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1 21:05:29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传说,周幽王宠爱美女褒姒。为博得她的欢心,幽王派人无故点燃起骊山的烽火,示警有敌人进犯。各地诸侯纷纷带兵来到骊山,准备与敌人厮杀,保卫周王。褒姒看到他们到达时气喘吁吁的样子,开心地笑了。但是,从此周王却失信于诸侯。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作“烽火戏诸侯”。后来,犬戎真的来攻打,幽王点起烽火,诸侯们再也不来援助。镐京被攻破,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骊山烽火台遗址
导入新课
东周的两个分期
前475年
前770年
前476年
前221年
春秋
战国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简约课堂
单元大概念:早期国家、社会变革
解读课标 明确目标 培育素养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立足唯物史观,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出现统一趋势。(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立足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识记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成为霸主的原因并探究春秋争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立足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史实,认识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制度的变化。(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01
02
03
2022课标
定目标 育素养
课文大概念:
铁农具牛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春秋铁制农具
北京人使
用的石器
河姆渡人使
用的骨耜(sì)
商周时期的青铜铲
青铜虽硬,韧性不好,易断
笨重,使用不方便
硬度不够,不够锋利
不耐用
锋利、韧性好、耐用、造价低廉
变化1
农业上:①铁制农具出现
探春秋之变

《管子》记载:春秋时
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耕作技术改进
农业上
牺 (xī ) 尊
春秋晚期
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牛),为畎(quǎn)亩(田间,田地)之勤。
——《国语·晋语》
②牛耕出现
变化1
牛耕的使用是耕作技术的重要革新。
耕作技术(方法):
刀耕火种——耒耜耕种——精耕细作

【问题探究1】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发展什么作用呢?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人类社会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点击播放视频
变化2 手工业上:
精美的漆器
先进的冶铁业
莲鹤方壶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①春秋时期,商品交易活跃,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商品交换的市场。
③铜钱是春秋时期使用最为普及、流通最为广泛的钱币,根据其不同的形制,大致可以分为布币、刀币、圆钱、蚁鼻钱四大类。
②春秋末叶,金玉其车,交错其服的富商大贾往来各国,春秋时代商人最具代表的人物是范蠡、子贡。
变化3 商业上: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的使用
春秋时期的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
各诸侯国
各诸侯国实力不断增强,对当时的周王室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诸侯国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材料研读: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注释: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史记·周本纪》
思考: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什么政治现象
政治现象: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名称 土地 兵力 人口、财力 天子与诸侯
关系
西周 直辖方圆千里 直辖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地位
东周 直辖方圆百里 直辖几千人 人口所剩无几,财力减少 天子成为傀儡,依靠强大的诸侯
东周和西周王室实力对比表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地位一落千丈
析王室之衰
2
思考:东周王室实力与西周相比有什么变化?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争霸的实质是什么?
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强大。
实质: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
国的权力展开的斗争。
看争霸局面
诸侯
庶民
天子

卿大夫
庶民

天子
卿大夫
诸侯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实力大降,威望逐渐丧失,各诸侯渐渐不听从天子的命令了!
分封制逐步瓦解
1.原因:
2.表现:
3.结果:
析王室衰微
(1)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
(2)天子无力控制诸侯,诸侯不再听从王命。
(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诸侯崛起、称霸
周平王死后,王室竟然拿不出钱来办丧事。
周襄王贵为天子,却狼狈地连一辆自己乘坐的马车都置办不起。
【问题探究2】周王室衰微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什么结果?
西周——分封制
东周——井田渐废
礼乐征伐自周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周天子:饿的饿的,全是饿的。你们能不能别打了?
诸侯:再废话连你一起打!
好,饿不说了,你们自由发挥
分封制解体
命去英雄不自由
析王室衰微
(1)周王室衰落;
(2)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各诸侯国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
(4)民族之间的矛盾。
1.争霸原因:
看诸侯之争

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攘夷”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dí)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2.争霸策略:
“尊王”只是各国为争霸打着的一个幌子,本质上讲是诸侯取代周天子的地位,获得对其他诸侯国在政治经济上的支配权力。


洛邑

春秋形势图
齐桓公
秦穆公
周王城
封国都邑











春秋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首霸




晋文公
淮 水

楚庄王
江 水
3.春秋争霸
春秋霸主
齐桓公
管仲
(2)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3)尊王攘夷
相关史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1)齐国拥有山海鱼盐之利,自然条件优越
齐桓公首霸
(2)标志:葵丘会盟(前651年)
(1)原因
【问题探究3】齐桓公为什么能够成为春秋首霸?



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





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
晋楚争霸
公元前632年,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一鸣惊人
楚庄王于公元前614年继位。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迷于酒色,并下命:“有敢谏者,杀无赦!”大夫伍举冒死进谏,喝得正痛快的楚庄王很不高兴。
伍举请他猜谜语:“有一只鸟停在宫殿内,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啊?”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举、苏从担任要职。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生产,从而为楚国的争霸奠定了基础。
前614-前591年在位

庄王称

晋楚泌之战,楚庄王跃升为中原霸主。
问鼎中原
春秋初期形势图
春秋后期形势图
比较下面两张地图,你有何发现呢?诸侯争霸有什么影响?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只有10多个诸侯国了。
4.诸侯争霸的影响
活动与
探究
【问题探究4】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产生了哪些影响?
观点一
观点二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影响恶劣,战争导致民不聊生,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一方面长期战争使得中原民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逐渐交融;另一方面战争使得一些小的诸侯国被消灭,形成了几个大的诸侯国,为战国时期以及之后的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你赞同哪一种观点

诸侯争霸
材料一:春秋战国混战期间,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和动乱状态,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同时战争对生产的破坏也是空前的,大量的田地荒芜。
材料二: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诸侯国的数量由一百多个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华夏族和其他各族交往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
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趋势: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交融加强
材料三:春秋战国期间的混战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过程,各诸侯国为了不被吞并,纷纷实行改革来提高自己的国力。著名的有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
各诸侯国变法图强,推动社会变革
评价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消极
积极
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加快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加速了旧制度的瓦解,有利于新制度的确立
促进了民族交融
看诸侯争霸 影响——消极 积极
性质(实质):奴隶主贵族之间,大国兼并小国的掠夺战争,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具有非正义性。
板书总结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生产力发展
周王室衰微
诸侯崛起
,进而争霸
经济
政治
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给人民带来灾难
加快国家统一
促进民族交融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1.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
D
课堂反馈
2.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
3.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并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最终成就霸业,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4.“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D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