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1 21:3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1,知道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基本特征,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工艺的成就,初步认识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2,知道甲骨文发现的基本事实,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分析甲骨文的价值,认识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青铜器具有怎样的高超工艺?
甲骨文记事的内容及其造字特点又是什么呢?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
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种类丰富、用途多样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作不同用途的器具。
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筑液态金属、加工修正等工序。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四羊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知识拓展
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又因为多是铸刻在钟、鼎之上,故又称为钟鼎文、铭文。
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周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
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
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意义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如“下”字,一长横代表水平线,下面一短横表示水平线下的概念。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如“从”字,两个人形组合在一起,表示跟从的意思。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1,仔细观察下图中的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议一议:他们的用途可能是什么
课后活动
酒器、炊具、食器、礼器
2,你能辨认出下列的甲骨文是什么字吗?试试看。
课后活动


豕(shi)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1, “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故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材料中鼎的用途为( )
A.装饰品
B.古乐器
C.盛食器
D.盛水器
随堂练习
C
2,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材料中的“它”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随堂练习
B
3,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某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请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筒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木简上
随堂练习
A
4, 下列不属于甲骨文造字法的是(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拼音
随堂练习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