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 学生阅读、分析、写作等能力的提升。
二、课前预习与导入
1. 课前预习:
* 学生提前收集关于济南冬天的资料,了解其气候特点、人文景观等信息。
* 安排预习任务,如:阅读课文并思考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2. 导入环节:
* 通过多媒体展示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配以柔和的音乐和简洁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 提问:“你们眼中的济南冬天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引入新课。
三、文本解读与研讨
1. 文本解读:
* 带领学生逐段阅读,对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解释和疏通。
* 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大意,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
2. 研讨环节:
* 安排小组活动,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讨论,分析课文中每个自然段所表达的意思和内在联系。
*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四、写作特点与技巧
1. 写作特点:
* 分析本文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如:语言简练、用词精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 讲解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时所运用的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技巧指导:
* 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
* 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优秀语句进行写作练习,学会在作文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课堂活动与延伸
1. 课堂活动:
* 进行课堂小练笔,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象,注意突出家乡的特点。
* 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延伸拓展:
* 向学生推荐与季节有关的古诗词和优美文章,如《四季咏叹调》等,鼓励学生阅读并体会不同文学作品中对季节的描绘。
*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季节描绘出来,要求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
六、作业布置与批改
1. 作业布置:
* 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
* 提示学生注意书写规范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2. 作业批改:
* 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
* 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济南冬天的特点,了解作者笔下描绘的济南冬天特有的美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写作等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感受济南冬天的美,提高学生对写景散文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济南冬天的特点,品味作者笔下描绘的美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写作等能力。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的情感,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整体感知:让学生通过朗读,找出文中描写济南冬天的关键词和句子,概括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3. 深入分析:选取文中经典片段,从语言、修辞、句式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品味作者描绘的美景。
4. 拓展探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教学方法:采用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以诵读带动理解,以理解促进诵读。通过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沉浸在济南冬天的美景之中。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1. 课堂练习:选取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 作业布置:让学生仿照文中风格,描绘家乡的冬天,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1. 教师准备:教案、PPT课件、辅助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工具书等学习用具。
七、结论
本教案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为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济南冬天的特点,品味作者笔下描绘的美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等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八、教学反思
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今后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与重点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并能够根据拼音正确书写“髻”等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小组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写作特点及情感。
(3)掌握关键词句,品味其中表达的情感。
二、课前预习与导入
1.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3)标注生字词,尝试理解其含义。
2. 导入方法:
(1)出示一些关于济南冬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心中的济南冬天。
(2)请学生分享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对作者的了解,以及通过阅读课文所感受到的济南冬天的特点。
(3)引导学生思考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三、文本解读与研讨
1. 深入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2)学生齐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
(3)分组研讨课文各段内容,探讨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2. 作者写作技巧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圈画关键词句,并示范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2)学生小组合作,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空间、时间等逻辑链条的安排。
3. 文本意义解读:
(1)教师提问:“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2)学生小组研讨:“文中提到‘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个‘理想’指什么?”。
(3)请学生总结作者通过《济南的冬天》所要传达的主要信息。
四、写作特点与技巧
1. 教师介绍:在讲解写作特点与技巧前,教师先介绍一些有关修辞手法和逻辑构建的基本知识。
2. 修辞手法探究:
(1)请学生举例说明本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2)教师小结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运用技巧,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
3. 逻辑构建技巧:
(1)请学生思考并讨论本文的逻辑构建特点。
(2)教师针对文章的谋篇布局、段与段之间的衔接等进行点拨。
(3)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试着运用所学逻辑构建技巧写一段描述自己家乡四季景色的短文。
五、课堂活动与延伸
1. 课堂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活动,每组选择一名同学进行朗读比赛,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一段,并简单说明选择的理由。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2. 延伸拓展:请学生根据自己对济南冬天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或者画一幅画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济南冬天。完成后,在班级内展示优秀作品并请学生进行简单说明。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作业布置与批改
1. 作业布置:作业包括两部分:默写课文中优美的一段话,以及根据自己所学写一篇描写自己家乡某一季节景色的短文。完成后,要求学生将其抄写到作业本上。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与重点
1. 教学目标:
* 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济南冬天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 帮助学生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和欣赏技巧。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重点:
* 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
* 带领学生探讨和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二、课前预习与导入
1. 课前预习:
* 布置学生课前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 要求学生搜集和整理关于济南冬天的资料,包括图片、文章等。
* 准备一张关于济南市区的地图,标注出文中提到的景点位置。
2. 导入环节:
*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所了解的济南冬天的情况,包括气候、景色等。
* 通过展示一些济南冬天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于济南的热爱和向往。
* 简要介绍作者老舍及其作品,为后续文本解读做准备。
三、文本解读与研讨
1. 整体感知:
*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 组织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描写手法。
2. 深入解读:
* 带领学生品味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探讨其表达效果。
* 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以及作者如何将其呈现出来。
3. 拓展研讨:
* 组织学生讨论文中涉及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对于济南冬天的影响。
*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并探讨其现实意义。
四、写作特点与技巧
1. 写作特点:
* 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在布局谋篇方面的匠心独运。
* 探讨作者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来描绘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
2. 写作技巧:
* 带领学生领略作者在文中使用的观察角度和描写手法,如多角度描写、对比等。
*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五、课堂活动与延伸
1. 课堂活动:
*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导游带队游览济南冬天的场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设计一份“济南冬天旅游攻略”,要求学生在课后收集资料,完成攻略的编写。
2. 延伸拓展:
*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赏析或仿写,培养其阅读和写作能力。
*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茶馆》等,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六、作业布置与批改
1. 作业布置:
* 布置学生在课后完成“济南冬天旅游攻略”的编写,要求有景点介绍、行程规划和注意事项等。
* 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赏析或仿写,分享至语文学习小组或班级群。
2. 作业批改:
* 教师需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
* 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作业交流与展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与重点
1.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
*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 教学重点:
*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 学生阅读、分析、写作等能力的提升。
二、课前预习与导入
1. 课前预习:
* 学生提前收集关于济南冬天的资料,了解其气候特点、人文景观等信息。
* 安排预习任务,如:阅读课文并思考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2. 导入环节:
* 通过多媒体展示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配以柔和的音乐和简洁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 提问:“你们眼中的济南冬天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引入新课。
三、文本解读与研讨
1. 文本解读:
* 带领学生逐段阅读,对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解释和疏通。
* 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大意,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
2. 研讨环节:
* 安排小组活动,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讨论,分析课文中每个自然段所表达的意思和内在联系。
*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四、写作特点与技巧
1. 写作特点:
* 分析本文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如:语言简练、用词精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 讲解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时所运用的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技巧指导:
* 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
* 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优秀语句进行写作练习,学会在作文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课堂活动与延伸
1. 课堂活动:
* 进行课堂小练笔,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象,注意突出家乡的特点。
* 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延伸拓展:
* 向学生推荐与季节有关的古诗词和优美文章,如《四季咏叹调》等,鼓励学生阅读并体会不同文学作品中对季节的描绘。
*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季节描绘出来,要求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
六、作业布置与批改
1. 作业布置:
* 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
* 提示学生注意书写规范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2. 作业批改:
* 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
* 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