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喜看稻菽千重浪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袁隆平(1930-2021),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是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先后荣获国家发明特等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世界粮食奖”等20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人公介绍
袁隆平
他所发明的杂交水稻,被西方专家称之为“东方魔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以上,每年因种植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口,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难的问题。如今,杂交水稻已经推广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为解决中国人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主人公介绍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主人公介绍
售货“一抓准”
算账“一口清”
“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工作方法,
始终坚持“一团火”的服务精神,
没怠慢过任何一位顾客,
被亲切誉为“燕京第九景”。
张秉贵
张秉贵(1918-1987),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到纺织厂当童工,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旧社会的苦难经历,让张秉贵不堪回首。新中国成立的50年代初,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当上“新中国第一店”的售货员。他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他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所谓“一抓准”,就是指一把就能抓准分量;“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
所谓“一抓准”,就是指一把就能抓准分量;“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
主人公介绍
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售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1987年,张秉贵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69岁;1988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在大门广场处为其竖立半身铜像至今,陈云同志亲笔为其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主人公介绍
颁奖词:立心天地厚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2018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钟扬
钟扬——新宁人的骄傲
钟扬(1964-2017),湖南邵阳新宁人。生前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2017年9月25日,钟扬同志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2018年3月,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主人公介绍
钟扬——新宁人的骄傲
【人物事迹】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子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颁奖辞】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主人公介绍
新闻
狭义——消息
通讯
消息
报告文学
广义
1人物通讯
2事件通讯
3工作通讯
4风貌通讯
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
真实性
时效性
新闻文体
传记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
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
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
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群像式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人物通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有以下三种类型: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情况看,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
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
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
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
雷锋
钟南山
焦裕禄
邓稼先
人物通讯
梳理事件,概括品质
浏览课文,完成以下表格。概括三篇文章分别选了哪些事例,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品质及作者立场
篇目 内容 典型事例 人物品质 选取材料的角度 作者立场
1、
2、 …… 1、
2、 …… 1、
2、 …… 多方面、分层次地选取典型事迹 《喜看稻菽千重浪》
内容 典型事件 人物品质 选材 角度 立场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1961,袁隆平敏锐地发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但实验失败 探索精神、认真严谨 一丝不苟 工作态度、方法 高度赞扬袁隆平勇于探索、敢于突破、实事求是、不断进取的劳动品质。
创新是科学家的本质和灵魂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 敢于挑战权威 勇于创新 学术品质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写信反驳“三不稻”,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高质”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坚持真理 科学精神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做梦、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 不断进取、精益求精 心怀天下,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理想志向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典型事件 人物品质 选材角度 立场
用糖哄哭闹的小孩 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 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客 耐心细致、热情大度 想人所想、急人所急 服务态度的表现 呼吁全社会学习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格
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服务态度、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质问后受到触动 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 爱岗敬业、公私分明 自我反省、主动求知 服务心理的成长 吃夜宵,受特殊待遇而受启发 先进事迹广为传颂 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 服务事迹的影响 《“探界者”钟扬》
内容 典型事件 人物品质 选材角度 立场
英雄少年 学习经历 与妻子的婚事 勤奋好学、勇于进取、热情外向、雷厉风行 生活细节 展现钟扬敢于奉献,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忘我牺牲精神
种子达人 采集到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 不畏艰辛、心怀天下 敢为人先、无私奉献 工作热情 科学队长 对建自博馆,科普工作 才华横溢 任劳任怨 热爱科普、责任担当 接盘导师 负责接收“转导师学生” 质朴仁爱、认真负责 人格魅力 生命延续 线虫试验 钟扬的工作安排 奉献自我、拼命精神 理想志向 三位共同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和蔼可亲
无私奉献
勇于担当
艰苦奋斗
爱岗敬业
认真严谨
爱国爱民
……
三位的劳动贡献都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何异同?
相同处
三位主人公都是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在不同岗位上辛勤劳动与创造,在社会注意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同处
(1)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水稻,培育杂交稻,勇于建立创新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的途径,体现了对革命性科学创新的引领;
(2)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中用“一团火”温暖无数顾客,诠释出劳动模范的现实意义;
(3)钟扬身兼多重身份,在他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都竭尽所能,致力于“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探索自己的边界”,思考和践行生命的意义。
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人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会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
人物形象
《喜看稻菽千重浪》ppt
《喜看稻菽千重浪》ppt
任务探究二 让人物跃然纸上——赏析人物通讯的写作手法
让人物跃然纸上——赏析人物通讯的细节描写
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描写是通讯报道中的重要元素,在通讯中,恰如其分的细节描写,可以深化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可读性和真实性,它是通讯中最丰富的表情符号。
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形象分析
“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跨过……迈步……蹲下……翻看……”
《喜看稻菽千重浪》ppt
《喜看稻菽千重浪》ppt
袁隆平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明确:
作者用“敏锐”“屏气静神”“欣喜”三个极富感染力的形容词,准确无误地抓住了主人公袁隆平在发现雄性不育植株时的心情,再配以“停留”“伸出”“抚摸”三个动词,就更是详尽地突出了他工作认真专注、观察严谨细致、科研一丝不苟的个性。
袁隆平
明确:
作者用“眯起”“打量”“蹲下”“翻看”几个动词,写出了袁隆平工作认真、敬业的科学精神。
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袁隆平
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可晚上下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明确:
这里的细节描写,通过在柜台里和下班后的不同表现,写出了张秉贵工作时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现了他的“一团火”精神。
张秉贵
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明确:
这里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钟扬在工作时的外表形象,“黑色双肩包”“磨白了的牛仔裤”“宽檐帽”,写出了他为了科研脚踏实地,在高原上不但探寻种子生命的边界,也在刷新自己生命的极限,突出了钟扬的奉献精神。
钟扬
(1)文章结构:
①三篇文章都运用了倒叙手法。
说明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
采用倒叙的方式,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辅以插叙。
“英雄”少年这一节插叙钟扬和妻子领证的过程,增加了人物的真实性,突出其雷厉风行的性格特点。
。
这三篇文章在结构和刻画人物方面各有哪些异同?
②《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都采用了小标题
小标题的结构,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全文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作用: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
语句精妙、结构工整;
内容深刻、突出主题;
形式灵动、富于文采。
(2)刻画人物:①《喜看稻菽千重浪》以正面描写人物为主,《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则采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描写人物。
②《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在描写人物时,运用了细节描写;《“探界者”钟扬》则主要是概述事迹。
③《喜看稻菽千重浪》多处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界者”钟扬》多处用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既有人物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也有人物的心理描写。
人物通讯的写法
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
表达方式
以记叙为主,辅以描写、议论、说明
特点
*强调报道内容事件的真实性、时效性,彰显新闻的传播价值。
*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
*可以加入作者的观点和评论
内容选材
典型的事例
谋篇布局
小标题
叙述顺序
倒叙、插叙、补叙
⊙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通过几个典型事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着“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的服务热情周到的售货员的形象。张秉贵二十多年如一日的满腔热情的服务精神正如一团火焰,燃烧着自己,温暖着众人,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通过叙述植物学家钟扬援藏16年,备尝艰辛,为国家种质库收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的事迹,突出他心系科学、情系祖国、胸怀人类,在科学和科研岗位上不懈追求的奉献精神。
“探界者”钟扬
探究拓展
思考一:什么是劳动?
思考二:劳动的价值或意义是什么?
思考三:提起劳动,你脑海里浮现出的画面是什么?请你把画面描述出来。并谈谈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