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化
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科技进步与材料密切相关。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天问一号”使用的新型镁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北斗卫星使用的氨化铝芯片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制作“神州”飞船航天服使用的聚酯纤维属于天然纤维
D.港珠澳大桥采用的聚乙烯纤维吊绳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S2-的结构示意图:
B.葡萄糖的结构简式:C6HeO6
C.CH,分子的球棍模型:
D.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H[:C1丁
3.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Na2O2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4Na
B.常温常压下,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C.标准状况下,2.24LCCl,中含有的C一C1键的数目为0.4N.
D.一定条件下,32gSO2与足量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高二化学试卷第1页(共6页)
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Na放入水中:Na十H2O—Na+OH+H2
B.FeO溶于过量稀硝酸中:FeO+2H+—Fe2++H2O
C.实验室制氯气:MnO,十4HCI(浓)△Mn2++C1,↑+2CI+2H,0
D.NH,HCO溶液与NaHSO,溶液反应:HCO+H+一H2O+CO2↑
5.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乙醇、浓硫
蘸有溶液
NH,CI
酸、冰醋酸
的铁丝
稀硫酸
棉花
m中可
饱和碳酸
锌粒
钠溶液、
丙
A.甲可用于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K
B.乙可用于制取并收集NH
C.丙可用于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D.丁可用于制备和分离乙酸乙酯
6.有机物M是合成药物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M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HO—CH,
CH-CH-COOH
B.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
C.能够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反应
D.1mol的该有机物和H2反应,最多消耗5mol的H2
7.“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模型和工具。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箭头
表示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化合价
+6A
Na,FeO.
+3
Fe,0-
Fe(OH),
③,fedl,
2
+2
①
Fe0
Fe(OH)
FeCl:
T⑦
0
Fe
单质
氧化物
盐物质类别
A.铁粉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反应可以实现转化①
B.Fe2O3在水中溶解可实现转化⑥
C.Fe与少量氯气反应可实现转化⑦
D.由转化⑤可预测高铁酸盐(FeO)具有强氧化性
8.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铝热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C1晶体的反应
高二化学试卷
第2页(共6页)】化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答案】C【解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新型镁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A 项正确;氮化铝是高温结构陶
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 项正确;羊毛、棉花、蚕丝和麻属于天然纤维,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C 项
错误;聚乙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D 项正确。
2.【答案】A【解析】S2-的核电荷数为 16,核外电子数为 18,A 项正确;葡萄糖的分子式为 C6H12O6,B 项错误;
CH4分子的空间充填模型为 ,C 项错误;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D 项错误。
3.【答案】B【解析】1 mol Na2O2固体中含有 1 mol 的 O22-和 2 mol 的 Na+,故含有的离子总数为 3 NA,A 项错误;
每个 H2O 分子中含有 10 个质子,故常温常压下,18g H2O 即 1 molH2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10 NA,B 项正确;标
准状况下,CCl4不是气体,C 项错误;SO2与 O2反应是可逆反应,无法计算转移的电子数,D 项错误。
4.【答案】D【解析】Na 放入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a+2H2O=2Na++2OH-+H2↑,A 项错误;FeO 溶于过量稀硝
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Fe3+和NO,B项错误;浓盐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应该拆写成离子形式,C项错误;NH4HCO3
NaHSO HCO 溶液与 4溶液反应实质是 和 H+3 的反应,故 D 项正确。
5.【答案】C【解析】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K+,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A 项错误;实验室通过 NH4Cl 和 Ca(OH)2
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 NH3,B 项错误;可通过测定收集一定体积气体的时间或一定时间内收集到气体的体
积来测定化学反应速率,C 项正确;右侧导管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液面以下,否则会引起倒吸,D 项错误。
6.【答案】C【解析】与苯环左侧直接相连的饱和碳原子是四面体结构,故该有机物中所有原子不会共平面,A 项
错误;苯环上有两种氢原子,故一氯代物有 2 种,B 项错误;该有机物含有羟基、羧基、苯环,能在一定条件下
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的苯环和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
氧化反应,C 项正确;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和苯环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 mol 的该有机物和 H2反应,最
多消耗 4 mol 的 H2,D 项错误。
7.【答案】D【解析】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 Fe3O4,A 项错误;Fe2O3 不溶于水,B 项错误;氯气氧化
性较强和 Fe 反应生成 FeCl3,C 项错误;由图可知,高铁酸盐(FeO42-)中铁的价态为+6 价,产物为 FeCl3,故
预测高铁酸盐可能具有强氧化性,D 项正确。
8.【答案】B【解析】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A 项错误;灼热的木炭与 CO2 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
反应,B 项正确;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C 项错误;Ba(OH)2·8H2O 晶体与 NH4Cl 晶体的反应是
吸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 项错误。
9.【答案】A【解析】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占据三个周期,故 W 是 H 元素;元素 X 的非金属
性在元素周期表中最强,故 X 是 F 元素;元素 W 和 Y 同主族,故 Y 是 Na 元素;Z 的氧化物可制作光导纤维,
故 Z 是 Si 元素。NaH 是离子化合物,A 项正确;SiO2是酸性氧化物,B 项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
{#{QQABJYYQogCIAAAAABgCQQXyCgOQkBGCAAgOQBAMMAABCRNABAA=}#}
的稳定性越强,故氢化物的稳定性:F>Si,C 项错误;F 元素无正价,D 项错误。
10.【答案】D【解析】过程①粗盐提纯的过程 Na2CO3 溶液加入顺序要在 BaCl2溶液之后,目的是除去 Ca2+和过量
的 Ba2+,A 项错误;过程②海水淡化中蒸馏法成本较高,B 项错误;过程③中包含制取 MgCl2溶液、无水 MgCl2
及电解熔融 MgCl2等步骤,C 项错误;过程④中 SO2水溶液吸收 Br2后生成 H2SO4和 HBr,溶液的酸性增强、pH
减小,D 项正确。
11.【答案】C【解析】稀 HNO3 溶液和铜反应生成无色的 NO 气体,在试管口再与氧气反应转变为红棕色 NO2,A
项错误;向淀粉溶液中先加入稀硫酸并加热,再加入碘水溶液变蓝也可能是淀粉部分水解,B 项错误;氯水和 I-
反应生成 I2 和 Cl-,说明还原性:I->Cl-,四氯化碳萃取生成的 I2 且密度大于水,下层溶液显紫色,C 项正确;向
碳酸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酸性:HCl>H2CO3,并不能证明非金属性:Cl>C,D 项
错误。
12.【答案】D【解析】由示意图可知,②→③是化学键断裂的吸热过程,A 项正确;③→④是 N 原子和 H 原子形
成 NH3中 N—H 极性键的过程,B 项正确;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反应物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新
键形成释放的能量,C 项正确;其他条件相同,使用催化剂不会减少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D 项错误。
13.【答案】D【解析】装置甲和乙中锌片均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A 项正确;装置甲溶液中的 H+向正极铜片移
动,B 项正确;装置甲和乙中发生的总反应都是 Zn+H2SO4=ZnSO4+H2↑,均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增加,C 项正确;
装置甲形成了原电池,反应速率更快,D 项错误。
14.【答案】C【解析】根据 2 min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可知,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B 2C,A 项正
确;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氦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B 项正确;恒温、恒容条件下,
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反应前的比值为 8:9,C 项错误;气体的总质
量守恒,当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说明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保持恒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项正
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题,共 58 分。
15.(14 分,每空 2 分)【答案】
(1)Al 第二周期,第ⅥA 族
(2)F->Na+>H+
(3)NaOH
(4)共价键(极性共价键)、离子键(若答配位键也给分,不答不扣分)
(5)c
(6)2Al+2OH-+2H2O=2AlO2-+3H2↑
【解析】(1)由元素周期表可知,F 的元素符号为 Al;元素 C 为氧,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ⅥA 族。(2)
A、D 和 E 三种元素的离子分别是 H+、F-、Na+,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F->Na+>H+。(3)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
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碱性最强的是 NaOH。(4)A、B 和 J 三种元素形成常见化合物 NH4Cl,所含化
{#{QQABJYYQogCIAAAAABgCQQXyCgOQkBGCAAgOQBAMMAABCRNABAA=}#}
学键的类型是共价键(极性共价键)、离子键(若答配位键也给分,不答不扣分)。(5)单质的熔点:Si>Na,a 项
正确;NH3分子间含有氢键,简单氢化物的沸点:NH3>PH3,b 项正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
>H2SO4,c 项错误。(6)Al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2OH-+2H2O=2AlO2-+3H2↑。
16.(14 分,每空 2 分)【答案】
(1)分液漏斗
(2)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焦亚硫酸钠被氧化
(3)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4)漂白性(1 分) 还原性 (1 分)
(5)吸收尾气 SO2,防止污染空气
(6)SO2+Na2SO3=Na2S2O5↓
(7)取少量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后滴加足量盐酸酸化,再滴加 BaCl2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 Na2S2O5
晶体被氧化
【解析】(1)由装置图可知,仪器 a 的名称是分液漏斗。(2)焦亚硫酸钠是食品抗氧化剂,实验开始前,打开 K2
和 K3,关闭 K1,通过 b 处导管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目的是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焦亚硫酸钠被氧化。(3)装置
A 用于制取 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4)SO2可以使品红溶液和酸性高
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的性质分别为漂白性和还原性。(5)装置 D 和 F 中 NaOH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尾气 SO2,防止
污染空气。(6)SO2 通入饱和 Na2SO3溶液生成 Na2S2O5,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Na2SO3=Na2S2O5↓
(7 -)若 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被氧化,则会生成 SO24 ,具体实验操作为取少量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后滴
加足量盐酸酸化,再滴加 BaCl2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被氧化。
17.(14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答案】
(1)乙醇
(2)2C2H5OH+O2 2CH3CHO+2H2O
(3)碳碳双键(1 分) 醛基 (1 分)
(4)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5)
(6)4
【解析】(1)由合成路线可知,乙烯与水加成反应生成的有机物 B 为乙醇。(2)乙醇通过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
故由 B 生成 C 的化学方程式为 2C2H5OH+O2 2CH3CHO+2H2O。(3)由 E 的结构简式可知,官能团的名称是碳
碳双键和醛基。(4)有机物 G 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属于酯类物质,故 D 和 F 生成 G 的反应类型为酯化反
应。(5)有机物 H 经过加聚反应得到具有保水功能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I,结构简式为 。(6)能和 NaHCO3
溶液反应生成气体要求有机物中含有羧基,由 G 的分子式和不饱和度可知,满足题目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戊酸,共
{#{QQABJYYQogCIAAAAABgCQQXyCgOQkBGCAAgOQBAMMAABCRNABAA=}#}
4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 2 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 9:1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
18.(16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答案】
(1)吸收(1 分) 180
(2)①a ②d ③0.03 ④0.325 ⑤25%
(3)①正(1 分) ②NO-3e-+2H2O=4H++NO3-
【解析】(1)由示意图可知,1 mol N2 和 1 mol O2完全反应断键共吸收 1444kJ 能量,生成 2 molNO 成键共放出 1264kJ
能量,故反应吸收 180kJ 能量。(2)①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a 项正确;降低温度,减
慢反应速率,b 项错误;及时分离水会减小生成物浓度,减慢反应速率,c 项错误;②该反应生成 N2 和 CO2浓度之
比为 2:1,是定值,当 c(N2) =2c(CO2) 并不能说明反应到平衡状态,a 项错误;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恒定,反应
容器的体积恒定,故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定值,密度不再变化并不能说明反应到平衡状态,b 项错误;该反应前后气
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变,故恒容条件下,该反应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是定值,压强不再变化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
衡状态,c 项错误;该反应生成 1 mol CO2 的同时会生成 2 mol H2O,故单位时间内生成 1 mol CO2,同时消耗 2 mol
H2O 说明 H2O 的浓度保持恒定,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 项正确。③0~10 min 内,H2O 的物质的量增加 0.6 mol,
n(H 2O) 0.6 molv(H2O)= = =0.03 mol·L-1·min-1。④根据方程式可推知,30 min 时,H2O 的物质的量为 1.3 mol,
V t 2L 10 min
则 CO2的物质的量为 0.65 mol,浓度为 0.325 mol·L-1。⑤N2的体积分数等于其物质的量分数,根据三段式计算可得
1.5mol
平衡时,n(CH4)=1.25mol、n(NO)=1mol、n(N2)=1.5mol、n(CO2)=0.75mol、n(H2O)=1.5mol,φ(N2)= ×100%=25%。6mol
(3)①根据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可知,通入 O2 的电极为电池的正极;②通入 NO 后失电子转化为硝酸,故电极反
应式为 NO—3e-+2H2O=4H++NO3-。
{#{QQABJYYQogCIAAAAABgCQQXyCgOQkBGCAAgOQBAMMAABCR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