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21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21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2 06:18:34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课堂导入
失败
0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一)康有为
1879年
1882年
1888年
1891年
在广州万木草堂
讲学、著书
1895年
进京参加会试
联合各省1300多名
举人齐聚松筠庵,
“公车上书”
1893年
游香港,接触西方文化
研读西方国家进步的原因
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了变法改良的主张
康有为
(1858—1927)
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民族危机。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件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回忆录》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二)公车上书
时间
领导人
内容
影响
1895年春
康有为、梁启超等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立国自强的根本大计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17岁跟康有为学习。公车上书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变法思想。24岁时,到长沙时务学堂任中文总教习。
梁启超
上书没有
上达光绪帝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三)宣传变法
(1)组织学会:
(2)创办报刊: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上海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三原
蜀学会 成都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严复《国闻报》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观点:变法图强。
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者,天道也。
翻译《天演论》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维新派的主张: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维新派
02
百日维新
(一)背景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侵,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
光绪皇帝
百日维新
(二)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三)目的
变法救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百日维新
(四)内容
方面 变法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
文化 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有利于西方科技文化传播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百日维新
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为洋奴汉奸。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戊戌政变,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命八旗人下,如愿出京谋生计者,任其自由。于是满族诸人大哗,谣谤起。
——黄鸿寺《清史纪事本末》
旧读书人
八旗兵
旧官僚
百日维新
(五)结果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慈禧太后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光绪皇帝
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害。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
开办的京
师大学堂(今
北京大学)外,
全部被废止。
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林旭
刘光第
杨锐
杨深秀
康广仁
百日维新
(六)失败原因
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宣告失败
  材料一 维新派由于急于求成的心态,从变法一开始就提出了“全变”的思路与齐头并进的举措……他们不分轻重缓急的急躁操作,使传统的顽固守旧势力及各种潜在的反对势力都被动员起来,对变法进行更疯狂的阻挠,从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
材料二 领导这个运动的人,看不见农民革命的力量,他们所企图的都是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抵制农民的革命。……这样的脱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软弱的改良主义运动,注定了只能得到悲惨的失败。
材料三 光绪皇帝既无实权,又无军队,维新派谈起变法头头是道,而一遇武力威胁,就一筹莫展。在束手无策之中,便甘冒风险想拉拢掌握新建陆军的袁世凯来对付慈禧太后和荣禄的武力威胁。
急于求成,措施过激。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脱离人民群众,缺乏群众支持。
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他们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而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百日维新
(七)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内,全国共设立学会87所、学堂131所、报馆91所。这是中国社会中以前没有过的新现象。他们议论局势,鼓吹新学,抨击时弊。以往清朝律例一向禁止私人结社,至此国内风气为之大变。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慈禧镇压了戊戌变法,扑灭维新派,但是她没有全部取消光绪颁布的“新政”。…… 对有关洋务“如通商、惠工、重农、育才以及修武备、浚利源,实系有关国计民生者,即当切实次第举行”。
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百日维新
课后小结
课后小结
戊戌变法
高潮:百日维新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
   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时间:1898.6.11—9.21(103天)
经过
序幕:公车上书
发展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梁启超——《时务报》(上海)
     严复——《国闻报》(天津)
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
结果:戊戌政变,六君子遇害
意义: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