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定远乡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定远乡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1 22:4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定远乡初级中学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 测试语文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7分)
秋天的美多少带点xiāo( )瑟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 的心情是有些愁脑、sù( )杀的。其实,秋天是成熟的 季节,何尝没有清lǎng( )圆满的启事呢?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在秋天这样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 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啊!
(1)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xiāo( ) 瑟 sù( )杀 清 Iǎng( )
(2)语段中有两处书写有误,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3)“成”第五笔的笔画名称是 。 (1分)
(4)朗读语段时,语速、语调应( )。(1分)
A.平缓轻柔 B.急促高亢
2.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他在创作中始终追求一种宁静 、清新淡雅的 境界,其画作有一种朴实之美。
②春耕时节,某县一种菜能手毫无 地通过网络向乡亲们传授漂浮育苗技术。
③我们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历经代代 ,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A.安适 保持 传递 B.安详 保持 传承
C.安详 保留 传递 D.安适 保留 传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场阔别已久的雨,淅淅沥沥地飘洒下来,虽说伴有些许寒凉,但仍然是最轻柔的乐章。
B.“立春”是每年的第一个节气。“一年之计在于春”,因 此,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对“立春”都非常重视。
C.梨花一朵紧挨着一朵爬满了整个枝头,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艳丽的花朵。
D.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而是以深入浅出的方 式,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4.请参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4分)
大自然带给我们清新和美丽的同时,也激起我们诗意的情趣:辣椒红了,闪一园火苗;枫叶落了,飞满天蝴蝶; , 。诗意出现时,总是让人为之深深陶醉。
5.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 围观。
②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③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伟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④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
⑤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 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
A.⑤②③④① B.①⑤④③②C.④①②⑤③ D.③②⑤①④
6.古诗文默写。(6分)
(1)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 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 沙 秋思》)
(3)盛夏时节,看到湖边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人们不禁想 起了曹操《观沧海》中的“ , , ”。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 并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性诗句是: , 。
7.近日,市文明办、市网宣办联合开展了“文明创建在行动”网络媒体“绿城行”采访活动。请你以小记者的身份参与活 动,完成下面的任务。(6分)
(1)请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1分)
(2)下面是某同学为文明创建活动制作的宣传图片,请你根 据图①的示例,给图②、图③分别拟一句恰当的解说文 字。(2分)
见到老师要问好。( )( )
(3)实验中学组织学生志愿者到光明社区参加文明创建活 动,作为学校文学社的记者,你将为此采访社区的李主任。你该怎样进行自我介绍,并简要说明来意?(3分)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 ~11题。(16分)
雨天的狂欢
李成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那里雨水较多,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常常是连月不晴。
②总是下雨,当然令人讨厌,尤其是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孩子喜欢“闹野”,一旦大雨倾盆,遍地泥泞,更不方便出去玩了, 天地间阴阴惨惨,人又无所事事,心情自是很郁闷。我把家里的几本文学杂志都翻烂了,没有新的读物进来,那可真是百无聊赖啊!只好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行人如何撑着旧伞在雨中伶仃而行,或在泥泞里艰难跋涉,甚至一滑一跌,现出种种让人感到滑稽的怪象,也能开心一下,但稍久仍觉枯燥无趣。
③是不是雨天都这样单调苦闷呢?也不是的,也有许多 开心的事只在雨天才有。比如夏天暴雨如注的当顷,我们会 冒雨出去,把奔流的溪水拦起来,用泥巴建一个“水坝”,还用瓦片做个闸门,水蓄积到一定时候提起闸来,看到一片“洪水”喷出老远,自重欢呼雀跃。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的并不是在夏季,因为夏日村里人常常都很忙,无暇顾及玩乐尤其是集会,而“狂欢”总是需要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才行。那么是 什么时候呢?是寒冬或春初所谓“春寒料峭”的日子,田间农事已了,而天气已然或仍然寒冷,适合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取暖,欢乐地度过一天时光。
④这样的聚会一般在村里的某间宽敞的公屋里进行。我们把那间公屋叫作“大厅”,或许在旧时代,这正是某个“大户”的厅堂,实际上是聚居在一起的几家的过道,平时用来搁放一点杂物。一到下雨天,人们不自觉地走来闲谈,一开始或许只是几个妇女来此做针线活,接着好热闹的孩子们来这里捉迷藏,追逐打闹,又有几个大人来寻孩子,便站下来袖手而观。于是人越聚越多,以至整个大厅里很快就挨挨挤挤,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从天井口直冲向云霄——布满雨云的天空。
⑤这时候不知不觉形成这样的局面:许多大人站在一边“观场”,而人群中随时空出一块地儿便做了“舞台”,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毽子,那自己做的羽毛毽子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总是不会落地。最不济的也想表演跳高或“飞檐走壁”,顺着根柱子爬到高处摸摸屋檐……总之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孩子们便玩得更来劲了,花样也更多,即使玩失败了,或差点出险,人们惊喊一声,接下去再让别人上场就是了…… 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正在欢度某个盛大的节日。
⑥不知不觉,我们就长成大孩子了。当然不好意思再过分玩闹,不好意思总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但又还不够格跟大人站在一旁观望。我们成了边缘人,有点无聊了。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大孩子招呼一声:“我们换个地方玩吧!”我们便从大厅里抽身出来,往村头上跑。越过村路,就是打谷场,跑进打谷场,斜插过去,就来到东头的几间队屋,这在冬天主要是生产队储藏农具的地方。哦,这是个好地方!
⑦门是简单地锁着的,我们很容易弄开就进去了。里面当然没有人,只有一屋子农具,一间堆得比较满,另外两间空地多,正好做了新的游乐场。我们不想把在“大厅”上玩的那些一一搬演,想玩点新鲜的。这时,大孩子看着满地的农具,显然有了主意,便问:“这些家伙谁会使呀?”有人说:“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这个扶起一张犁,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 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掼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大风;还有人挥起木锨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这一切仿佛都从未做过,多有趣呀,队屋里也响起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狂欢,可是我们至多也就玩过两三次就不再玩了。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冬去春来,伙伴当中就有人再也不去上学了,他们跟从父辈到田野上学做农活,追随的也是与先辈一样的人生。事实上,当初在大厅上参加狂欢 “派对”的时候,就有几个大孩子从热闹场上抽身出去,披上雨衣,戴上斗笠,消失在门外雨幕中,帮父辈放水、护苗去了。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
(有删改)
8.雨天“我们”有哪些开心的事?请简要概括。(4分)
9.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删去?请说明理 由。(4分)
10.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4分)
(1)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用果然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 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一般什么情况下 说“果然”? “果然”用在这里,流露出孩子们什么样的 心理?)
(2)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为什么是 “不自觉地”?请简要概括。)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狂欢”含义的理解。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6分)
我喜欢出发
汪国真
①我喜欢出发。
②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 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 有双脚,还有未来。
③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 见了工,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 没见过,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④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 林有猛兽。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
⑤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真庆幸,我还没有老。即便真老了又怎么样?不是有个词叫“老当益壮”吗?
⑥于是,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我还想从大海那里 学习勇敢,我还想从大漠那里学习沉着,我还想从森林那里学 习机敏。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⑦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话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⑧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有删改)
12.请结合上下文,在第③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之表 达流畅准确。(4分)
13.“我”为什么喜欢出发?请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语句回答或 者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4分)
14.下列对文章理解不准确的选项是 ( )(3分)
A.作者希望不停地探索一个又一个未知的生命片段,在生 命中永不停歇地出发去争取另一段新生活。
B.文章激情昂扬、充满感染力。其中第③⑤⑦段画波浪线的句子都运用了反问的句式,使文章的情感更为强烈、充沛。
C.文章第④段提到大山的坎坷、大海的波涛、大漠的风沙、 森林里的猛兽,都象征着追求中的艰难险阻。
D.文章结尾简明扼要,既呼应了开头,也鼓励读者“出发”,流露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15.第⑦段中作者说“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 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话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 请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6 ~ 17题。(6分)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③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⑤头梅。
[注释]①驿:驿站。②阳月:农历十月。③殊:还。④瘴:南 方湿热蒸郁之气。⑤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16.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17.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3分)
三、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花样年华,青春飞扬。每一个瞬间,每一番经历,一 人,一事,一草,一木,一言,一笑都在为精彩的人生助力,都在为伟岸的人格奠基。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说: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请以《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不 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 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