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人体免疫功能异常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3.2人体免疫功能异常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11 23:0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青霉素过敏
有人接触猫、狗等小动物时,发生打喷嚏或皮肤奇痒难忍
有人海鲜过敏,出现腹痛、腹泻、呕吐
过敏原查询报告
生活中,我们有时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人吃了鱼、虾等食物后,肢发生腹痛、腹泻、呕吐,或是皮肤奇痒难熬;有的人吸入花粉后,会发生鼻炎或哮喘。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据统计,全世界20%-40%的人被过敏问题所困扰。
2005年,世界过敏反应组织(WAO)联合各国过敏反应机构共同发起对抗过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议,将每年的7月8日定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意在使人们更加关注这一类疾病,重视其预防和治疗。
除了过敏反应,还有哪些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的疾病呢?怎样才能减少这类疾病的发生?
第二节 人体免疫功能异常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他们共同实现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当免疫功能不正常时,就可能发生免疫失调性疾病。
免疫失调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免疫功能过强
免疫功能过弱
一、免疫缺陷病
1、概念:
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种类
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大多数免疫缺陷病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如:艾滋病;
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
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该病是由与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的,患者多为新生儿和婴幼儿,他们存在严重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缺陷。任何一种病原体感染,对他们都是致命的);
①先天性/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②获得性/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大卫·菲利浦·威特,别名泡泡男孩,生于1971年9月21日,患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该病是由与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的。从出生那一刻起,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
隔离罩中,他在塑料泡泡里度过了12年的光阴。1984年2月22日,与病魔和孤独斗争了12年半的“泡泡男孩”离开了人世。在塑料泡泡里度过的12年中, 他渴望亲人深情地拥抱,却在临死那一刻, 第一次触摸到妈妈的手。
积极思维: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事实:
1、我国艾滋病的疫情总体上控制在低流行水平,但传播途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15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显示,2005年前,我国新发现艾滋病病例主要为经毒品注射传播,经性传播的比例很小。2005年之后,经男男性行为传播途径的感染比例不断增大。
2、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调查:自 2000年以来,在15-19岁的青少年中,艾滋病致死人数一直在增加。
3、艾滋病(AIDS )
(1)艾滋病的全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 “HIV” )
HIV结构示意图:
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
教材P101
③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2条单链的RNA
①遗传物质:
②增殖过程:
a、HIV侵染T细胞后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病毒RNA为模板进行逆转录;
b、形成的病毒DNA可整合到T细胞染色体的DNA上,随着T细胞DNA的复制而复制。
c、HIV在T细胞中不断增殖,将导致T细胞死亡、破裂,大量的病毒被释放。
(2)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 “HIV” )
免疫系统处于瘫痪状态,免疫功能丧失。最终死于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
判断:感染HIV后即可称为艾滋病患者( )
×
(2)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 “HIV” )
④特点:
突变频率高(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突变);
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①采取安全的性行为,如使用避孕套;
②避免注射时经血液传播,不吸毒;
③接受检测并积极治疗HIV等性传播感染;
④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⑤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文眉、穿耳等。
(4)预防艾滋病(AIDS)的措施
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使辅助性T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免疫系统的功能减退,最终患者死于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5)艾滋病死亡原因:
注:与HIV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用餐、共用卫生间等不会感染HIV;
思考:注射青霉素之前为什么要做皮试实验呢?
二、过敏反应:
1、概念: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
2、过敏原:
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做过敏原。鱼、牛奶、蛋类、花粉、花生、室内尘土、奎宁、宠物的皮屑、棉絮等都是(或含有)过敏原。
3、机理:
有些人在接触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B细胞会活化产生抗体,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的表面。
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相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发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4、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示意图
皮肤过敏反应
(荨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
过敏原
机体
抗体
某些细胞
再次刺激
过敏原
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
血管通透增强、毛细胞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强等
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消化道过敏反应(食物过敏性胃肠炎)
抗组织胺药物
过敏的治疗:
抑制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发挥功能;
靶细胞
抗组织胺药物
组织胺
机理:抗组胺药物化学结构与组胺相似,与组胺竞争靶细胞上的受体,不让组胺与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过敏反应的产生。
判断:
①第一次接触过敏原不发生免疫反应( )
②第一次接触过敏原不发生过敏反应( )
5、特点:
(1)发作可快可慢、反应强烈;
(2)会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6、预防措施:
找出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注:
①过敏反应是免疫防御功能过强的体液免疫;
②正常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分布于血清(主)、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而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黏膜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

思考:
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外来的“非己”物质会产生免疫反应,对自身物质会不会也有“敌我不分”的情形呢?
三、自身免疫病
1、概念: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2、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例:风湿性心脏病: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分子,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也受到损伤,这就是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抗体攻击关节组织,主要累及小关节,如掌指关节、外关节、跖趾关节等,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个器官的疾病,病程可有缓解和发作交替进行,其主要症状有发热、关节痛、红斑、大量脱发、白细胞减少等。
本病大多见于年轻女性,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75‰
1、器官移植
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
四、器官移植
等待移植的心脏
2、器官移植的成败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进行移植,但为减轻免疫排斥反应,病人还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3、免疫排斥解决方法:
(1)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2)干细胞移植;
移植的胚胎干细胞分化示意图:
1、免疫诊断:
艾滋病检测试剂用于定性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HIV-I/HIV-2抗体,适用于临床辅助诊断和献血员的筛选。
五、免疫学的其他应用
利用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可以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
2、免疫治疗
(1)概念:患病后的措施,即通过对人体输入抗体、胸腺激素、细胞因子、免疫抑制剂等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剂等,调整病人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方法:
①免疫增强疗法: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输入抗体、细胞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
②免疫抑制疗法: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治疗一些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1.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引起的。下列与该病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肝细胞表面的某种结构相当于抗原
B. 细胞因子和抗体没有参与攻击肝细胞
C.在该疾病中所发生的肝损伤是由过敏反应引起的
D. 在该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只有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习题巩固
a
2.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c
3. 人体的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B. 人感染HIV后,机体能够发生体液免疫,不能发生细胞免疫
C. 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D.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的
c
4.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艾滋病病毒侵染人体后可将逆转录形成的DNA整合到人体的DNA中
B.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可通过生殖细胞将已整合到人体DNA中的病毒遗传物质传递给子女
C.艾滋病患者最终是由于多发性感染或肿瘤而死亡
D.艾滋病病毒存在于病人或感染者的体液中,一般不通过唾液或皮肤接触传播
b
5.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原第一次侵入人体就能引起过敏反应
B.胸腺发育不良的病人体液免疫功能会降低
C.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D.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弱而引发的疾病
6.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2020年我国宣传的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下列关于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拒绝毒品,洁身自爱
B.医院严防输入含有HIV的血液
C.广泛宣传艾滋病的预防知识
D.对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进行隔离
b
d
7.研究发现,T细胞表面的PD 1蛋白被誉为免疫系统的“刹车”。正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表面的PD L1蛋白与T细胞表面的PD 1蛋白结合后(如图1),可适当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从而防止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针对此发现,科学家研发了治疗癌症的新药物PD 1抗体(如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对癌细胞发挥作用体现了免疫系统监视功能
B.肿瘤细胞PD L1蛋白的高水平表达不利于其免疫逃逸
C.PD 1抗体与T细胞上的PD 1蛋白结合来阻断癌细胞结合,启动机体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
D.新药物PD 1抗体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患者患自身免疫病
图1
图2
b
8.角膜本身不含血管,处于“免疫赦免”地位,使角膜移植的成功率高于其他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免疫赦免”说明人体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缺陷
B.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C.被移植角膜与受体之间不存在免疫反应
D.用药物抑制B细胞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
b
9.结核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人体接种卡介苗将获得相应的免疫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结核杆菌侵入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会增殖分化并产生记忆T细胞
B.结核杆菌再次侵入机体时,巨噬细胞会吞噬处理结核杆菌
C.注射卡介苗的作用是刺激人体产生记忆细胞
D.卡介苗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