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1.掌握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通过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方法。
学习目标
课前引入
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为什么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大?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研究声音的特性。
思 考
男同学和女同学说话,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生活中的小鸟的叫声和牛的叫声有什么不同?
男同学声音要粗、要低,女同学声音要细、要高,小鸟的叫声尖细、婉转,牛的叫声低沉、粗壮。
所以,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粗细叫做音调。
典 例
小明的二胡断了一根细琴弦,他用一根粗弦代替后,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 )
A.保持不变 B.变高
C.变低 D.无法确定
C
实验探究
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同时注意每次拨动钢尺时,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比较不同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高低,发现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钢尺发声的音调越低,因而可知,物体振动得快,发声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声的音调就低。
实验结论
纸片划过的速度越快,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频 率
1.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用字母 f 表示。
2.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如果一个物体在1s的时间内振动100次,它的频率就是100Hz。
3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4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
示波器显示不同音调声音的波形
实验探究
频率低,音调低
频率高,音调高
1.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
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20Hz到20000Hz。
2.超声波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因为它们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3.次声波: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因为它们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超声波和次声波
4.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与人的不同,有些动物对高频声波或低频声波反应灵敏。
猫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60-65000Hz
大象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1-20000Hz
尺子音调不变,发出的声音是完全相同的吗 怎么让尺子发出的声音更大?
思 考
不相同,露出长度相同时用更大的力弹尺子
响度还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与声音分散的范围有关,越分散,响度越小.
1.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2.响度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听到的声音越小;与声音分散的范围有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越小。
小 结
在鼓面上撒一些细沙,敲鼓时会发现越使劲敲鼓,听到的声音与细沙的情况是( )
A.声音越响,振动得越快
B.声音越响,振动得越高
C.声音越响,振动得越慢
D.声音越响,振动得越低
典 例
B
定义: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音色
小提琴
钢琴
口琴
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影响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
同一发声体如果其结构发生变化,音色也将变化,因此,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瓷器内部是否有裂纹、机器运转是否正常等。
小 结
课堂总结
声音的三要素
音调:声音的高低
响度:声音的大小
音色:发声体的区别
频率
距离
材质
振幅
1、“小明,上学去啦!”, 正在看书的小明听到声音就知道是好朋友小超在叫他,小明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随堂训练
C
2、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音调的高低只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
B. “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调
C.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无关
D. 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D
3、有一种电子驱蚊器,它利用喇叭发出频率在22 000Hz~55 000Hz之间的声音,从而制造一个让蚊子难以承受的噪声环境,逼迫蚊子逃走。下列有关这种电子驱蚊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出的是超声波
B.发出的是次声波
C.发出的声音能被正常人听到
D.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A
谢谢
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