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认识地球(第4课时)-【爱上地理课】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教学优质课件(湘教版)(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4 认识地球(第4课时)-【爱上地理课】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教学优质课件(湘教版)(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3 08:3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一节 认识地球
(第4课时)
学习目标
结合教材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能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理解地球自传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受到科学史的教育,激发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态度的形成。
地心说
日心说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各观点中认为地球是运动的吗?
1.地球的自转
(1)自转中心
地球的自转
地轴
北极星
地轴
地球的运动
动手画一画
N
S
(2)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侧边:
北极:
南极:
(北逆南顺)
(3)周期
——一天(24小时)
昼半球
夜半球
地球不透明且不发光
地球不停的自转
产生昼夜更替
有太阳光照射的半球
没有太阳光照射的半球
产生昼夜现象
A
B
(4)地理现象
(1)昼夜更替
(2)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3)时间差,东早西晚
A
B
(4)地理现象
水涡
北半球逆时针旋
南半球顺时针旋
植物攀援缠绕
北半球逆时针缠
南半球顺时针缠
南北向铁轨
云盘旋转
北半球逆时针转
南半球顺时针转
北半球右侧磨损
南半球左侧磨损
2.地球的公转
(1)公转中心——太阳
(2)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365天)
(4)地理现象




四季变化
—冷
—热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冷暖差异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为何1月与7月的升旗时间差异那么大?
特点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方向
周期
运动中心
地理现象
自西向东
24小时(1天)
地轴
昼夜更替、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东早西晚
自西向东
1年(365天)
太阳
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冷暖差异
小结识记:
(南顺北逆)
课堂巩固
2019年春节,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热播,讲述了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寻找新家园的故事。下图为电影宣传图片,图片中的两个星球是地球和木星。该片于2019年大年初一公映,累计上映90天,内地总票房为46.55亿元,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排行榜第二名。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地球,毛泽东曾写到“坐地日行八万里”(1里等于0.5千米),诗句中的“地”准确地说,是指( )A.本初子午线 B.南极点
C.赤道 D.南北回归线
课堂巩固
2.地球要实现“流浪”共分为五步。第一步被称为地球的刹车时代,也就是要在地球上建造一万座转向发动机,迫使地球停止围绕自身的转动,即( )A.自转-自转的中心是地轴 B.公转-公转的中心是太阳C.自转-自转的中心是太阳 D.公转-公转的中心是地轴
3.电影场景中,地球已停止自转,对话中提到:“我们即将进入到永久夜半球”,说明( )A.地球自转产生四季更替现象 B.停止自转,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C.地球自转导致昼夜长短变化 D.停止自转,昼夜之分现象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