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曹冲称象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曹冲称象教案(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2 11:2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4.曹冲称象
【教学内容】
课本P28~30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
3.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愿意主动给家人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的画面)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顺。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课文讲了什么的故事。
三、认知贯通
1.在课文中圈画出要求会认的生字,自己读读字音,想办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4.教师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卡片,让学生认读词语,巩固识字。
5.学生再次自读课文,强化识字效果。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一读,用生字组词。
2.教师范写生字,并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柱: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个“主”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杆: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个“干”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岁:上下结构,上面是“山”,下面是“夕”字。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双姿”。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感悟大象的“又高又大”。
(1)指名朗读。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指导朗读,体会大象的“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
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 大象的身子还像( )
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 大象的腿还像( )
(4)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3.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
(1)三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
(2)思考、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4.学习第4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教师出示“……再……然后……”,让同桌之间互相猜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然后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实验演示。指名学生上讲台,一边说一边通过道具演示曹冲的称象办法。教师提醒全班学生认真观察。
(4)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5.指导朗读最后一段,注意“微笑着”“果然”这两个词的语气。
6.播放录像《曹冲称象》中的片段,了解称象的过程。
二、巩固提升
1.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大象的重量,小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呢?
2.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今天又学了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的故事,有的同学还知道比利时的小英雄撒尿浇灭导火索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们的家人听。
三、小结内容,汇报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官员们 曹冲
赶象上船
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造大秤 赶象上岸
装石头至画线处
称石头
【教学反思】
对一些有难度的文章,教师有效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动讨论。在这种平等、互动、积极的学习气氛中,本课教学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感受称象的过程,再换一些连词说一说称象的过程,推选说得最好的说给大家听。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到文字,最后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表现自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