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01讲核心
第四单元
01讲核心
一、故乡
重点字词
阴晦 指阴沉昏暗。
萧 suǒ 意思是荒凉,冷落,萧条、凄凉;缺乏生机、不热闹;稀疏;淡漠;衰颓;风雨吹打树叶的声音。
jì sì 是一种信仰活动。
伶俐 形容人物机灵乖巧或是做事干脆利落。
è 然 惊讶的样子,形容吃惊。
鄙 yí 指轻视;鄙薄;蔑视;鄙视。
chī 笑 意思为讥笑;轻蔑地笑。
应 chou。 一指交际来往;二指以礼待人;三指私人开的宴会。世面:指形形色色的社会情况。
wǎng 然 一指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二指疑惑不解的样子,三是不知所措。
隔膜 疏远,不亲密;情意不相通,互不了解;对事物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看不清实质。
恣睢:zì suī 意思是
答案:huì 索 祭祀 líng 愕 夷 嗤 酬 惘 放纵,放任
文学常识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分别为:《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二、我的叔叔于勒
重点字词
jié jū 缺少钱,经济状况不好。
端详 看。
zhàn 桥 码头上延伸到海面上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或装卸货物用。
zāo tà 指不珍惜,不爱惜,不补救,玷污。形容随便丢弃或毁坏,损坏。
lán lǚ 指衣服破烂,不整洁。
恭维 指出于讨好对方的目的而去称赞、颂扬;
阔绰 意思是排场大,生活奢侈。
shà 白 多形容因恐惧、愤怒或疾病等导致脸色白得毫无生气。
与日俱增 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十拿九稳 意思是比喻很有把握。
郑重其事 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答案:拮据 仔细地 栈 糟蹋 褴褛 chuò 煞
文学常识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美国欧·亨利,莫泊桑代表作品有《项链》《漂亮朋友》《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契诃夫代表作品有《变色龙》《外科手术》等。欧·亨利代表作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等。
三、孤独之旅
重点字词
觅 食 意思是寻找食物,泛指谋生。
xī 闹 意思是嬉笑打闹。
空旷 意思是空荡荡的,视野开阔,无阻挡物。
liáo 逗 意思是挑逗;挑动。
chuī 烟 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掺杂 混杂;使混杂。
qū 除 释义为驱除杂念;指被赶走的人或事物;驱赶,扫除。
置之不理 意思是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
xiē 斯底里 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眺望 从高处往远处看。
答案:mì 嬉 kuàng 撩 炊 chān 驱 歇
文学常识
曹文轩,(1954年1月——),中国作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1991年,出版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1997年,出版长篇小说《草房子》,并担任改编电影编剧。1999年,出版小说《根鸟》。2005年,出版小说《青铜葵花》。2016年4月4日,获得国际安徒生奖。2017年3月31日,获得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2017年12月,凭借特殊文体长篇小说《蜻蜓眼》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2019年,曹文轩长篇小说《草房子》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小说三要素之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它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环境描写在文章中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如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阴晴雨雪等。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一)常见考查形式
1.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2.该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析下面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环境描写作用
本身: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
自然环境描写:表现了……地域风格
提示了……时间、季节
渲染营造了……氛围
社会环境: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社会现实
对人物: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1、衬托人物……心理
2、交代人物……身份
3、表现人物……性格
对情节: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对主题:结合文章中心作答
深化了文章……主题(中心)
(三)经典例题讲解
例1.分析下面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故乡》鲁迅
答:此处是“我”憧憬中的美丽景象,虚写想象中的故乡,表现“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表现出“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决心,突出了文章主题。
例2.分析下面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故乡》
答:写故乡萧瑟荒凉的景象,暗示当时社会环境的萧条,渲染凄凉的气氛,烘托人物的悲凉心情。
例3.分析下面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孤独之旅》
答:写出了暴风雨来临时天气的恶劣,渲染了可怕的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杜小康的成长以及变得坚强作铺垫。
(四)练经典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毯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②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③“阿!闰土哥,——你来了?……”
④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南鸡,跳鱼儿,贝壳,楂,……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⑤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⑥“老爷!”
⑦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乙】
①这声音就是怒江。首领也不多说,用小腿磕一下马。马却更觉迟疑,牛们也慢下来。
②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马帮像是得到信号,都止住了。汉子们全不说话,纷纷翻下马来。走到牛队的柿后,猛发一声喊,连珠脆骂,拳打脚踢。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③山不高,口极狭,仅容何一个半牛过去。不由捏紧了心
……
④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也起一头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内开始扑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山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⑤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牛们如商量好的,不例外都是一路屎尿,皮内疯了一样抖。
⑥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1.对【甲】【乙】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比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之一,两文中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凸显人物形象。
B.甲文中的闰土是一个淳朴、善良、迟钝、不觉悟的农民形象。
C.乙文描写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之状,正面写出了怒江峡谷的高俊,险恶。
D.两文都以“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贯穿文章始终,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2.赏析【甲】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3.【乙】文用不少笔墨写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4.人们都说“月是故乡明”你认为这次离开故乡的“我”还会有这种感受吗?
试卷第6页,共7页
试卷第1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C 2.神态描写,既写出见到儿时好友的高兴,又写出生活的重压使他穷困潦倒,痛苦难堪的复杂心情。 3.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4.会,故乡是“我”成长的源头,有着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文未再现西瓜地的美好画面,说明“我”内心深处还是怀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
不会,“我”漂泊在外,对故乡一直怀有美好的回忆,看到故乡衰败、冷漠的现实,深感悲哀失望。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乙文用了不少笔墨写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之状,从侧面表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并非“正面”。
故选C。
2.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
“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是神态描写,结合上文首段“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可知,“欢喜”是因为见到“我”这个儿时的好友而兴奋,“凄凉”是因为生活的窘境以及阶级的身份,让他苦不堪言,心情复杂。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文中多次写牛,如第①段“牛们也慢下来”和第④段“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可以让读者想象出这峡谷究竟有多么高,多么吓人,以至于没有人类情感的动物也如此恐惧,所以是对峡谷高峻的侧面描写,烘托峡谷的险恶环境。
而文中同样十分恐惧害怕的还有一个“我”,如写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等描写,牛的表现实则是对我恐惧的一个有力的衬托,二者相结合。
再结合第④段“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第⑥段“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可知,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沉着形成鲜明的对比,为表现文章的主要人物服务。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看法。
作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其次结合具体内容阐明理由。如果觉得会,可答文末对西瓜地美好画面的再现说明我还是有这种“月是故乡明”的感受的;如果觉得不会,可答回到故乡,看到闰土等一样熟悉的人和物已经改变。
示例:不会。“月是故乡明”意思是: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此句表现了对故乡的留恋。联系第①段“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是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的头上是一顶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第⑤⑥段“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可知,在黑暗的旧社会对人们的压迫和摧残下闰土被岁月摧残得憔悴不堪,与我”有了深深的隔膜,心与心之间有了“高墙”,故乡是破败、封建的,所以“我”不会认为“月是故乡明”。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