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03巩固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03巩固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2 09:2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03巩固练
03 巩固练
一、基础知识综合
八百多年前的一个清晨,金华武义城东的明招山下,悠悠的反钟声像往常一样响起一批批□而来的名流学子,从四面八方会聚在明招寺的讲堂里。他们静静地离立着,等待着老师从朝(A.zhāo B.cháo)阳的光芒中走来……是谁点燃了他们沸(téng)________的思想?又是谁,引领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探寻和思考呢?
他,就是一代理学大师吕祖谦(浙江金华人),他开创了“婺学”,主张经文并重,学术上采取(jiān)______容并包的态度,是中国思想史上“坐标式”人物。
1.根据上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1)填入文中□的词语,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莫名 B.慕名
(2)加点字“朝”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zhāo B.cháo
(3)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
沸(téng) (jiān) 容并包
2.淳熙二年(1175),吕祖谦邀请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在信州鹅湖寺举行一场南宋史上最高级别的学术大辩论——鹅湖之会当时文化思想界的名流纷纷闻讯而来,真可谓” ① ,② ”(刘禹锡《陋室铭》)。
3.根据下面材料和你的积累,推断吕祖谦名(祖谦)与字(伯恭)的联系。
吕祖谦的得意弟子洪无竞,请他为自己取一个别字。吕祖谦主张既不能过度造求,也不能没有追求,于是针对“无竞”之名为他取别字为“求仲”。“仲”在古汉语中是“中”的意思,“求仲”就是中正、中和、不偏不倚。
4.陆九渊雕像前有“百世大儒”四个字。假如在吕祖谦雕像前补充类似信息,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须眉 B.尊君 C.先贤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
【俄】契诃夫
①暮色昏暗,大片的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着。车夫姚纳周身白色,坐在车座上一动不动,身子往前伛着。那匹小母马也一身白,一动不动。还是在午饭前,他俩就出了院子,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
②后来,街灯暗淡的光渐渐变得明亮生动,街上也渐渐热闹了。“车夫,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有人喊车,猛一哆嗦,看见一个军人。为了表示同意,姚纳抖了抖缰绳。军人坐上了雪概。车夫撮起嘴唇,对那匹马发出喷的一响。
③路上,一个赶四轮轿车的车夫朝姚纳咒骂,一个行人穿过马路,肩膀刚好擦着马鼻子,就狠狠地瞪他一眼。姚纳坐在车座上惶恐不安。
④“这些家伙真混蛋!”军人打趣地说,“他们简直是跑来撞你的。”
⑤姚纳回头瞧着他的乘客,张开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可是喉咙里没吐出一个字来,只是哼一声。
⑥“什么?”军人问。
⑦姚纳咧开苦笑的嘴,嗓子里用一下劲,这才干哑地说出来:
⑧“老爷,我的……嗯……我的儿子在这个星期死了。”
⑨“哦!他害什么病死的?”
⑩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说得清呢?多半是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赶车吧,赶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啦!”
车夫又伸出脖子,挺起身子,笨重地挥动他的鞭子。他有好几回转过身去看军官,可是军官闭着眼睛,分明不愿再听了。姚纳把车赶到维堡区,让乘客下车,再把车子赶到一个饭馆的附近停下来。
三个青年沿着人行道走过来,两个又高又瘦,一个挺矮,驼背。他们互相谩骂,他们的雨鞋发出一片响声。
“车夫,上巡警桥去!”驼背用破锣似的声音喊道,“我们三个人,二十个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把嘴唇撮得啧喷地响。二十个戈比是不公道的,可他顾不得讲价了。青年们相互推着,骂着,拥上雪橇。
“得了,快点赶车吧!你就打算一路上都照这样赶车吗?要我给你一个脖儿拐吗?”“嘻嘻!”姚纳笑了,“好有兴致的爷!”
“呸!滚你的!”驼背愤愤地喊叫,“你到底肯不肯快点走啊,你这老不死的,难道就这样赶车?给它一鞭子!结结实实地抽它一鞭子!”
姚纳不住地回头看他们。等到他们的谈话有了一个短短的停顿,他又回过头去叽叽咕咕地说:
“这个星期我……嗯……我的儿子死了!”
“大家都要死……”驼背咳了一阵说,“赶车吧!车子照这么爬,什么时候才会到啊?”“那么,你给他一点小小的鼓励——给他一个脖儿拐!”
姚纳回转身去,还想说说他儿子是怎么死的,可这当儿驼背轻松地嘘一口气,说谢天谢地,他们总算到了。
他又孤单了,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苦恼,刚淡忘了不久,现在又回来了,更为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焦灼而痛苦地打量大街两边川流不息的人群:难道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连一个愿意听他讲话的人都找不到吗?人群匆匆地来去,没人理会他和他的苦恼。那苦恼是广大得无边无际,要是姚纳的胸裂开,苦恼滚滚地流出来的话,那苦恼仿佛会淹没全世界似的。姚纳看见一个看门人提着一个袋子,就下决心跟他攀谈一下。
“现在什么时候啦,朋友?”他问。
“快到十点了……你停在这儿做什么?把车子赶开!”姚纳只好把雪橇赶到几步以外,伛下腰,任凭苦恼来折磨他。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爬起来,睡眼蒙眈地咳了几声,走到水桶那儿去。
“想喝水啦?”姚纳问他。
“是啊,想喝水!”
“那就喝吧。喝点水,身体好……可是,老弟,我的儿子死啦……听见没有?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的。真是怪事!”
姚纳看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什么也没有。那年轻小伙子已盖上被子,蒙头睡着了。老头儿叹口气,搔搔自己的身子。他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跟别人好好地谈过这件事。应当有条有理、有声有色地讲一讲,应当讲一讲他儿子怎样得病,怎样受苦,临死前说过些什么话,怎样去世的……
“出去看看马吧。”姚纳想。
他穿上大衣,走进马棚,他的马在那儿站着。
“你在嚼草吗?”姚纳问他的马,看着它亮晶晶的眼睛,“好的,嚼吧,嚼吧。对了我呢,岁数大了,赶车不行啦,应当由我儿子来赶车才对,他可是个地道的马车夫,要是他活着多好。”
姚纳沉默一会儿,接着说:“是这么回事,小母马,库司玛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说了一会儿,一下子就无缘无故死了。哪,打个比方,你生了个小崽子,突然间,那小患子跟你告别,死了。你不伤心吗?”
小母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耐心地听。
姚纳讲得有了劲,就把心里的话统统讲给它听了。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5.根据文中内容,将故事补充完整。
姚纳向军人倾诉苦恼,军人闭着眼不听——(①)——向看门人倾诉苦恼,看门人不听还赶他走——(②)——最终姚纳和他的马儿倾诉苦恼,马儿耐心地听。
6.小说开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7.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鉴赏文中画横线句子。
8.契诃夫与曹文轩生活在不同时代,国度也不同,但他们的作品《苦恼》和《孤独之旅》却有相通之处,请结合资料链接说一说《苦恼》中的“马”和《孤独之旅》中的“鸭子”在文中的妙用?
【链接资料】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那怎么才能更好地传递悲欢呢?小说家们往往会在创作小说时,挑选一些动物作为“道具”,《苦恼》中的“马”和《孤独之旅》中的“鸭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道具。道具可以代替人在主人公孤独时充当心灵的慰藉,同时它们常常还具有象征意义,暗示着人物的命运。但不管怎么选道具,都是为主旨服务的。
一、综合性学习
9.班级举办“走进小说天地”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组“小说故事会”,每人梳理自己读过的小说,将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两部(篇)作品篇目汇报给读书服务担当,你汇报的篇目是《 》《 》。(下面提到的作品篇目除外)
(2)班级读书服务担当将整理好的篇目分配到各小组,拟用卡片的形式为小中的主要人物建立档案,请你完成下面的小说人物档案卡片,为全班做示范。
小说人物档案卡片
人物:杜小康 出处:曹文轩《孤独之旅》 人物关系:儿子杜小康 父亲杜雍和 人物处境:本来家境富裕,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另一番天地,只好失学跟父亲去放鸭。 典型事件:刚离家,面对陌生环境,他恐惧和无助;到了芦荡,又是更深的孤独和寂寞;学着适应浩浩荡荡的芦苇,不再感到恐慌;战胜暴风雨,拢住走散的鸭子而哭,感到激动,变得愈发坚强;发现鸭子下蛋,感到自豪和骄傲。 人物点评:
(3)活动即将结束,班级设计“经典小说互赠”环节。请你帮馨予同学从下面作品中任选其一,推荐给“书友”梓萱,请结合书中人物和阅读收获写下推荐理由。(不少于50字)
①《呐喊》鲁迅 ②《三顾茅庐》罗贯中 ③《平凡的世界》路遥 ④《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二、现代文阅读
我们跟着月亮走吧
朱成玉
①我12岁那年,家里很不顺,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先是祖父去世;然后父亲在工作中受伤,中指被车床绞断;随后是哥哥闯了祸,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偷铁被派出所抓去,被拘留还要遭罚款;紧接着是姐姐被一个男人欺骗了感情,整天精神恍惚。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的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②父亲在医院里并不知晓家里发生的其他变故,母亲刻意提醒我们,因为祖父的去世,父亲心情一直没有缓过来,所以家里的事情必须对他隐瞒,让他安心养伤。
③母亲把亲戚朋友甚至邻居家借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让他自己思过。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噘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给弟弟妹妹买点儿好吃的吗?”
④“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儿好好反省反省吧。”
⑤那晚的月亮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⑥姐姐遭遇情感变故后,把自己困在屋子里,拉紧窗帘,整天不出来。母亲担心姐姐闷坏了身子,变着法子想让姐姐走出忧郁的囚笼。
⑦母亲为姐姐做了很多好吃的,我去喊姐姐吃饭,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母亲实在逼急了,闯进姐姐的屋子,一把扯开窗帘,月光被抖落一地。
⑧“你还这么小,难免会遇到不好的人。这有啥?以后的路长着呢,难不成你就把自己困在这黑屋子里,一辈子不出去了吗?”母亲轻语安慰,“丫头,你看,那月亮还有缺有圆呢,何况是人。以后你就知道了,你这点儿小事儿啊,咋说呢,喏,看见窗外炉子上那大锅菜了吧,它就像那大锅菜里的一头大瓣儿蒜,菜都算不上,就是借点儿味。”
⑨许是母亲的比喻生动,姐姐竟挤出了一个笑窝窝,继而号啕,母亲把她拥在怀里:“哭吧,哭出来就好了。咱不能闷着,你看月亮多好看,你怎么舍得不去瞅上两眼呢!”
⑩姐姐心里的缺口,慢慢地就被那月亮的银辉注得满满的了。
⑾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⑿歇脚的当口,我看见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在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母亲毕竟是女人,太多的事让她有些难以承受,可是她强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⒀乌云一层层压过来,有些让人窒息,母亲也一直沉默着,让人不免担心一个闪电会不会将我们引爆。我想牵个话头出来,可是张开的嘴却被一阵风塞住。
⒁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绺一绺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月亮出现,一切就有了转机和希望。”于是催促我说,“快,咱一直跟着月亮走。”
⒂跟着月亮走吧。
⒃这些年,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母亲总是喜欢在月亮地里对我们进行说教,母亲的“月光疗法”对我们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殊不知,母亲才是最温暖、最贴心的那缕月光,我们一生都栖息在她的光华里。
⒄母亲用强大的母爱叮嘱我,一切烦忧都不必介怀,跟着月亮走吧,自会走到柳暗花明处,自会走到鸟语花香间。
10.文章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11.请结合语境分析第⒁段中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绺一绺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
12.请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晚的月亮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13.这篇文章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母爱如灯
陈祖明
①今晚,同学聚会,回到家已是子夜时分,发现家里的门灯亮着,看来古稀之年的母亲记性差,又忘记关灯。而“忘记关灯”这四个字,是我小时候母亲常在我耳边唠叨的话。
②初中时,母亲总是教导我们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家里电灯泡的瓦数常用最小的,昏昏暗暗,跟火油灯似的。我对母亲说:“换个60瓦的吧!亮一点,读书清晰。”母亲说:“你在火油灯下不也是读完了小学,也拿过奖状?”有时候,我去房间了,堂屋的灯没关,母亲会悄悄关掉,嘴里又在唠叨:“你看又忘记关灯了!”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是一个用电节约的人。在农村装通电灯多么不容易,盼了几十年。所以,母亲特别珍惜用电。
③说起火油灯,那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事,像烙印在心里。读小学时,村里还没通电,就点着土做的火油灯读书、写作业,母亲在一边陪着我。她手里从不闲着:纳鞋底、缝衣服,或是挑选田园的种子。她和我合用着一盏火油灯,来节约火油。【A】母亲就把两瓶火油塞在床底下,像宝贝一样藏着,怕人偷去似的,或是怕不小心打翻。
④四年级暑假,邻居小军约我晚上去田野“照田鸡”,我说没灯没火油。【B】小军说灯自己做,容易的;火油么,你我家里各自倒一点。我说母亲会骂的。小军说就一点点,而且暑假晚上不做作业,火油用得少。我点头了,在母亲的床底下偷偷倒了有半斤火油,晚上收获了半竹篓田鸡。
⑤第二天,这事被母亲知道了,她不由分说,狠狠地举起赶鸡用的小竹棍,往我的屁股上、手上打,嘴里一个劲地骂:“我叫你偷火油!我叫你偷火油!”又把半竹篓田鸡倒进水沟。母亲发泄完后,看着我身上的一道道血痕,抱着我痛哭:“孩子,你真不懂事,要好好读书,火油多金贵,出了钱也买不到。这两瓶火油是积存下来供你读书的,是父母的指望!”【C】从此,一盏小小的火油灯永远记在我心里。母亲用一盏小小的火油灯,把我送上锦绣前程。
⑥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盖了别墅,为了真诚地回报母亲,我给她房间装了空调,买了电视机,电灯也装得明明亮亮。可到了夏天,母亲很少开空调,依旧摇把蒲扇,或开个微型吊扇,把一个个炎热的夏天熬过。开灯也省,开了吸顶灯,就不开筒灯,还是按她几十年不变的习惯,节约用电。在母亲的心里,一盏火油灯、一盏电灯,是多么金贵!那是照亮桌案的灯,是照亮子女前程的灯。【D】
⑦深夜归来的我关了门灯,开启堂屋的灯,从母亲房门口经过,见母亲的房门虚掩着。我开口随便问一下:“妈,你睡了?门灯又忘记关了。”母亲说:“我没睡,灯是为你开的。怕你喝多酒,找不着钥匙。”我打开母亲房里的灯,原来她和衣靠在床头。我被感动得流泪,瞬间明白了母亲的心思:她在等一个晚归的人平安到家,灯是为他亮着的。母亲的爱似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母亲的爱似一盏小小的火油灯、一盏家中的门灯,照亮着家院,照亮着我的心。
14.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那时候,火油都是凭票供应,很紧张。
A.【A】 B.【B】 C.【C】 D.【D】
15.文章第②—⑤段采用了哪种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
16.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妙处?
母亲会悄悄关掉,嘴里又在唠叨:“你看又忘记关灯了!”
17.文章第③—⑥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18.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母爱如灯”的理解。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1页,共9页
参考答案:
1. B A 腾 兼 2.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3.“无竞”意为“无求”,显得处世较消极;根据吕祖谦的主张,取别字“求仲”便是对“无竞”的弥补与矫正。吕祖谦的“谦”有“谦虚”之意,“恭”有“恭敬”之意,均为君子之风,名与字相为辅佐,互为解释。 4.C
【解析】1.(1)莫名:无法说明、无法表达。慕名:仰慕人家的好名声。
在此形容因仰慕人家的好名声而前来,应使用“慕名”一词;故选B。
(2)朝阳(zhāo yáng):初升的太阳;故选A。
(3)沸腾(fèi téng):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比喻情绪高涨。
兼容并包(jiān róng bìng bāo):把各个方面全都容纳包括进来。
2.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思是: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用来形容文化思想界的名流前来交流的场面。注意“鸿儒”等字词的书写。
3.本题考查理解。
“竞”有“角逐,互相争胜”之意,象征挑战、追求卓越。“无竞”则带有“无欲无求、与世无争”的消极心态。联系吕祖谦的主张“既不能过度造求,也不能没有追求”,其所为“针对‘无竞’之名为他取别字为‘求仲’”,及其意思“‘仲’在古汉语中是‘中’的意思,‘求仲’就是中正、中和、不偏不倚”可知,吕祖谦取别字“求仲”是对“无竞”的弥补与矫正;希望弟子洪无竞能够有所追求,不消极避世,也不过分追求潮流,迷失自己;而是要做到“中正、中和、不偏不倚”。可见吕祖谦名与字体现的也是个人的特点或追求。吕祖谦的“谦”有“谦虚、谦逊、谦和”之意,“恭”有“恭敬、有礼貌”之意,体现的是君子的品行、追求;名与字相为辅佐,互为解释。
4.A.须眉:指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B.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也是对身份地位高的人的尊称。
C.先贤:先世的贤人。
在此形容值得后人学习、敬仰的大学问家(大儒)、贤人,应使用“先贤”一词;
故选C。
5.①姚纳向三个青年倾诉苦恼,三人非但不听还奚落他 ②姚纳向年轻的车夫倾诉苦恼,车夫忙着睡觉不想听 6.为小说设置冷酷的背景,渲染寒冷悲苦的氛围,烘托主人公在茫茫人海中的孤独、凄凉,为下文姚纳的悲惨生活做铺垫,又与结尾处人马倾诉的情景相呼应。 7.运用心理描写,姚纳不相信在这成千上万的人群当中,连一个愿意听他讲话的人都找不到,但人群匆匆地来去,真的没人理会他和他的苦恼,姚纳甚至感觉苦恼滚滚地流出来了,表达了姚纳无人可以倾诉“苦恼”的焦灼与绝望。 8.(1)《苦恼》:没有人愿意听姚纳诉说儿子死亡的事情,只有小母马“闻闻主人的手,耐心地听”,安慰姚纳寂寞孤苦的心;他没有存在感,就像马的命运;揭示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无情。
(2)《孤独之旅》:鸭子是杜小康暴风雨中互相依偎、安慰的伙伴;鸭子更加漂亮,鸭子下蛋等,也象征着杜小康人格的成长与收获;揭示了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锤炼,需要在孤寂中磨炼,这样才能长大成人的主旨。
【解析】5.本题考查情节筛选概括能力。
①空,依据 至 段内容可知,这三段文字是记叙了姚纳同三个青年的对话。结合第 段“赶车吧!车子照这么爬,什么时候才会到啊?”“那么,你给他一点小小的鼓励——给他一个脖儿拐!”,本空可以概括为:姚纳向三个青年倾诉苦恼,三人非但不听还奚落他。
②空,依据 段、 段“‘那就喝吧。喝点水,身体好……可是,老弟,我的儿子死啦……听见没有?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的。真是怪事!’”和 段”姚纳看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什么也没有。那年轻小伙子已盖上被子,蒙头睡着了“可以概括为:姚纳向年轻的车夫倾诉苦恼,车夫忙着睡觉不想听。
6.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
依据①段“暮色昏暗,大片的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着”可知,这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从中渲染了渲染寒冷悲苦的氛围;依据小说中主人公姚纳的遭遇可知,这样的环境描写能烘托主人公孤独、凄凉的心情,也能为下文叙述姚纳的悲惨生活做铺垫。
开头“那匹小母马也一身白,一动不动。还是在午饭前,他俩就出了院子,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与 段“小母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耐心地听”、 段“姚纳讲得有了劲,就把心里的话统统讲给它听了”形成鲜明的照应,使得故事结构完整严谨。
7.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鉴赏。
依据 段句中“难道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连一个愿意听他讲话的人都找不到吗?”可知,这运用心理描写,主要描述了姚纳不相信在这成千上万的人群当中,连一个愿意听他讲话的人都找不到;
依据画线句子“人群匆匆地来去,没人理会他和他的苦恼。”可知,现实是人群匆匆地来去,真的没人理会他和他的苦恼;依据画线句子“要是姚纳的胸裂开,苦恼滚滚地流出来的话,那苦恼仿佛会淹没全世界似的”可知,这交代了姚纳的苦恼无人可以倾诉,进而表现了他焦灼与绝望的内心。
8.本题考查理解小说中某些事物作用的能力。
依据 段“小母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耐心地听”、 段“姚纳讲得有了劲,就把心里的话统统讲给它听了”可知,全文没有人愿意听姚纳诉说儿子死亡的事情,只有小母马才耐心听姚纳讲述心中的烦恼和孤独,从侧面表现了姚纳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从而揭示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人与人之间自私冷漠的社会现实,凸显作者批判的意味。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依据《孤独之旅》中对成群鸭子的描写,从中看出在茫茫的草甸子里,鸭子已经成为杜小康抵抗暴风雨的伙伴,他与鸭子互相依偎,互相安慰的,能够从中获得心理苦闷的解脱;依据《孤独之旅》中对鸭子外形的描述和鸭子长大了,下蛋了的叙述,这表明了鸭子更加漂亮,能下蛋了的事实,都是与杜小康密不可分的,因而象征着杜小康人人生的成长与收获;依据全文内容可知,作者通过写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背井离乡,到偏远芦荡放鸭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住寂寞的顽强毅力,告诉青少年: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锤炼,需要在孤寂中磨炼,这样才能长大成人。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9.(1) 《故乡》 《三体》
(2)示例:一个十来岁的少年,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他靠着自己的力量在“孤独之旅”中长大。困境历练人成长,勇敢面对让人坚强。
(3)示例:读《平凡的世界》吧!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个人奋斗和自我精神追求,充满了正能量,会让你明白生活的意义,懂得如何面对生活。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积累。
梳理自己读过的小说,答案不唯一。
示例:《骆驼祥子》《水浒传》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答案不唯一。
示例:家境衰落之初,十来岁的杜小康显得幼稚软弱,茫然和恐惧中夹杂着孤独,这一切令他无法忍受;随着时间的推移,杜小康学会了承担责任,坦然面对生活的艰难。
(3)本题考查名著推荐。答案不唯一。
示例一:读《呐喊》吧!它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通过写实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以传神的笔触和“画眼睛”、“写灵魂”的艺术技巧,形象生动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间中国社会生活的现状,有力揭露和鞭挞了封建旧恶势力,表达了作者渴望变革,为时代呐喊,希望唤醒国民的思想。
示例二:读《三顾茅庐》吧!它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示例三:读《我的叔叔于勒》吧!这篇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
10.①母亲教育闯了祸的哥哥要像月亮那样清白做人;②母亲用月亮也有圆缺来开导遇到情感变故的姐姐;③母亲在去给父亲送吃的的路上看到从乌云缝隙中窜出的月亮,一下子变得坚强乐观。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在夜晚穿透乌云时的明亮,侧面烘托母亲经历了家庭困难却依然内心坚定,表现了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1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柔和,突出了母亲严而有爱的教育效果。 13.【示例】遭遇困境时要学会勇于面对,保持乐观的心态,坚信光明定会到来。
【解析】10.本题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考查。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一定要以母亲为陈述对象,概括母亲所做的具体的事。文章1~5段叙写母亲教育闯了祸的哥哥要清白做人;6~10段叙写母亲开导遇到情感变故的姐姐;11~14段叙写母亲和“我”在去给父亲送吃的路上看到月亮而得到的生活启示。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11.试题分析: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结合本文内容来看,语句“一绺一绺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首先是个比喻句,把“月光”比作“利剑”,把“黑夜”比作“袍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穿透乌云时的明亮、耀眼。同时运用这一景物描写,又侧面烘托母亲经历了家庭困难却依然内心坚定,暗示了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作答时,不能忽略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以及主题的作用。
12.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语句“那晚的月亮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把“母亲的目光”比作“月光”,又把“月光”比作“白油漆”,生动传神地写出母亲对哥哥的严而有爱的教育,形象地表达了母亲的教育效果。据此理解作答。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类试题实际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叙写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文章标题是“我们跟着月亮走吧”,启示人们要学会勇于面对困境,坚信光明的到来。作答时可联系生活实际,阐述在人生道路上的遭遇困难时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来谈认识。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点睛】环境描写:指的是对那些和作品中的人物或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发生直接关系的客观外界条件的描写它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显示作品背景、点明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②衬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③推进情节发展,增加故事的真实感;④突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⑤抒发思想感情,袒露作者胸怀。
14.A 15.采用了插叙的叙述方法。丰富了人物形象,充实了文章内容,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 16.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母亲节俭持家的美德。 17. 第一件事:“我”偷火油去“照田鸡”,母亲发现后打了“我”。 第二件事:母亲住别墅仍节约用电。 1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灯”是文章叙事的线索,是抒发情感的载体,是母爱的象征,表达了“我”对母亲深厚的爱与感激。
【解析】14.本题考查句子位位置的判定。解答此题结合上下文,选择切合文意的句子即可,注意句子之间的关联词,看看句子之间是否有时间、空间或逻辑关系。“那时候,火油都是凭票供应,很紧张”中“那时候”是指过去火油不好买的时候,所以母亲不舍得用,我把它偷拿去田野“照田鸡”,妈妈才痛打我。根据第三段“母亲就把两瓶火油塞在床底下,像宝贝一样藏着,怕人偷去似的,或是不小心打翻”可知这个句子应放在第三段,即A处。故选A。
15.此题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有:补充交代了什么内容;为下文什么情节做铺垫;突出人物什么特点,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突出文章中心;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第二至五段回忆了“我”偷火油去“照田鸡”,被母亲发现,打了一顿的故事,这是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法,补充说明了母亲养成节俭的习惯的原因,丰富了人物形象。
16.本题考查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本句中“悄悄关掉”是动作描写,“嘴里又在唠叨:‘你看又忘记关灯了!’”是语言描写。这句话形象而细致地写出了母亲勤俭节约的品质。
17.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可运用段落并法法,概括段落大意,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阅读文章,可知第三至五段写“我”“在母亲的床底下偷偷倒了有半斤火油,晚上收获了半竹篓田鸡”,之后被母亲打,第六段写生活条件好了,母亲仍然不舍得用电。据此作答即可。
18.本题是对题目含义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概括。结合文章内容,在首段与末段,寻找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双关含义,概括出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即可。纵观全文可见,灯是文章的线索,而“忘记关灯”这四个字引起我对母亲的回忆。“母爱如灯”将“母爱”比作“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母亲的爱似一盏小小的火油灯、一盏家中的门灯,照亮着家院,照亮着我的心。题目表达了“我”对母亲深厚的爱与感激。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