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起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单元学习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的学习方法。 2.了解单元学习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及活动要求。 3.了解古代诗歌发展概况,认识古代诗歌的当代价值。 【学习重难点】 整体把握单元学习基本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的学习方法。 【课前学习任务】 阅读杜晓勤《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简史》一文,梳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况,并画一张思维导图,准备课上交流。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教师说导入语,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听讲并思考。 在小学初中阶段,同学们学习了很多古诗词。有些同学非常喜欢古典诗歌,还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与欣赏。诗歌的本质是对生命的独特体会与表达。例如抗疫期间日本和我国在互相赠送抗疫物资时就引用了很多优美的诗句。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古典诗词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感:例如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表达对母亲的爱,用李白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自己或朋友努力拼搏追寻理想,用蒋捷的诗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感慨时光的流逝。古典诗歌是浸润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是可以表达我们生命的诗意存在。 今天我们就走进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单元,再次感受古典诗歌的美丽。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单元学习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的学习方法。 2.了解单元学习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及活动要求。 3.了解古代诗歌发展概况,认识古代诗歌的当代价值。
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第三单元,整体了解单元学习内容。 教师提问:课本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利用好课本资源我们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课文是同学们最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我们看到这一单元的学习共有三课八首古诗词。魏晋时期的诗歌《短歌行》《归园田居》,唐诗三首《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宋词三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从时间上看,这8首诗词体现了诗歌的历史发展。从体裁上看,有古体诗,有律诗,还有词。从作者角度看,这8位诗人都是古代诗歌史上最耀眼的明星。除了读课文我们还要读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教师明确: 我们还要阅读单元导语。单元导语强调了阅读古诗词的意义,介绍了这一单元诗歌的大概风貌,突出了诗歌表达的人生状态、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也就是说突出了诗词对生命的表达。同时单元导语还提醒我们关注不同的审美追求,提出了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目标。 读学习提示 每一篇课文后面都有学习提示,学习提示对诗歌的主要内容、情感和艺术手法都有概括介绍,阅读学习提示,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整体把握每一首诗歌。 读单元学习任务 单元学习任务有三项,都是实践性学习。第一项: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查找相关资料,联系已经学过的诗歌,探讨诗歌的内涵,思考这首诗对你有怎样的启示,与同学交流。第二项:建议组织一次班级诗歌朗诵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第三项: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文学短评。这三项学习任务也提示了我们学习诗词的方法:知人论世、诵读、欣赏艺术手法、撰写文学评论等。 教师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学生听讲并思考。 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况,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理解八首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异同,体会生命的不同诗意。 3.在反复的诵读和想象中感受欣赏古代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4.学习写文学短评,在表达实践中提升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 5.认识古代诗歌的当代价值,提升审美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学习任务二:分小组展示课前学习任务完成后的思维导图,交流收获 启功先生曾经说过“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如何理解长出来、嚷出来、想出来、仿出来?让我们回溯古代诗歌的历史长河,来看看古人生命的诗意表达。 学生交流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教师结合范例梳理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教师明确: 先秦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源头,开启诗现实主义风格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抗疫期间广为流传的诗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就出自《诗经》中的《秦风无衣》。而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则是楚辞。这里就要提到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他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并将自己的生命与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代表作有《离骚》《九歌》等。 汉代的诗歌主要是乐府诗。汉乐府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代表作有《孔雀东南飞》与《陌上桑》。汉代末年,出现了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非常高,被后人誉为“一字千金”。 两汉之后是魏晋南北朝。魏晋时期重要的文学流派有建安文学,代表诗人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东晋时的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魏晋时期的诗歌体现了个体生命的觉醒。 南北朝的诗歌主要是民歌,同学们初中学过《木兰辞》,它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有《西洲曲》。 唐以前的诗歌直接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如蓬勃的草木自然地生长在大地之上,呈现出生命最本真的天性,所以说是长出来的。 唐代思想活跃,情动于衷而发于言,随口而出即是大唐气度,诗歌体现了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所以说是嚷出来的。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初唐有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时候有飘逸高蹈的诗仙李白、身处茅屋依然想着天下诗圣杜甫,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也有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中唐时期的代表诗人有韩愈、白居易、李贺,晚唐时期的代表诗人是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杜牧。 宋诗重理趣 ,所以说宋诗是想出来的,著名的诗人苏轼、杨万里等人。宋代最著名的文学样式是词,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豪放派有苏轼、辛弃疾。后三位词人的代表作在本单元都会学到。 元代最突出的诗歌样式是元曲,其代表人物是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明代诗歌乏善可陈,清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中兴”时期。著名的词人有纳兰性德,诗人有龚自珍等。 宋以后的文人大多数在诗歌创作上缺少新意,多模仿前代的创作,所以说是“仿”出来的的。
学习任务三:思考讨论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进行指导补充,最后明确: 1.寻找诗心,把握情感基调 篇目诗心《短歌行》忧《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怎样寻找诗心,把握情感基调?同学们看《短歌行》中有诗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又说到:“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是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而且反复出现,这就是作者的诗心,也是全诗的情感基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现了诗人的傲岸不屈的精神和对权贵的蔑视,情感色彩强烈。所以说我们从诗词中找出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快速地把握情感基调。 2.知人论世,深入理解情感。 篇目作者时代创作背景《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唐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李白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准备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
王国维说:“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这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老师也谈到了这点。知人论世,了解创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作品、走进诗人内心,进一步思考诗歌所传达出来的生命意识。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创作背景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受到排挤,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李白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准备南游吴越,临行前作本诗。了解这一创作背景,我们就可以更好理解为什么李白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呐喊。 3.鉴赏艺术特色,感受艺术魅力。 篇目艺术手法《永遇乐》用典《声声慢》意象:酒、大雁、黄花、梧桐、细雨
艺术特色包括艺术手法、意象的使用、语言风格的特点,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思考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感悟的。例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怀古》中借用典的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运用了酒、黄花、大雁、梧桐、细雨等意象来表达自己复杂深沉的愁情。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艺术魅力。 4.学习前人评论,加深理解认识。 篇目前人评论《琵琶行》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意哀以思,其辞丽以则。(清《唐宋诗醇》)“枫叶荻花秋瑟瑟”,此句绝妙。枫叶红,荻花白,映秋色碧也。(明·杨慎)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前人对诗词的评论有的着眼于全篇,有的聚焦于一点,有的侧重主旨,有的侧重于手法。阅读前人评价,可以提升我们的认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诗人的生命表达。例如《唐宋诗醇》评价《琵琶行》说:“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意哀以思,其辞丽以则”,就是从全篇着眼评论《琵琶行》,而杨慎则评价“枫叶荻花秋瑟瑟”句说:“此句绝妙。枫叶红,荻花白,映秋色碧也。”这是就一句诗从色彩的角度进行鉴赏。 5.审辩阅读,提升思维能力。 篇目思考点《声声慢》1. “晓来风急”还是“晚来风急”? 2. “憔悴损”:是人憔悴还是花憔悴,抑或是人与花 俱憔悴?
古典诗歌的语言具有跳跃性和凝练性,诗人常常运用一定艺术手法来求新求奇,这更使诗歌语言带上主观色彩和复杂含义,再加上读者需要借助联想想象还原诗境,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诗歌词语含义的模糊性、多解性。同时古代诗歌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造成版本的不同。同学们在阅读诗歌中提出疑问、查找资料,可以进一步准确理解诗歌内容,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在提升审美鉴赏力的同时,发展和提升思维能力。例如《声声慢》憔悴损,是人憔悴还是花憔悴,抑或是人与花俱憔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我们有的同学就提出自己读到的是另一个版本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那么是“晚来风急”好还是“晓来风急”好?这需要同学们结合全词思考,有理有据地做出自己的判断。6.撰写文学短评,沉淀固化鉴赏。 篇目文学短评角度《归园田居》白描手法《琵琶行》音乐描写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对诗歌有了深入理解和思考,就可以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用文学短评的形式固化下来。写作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沉淀思考的过程。比如,陶渊明《归田园居》用白描表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昆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这些点都可以深入思考、写作评论。 此外同学们在学习古代诗歌时还要注重诵读,古代诗歌由于体裁的特点,大多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的节奏感音韵美。反复诵读,也可以促进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同学们还可以进行多样化的阅读,例如具有相同特质的诗词进行对比阅读,同一题材或是同一诗人的专题阅读等。这两点在前面的学习也提到了,这里再强调一下。
单元学习活动 与 作业 单元学习活动 为了传承中国古典诗歌,营造诗意校园,学校举办“生命的诗意”古典诗歌节。诗歌节上特设了读诗、画诗、论诗、写诗四个板块,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参加。 1.读诗 从本单元的古诗词中选择一首朗诵或吟唱,要求有配乐。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2.画诗 从本单元的古诗词中选择你喜欢的一两句诗,画出诗意,然后做成书签,在图书馆进行评选展示。 3.论诗 优秀的古诗词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请从本单元古诗词中选择一首,发现这首古诗词不同于其他 7 首的独特之处,写一则 400 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4. 写诗 以“秋”为主题创作一首古诗词,注意体裁的要求。如果选择律诗或绝句,请在押韵的基础上关注平仄。如果选择词,请按照词谱填词 本课课后作业 从本单元古诗词中选择一首,找与之匹配的乐曲朗诵或吟唱,录制音频或视频,在班级或小组中分享。
结语 这节课我们主要把握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目标,讨论了古典诗歌的学习方法。“试探风雅无限意”,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