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1 21:3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2015年10月,经权威考古专家论证,
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被确认为
北洋水师的致远舰。
瓷盘最上面一行写着“CHIHYüAN”,
即英文“致远”的拼写。中间有两个篆字,
上面是“致”,下面是“远”,共同组成
一个中心舰徽。
致远舰,民族记忆中最深处的痛!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学习目标
1.简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说出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
2.通过学习《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概况《马关条约》的影响。
3.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4.知道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爆发原因)
阅读P26-28页 第一子目+第二子目 4min
过程
时间、交战双方?
主要战役:(以地点命名)、抗战英雄或事迹?
结果:签订的条约(时间?内容?)?
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前后对比
美国入侵日本——黑船事件
《倒幕运动浮世绘》
明治天皇
明治维新以欧美为师,发展工业,富国强兵
甲午中日战争
(一)背景
中国:
两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材料1: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材料2: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多万两。
清政府软弱腐朽、军备废弛
甲午中日战争
(一)背景
朝鲜
中国
日本
日本大陆政策示意图
亚洲乃至全世界
根本原因:
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甲午中日战争
(一)起因
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甲午中日战争
根本原因: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
(一)起因
开始
第一阶段(1894.7-9)
第二阶段(1894.10-1895初)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标志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左宝贵牺牲, 叶志超弃城逃跑
左宝贵
黄海海战
邓世昌等牺牲,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辽东战役
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
威海卫战役
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丁汝昌
邓世昌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辽东失陷,日军旅顺大屠杀
甲午中日战争
(二)过程
材料分析题
材料: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公”指的是谁?
(2)如何评价此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
(1)邓世昌。
(2)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学习他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甲午中日战争
(三)败因
材料一: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表 项目 军舰 平均航速 总吨位 总兵力 火炮/速射炮
中 10艘 15.5海里 31366吨 2000余人 173/0
日 12艘 16.4海里 40849吨 3500余人 268/97
材料二:日舰以突袭方式有备而来,中方临时应战,散成人字雁型阵队,机动性较差……同时中方没有做好与日军大决战的准备……各舰携带弹药不多。再次,军队的旧式军制无法适应现代化海战,定远舰失去指挥能力后,北洋各舰就陷入各自为战…… 战时北洋舰队孤军奋战,南洋等水师等则袖手旁观。
——摘编自张海鹏《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材料三:在太后心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这年恰逢慈禧六十大寿……不顾大敌当前,一意粉饰太平,李鸿章不愿忤逆意……“消极防御”致使军队错失战备良机……由于海军分属不同洋务官僚,为其政治资本。北洋海军在奋战,李鸿章求援南洋水师,被张之洞拒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合作探究】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奋勇杀敌的爱国官兵,也拥有近代化的海军力量,为什么还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
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挡先进资本主义的进攻
《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在马关议和,双方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割三地
赔二亿
开四地
允设厂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白银2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一)内容
《马关条约》的签订
(二)影响
内容 影响
割三地
赔二亿
开四地
允设厂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便利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新特点: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破坏最大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东南沿海
东部沿海
长江中下游地区
内地(腹地)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马关条约》的签订
①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②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③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二)影响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开端——三国干涉还辽:哪三国?结果?
阅读P28-29页 第三子目 2min
发展:有哪些方式?
继续——“门户开放”政策:提出者?实质?
(一)三国干涉还辽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根据材料归纳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日本同意归还辽东半岛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利益。三国向日本提出照会,并以武力威胁日本放弃占领辽东半岛。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向清政府勒索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中国近现代史》
【看图说史】:图片上的动物分别代表什么?该图反应了什么现象?作者表达什么?
《时局图》反映了《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揭露了清政府腐败。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二)发展的表现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清政府
俄国
日本
法国
德国
美国
英国
抢夺利权
强租租借地
划分势力范围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5%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门户开放”政策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实质:列强共同奴役中国
(三)“门户开放”政策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背景
(1)爆发
经过
(2)主要战役
①平壤战役
②黄海大战
③辽东战役
④威海卫战役
(3)结果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894年(甲午年)
《马关条约》(内容、影响)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