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1、本章教材编排体系:本章教材共四节:一、动能势能机械能; 二、内能热传递;三、物质的比热容;四、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可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介绍机械能——动能、势能、机械能;第二单元主要介绍内能及改变内能的方法——内能、热量(比热容、热值)、机械能与内能的的转化.
2、本章教材的地位:能量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本章的暗线是以能量展开的。能量在中学物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八年级开始学习物理就渗透了能量的观点。机械能也是高中学习的基础。内能、热量、比热容、热值是热现象中的基本知识,生活、生产中也离不开热现象,所以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之一。
3、本章教材的特点:
(1)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和联系。如机械能是在八年级了解了动能、重力势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的。内能、热量是在八年级学习了温度、分子动理论的基础上展开的。
(2)注意物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本章大部分内容都是结合生活实例来认识的。如:学到热机介绍热机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的作用,学习比热容联系到机器的冷却和海陆风,学到热值联系环境保护。
(3)注重研究方法的学习。本章多处用到“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探究物理问题。学习内能用类比法。
(4)教材设计的探究活动取材简单、效果明显。本章设计的所有探究活动的需要用的材料生活中都很容易找到。而且实验现象明显。得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表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能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了解比热容的意义,知道比热容的单位,认识到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之一;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6.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会解释生活中、自然界与比热容有关的一些现象;
7.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说出典型的事例;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8.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2)了解内能的含义,能简单表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说出典型的事例;
(4)了解比热容的意义,知道比热容的单位,认识到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之一;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会解释生活中、自然界与比热容有关的一些现象;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4)从能量的转化认识燃料的热值。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与机械能的对比,知道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一种能量;
(3)讨论改变物体内能的各种方法,观察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现象;
(4)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的差异,讨论比热容与人类生活联系的实例;
(5)通过相关习题的研究与分析,掌握Q吸 = cm(t – t0)和Q放 = cm(t0 – t)。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中的各种内能现象,具有了解物质的宏观热现象跟其微观运动关系的兴趣和热情;
(2)关心生活中的各种内能现象,关注做功和热传递现象跟人类社会的联系 ;
(3)关心自然界和生活中与比热容有关的现象,通过对热污染知识的学习, 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 培养交流与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
(1)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得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后续课中经常用控制变量探究,所以它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2)内能的概念,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是热现象中经常用的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方面。所以是本章的另一重点。
四、教学难点
1、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涉及了控制变量需要学生对此方法掌握得比较熟练,另外动能不能直接测量,必须通过转化来探究,同时还要用到从同一高处下降的物体在没有能量损失的情况下到达同一高处时速度相等,又涉及了减小摩擦的问题。所以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2、比热容的概念。由于比较抽象涉及了三个物理量,不少学生理解有困难。所以它也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一。
3、掌握热量公式中的每个字母的含义,会利用热量公式进行。由于计算公式中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加上学生对“升高到”“升高了”容易忽视。所以是也本章的一个难点。
五、教学关键及难点处理
逐步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并作出必要的讲解和讨论,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从而突破难点也突出了重点。
用类比法讨论引入内能的概念让学生自然理解内能概念,是教学好内能的关键。
引导讨论做好课本活动12.5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是建立和理解比热容概念的关键。
通过例题讨论明确公式的来源及各字母的表示的物理量,并适当增加基本练习。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六、课时安排 共12课时
一、动能势能机械能 2课时;
二、内能热传递 1课时;
三、物质的比热容 2课时;
四、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3课时;
章复习习题课 2课时;
本章综合练习 1课时
综合练习讲评 1课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