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02基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02基础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2 09:0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02基础练
02 基础练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骆驼祥子》中造成祥子买车梦想再次化为泡影的一次是祥子拉杨先生回家,路上被侦缉队盯上,孙侦探敲诈走了他的全部积蓄。
B.《水浒传》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小说。
C.《西游记》中猪八戒性格温和,憨厚,但又好吃懒做,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是个被人们喜爱的喜剧人物。
D.《琐记》中作者回忆了在南京求学时的见闻,描绘了“我”兴致勃勃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接触到进化论的观点。
2.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情节 对应人物 性格形象
A.拳打镇关西——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鲁智深 武艺高强、慷慨大方、重义轻 利
B.靠岳父接济过生活——在贡院受刺激,一头撞在了号板上,不 省人事。——到了晚年,仍以“童生”资格去考秀才,骤闻自己中了举人后,激动得无法控制。 范进 痴迷于科举,热衷功名,追求 利禄。
C.表哥殴打她,她反而被关进红房子——坚决不放弃家庭教师的 工作,靠能力养活自己——敢于追求爱情——了解到爱人的妻子还活着,选择离开——平分继承的遗产。 简 爱 自尊自强、不卑不亢、坚决捍 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的女性。
D.营救朱赫来——参加革命,英勇战斗头部被榴弹炸成重伤,右眼失明——修铁路忘我工作,患了大叶性肺炎——身体瘫痪也不停止工作,通过文学创作重新参加战斗。 保尔 柯察金 积极乐观、坚定顽强,不向生 活妥协
A.A B.B C.C D.D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智取生辰纲》(节选),完成文后各题。
智取生辰纲(节选)
施耐庵
次日早,起五更,在府里把担仗都摆在厅前。老都管和两个虞候又将一小担财帛,共十一担,拣了十一个壮健的厢禁军,都做脚夫打扮。杨志戴上凉笠儿,穿着青纱衫子,系了缠带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条朴刀。老都管也打扮做个客人模样。两个虞候假装做跟的伴当。各人都拿了条朴刀,又带几根藤条。梁中书付与了札付书呈。一行人都吃得饱了,在厅上拜辞了梁中书。看那军人担仗起程,杨志和谢都管、两个虞候监押着,一行共是十五人,离了梁府,出得北京城门,取大路投东京进发。五里单牌,十里双牌。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
今日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只得在路途上行。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那虞候道:“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前日只是趁早凉走,如今怎地正热里要行?正是好歹不均匀!”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两个虞候口里不道,肚中寻思:“这厮不直得便骂人!”
杨志提了朴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两个虞候坐在柳阴树下等得老都管来。两个虞候告诉道:“杨家那厮,强杀只是我相公门下一个提辖!直这般做大!”老都管道:“须是相公当面分付道:休要和他别拗。因此我不做声。这两日也看他不得。权且奈他。”两个虞候道:“相公也只是人情话儿,都管自做个主便了。”老都管又道:“且奈他一奈。”当日行到申牌时分,寻得一个客店里歇了。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对老都管说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情知道被差出来。这般火似热的天气,又挑着重担。这两日又不拣早凉行,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地苦!”老都管道:“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众军汉道:“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又过了一夜。次日,天色未明,众人跳起来趁早凉起身去。杨志跳
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众军汉道:“趁早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众军忍气吞声,只得睡了。当日直到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饭走。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那十一个厢禁军口里喃喃讷讷地怨怅。两个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聒地搬口。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
话休絮繁。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怅杨志。当日客店里,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早饭行。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
3.《水浒传》的语言是元朝时期白话,很多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跟现代汉语不同。对下面文中加点词语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日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
②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
③这干系须是俺的。
④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地苦。
A.①赶 ②真的 ③责任 ④如此
B.①取道 ②确实 ③关系 ④这样
C.①赶 ②真的 ③关系 ④真的
D.①得到 ②这样 ③责任 ④确实
4.下面对文中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解说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都管和两个虞候又将一小担财帛,共十一担,拣了十一个壮健的厢禁军,都做脚夫打扮。
虞候:宋时官僚雇佣的侍从。厢禁军:宋朝的军制,指各州警备的军队。
B.一行共十五人,离了梁府,出得北京城门,取大路投东京进发。
北京:旧时的北京城。东京:北宋国都汴梁,今河南开封。
C.五里单牌,十里双牌。……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单牌、双牌:古代驿站路旁记里程的标志,单数里程称“单牌”,双数里程称“双牌”。
辰牌、申时:辰牌指古代报时的时牌。辰时,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这是古代地支记时法,由辰时经巳时、午时、未时,到申时应是下午三时至五时。
D.你不替洒家打这夫子。
洒家:宋元时期关西一带男子的自称,相当于“咱”。夫子:相当于“先生”,这里指脚夫。
5.根据小说情境,研读文中画线部分的对话内容,具体分析杨志的性格特点。
6.参照下面【链接材料1】,研读选文最后一段画线句,仔细体会它蕴涵了哪些意蕴?
【链接材料1】
语言上,《水浒传》用的是古代白话,质朴生动,洗练明快,富有表现力,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如“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写武松看了带有印信的榜文,知道真有老虎,又怕折返回去被酒家耻笑,只好硬着头皮,“一步步上那冈上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这几句描写,既点出了老虎出来觅食的时间,又写出了人物惶恐不安的心境,还渲染出恐怖悲凉的气氛,读起来令人毛骨悚然。像这样精彩的细节描写,只有精读细读,才能体会出其中意蕴。
一、综合性学习
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国人的丰富情愫。2023年寒假,学校举办了“欢庆新春佳节·传承优秀文化”线上联欢会。
【开场节目:送新春祝福】
主持人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我们撕下日历的最后一页,在漫天飞雪里和新年撞个满怀。且在新年的钟声里举杯,爱这新生的来路和狂奔的人间。
初一学生 这一年,我们稚气未脱,带着憧憬,步入初中。秋季运动会,同学们团结拼搏,活力无限;疫情突至,线上课堂,同学们自律自强,慎终如始。这一年有过迷茫,更多的则是成长,我们衷心祝愿:这一年过往皆为序章!
初三学生 新一年,我们____________我们衷心祝愿:新一年学子未来可期!
教师代表 这来年,愿明媚阳光,送给你温暖;鸟语花香,捎给你甜蜜;知己好友,带给你快乐。愿我们的学校蒸蒸日上,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我们衷心祝愿:这来年人间喜乐安宁!
主持人 请在这个粲然人间,自由热烈,不惧岁月漫长。愿零点时分你我焕然一新,所愿所盼,皆得所偿。愿你我永远热爱,永远向着繁花锦簇的方向,踏欢歌而行,乘长风而往!
7.假如你是节目表演者中的一员,如何以初三学生的身份表达你的新春祝福?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互动节目:对如意春联】
8.春联是镌刻在新年里的符号,凝聚着美好的祝福和愿景。联欢会上同学们安排了对对联的互动游戏。请根据小语同学拟写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辞旧岁学子追求梦想
下联:
【创意节目:品书香年味】
“年”作为中国人岁月的坐标和情感的寄托,千百年来,沉淀在各类经典著作中,形成文化记忆。小文同学找到了名著中洋溢着“年味”的片段。
【甲】
新年后,九点多钟,铺户的徒弟们就已吃完早饭,来到此地。各色的货摊,各样卖艺的场子,都很早地摆好占好。祥子来到,此处已经围上一圈圈的人,里边打着锣鼓。他没心去看任何玩艺儿,他已经不会笑……他舍不得北平,天桥得算一半儿原因。每逢望到天桥的席棚,与那一圈一圈儿的人,他便想起许多可笑可爱的事。现在他懒得往前挤,天桥的笑声里已经没了他的份儿。他躲开人群,向清静的地方走,又觉得舍不得!不,他不能离开这个热闹可爱的地方,不能离开天桥,不能离开北平。走?无路可走!他还是得回去跟她——跟她!——去商议。
【乙】
且说这清风寨镇上居民,商量放灯一事,准备庆赏元宵。苛敛钱物,去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彩悬花,张挂五六百碗花灯,土地大王庙内,逞赛诸般社火。家家门前,扎起灯棚,赛悬灯火。市镇上,诸行百艺都有。虽然比不得京师,只此也是人间天上……得宋江笑声,那刘知寨的老婆,于灯下却认得宋江,便指与丈夫道:“兀那个黑矮汉子,便是前日清风山抢掳下我的贼头。”刘知寨听了,吃一惊。便唤亲随六七人,叫捉那个笑的黑汉子。宋江听得,回身便走。走不过十余家,众军汉赶上,把宋江捉住,拿了来,恰似皂雕追紫燕,正如猛虎啖羊羔。
9.洋溢着“年味”的生动描写,似乎也将我们带到了祥子所在的天桥下,宋江闲游的市镇里。请从【甲】【乙】两段中选取你感兴趣的一个语段,说出该语段出自哪部名著,并结合名著内容谈谈这段年味场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写作提示:①作用可以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方面来思考;②不少于50字。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进中举(有删改)
吴敬梓
①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道:……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样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因此瞒着丈人,到城里乡试。出了场,即便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
……
②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A老太太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B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C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拙病!这一疯了,几时太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
③来到集上,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将去。范进因这一个嘴巴,却也打晕了,昏倒于地。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范进看了众人,说道:“我怎么坐在这里?”又道:“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众邻居道:“老爷,恭喜高中了。适才欢喜的有些引动了痰,方才吐出几口痰来了,好了。快请回家去打发报录人。”范进说道:“是了,我也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范进一面自绾了头发,一面问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脸。一个邻居早把那一只鞋寻了来,替他穿上。胡屠户上前道:“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大胆,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众人一同回家。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④范进迎了出去,只见那张乡绅下了轿进来,头戴纱帽,身穿葵花色圆领、金带、皂靴。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张乡绅四面将眼睛望了一望,说道:“世先生果是清贫。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弟有空房一所,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世先生,早晚也好请教些。”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②段依次从“昏厥、疯跑、跌倒、疯走”四个层次细致刻画了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
B.选文第③段划线句中加点的“早”字是副词,突出了邻居为巴结范进极尽谄媚之能事的丑态。
C.第④段划线句运用外貌描写,显示张乡绅的身份,与第①段胡屠户列举的“老爷”形象相照应。
D.范进是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作者对范进的态度以同情为主,批判为辅。
11.请用简洁的语言将选文情节补充完整。
① ;② ;③胡屠户治好范进的疯病;④ 。
12.第②段ABC三处划线内容分别写了老太太、报录人和邻居以及众人的反应,有何作用?
13.我们常常把分析人物形象作为解读小说的突破口,请你也从人物形象角度,精读选文,然后仿照示例,从范进、胡屠户、众相邻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写出你的解读提纲。
张乡绅:①中举前不屑一顾,中举后拉拢权贵,赠房赠银;②虚伪势力,老奸巨滑;③地方乡绅、官僚的代表;④批判科举制度下官官勾结,狼狈为奸的社会风气。
试卷第6页,共7页
试卷第1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
A.有误,“祥子拉杨先生回家”应改为“祥子拉曹先生回家”;
故选A。
2.B
【详解】考查名著人物及情节。
B.有误,“在贡院受刺激,一头撞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写的是周进。
故选B。
3.A 4.C 5.要点:能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粗暴、谨慎急躁、精明 6.要点:为失生辰纲做环境铺垫(环境描写),暗示杨志与军汉、虞候、老都管矛盾的加剧(推动情节发展)
【解析】3.①杨志一行人押解生辰纲去往东京,生辰是六月十王,不能误了日期,所以“取”是赶的意思。
②为了躲避劫匪,他们只能五更早走即行,这是事实情况。所以“端得”是真的的意思。
③押解生辰纲,派出的人马以杨志为首。有了差池,就是他的责任。所以“干系”是责任的意思。
④这是那十一个厢军说给老都管的话,说自己与杨志都是父母生长,都是皮肉之身,为什么如此受苦。“恁地”是如此的意思。
故选A。
4.A. 负责京都警卫的军队称禁军,负责诸州地方警卫的称厢军。为完成某种任务,朝廷临时、紧急征用两种军队混编而成的军队称为厢禁军;
B.宋代北京指的是大名府;
D. “夫子”指脚夫,并不相当于“先生”;
故选C。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根据“杨志也嗔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可知他是一个性情粗暴急躁的人。根据“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可知他是一个谨慎精明的人。
6.末段画线句是环境描写,表现了天气的火热,联系前文众人对杨志不满的情节可知,此处描写天气,暗示了杨志与军汉、虞候、老都管矛盾的加剧。正是因为天气火热,所以才会有了下文吴用定计,杨志手下众人因为耐不住渴而买酒喝,导致中计丢失生辰纲的情节。所以此处环境描写还有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丢失生辰纲做铺垫的作用。
7.示例:心怀梦想,肩担责任,走向中考。春暖花开相聚校园时,我们将在家人陪伴、教师守候中努力学习,为国读书,争做有理想、勇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8.示例:迎新春少年大展宏图 9.示例一:甲段出自《骆驼祥子》,文中新年后的环境描写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北平地方色彩,渲染了热闹、红火的氛围,进而反衬出祥子低落的内心情绪,推动了后面情节的发展。
示例二:乙段出自《水浒传》,文中的环境描写展示了宋朝时非常有地方特色的元宵灯景,烘托了宋江与花荣月夜赏灯的愉悦心情,为下文刘知寨夫人偶遇宋江、花荣大闹清风寨等情节做铺垫。
【解析】7.本题考查拟写祝福语。
开放性试题,首先明确自己的身份为节目表演者的初三学生,可以对未开进行展望,可以对家人和老师同学们表示祝福等,同时要照初一学生的祝福语结构进行仿写。
例如:我们奋发向上,满怀信心,面对中考。春暖花开的开学之际,我们怀揣着家人的殷切期盼、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努力学习,为理想、为祖国争做社会主义新青年。
8.本题考查对联拟写。
结合上联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下联补充,“辞”为动词,可对应“迎”;“旧岁”为名词,可对应“新春”;“学子”为名词,可对应“少年”或“青年”;“追求梦想”为动宾结构,可对应“大展宏图”或“挥洒青春”等。
9.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和作用分析。
开放性试题,任选一则语段分析即可。
如果选【甲】文,根据语段中的主人公“祥子”可知,该语段选自《骆驼祥子》。再分析这段的作用:这一语段描写的是新年后,北平街道各色摊贩和杂耍艺人纷繁的场景,渲染了热闹的氛围,而“现在他懒得往前挤,天桥的笑声里已经没了他的份儿”的句子则表现出祥子无心参与的心情,越是热闹的街市,越是能侧面凸显祥子生活单调,没有娱乐,长期压抑的失落。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导致了祥子和虎妞的悲剧。
如果选【乙】文,根据语段中的主人公“宋江”可知,该语段选自《水浒传》。再分析这段的作用:这一语段描写的是宋朝时清风寨的元宵节景象,渲染了热闹祥和的氛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得宋江笑声”则可以看出宋江此时愉快的心情;而“那刘知寨的老婆,于灯下却认得宋江”的内容可知,正是因为宋江的笑声,才引得刘知寨夫人认出了宋江,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导致宋江、花荣大闹清风寨。
10.D 11. 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被臭骂 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 张乡绅拜见中举后的范进 12.运用侧面烘托(或描写)的手法,烘托了范进疯劲十足的丑态,极具讽刺意味。 13.示例:范进:①中举前忍气吞声,中举后圆滑世故;②醉心功名,热衷科举;③读书人的代表;④批判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胡屠户:①中举前粗暴臭骂,中举后极力讨好,恭敬巴结;②唯利是图,趋炎附势;③市侩、小市民的代表;④批判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众乡邻:①中举前冷漠无视,中举后讨好巴结;②嫌贫爱富,趋炎附势;③平民百姓的代表;④批判世态炎凉、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
【解析】10.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D.作者对范进的态度以批判为主,同情为辅;
故选D。
1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梳理概括。注意筛选关键句子概括作答。
根据第①段“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道”“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可知空一可填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被臭骂。
根据第②段“噫!好了!我中了”“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可知空二可填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
根据第④段“张乡绅先攀谈道”“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可知空三可填张乡绅拜见中举后的范进。
12.本题考查侧面描写。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A“老太太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句中“慌”运用神态,“灌”运用动作描写了老太太看到范进昏厥之后,慌忙的灌了范进几口开水,从侧面突出了范进因中举而喜及昏倒的突然紧急。
B“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句中“吓了一跳”运用神态描写。C“众人拉他不住”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众人被范进突然发疯的表现地吃惊。
这三个句子运用侧面烘托(或描写)的手法,烘托了范进发疯之后的丑态毕露,极具讽刺效果。
13.本题考查人物分析。注意结合人物的言行加以分析。
(1)范进:根据第①段“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的范进摸门不着”,可知中举前范进常常被胡屠户骂时忍气吞声,任他大骂。根据第④段“范进再三推辞”“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范进假意推辞,最后却收下了,表现了他中举之后圆滑虚伪。
根据第①段“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可知范进醉心科举,是古代读书人的代表。
小说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因为中举而喜极而疯,中举之后的圆滑世故,对功名利禄的热衷追求,表现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残害。
(2)胡屠户:根据第①段“像你这样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可知在范进中举前对胡屠户对其粗暴臭骂,根据第③段“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极力讨好,讨好巴结。表现了胡屠户的的势利,前倨后恭,利益至上,世俗小人,市井小民的代表。借胡屠户批判了当时势利可鄙的世风。
(3)众乡邻:根据第①段“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可知在中举前范进一家几近饿死,但众相邻不闻不问,根据第②段“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可知中举后众相邻极力讨好,趋炎附势。作为当时普罗大众的代表,批判了世态炎凉、嫌贫爱富,市侩世故的社会风气。
答案第4页,共4页
答案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