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共和国;
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为何《全球通史》会给予秦朝如此高的评价?
1、西北秦国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2、它是如何治理“大一统”国家的呢?
3、它为什么又昙花一现?
“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不只是单纯的地域统一,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嬴 政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时空坐标
公元前
230年
公元前
221年
统一中国
建立秦朝
秦始皇病逝
秦朝
公元前
207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朝灭亡
公元前
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
210年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
209年
楚汉战争
秦灭六国
战国中后期,统一逐渐新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 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不得休息。”作者认为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
血缘分封 天下共主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变法图强 群雄兼并
公元前1046年(西周)
公元前770年(春秋)
公元前475年(战国)
政治发展:局部统一
思想变化:统一成为共识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前207年)
秦的大一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
—樊树志《国史概要》
经济发展:联系加强,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②各地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1、客观
(一)原因
天时
③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地利
“九州”之中,雍州的土地最宜农耕,是中国农业生产发展高原,气候温暖,土质肥沃,适宜耕作。
关中平原上一个大盆地,东临黄河,四面有高山环峙。东面只有一个函谷关可通。
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前207年)
①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②商鞅变法,国家强盛,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2、主观
(一)原因
人和
秦国部分统治者功绩展示
秦穆公 胸怀大志,称霸西戎
秦孝公 重用商鞅,实现富国强兵
秦惠文王 任用贤能,推行法制,开疆拓土
秦庄襄王 蚕食三晋,攻占大片土地
秦始皇 雄才大略,灭六国,一统天下
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历代秦国重臣 原身份
百里奚 虞国人
商鞅 魏国人
张仪 魏国人
李斯 楚国人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
—《通典 食货》
经过二十多年的变法实践,秦国国富民强,彻底改变了战国七雄原有的力量格局。秦国,已经具备势力问鼎帝业。—马平安《大秦帝国启示录》
商鞅变法,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前207年)
咸阳
秦
前230年灭韩
前221年灭齐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建立秦朝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战国策·秦策三》
策略: 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二)策略
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前207年)
修灵渠、置三郡
北击匈奴,收复河套
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疆域的统一: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西到临洮、羌中
东至海曁朝鲜
南至北向户
人口达到2000多万,
疆域320万平方公里
灵渠在今广西桂林兴安境内,全场30余千米,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三)巩固统一
1、措施
(1)政治上:定疆域,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皇权PK相权
中央集权:就地方管理而言,地方集权于中央,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控制地方。
中央 PK 地方
小技巧:中央官制加强/削弱君主专制
地方官制加强/削弱中央集权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前207年)
皇帝
权臣
VS
地方
中央
VS
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
与民主对立,指强调皇帝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权力于一身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皇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往往体现在中央官制的变迁上
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
与地方分权相对立,一种管理方式,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地方没有独立性。往往体现在地方行政机构的变革上。
⑴发展历程:
完善
隋唐
加强:宋元
强化(顶峰)明清
结束
辛亥革命
建立
秦朝
发展
两汉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核心)
、皇位世袭
特征:
①皇帝制度
实质:
君主专制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Liu,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
皇帝独尊:决策独断随意
确立“皇帝”称号;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印称“玺”——增强皇帝神圣感。
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与上。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
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三)巩固统一
1、措施
(1)政治上:定疆域,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虎符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前207年)
三公九卿
②中央官制:
(三)巩固统一
1、措施
(1)政治上:定疆域,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皇帝
御史
大夫
太
尉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监察)
(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军事(虚设)
皇帝侍卫首领
皇宫卫戍司令
掌皇帝的舆服车马
皇室事务
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
—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司法刑狱
赋税征收管理
工商税务皇室财务
民族外交
祭祀礼教
丞
相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特征
以皇权为中心(君主专制)
职责分工明确,相互配合
带有家天下色彩;家国同构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前207年)
(三)巩固统一
1、措施
(1)政治上:定疆域,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废分封行郡县制
③地方制度: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前207年)
(三)巩固统一
1、措施
(1)政治上:定疆域,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废分封行郡县制
③地方制度:
内容: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管民众和治安。
开创了我国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废分封,行郡县
郡
县
乡、里、亭
(战国时已形成,秦推广全国)
长官为守、尉、监
长官为令/长(政务)、尉(军事)、丞(司法)
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皇帝任免,直接对皇帝负责
强有力者为之
作用
①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发展;
②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前207年)
西周分 封 制 郡 县 制
相 同 点 官员产生方式
划分标准
官吏权力
性质
与中央关系
影 响
不 同 点 目的:
性质:
作用: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②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③都是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世袭
皇帝任免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有封地、爵位、土地管理权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诸侯国的独立性强
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易形成分裂割据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形成中央垂直
管理地方,官僚政治代替了贵族政治
【课堂探究】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贵族政治
是建立在分封制、宗法制和世卿世禄制基础上,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的政治体系。
官僚政治
是建立在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上。中央统一管辖的郡县制取代了层层分封的分封制,官吏的选拔和任命一律由中央和皇帝决定,代表皇帝行使管理权。
重点探讨
秦如何巩固统一?
趣味小故事:
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最后她不愿意要这条裙子了,打算退货......
请问: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
尺寸不统一、货币不统一
(三)巩固统一
1、措施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车同轨
铜权(衡)
铜量
统一货币、度量衡
目的:
意义:
改变币制混乱的局面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管理,促进地方经济交流
修直道、车轨的意义:
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秦灭六国后,第二年(公元前220年)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直道:笔直,从咸阳至九原郡。
(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秦修直道、驰道的意义?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有利于南北政令统一、 ③有利于经济开发和文化交流。
●车子两轮间距离统一为6尺(约今138.6CM)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前207年)
(三)巩固统一
1、措施
(3)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 (书同文)、焚书坑儒
趣味小故事:
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最后她不愿意要这条裙子了,打算退货,裁缝让她填一份文书。结果她突然发现自己变成‘文盲’了,因为文书上的文字她一个都不认识。
请问: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
文字不统一
统一文字
目的:
意义:
消除文字的差异,促进政令的推行
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发展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前207年)
《秦律》的特点?
《秦律》细密、严苛,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行盗,即使只抢一钱,每个参与者都要断左足,平民偷东西不到一钱,罚劳役30天。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制定《秦律》
东成户人士五夫,
妻大女子为沙,
子小女子泽若,
子小女子伤。
湖南里耶秦简户籍薄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前207年)
(三)巩固统一
1、措施
(4)社会治理上: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贵族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
2、意义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秦并六国,分建四十二郡,造成此下二千年中国疆域之大轮廊。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封建制破弃,郡县制成立,平民、贵族两阶级对立之消融。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钱穆《国史大纲》
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沿用沿用,不断完善
空前统一的国家,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 经济(小农经济)、社会的发展。
奠定了历代疆域的基本框架;
(1)疆域
(2)政治
(3)经济文化
二、秦朝的暴政
(一)经济危机:繁重的徭役、赋税(大兴土木)
(二)政治危机:六国旧势力反扑、刑法严苛,阶级矛盾尖锐
求仙问药
外出巡游封禅
修建陵墓
秦朝肉刑
大兴土木
修建秦长城
百姓不堪重负 ,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①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②求仙访药,动众巡游
③开疆拓土,修筑长城
④徭役沉重,刑罚严苛
⑤焚书坑儒,毁于一旦
二、秦朝的暴政
(一)经济危机:繁重的徭役、赋税(大兴土木)
(二)政治危机:六国旧势力反扑、刑法严苛,阶级矛盾尖锐
(三)文化危机: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焚书坑儒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是法家思想发挥至极致后的一种变态
(四)个人:秦二世残暴
秦二世
胡亥
1、陈胜吴广起义:
起义时间: 起义地点:
起义领导者: 起义经过:
地位: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陈胜、吴广
政权:“张楚”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2、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却日益壮大
分析为什么陈胜建立的政权号称“张楚”?
秦王朝东部地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六国反秦势力比较强。当时流传“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楚人反秦意识最为强烈。因此陈胜起事时,便把国号定为“张楚”,意为“张大楚国”,期望得到楚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增强起义军的凝聚力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一)秦末农民起义
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
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柳宗元《封建论》
不在乎人民的幸福,只追求国家的强大
—鲍鹏山《〈商君书〉秦王朝专制政治的黑暗心脏》
【思考】:秦朝为何短命而亡?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①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根本原因)
③对东方六国旧势力缺乏有效的融合和控制;
④陈胜吴广起义和反秦势力的壮大(直接原因)。
秦灭亡的原因:
②秦朝缺乏治理统一大国的经验;
从秦亡的教训和楚汉之争刘邦获胜原因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材料1:秦速亡的原因:秦朝的暴政致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激化
——教材17页
材料2:(刘邦进关后)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 ——荀悦《汉纪》
材料3:(项羽引兵入咸阳后)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3、秦朝灭亡:
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
得民心者得天下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一)秦末农民起义
BC207刘邦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BC206鸿门宴
BC202垓下之围
思考点:
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刘邦胜利原因:
顺应了当时的统一形势,运用正确策略;
加之他善于纳谏,知人善任,遂由劣势转为优势,最后打败项羽,取得了全国的统治权。
(2)项羽失败原因:
项羽缺乏政治远见,企图倒退至秦以前的割据时代,违背了统一的历史潮流;
加之他刚愎自用,不善用人,残忍暴虐,最后兵败自杀。
(二)楚汉战争
时间:
性质:
结果:
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
刘邦击败项羽
楚汉之争是地主阶级争夺最高统治权力的斗争;
刘邦
废秦苛法,约法三章
主张统一集权
广纳人才,善于用人,善于纳谏
项羽
放纵部下烧杀抢掠
主张分封割据
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秦末农 民起义
楚汉之争
反抗秦的暴政
帝位之争
农民阶级
农民战争
封建地主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
探讨: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
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严刑峻法;赋税繁重; 兵役徭役繁重。
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始皇之“功”
始皇之“过”
史学辩论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谈谈 你眼中的秦始皇?
提示: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特定的历史背景
2、确定评估标准
3、防止以偏概全
4、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
5、克服英雄史观
灭秦之
潮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仅存十几年,传位二世,威名显赫的大秦帝国便在讨伐声中走下历史的舞台,谁应为大秦帝国的灭亡负责?
在我看来,大秦帝国所以灭亡,主要不是由于文化、理论、制度等方面之失,而是统治阶级上层的政策、人事、个人行为等方面出了问题,是秦始皇与秦二世的用人方面的漏洞所致,是这个帝国核心统治者们所作所为所致。
一句话,秦朝实际是被自己打败的,亡秦的是自家人。
——马平安《大秦帝国启示录》
你同意这段话的观点吗?为什么?
大秦帝
国
秦
兴
治
苛
亡
统一多民族国家
秦王政用十二年翦灭六国,从天下一统到秦始皇去世,一共十二年,短短二十四载却记录了一个帝国最辉煌灿烂的王者姿态,然而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从秦兴到秦亡亦不过二世之余,然汉承秦制,却让秦以另一种形式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编制户籍
颁行法律
修驰道直道
徙六国贵族
统一车轨和文字
整顿社会风俗
焚书坑儒
君主专制
官僚体制
中央集权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核心制度
巩固措施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社会文化方面
统一多民族国家
形成
维持
巩固
维护
总结
课堂小结
秦朝的统一
秦朝的暴政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统一背景
统一过程
拓展疆域
巩固统一的措施
BC230——BC221年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
制定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
秦速亡的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项羽反秦势力的发展
统一的意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