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3海水的运动课件(共7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3海水的运动课件(共7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2 10:42:17

文档简介

(共75张PPT)
课标要求和学科素养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and subject literacy
了解海浪的概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了解洋流的概念及分类;理解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理解潮汐的成因、规律,掌握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结合实例,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成因(综合思维);
能够结合生活实例或示意图,分析海浪、潮汐和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波浪能、潮汐能的开发利用(地理实践力);
课标要求
学科素养
了解海水运动对海洋污染产生的影响,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人地协调观)。
情境导入
图3.19 诺曼底位置示意图
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战役。1944年,盟军在英国集结,计划在夜间横跨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地区。
此战涉及多兵种的合作,海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低时行动,便于爆破队破坏德军在海岸带布置的障碍物,保护登陆舰安全靠岸。
情境导入
美国军队登上前往法国诺曼底海岸的船
诺曼底登陆
陆军登陆部队要求在海水水位最高时行动,减少士兵在海滩上暴露的时间;空降部队要求行动时有明亮的月光,便于识别地面目标。
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日(农历闰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
为什么选择这一天
思考:海水有哪些运动形式?你见过哪些?
海浪
潮汐
洋流
CONTENT
01
海浪
02
潮汐
02
洋流
01-
海浪
Sea wave
(一)概念
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
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高、波长等要素来描述波浪
(二)类型
根据形成原因不同,海浪可分为三种主要形式
风浪、海啸、风暴潮
1、风浪
表层海水在风的直接作用下产生的海浪叫风浪。
风速越大,浪越高,能量越大。
思考:尝试说出一些与风浪有关的词语诗句
2、海啸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3、风暴潮
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当强风与海水涨潮同时发生,海水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
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
(三)海浪与人类活动
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冲浪等活动需要选择浪较高的时候进行,可以增加挑战性;
出海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处于安全考虑,需要选择浪小的时候。
(三)海浪与人类活动
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四)海浪与海岸地貌
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塑造海岸地貌
海浪侵蚀地貌:
如:海蚀崖、海蚀柱
海浪堆积地貌:
如:沙滩
(四)海浪与海岸地貌
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海堤、防波堤:防御波浪、冰棱的袭击,减少泥沙进港、减轻港内淤积、保证港内水域平稳,为船舶提供平稳、安全的停泊和作业条件。
青岛的海堤
(四)海浪与海岸地貌
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红树林: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
红树林
必修一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课堂检测
波浪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广等优点,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我国有广阔的海洋资源,波浪能的理论存储量为7 000万千瓦左右。据此回答1~2题。
1.利用波浪发电,其能量来源是(  )
A.天体引潮力 B.地球内部
C.太阳辐射 D.海洋生物
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海浪对海岸地貌的塑造影响不大
B.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长等要素来描述波浪
C.我国沿海地区的波浪能都很丰富
D.海啸也是一种风浪
C
B
案例:1953年荷兰遭受风暴潮袭击
荷兰地势低平,近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历史上多次遭受海水侵袭。
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强风引发了风暴潮,适逢涨潮,大浪与上涨的潮水叠加,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
荷兰地形地势图
案例:1953年荷兰遭受风暴潮袭击
由于风暴潮发生在夜间,熟睡中的居民未能及时接到警报进行撤离。
海浪涌过多处海防堤坝,侵入内陆。
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在洪水和海浪的夹击下,无数房屋被毁,1800余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
荷兰风暴潮影像资料
案例:1953年荷兰遭受风暴潮袭击
此次灾害后,荷兰加强对风暴潮的研究,立即着手建造多层挡潮闸以减轻风暴潮的威胁;
其他温带沿海国家也开始重视对风暴潮的防御。
荷兰风暴潮屏障
02-
潮汐
Tide
(一)概念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
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
(二)形成原理
潮汐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主要由月球引潮力引起的;
海水主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
(三)潮汐规律与潮汐锁定
潮汐锁定的天体绕自身的轴旋转一圈要花上绕着地球公转一圈相同的时间。这种同步自转导致一个半球固定不变的朝向地球。
月球永远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
(四)潮汐规律与人类活动
沿海各地,每日潮涨潮落的时间准确、可查;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潮间带采集养殖
港口建设和航运
潮汐能源发电
潮汐与历史战争
思考:赶海等人类活动应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如著名的浙江象山赶海。
利用潮汐规律:
赶海一般选择在大潮汛最好,因为大潮汛海水退的远又快;
当海水退下去的时候大量贝类海鲜就被搁置在沙滩、泥滩或礁石上了。
思考:养殖等人类活动应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利用潮汐规律:
如福建霞浦紫菜养殖场
人们用竹竿搭出养殖紫菜的网帘
潮水落去,紫菜出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
潮水涨起,紫菜浸入海水中,可吸收养分
人们一般选择在潮间带进行采集和养殖
潮间带:是指退潮时露出水面,涨潮时被潮水淹没的海岸地带
思考:游泳等人类活动应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思考:游泳等人类活动应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不要在退潮时下海游泳!
一般来说,涨潮前2小时和后1小时比较适合游泳
思考:海钓等人类活动应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利用潮汐规律:
涨潮落潮把鱼钓,平潮干潮睡大觉
涨三分潮至七分潮或落三分潮至七分潮期间是最佳钓时间
俗话说:海钓不看潮,纯粹瞎胡闹
思考:船舶进出港口等人类活动应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利用潮汐规律:
海港码头在施工前必须掌握潮汐涨落的高度,使高潮时不致淹没码头,低潮时又不致使船只搁浅。
利用潮汐和潮流情况,涨潮时顺流而进,退潮时顺流而出。
掌握潮汐规律,能使港口增加大船的通过能力。
思考:观潮等人类活动应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我国观潮一般特指钱塘江大潮
案例:钱塘江大潮
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外口宽度达100千米;溯江而上,河道越来越窄,在海宁附近河道急剧收缩,宽度已不足3千米。
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水体涌积,后浪与前浪层层相叠,水位暴涨。
案例:钱塘江大潮
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海水上涨势头更猛烈,往往能形成形如立墙、势若冲天的大潮
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又逢东南风盛行,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相遇,风助潮涌,潮借风威,于是就发生了“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这一时段,浙江海宁一带会吸引众多游客来观看这一天下奇观
钱塘江大潮
思考:为什么中秋节前后是观潮最佳时期?
天时:农历十五前后,引潮力大,天文大潮(日、地、月在同一直线上);
夏季水量大,江水东流与潮水西进相遇,顶托作用强;
地利: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潮水易进难退;
风和:东南风盛行,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思考:潮汐能源发电等人类活动应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利用潮汐规律:
利用潮汐的周期性涨落,将海水储存在水库中,然后在落潮时放出,利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思考:诺曼底登陆怎样利用了潮汐规律?
利用潮汐规律:
诺曼底登陆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日(农历闰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
就是在综合考虑天气、海况等因素后,利用潮汐规律,把登陆时间选择在潮汐现象最为明显的月圆之夜
必修一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课堂检测
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图完成1~2小题。
1.亚马孙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该河径流量大,入海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 
②河口呈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推高潮位 
③河口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可保持高潮位 
④河口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信风顺潮助推潮位升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必修一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课堂检测
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图完成1~2小题。
2.下列关于潮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是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B.潮汐作用可加剧海岸的侵蚀,影响海岸生物分布
C.巨型远洋轮往往利用退潮时进出港口
D.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运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正值大潮
C
03-
洋流
Ocean current
(一)概念
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还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以追逐更适宜的温度
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无论是远洋捕捞还是近海养殖,都受到海水温度的影响。
(二)分类——按性质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按海水温度,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叫做暖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叫做寒流
(二)分类——寒暖流与等温线关系判读
N
S
10℃
15℃
20℃
20℃
15℃
10℃
暖流
暖流
寒流
寒流
判断半球,越往北,温度越低,则为北半球
“低来寒、高来暖”,即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洋流为寒流,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出的方向为洋流的流向
(二)分类——按成因
风海流
盛行风作用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大规模的洋流,这种洋流叫做风海流


基岩
东南信风
(二)分类——按成因
水平
补偿流
垂直
补偿流


基岩
东南信风
补偿流
当某一海区的海水减少时,相邻海区(水平补偿)的海水或下层的海水(垂直补偿)便来补充,这样形成洋流称补偿流
(二)分类——按成因
密度流
由于不同海域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从而引起海水的流动,这样形成的洋流称密度流
例:地中海与大西洋的密度流
东南信风
水平
补偿流
垂直
补偿流
高密度 低密度
基岩
看图思考:推测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洋流流向
表层海水: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底层海水: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沿岸气候
海洋生物
海洋航行
海洋污染
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之一,面积大,深度达300米以上,而且流量巨大;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的水量每小时达900亿吨,相当于大陆总径流量的20多倍
暖流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西北部,使得北纬55°~70°之间的大西洋东岸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西岸高16~20℃
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
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大西洋两岸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西岸的拉布拉多半岛(拉布拉多寒流)北部呈现苔原景观,同纬度的大洋东岸(北大西洋暖流)却呈现森林景观,北极圈内出现了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如果没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英国北部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封冻期
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
苔原
森林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型渔场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如纽芬兰渔场、欧洲北海渔场和日本的北海道渔场
在秘鲁附近海区,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上升补偿流)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秘鲁渔场
日本
暖流
千岛
寒流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秘鲁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东格陵兰寒流
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
纽芬兰渔场
秘鲁渔场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世界四大渔场
案例: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落
纽芬兰岛位于北美大陆的东海岸。
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早在16世纪,这里鳕鱼群非常密集,人们甚至用“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来形容。
图3.27纽芬兰岛位置示意
案例: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落
纽芬兰渔场也被誉为“大西洋的巨大金矿”。
经过几个世纪的开发,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过度捕捞之后,纽芬兰渔场的鱼群数量急剧下降。
1992年,加拿大政府严令禁止捕捞鳕鱼,以保护海洋生态。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
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和时间,加快航速,逆洋流航行则相反;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对航海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极地寒流会带来两极海冰,对海上航行不利。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庞大客运轮船,有“永不沉没” 的美誉
1912年4月14日23时左右,泰坦尼克号与一座冰山相撞,2224名船员及乘客中,1517人丧生,为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为惨重的一次海难
英国南安普敦
法国瑟堡
美国纽约
爱尔兰皇后港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看图思考:推测泰坦尼克号遇难位置及可能原因
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海雾,降低了海上能见度
拉布拉多寒流南下,携带高纬度冰山
补充:海雾多出现在中低纬度寒流流经区域、中高纬度暖流流经区域以及寒暖流交汇区域。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洋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挟带到其他海域
有利影响:加快净化速度;
不利影响:扩大污染范围。
拓展:全球洋流模式与形成机理
90°N
60°N
30°N

30°S
60°S
90°S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日本
暖流
千岛寒流
阿拉斯加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东格陵兰寒流
加那利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巴西暖流
本格拉寒流
厄加勒斯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北太平洋暖流
秘鲁寒流
西风漂流
西风漂流
西风漂流
季风环流
必修一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课堂检测
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垃圾洲”的固体漂浮物主要来自( )
①大气沉降 ②河流输入 ③海洋运输 ④海底上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C
必修一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课堂检测
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2.日本发生“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物,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主要漂向( )
A.西北 B.东南
C.东北 D.西南
C
本节主要内容
海浪的概况及类型
海浪的影响与人类活动
潮汐的概况及形成原理
潮汐的规律与人类活动
洋流的概况及分类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作业
Lesson assignment
必修一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课时作业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冲浪爱好者利用了( )
A.潮汐的能量 B.洋流的能量 C.海啸的能量 D.波浪的能量
2.关于图中波浪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波浪越高,能量越大 B.风速越小,波浪越大
C.波浪越高,波峰越低 D.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反
D
A
必修一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课时作业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丙海域盛行东南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地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植被 C.人类活动 D.洋流
4.丙海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主要得益于( )
A.寒暖流交汇 B.大陆架面积狭窄
C.沿岸河网密集,带来丰富营养物质 D.冷海水上泛,带来丰富营养物质
D
D
必修一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课时作业
据报道,日本计划于2023年夏季正式开启通过海底隧道排放福岛核污水,届时放射性物质将在57天扩散至太平洋中部,3年到达美国和加拿大,10年蔓延全球海域,对人类和地球生态造成重大影响。读福岛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放射性物质到达美国和加拿大主要借助的海水运动是( )
A.波浪和潮汐 B.海啸和洋流 C.洋流和波浪 D.海啸和潮汐
6.福岛核污水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有( )
①水污染②土壤污染③气候变化④影响生物多样性⑤水土流失⑥危害人体健康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①④⑥
C
B
必修一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课时作业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年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再超10亿吨,继续保持世界唯一的超10亿吨超级大港的地位,港口排名实现全球“十连冠”;年集装箱吞吐量首超2600万标准箱,首次跻身世界港口排名前三名。
材料二 某年9月27日(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迎来本年度最大的潮水。浙江省海宁市沿江一线盛景,共吸引了超过15.7万游客驻足观看。
(1)轮船进出港时如何利用潮汐?
(2)简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一著名水文地理景观的形成原因。
(1)进港、出港时选择高潮位;进港时,应选择潮汐上涨时;出港时,应选择潮汐回落时。
必修一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课时作业
(1)轮船进出港时如何利用潮汐?
(2)简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一著名水文地理景观的形成原因。
(1)进港、出港时选择高潮位;进港时,应选择潮汐上涨时;出港时,应选择潮汐回落时。
(2)农历八月十八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引潮力大,潮差较大;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内小,当潮水从外海涌来时,被不断推高;夏秋季节东南季风盛行,加强了潮势;(夏秋季节河流入海径流多,推高潮势)。
Thanks
必修一 3.3 海水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