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第一课时
学 会 记 事
在小学的语文书里,我们读过很多故事:《青山不老》里,老人数年如一日栽种树木,守护山林;《穷人》里贫穷的桑娜和她的丈夫,收留了邻居的孤儿;《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过草地时,照顾生病的小战士,不惜牺牲自己……这些精彩的故事,彰显着理想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
学会记事
小学
记事记清楚
交代事件要素
选取合理顺序……
初中
记事吸引人
?
写作任务
《那一次,我真 》
01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02
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03
不少于500字。
04
任务一 选取素材 注重真情实感
例文引路
《散步》
初春,一家人到田野上散步,途中发生了小小的分歧,后来得到了解决。
《秋天的怀念》
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
梳理素材
以真实的情感为引领,梳理印象深刻的事件
快乐
感动
愤怒
温暖
期盼
失落
后悔
愧疚
确定素材
题目: 那一次,我真( )
确定依据:
1.那次的事,一定是你真实经历的。
2.那次的事,一定带给你的情感冲击是很强
烈的。
3.那次的事,一定是对你影响很大的。
题目 那一次,我真( )
内容 真( ) 的原因什么?
事件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事件带来的意义或影响是什么?
完成写作提纲(1)
任务二 聚焦矛盾,写出事件波澜
1.记事要再现事件矛盾。
文似看山不喜平。如何写出事件波澜呢?我们可以还原生活的真实面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目标。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挫折,会成为实现愿望道路上的障碍。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愿望与障碍的矛盾,而为了实现愿望,就要有实际行动,努力跨越这种障碍。写作时,真实地再现这种矛盾,叙写为解决矛盾的努力过程,一定可以让我们的叙事有波澜。
例文引路
《散步》
愿望—一家人一起在早春的田野散步
障碍1—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解决1—“我”决定走大路
障碍2— 母亲决定走小路
走不过去的地方,让儿子 背自己
解决2— 听从母亲,走小路
我背起母亲 妻子背起儿子
实现愿望
再现矛盾
开端 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取经,途经火焰山。
愿望 向铁扇公主借到芭蕉扇,熄灭大火,继续取经之路。
障碍 铁扇公主之前与孙悟空结下了冤仇,不肯借。
一调芭蕉扇,孙悟空被铁扇公主扇飞。
二调芭蕉扇,孙悟空被铁扇公主所骗,借的是假扇。
三调芭蕉扇,孙悟空骗得真扇,却被牛魔王所变的猪八戒夺走。
结局 在众神帮助下,孙悟空把牛魔王打得现出原形,最终借到芭蕉扇,熄灭火焰山大火。
例文引路 “三调芭蕉扇”
2. 记事要写出矛盾解决过程。
生活中遇到障碍的时候,为了实现理想、目标,达成愿望,每个人都会付出努力。在记事中恰当叙写人物为解决矛盾所做的努力,写出矛盾解决的过程,可以体现人物特点,突出作品主题,让记事更吸引人。
母亲的愿望 残疾的儿子可以振奋、坚强起来。
现实中的障碍 儿子自暴自弃,沉浸于自己的痛苦之中。
母亲的努力 儿子暴怒无常时躲开,偷听儿子动静 ——关爱
多次提出去北海看花 ——唤起儿子对生活的信心
儿子同意看花后母亲很激动 ——愿望有可能达成而感到欣慰
例文引路
《秋天的怀念》
写出事件波澜
现实:遇到障碍
愿望
通过努力解决矛盾
形成矛盾
完成写作提纲(2)
写出事件波澜 愿望:故事里的人物有什么愿望?
障碍:在实现愿望过程中,人物遇到了哪些困难、挫折、麻烦……
努力:故事中的人物是怎么做的,后来的结果怎样?
任务三 锤炼语言,写出事件情感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记事文
章,不但要记清事件,还要把事件写得
有情感。
1.抓住感人细节。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地,看着我。
《秋天的怀念》片段
2.精心运用词语。
《散步》片段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直接抒发情感。
《散步》片段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 ,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 ,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写出事件情感
1.写好细节表现真实情感。
2.精心运用词句传情达意。
3.借助抒情句来直接抒情。
完成写作提纲(3)
写出事件情感 层级一: 有一处细节描写。
层级二:有两处以上细节描写。
层级一:在文章结尾抒情,点明记事意义。
层级二:精心运用词语或句子,贴切表达情感。
学会记事
记事有波澜
记事出情感
课堂小结
愿望
现实
努力
细节描写
直接抒情
矛盾
用词妥帖
课后作业
1.完善你的作文提纲。
2.补全题目,完成作文。
第二课时
学 会 记 事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鲁迅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曹雪芹
一篇文章要经过反复的思考、推敲与打磨,才能成为一篇美文。
《那一次,我真 》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3.不少于500字。
记事等级 记事内容 记事语言
能聚焦矛盾及矛盾解决过程呈现事件波澜,突出人物特点和事件意义。 恰当使用两处以上的细节描写。语言生动、流畅,准确传递情感。
叙事清楚,能够关注矛盾来记叙事件 语言表达比较生动。有一处细节描写。开头、结尾有点题,抒情句到位。
叙事比较清楚,写清楚事件过程。 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任务一:依标自评,诊断问题
标准:能聚焦矛盾及矛盾解决过程呈现事件波澜,
突出人物特点和事件意义。
问题:记事平铺直叙,过于简单。
标准: 恰当使用两处以上的细节描写。
语言生动、流畅,准确传递情感。
问题:缺少细节描写, 因而人物的形象不够突出,
文章不够感人。
学会记事
记事有波澜
记事出情感
愿望
现实
努力
细节描写
直接抒情
矛盾
用词妥帖
任务二:调用知识,修改作文
例文1 《那一次,我真感动》
主要内容:
我的同学在学习中给我帮助,让我很感动。
事件概要:
起因:我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很伤心。
经过:一名同学看到后,安慰并帮助了我。
结果: 同学的友情让我感动。
1.再现矛盾,写出事件波澜。
建议
结合生活实际,再现矛盾,写出事件波澜。
愿望: 从热心助人的同学角度:
帮助同学,大家可以共同进步。
障碍 : 他遇到哪些障碍。
矛
盾
角度
障碍
从被帮助对象角度
从助人者自身的角度
角度
再现矛盾,写出记事波澜
从被帮助对象角度 因为考得不理想—我很自卑—拒绝了同学的帮助—同学没有放弃,真诚待我—我被同学的热情和友善所感动。
因为考得不理想,很伤心—同学帮助我,效果不太明显,我很灰心—同学没有放弃,继续帮助我—我被同学的热情和友善所感动。
角度
再现矛盾,写出记事波澜
从助人者自身的角度 因为考得不理想,我很伤心—同学安慰我并帮助我—他家距离学校很远,但早来晚走为我补习—我被同学的热情和友善所感动。
外部障碍:因为考得不理想,我很伤心—同学安慰我并帮助我—那天要播出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身为球迷的他为了帮助我放弃观看—我被同学的热情和友善所感动。
《那一次,我真感动》片段
试卷发到手中的时候,上面的分数比预期低很多。我把卷子丢在一边,趴在桌上,忍住了伤心的泪水。“考得不理想吗?”我听到有人问。抬头一看,原来是我们班这次考试取得第一名的同学。唉,一个拥有聪明大脑的优等生,怎么能理解我这个挣扎奔跑的人,在再次跌倒后的心痛啊。想到这里,我便头也不抬地低低应了一声。“这道题你这么解思路有些问题。”我抬头看着他指的题,心中有些不耐烦。思路?我还不就是没有思路才做错了吗!我这样想着,没有接他的话。
他从自己桌上拿来笔和草稿纸,一步一步地写下这道题的步骤。答案看起来整洁美观,书写量却只有我试卷上的一半。“你看,答题步骤不在多,而是要善于利用已知条件,多角度推演解题思路,并能选择解题的最佳方法。”说着,他又为我详细地解释他的思考过程。他认真的神态让我有些动容,越来越认同他的想法。“考场上需要迅速又准确地作答,平常的练习要提炼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多刷题哈。”他的目光扫过稿纸和试卷,落到我的脸上。看着他充满真诚的眼睛,再听到他的建议,我的心底不禁浮起一份深深的感激。
2.补充细节,表现真情实感。
例文2 《那一次,我真感动 》
主要内容:
我的妈妈非常关心我,妈妈的关爱让我很感动。
事件片段:
一天,我在屋里写作业,写了好一会,有点累了。 这时候妈妈端着一盘西瓜,悄悄进来,让我休息一下。妈妈放好西瓜,叮嘱了我几句,又关门离开了。吃着甘甜的西瓜,我非常感动。
建议
1.在叙事中加入细节。比如妈妈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
2.在叙事中加入“我”的心理描写,表达“我” 内心的感受。
《那一次,我真感动》片段
在明亮灯光下,我已伏案写了一个多小时的作业,眼睛颇为酸涩,坐立的身体和握笔的手都有些疲惫。这时,门被轻轻打开了。我抬起头,看到妈妈正悄无声息地推着门,探着头,对我温柔地笑了笑,示意她手上端着的一盘西瓜,说道:“在认真写作业啊,表现得不错嘛。是不是很累了,吃点西瓜,也休息休息眼睛吧。”她轻轻地走进来,将西瓜轻轻地放在我的书桌上,像是怕惊扰了什么似的。又低头看了看我的作业,嘴角漾起微笑,并没说什么,但我在无言中却感受到了阵阵暖意。
然后妈妈弯下腰看着我,悄声嘱咐道:“别太辛苦了,只要一直努力就好。”我也抬头望着妈妈轻轻地笑着回应,感觉仿佛有一阵春风吹过田野,内心无比舒畅,满身的劳累已然一扫而光了。走出房间的时候,妈妈又小心翼翼地带上门,没发出一点声响。碗里的西瓜,被细心地切成小块,颜色鲜红,散发着清甜的气息。细细品尝,清爽甘甜的味道让我精神一振,于是又继续投入学习中。
例文3 《那一次,我真温暖》
事件 妈妈工作很忙,但在冬至这天为我包了饺子,让我很温暖。
起因 冬至这天,妈妈没有接自己,很伤心。
经过 独自回家后,看到妈妈留给自己的饺子和字条,意识到妈妈对自己的关心。
结果 吃到饺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很温暖。
3.整文修改,让记事更精彩
那是去年冬至。当我第三次望向路口,却没有发现妈妈的身影时,我知道,她一定又在加班了,作为一名医生,她忙于工作是义不容辞的。但是我心里还是很委屈。
当我晃晃悠悠地回到了家,感受着家里毫无温度的环境,突然感到一丝孤独,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不肯落下。
不足:“委屈”的心理描写过于简单,个别词语表达不够准确。
优点:希望妈妈来接自己,但是当医生的妈妈很忙,没有来。矛盾冲突开篇呈现。
不知道自己一个人坐了多久,肚子忽然叫了起来,提醒我该吃晚饭了。想着今天冬至要吃饺子,妈妈那么忙,家里肯定没有。
我肿着眼睛打开冰箱,却突然发现一盘用保鲜膜盖住的已经煮好的饺子,正安安静静地躺在盘子里。白白的饺子皮包裹着鼓鼓的肉馅,似乎也在审视着我。刚刚 压下去的泪水又不受控制地涌了上来。
不足:心理层次划分不够细致,个别词语表达不够准确传神。
优点:有细节描写,比较细腻。从矛盾激化,到矛盾得到缓解,记事有一定波澜。
在保鲜膜上,还有一张小小的字条,妈妈熟悉的字迹有些潦草,想来是抽空写的。“抱歉宝贝,今天妈妈有台有手术要做,不能陪你了。冬至一定要吃饺子啊。”
那一刻,清冷的房间突然变得温暖了起来。我端出那盘饺子,小心翼翼地掀起保鲜膜,抓起一个饺子塞进了嘴里。是熟悉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
妈妈虽然没有陪我过冬至,但她已将她的爱和温暖,全部包进了这盘饺子里,温暖了我,也温暖了整个冬天。
不足:“我”对妈妈情感的转变有些突兀,自己的感受不够细腻。
优点:矛盾得到解决,记事的脉络比较清楚。结尾抒情很到位。
建议
问题1:人物心理变化有些简单,转变有些突兀。
细化“我”心理变化过程点,结合生活思考在当时情形下人物的心理,体现“我”对妈妈情感逐步转变的过程。
恰当使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现力。
问题2:个别词语表达不够准确。
推敲词语,准确表达的基础上,力求生动传神。
问题3:关键句表情达意不足。
《那一次,我真温暖》
那是去年的冬至。
校门口没有看到妈妈的身影。说好了她今天来接我啊。妈妈呢?怎么还联系不上?别无他法,我在冷风里,踏上了回家的路。公交车倒地铁,站内再换乘……听着耳畔来自地铁与人海的迷茫的风,我不由得委屈起来。
半个多小时后,饥肠辘辘的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家门。灯光笼罩下的屋子显得格外冷清。听着邻居家热闹的响声,闻着满楼的饭菜香,我不由得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悲伤。为什么当医生的妈妈总是忙?好不容易说接我,又爽约。糟糕的天气,一路的奔波,让我完全沉浸在自怜的世界中。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饥饿统治了我。找吃的,找吃的!我直接奔向了冰箱。
我气哼哼地用力打开冰箱,突然发现一大盘饺子,一大盘用保鲜膜包着的已煮好的饺子!白白的饺子皮紧紧地包裹着鼓鼓的馅,似乎在静静地注视着我。那一刻,我心里突然泛起对妈妈的愧疚。原来,妈妈没有不管我。
关上冰箱门,一张字条飘落下来,我缓缓地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拾起字条。映入眼帘的是妈妈熟悉的字体:
“抱歉,宝贝。妈妈今天临时有台手术要做,回不去……冰箱里有给你包的饺子,热热就可以吃了。一定要记得热一下……”
熟悉的字迹入眼,可我只看见模糊的一片。抹去泪水,妈妈略带歉意的话语和繁多的叮嘱,在那个寒冷的夜晚和我相伴,温暖了我的心。
饺子入口,热气腾腾的皮哪怕被水煮涨,也仍坚持着紧紧地护着怀中的馅。这何尝不是妈妈深深的爱呢!我曾经一度抱怨妈妈对我关心不够,可是我却忘记了妈妈只要有时间,就亲自下厨给我做可口的菜肴;忘记了妈妈深夜忙工作到很晚,还把我的校服洗干净;忘记了妈妈不顾自己身体不舒服,耐心地和我一起背英文单词……
我有什么资格抱怨妈妈?难道不够独立是抱怨的资本吗?不会做饭是抱怨的资本?我的心开始疼起来,为我自己对妈妈的抱怨而羞愧,更为妈妈对我的包容和爱而感动。
四周渐渐安静了下来,整个小区洗去了喧嚣,伴随着一缕月光安静入眠。我坐在饭桌前,吃着妈妈的饺子,不再孤单。
在这个特别的冬至,妈妈用特殊的方式,陪伴了我。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懂得了母爱,这份爱,温暖了我的整个冬天!
课下作业
1.结合今天的课堂学习,自查作文,明确需要修改的内容。
2.完成作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