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升华和凝华
一、单选题
1.(2022秋·广东湛江·八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 B.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
C.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收热量 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出热量
2.(2022秋·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在冰壶比赛中(如图),运动员用冰壶刷摩擦冰面,使冰面形成一层水膜( )
A.熔化 B.凝固 C.升华 D.凝华
3.(2022秋·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从二十四节气的“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分析正确的是( )
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C.“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4.(2022秋·广东揭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其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洒水降尘 B.冰雕作品
C.公路撒盐融雪保畅通 D.人工降雨
5.(2022秋·广东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6.(2022秋·广东珠海·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描述的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清晨甘露
C. 气结成霜 D. 泼水成冰
7.(2022秋·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题中的知识网络结构,为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呈现甲、乙、丙三种物态间的变化,根据知识网络结构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A.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变化时,有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两种方式
B.示例中雾凇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是凝华现象
C.分析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该物质在甲状态时是晶体
D.晨露的形成过程与该物质由甲到乙的变化过程相同
8.(2022秋·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标准大气压下,如图所示用水浴法做“冰的熔化”和“碘升华”的实验。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
(1)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2)冰和碘都经历了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这两个判断( )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1)和(2)都正确 D.(1)和(2)都错误
9.(2022春·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错误的是( )
A.拉开冰箱门能看见的“白气”——液化 B.冬季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升华
C.冬季南湖公园里的水结了冰——凝华 D.给高烧的病人用冰袋降温——熔化
二、填空题
10.(2022秋·广东佛山·八年级统考期末)热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请根据下面的物理现象来回答问题。
(1)为了消除卫生间里难闻的臭味,我们可以在卫生间里放置一些固体空气清新剂,这些固体空气清新剂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的香味能掩盖异味。
(2)广东省春天会出现潮湿的“回南天”,室内的墙壁、地面甚至会“冒水”,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在此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3)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钢瓶中的。使用时,打开阀门 变成气体。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摸阀门,会感觉到阀门处的温度较 (选填“高”或者“低”)。
11.(2022秋·广东佛山·八年级统考期末)我国一些高海拔高山地区,如喜马拉雅、天山、昆仑等山脉,因为气温相当低,一年的降雪量大大超过被融化的雪量。白天融化的雪,到晚上被冻成冰晶,冰晶和雪经过合并压实,进而变成蔚蓝色透明的冰,长年累月就会在山谷里形成巨大的冰体,我们称之为冰川。由于一年四季气温、日照等的变化,冰川冰体的大小也会发生改变,降雪、雪崩、雾凇、雨水冻结等会导致冰体变大,而融化、径流、蒸发和升华、风吹走雪等会导致冰体变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雪和雾凇都是由 在寒冷中 而成的小冰晶;
(2)雨水冻结的物态变化是 ,冰体融化的物态变化是 ;
(3)文中导致冰体变小的“升华”是指冰 的过程。
12.(2022秋·广东云浮·八年级统考期末)冬天,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 现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 。
13.(2022秋·广东汕尾·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 。
14.(2022秋·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1)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 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 ,形成“人工雪”;(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要说今年最火的网红食品,非“冒烟冰激凌”莫属,吃一口,嘴巴、鼻子都“冒烟”,这种新奇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其实它还有个名字:“液氮冰激凌”,冰激凌经过液氮处理后,吃在嘴里时液氮与口腔内部接触,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需要 (填“吸”或“放”)热,有可能造成 (填“冻”或“烫”)伤。
15.(2022秋·广东清远·八年级统考期末)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 时从人体吸热(填物态变化名称);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 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连州冬季清晨有时出现霜,霜是水蒸气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16.(2022秋·广东汕头·八年级校考期末)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的空气后液化成小水滴或直接 (填物态变化)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这个过程需要 热(选填“吸”或“放”)。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和小水滴从空中落下,小冰晶 (填物态变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17.(2022秋·广东揭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北方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常出现冰花,这是 现象,冰花出现在玻璃朝向 (选填“室内”或“室外”)的一面;夏天开空调时,窗玻璃上常出现水珠,水珠出现在玻璃朝向 (选填“室内”或“室外”)的一面。
18.(2022秋·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的各种常见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填选项字母),此过程物质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19.(2022秋·广东茂名·八年级统考期末)秋天的早上小草叶尖上出现的“露珠”或冬天早上树叶出现“白霜”。“露珠”形成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白霜形成的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平时我们说霜冻损害农作物,并不是结霜时发生的,而是在霜 时吸热造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0.(2022秋·广东河源·八年级统考期末)电影《长津湖》讲述了一个志愿军连队在极寒的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感人故事。志愿军战士渴了就把雪直接塞进嘴里,把雪 成水解渴(填物态变化),战士们眉毛、帽边沿绒毛的霜是战士们呼出的水蒸气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形成霜的过程要 热。
21.(2022秋·广东江门·八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飞船返回时将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变成一个火球。因此,给飞船降温就显得十分重要。有一种非常有效的降温方式叫“烧蚀防热”,它的做法是:在飞船表面涂一层高分子固体材料,让这些材料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吸收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对上述过程,你认为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 。理由是:这些物态变化都是 过程。
22.(2022秋·广东汕尾·八年级统考期末)就餐时小华发现服务员往一杯水中投入了干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菜肴马上变得美轮美奂。这是因为干冰在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小水珠。
23.(2022秋·广东云浮·八年级统考期末)将樟脑丸和衣服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衣服里的樟脑丸不翼而飞,樟脑丸消失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出现冰花,它总是出现在玻璃的 表面(选填“内”或“外”)。在《千字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从物理学的角度正确解释:霜的形成是水蒸气 而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4.(2022秋·广东梅州·八年级统考期末)请把如图所示四个实例的描述补充完整。
(1)图A: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小华轻敲桌面,把耳朵贴在另一张课桌上的小燕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小华轻敲桌面的声音。把两张课桌分开一个小缝,小燕听见小华轻敲桌面的声音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图B: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当音箱发出声音时,烛焰会摆动。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3)图C: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半分钟后,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白霜;
(4)图D:纸的着火点约183℃,酒精灯火焰温度约400℃,若将装有水的纸锅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发现纸锅没有燃烧,原因是: ;当水烧干后,纸锅 (选填“会”或“不会”)着火燃烧。
三、综合题
25.(2022秋·广东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开幕,小惠最近在了解了一些有关冬奥会的信息:
(1)冬奥会的吉祥物是“冰墩墩”,如图所示,某游客与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模型一起合影,该模型的高大约
A.1.6dm B.16cm C.160cm D.16m
(2)2021年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外观设计正式对外发布,火炬的名称叫做“飞扬”。该火炬外壳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而成,不仅具有“轻、固、美”的特点,而且在1000℃的温度下不会起泡、开裂。以下特性与该材料无关的是 ;
A.密度小 B.硬度大 C.耐高温 D.导电性好
(3)2022年北京冬奥会采用新技术打造“最美的冰”,将液态二氧化碳打入地板管道,二氧化碳迅速 吸热,使地板温度骤降,在地板上洒水即可冻成冰面;压缩机再将管道排出的二氧化碳压缩 (均填物态变化)循环使用,排出的余热用于生活用水、融冰池融冰等;
(4)在冬奥会滑冰比赛中,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使冰面恢复平整,常在比赛间隙进行“补冰”。“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吸热,使水 成冰(均填写物态变化)。
26.(2022秋·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回答问题: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按照各个节气所反映的现象不同可划分为以下3类:天文类、气候特征类和物候现象类。
按天文类是如何划分的呢?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如图甲所示,这个夹角叫太阳高度角,也叫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角为90°,辐射强度最大。如图丙所示,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达到赤道和北回归线时,分别是春分和夏至;由北向南达到赤道和南回归线时,分别是秋分和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也是按天文类划分的,表示每个季节的开始。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了气温的变化情况;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华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
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人们可以根据物候现象从事相应的农业活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 ;
(2)“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而形成的;
(3)下列节气的命名与物态变化无关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夏至 B.白露
C.大雪 D.霜降
(4)根据文章,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处于北半球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应是气温逐渐 。(填“升高”或“降低”);
(5)根据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固现象
B.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
C.谷雨节气是按照物候现象进行分类的
D.从白露、寒露到霜降三个节气反映的气温依次升高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霜的形成是水从气态直接到固态,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故A错误;
B.露的形成是水从气态到液态,是液化现象,放出热量,故B错误;
C.冰的形成是水从液态到固态,是凝固现象,放出热量,故C错误;
D.雾的形成是水从气态到液态,是液化现象,放出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运动员用冰壶刷摩擦冰面,冰变为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直接变成小冰晶,这是凝华现象,故A正确;
B.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4.B
【详解】A.洒水降尘是利用了水的湿润作用,不存在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雕作品中,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固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公路撒盐融雪保畅通是为了让雪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人工降雨主要是通过喷撒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再促使水蒸气遇冷快速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详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正确;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6.A
【详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雪变成液态水的熔化过程,熔化需要吸热,故A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泼水成冰,是液态水变成固态冰的凝固过程,凝固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A.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变化,属于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故A错误;
B.示例中雾凇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放热,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分析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该物质在甲状态时为固态,即冰属于晶体,故C正确;
D.晨露的形成过程属于液化,该物质由甲到乙的变化过程属于熔化,故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由题意可知,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在图甲中,试管内的冰会从固态熔化为液态,该过程吸热;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在图乙中,水的温度只能达到100℃,所以碘不能发生熔化现象,即不能从固态熔化为液态,但是在加热过程中,碘仍能吸收热量。
故选A。
9.C
【详解】A.拉开冰箱门能看见的“白气”,是空气中的 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冬季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时雪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冬季南湖公园里的水结了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给高烧的病人用冰袋降温,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升华 液化 放热 压缩体积 汽化 低
【详解】(1)[1]固体空气清新剂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
(2)[2][3]地面“冒水”,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在此过程要放热。
(3)[4][5][6]常温下可以用压缩体积的方法让石油气液化;打开阀门,过程中,石油汽化变成气态,吸收周围热量,所以过一段时间会感觉阀门的温度会变低。
11. 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 凝固 熔化 由固态变为气态
【详解】(1)[1][2]雪和雾凇都是固态的,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
(2)[3][4]雨水冻结,雨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冰体融化,冰由固态熔化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3)[5]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冰体变小的“升华”是指冰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12. 升华 吸热
【详解】[1][2]冬天,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固态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13. 凝华 放出 湿布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冰
【详解】[1][2][3]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此过程放热;湿抹布粘在了侧壁上,是因为湿抹布上的水遇冷凝固为冰,与侧壁粘在一起。
14. 凝华 凝固 汽化 吸 冻
【详解】(1)[1]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2]造雪机喷射出水雾,微小的水滴遇到冷空气凝固形成小冰晶。
(2)[3][4][5]“液氮冰淇淋”吃在嘴里时,液氮与口腔内部接触,液氮会吸收热量,发生汽化现象,变为氮气;如果液氮吸热过多,会造成口腔内部温度过低,有可能造成冻伤。
15. 汽化 水蒸气 凝华
【详解】[1]皮肤涂上酒精后,酒精迅速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同时吸收热量,所以感觉凉快。
[2]冰棒温度低,周围空气中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冰棒周围液化成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3]霜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16. 凝华 放 熔化
【详解】[1][2]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液化成小水滴或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液化或凝华放热。
[3]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和小水滴从空中落下,小冰晶由固态变成液态,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形成雨水。
17. 凝华 室内 室外
【详解】[1][2]北方寒冷的冬天,由于室内外温差过大,室内温暖的空气接触朝内的窗玻璃时,遇冷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了固态的冰花。
[3]夏天开空调时,室内气温低,室外的热空气接触朝外的窗玻璃后,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18. D 放热
【详解】[1][2]A.冰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草上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符合题意。
19. 液化 凝华 熔化
【详解】[1]秋天的早上小草叶尖上出现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形成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液化,液化过程要放热。
[2]冬天早上树叶出现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形成的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凝华,凝华的过程要放热。
[3]霜的形成属于凝华过程,需要放热,霜熔化时由固态变成液态需要吸热;平时我们说霜冻损害农作物,并不是结霜时放热导致,而是霜熔化时吸热冻伤农作物。
20. 熔化 凝华 放
【详解】[1]雪变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体,是熔化过程。
[2]战士们眉毛、帽边沿绒毛的霜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3]形成霜的过程是凝华过程,需要向外界放出热量。
21. 熔化 汽化 升华 吸热
【详解】[1][2][3]飞船表面的高分子固体材料在吸收热量后可能从固态变为液态—熔化,从液态变为气态—汽化,也可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所以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
[4]熔化、汽化、升华这三种物态变化都需要吸热,能够防止飞船在高温下烧坏。
22. 升华 吸收 液化
【详解】[1][2][3]“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常温下易升华;往一杯水中投入了干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杯内的干冰发生升华现象,升华吸热;使杯子和水的温度降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即“白雾”。
23. 升华 内 凝华
【详解】[1]樟脑丸消失是固体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现象。
[2]寒冷的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当室内温度高的水蒸气碰到冷的玻璃马上凝华,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内侧。
[3]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24. 能 变小 能量 凝华 水沸腾时,水的最高温度约为100℃,且温度不变,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会
【详解】(1)[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因此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小华轻敲桌面,把耳朵贴在另一张课桌上的小燕能听见小华轻敲桌面的声音。
[2]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固体传声效果最好。当把两个桌子分开时,声音通过桌子和空气进行传播。和之前只通过桌子进行传播相比较,声音会变小。
(2)[3]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生的音箱前,由于音箱的纸盆在振动,带动空气振动,故发现烛焰随着声音来回摆动,说明了声音能传递能量。
(3)[4]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了小冰晶,形成了霜。水蒸气由气态变成了固态的霜,这个物态变化称为凝华。
(4)[5][6]将装有水的纸锅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发现纸锅没有燃烧,是因为给水加热后,水升温沸腾,但水的最高温度即沸点约为100℃,沸腾时水的温度将不再升高,因此达不到纸的着火点183℃,所以纸锅不会燃烧。但当水被烧干后,由于酒精灯火焰温度约400℃,超过了纸的着火点183℃,因此纸锅会着火燃烧。
25. C D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固
【详解】(1)[1]“冰墩墩”模型身高与人体接近,约
160cm=1.6m=16dm
故选C。
(2)[2]具有“轻、固”的特点,说明材料的密度小、硬度大;在1000℃的温度下不会起泡、开裂,说明材料耐高温,导电性与该材料无关,故选D。
(3)[3][4]液态二氧化碳打入地板管道,二氧化碳迅速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地板温度骤降,在地板上洒水即可冻成冰面;压缩机再将管道排出的二氧化碳压缩 ,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循环使用。
(4)[5][6]“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升华吸热,使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变成冰。
26. 越大 凝华 A 升高 B
【详解】(1)[1]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
(2)[2]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3)[3]A.夏至是太阳直射点达到赤道北回归线时确定的,其命名与物态变化无关。
B.白露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现象,其命名与物态变化有关;
CD.大雪和霜降都反映了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其命名与物态变化有关。
故选A。
(4)[4]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北半球的中国大部分地区太阳高度角变大,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变大,所以处于北半球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应是气温逐渐升高。
(5)[5]A.白露、寒露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霜降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故B正确;
C.谷雨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故C错误;
D.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华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