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文化常识与实词辨析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文化常识与实词辨析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1 23:0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化常识
与实词辨析

,技巧方法

实战演练

真题再现
目录
CONTENTS
考情解读

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
1.2022-2023年国考4套卷文化常识的命题均与教材中常见实词合并混搭检测,且以教材实词为主,文化常识为辅,这样就避免了单纯的对死记硬背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结合文本语境,正确推断词义的能力。
2.所选实词和常识词,直接指向教材,而且明确的指向教材中的重点篇章,2023检测的的篇目有《兼爱》《桃花源记》《送东阳马生序》《愚公移山》《诗经》2022检测的篇目有《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岳阳楼记》《鸿门宴》《赤壁赋》《短歌行》《屈原列传》《孔雀东南飞》这些均属于初高中教材文言文精读篇目,命题意图十分明显——紧扣教材,考题在教材外,答案在教材内!
考情解读
3.2021年之前,文化常识的考核都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近2年题型变化后,这些依然会考,只是更灵活,也零散,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即可作答。
考情解读
真题再现
(2023年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B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B项,“与 中的‘劝’词义不相同”错误,“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是“鼓励、劝勉”的意思,和文中的“劝”词义相同。D项,现代汉语中“诬蔑之辞”指以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名誉的话。
(2023年新高考1卷)
【答案】D
【解析】A.正确。B.“何怨”是宾语前置的用法,应为“怨何”。“安在”也是宾语前置,应为“在安”;“多歧路,今安在”句意“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二者的结构是相同的。
C.正确。D.错误。《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意思是“住在迎接客人的旅馆里”,“逆”的意思是“迎接”,和文中的“逆”意思不同。故选D。
【答案】A
【解析】A.“意思相同”错误。“穷冬烈风”的“穷”意思是“深”,“穷冬”即“深冬”“隆冬”。句意:现在困窘逃亡,路过曹国。/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B. “出入之迂也”的“出入”,出来进去。C.正确。D.“绝世无双”的“绝世”,冠绝当代。故选A。
【答案】D
【解析】D.“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庶务,就是指国家的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故选D。
技巧方法
1、扩大官职职权范围。 考查某一官职或部门的职责时,添加了不属于它的职武范围。
2、古今地名识别不清。考查古代地理常识时,常用今天的地理知识去阐释古代的地理知识,弄错古代地名的说法或范围。
3、弄错官职任、免、辞、调。考查官职知识时,往在会涉及任、免、辞 、调官职的文言词。命题人常常将表示任官与升迁的词混为一谈,或改变任、免、辞、调官职的说法进行设误
一、了解古代文化常识题常见 “7个设误角
4,弄错宗法礼俗等级。考查宗法、祭祀、礼仪知识时,将相似宗法、礼仪内容范围和等级,天子祭祀与诸侯祭祀的等级或牺牲标准混淆一起。
5. 混滑名字称谓常识。将古人的字、号用法混淆,将帝王的年号、谥号、庙号的说法以及官职等方面的称谓张冠李戴。
6. 混淆考试级别名第。考查科举制度时,往往将科举考试的不同级别及对应名第混淆在一起。
7打乱典籍对应搭配。考查典籍知识时,将几种不同典籍的信息打乱,随意搭配。
一、了解古代文化常识题常见 “7个设误角
1.两清
(1)清楚常见知识点。古代的文化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和刑法、宗法和礼俗、民俗和节日、天文和历法、文史和典故等
(2)清楚易混易错点。古代文化常识中有一些易混知识点要分清,如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简称谥号,如文帝、武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文字加长,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大祖;到了明清两代因帝王一般只有一个年号,才用年号来称呼帝王。
2.四法(调动积累直接判断。该方法是主要依据平时各种知识的积累如生活常识、历史知识和教材中的知识,直接判断选项的正误。
二、文化常识答题“两清”“四法“
2.四法
(1)调动积累直接判断。该方法是主要依据平时各种知识的积累如生活常识、历史知识和教材中的知识,直接判断选项的正误。
(2)剖析词语进行推断。有些文化常识的词语可通过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的分析,或联系相关成语,剖析语素内酒,解读词义,推断题目的正误。
(3)结合语境加以推断。揣摩文言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词语的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从文中搜索相关信息加以推断。
(4)生疏知识灵活推断。因高考题考查的大多是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所以一般不会把冷僻的专有名词作为错项设置,若出现则一般认为此项表述正确。
二、文化常识答题“两清”“四法“
实战演练
(2023年新高考2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实战演练
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实战演练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
B. 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 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
C. 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 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实战演练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
B.错误。“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说法错误。“金”指“钲”,古代军中乐器,作战时击之为收兵信号。而“刁斗”是古代行军之器具,白天煮饭,夜间敲击巡逻防卫。
C.正确。“片善”中的“片”是形容词,微小的意思,“片甲不留”中的“片”是数量词,一片的意思。二者意思不同,正确。
D.正确。句意:慕容垂却没有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故选B。
实战演练
B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实战演练
(2022·新高考1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与……‘王之蔽’的‘蔽’相同”错误,“王之蔽”的“蔽”是“蒙蔽”,这里指受蒙蔽,与“赵蔽”的“蔽”不同。
故选C。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实战演练
(2022·新高考1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与……‘王之蔽’的‘蔽’相同”错误,“王之蔽”的“蔽”是“蒙蔽”,这里指受蒙蔽,与“赵蔽”的“蔽”不同。
故选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