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阅读中国主要自然资源数据表,由表中信息可知,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
土地 矿产 耕地 径流量 森林
总量在世界的位次 3 3 4 6 6
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1/3 1/2 1/3 1/4 1/5
A.资源大国,取之不尽 B.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资源贫乏,不能自给 D.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答案】B
【解析】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看,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资源总量丰富;从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看,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均资源不足,B正确,故选B。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上的命脉在林和草”,人与自然息息相关。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是( )
A.土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森林资源
3.下列行为没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是( )
A.自带购物袋,绿色购物节能源 B.用完电器拔插头,省电又安全
C.出门骑自行车,绿色环保出行 D.使用一次性餐具,卫生又方便
【答案】2.B 3.D
【解析】2.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自带购物袋,绿色购物节能源”、“用完电器拔插头,省电又安全”、“出门骑自行车,绿色环保出行”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ABC不符合题意;使用一次性餐具,既浪费自然资源,又会产生过多垃圾,污染环境,不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D符合题意。故选D。
四川达州天然气储量约3.8万亿立方米,是我国三大气田之一,也是川气东输的起点。达州也因此被誉为是“四川最大气的城市”。下图为川气东输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川气东输路线地跨( )
A.干旱、半干旱区 B.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C.地势二、三级阶梯 D.中温带、寒温带
5.实施川气东输可以( )
①促进四川省经济发展②促进西部人口向东迁移③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空气污染④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短缺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4.C 5.B
【解析】4.由图可知,川气东输路线跨了湿润区和半湿润区,没有跨干旱和半干旱区,故A错误。跨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没有跨西北地区,故B错误。跨了地势的第二、第三阶梯,故C正确。跨了亚热带和暖温带,没有跨中温带和寒温带,故D正确。故选C。
5.实施川气东输可以可以将四川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四川省经济发展;可以缓解长江三角地区的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可以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短缺问题;与促进西部人口向东迁移无关,故①③④正确。故选B。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图(图中数字为该省区荒漠化土地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的比例)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青藏地区 B.西南、云贵地区
C.东北、华北地区 D.东南、江南地区
7.按照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省区是( )
A.内蒙古、甘、藏、青 B.新、内蒙古、藏、青
C.青、藏、内蒙古、新 D.新、藏、甘、青、陕
8.改善土地荒漠化问题的措施是( )
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②推广使用滴灌技术③大规模开采地下水④植树种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6.A 7.B 8.D
【解析】6.由图可知,我国的荒漠化土地分布上,新疆占比40%,内蒙古自治区占比24%,新疆和内蒙古属于西北地区;西藏自治区占比16%,青海省也有较大比例荒漠化土地,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属于青藏地区,所以排除BCD,选A。
7.由图可知,新疆荒漠化土地面积占比40%,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占比24%,荒漠化土地面积第二大;西藏自治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占比16%,荒漠化土地面积第三大;青海省荒漠化土地面积第四大,所以按照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省区是新、内蒙古、藏、青,排除ACD,选B。
8.荒漠化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推广使用滴灌技术,以及植树种草来改善土地的状况。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因此不是一个有效的措施。所以①②④说法正确,③说法错误,选D。
读“中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示意图”、“中国主要上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我国耕地和水资源南北方地区分配图”,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最大的自然资源是( )
A.石油 B.水资源 C.耕地 D.煤炭
10.图例序号与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林地②草地③水田④旱地 B.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C.①水田②旱地③草地④林地 D.①草地②林地③旱地④水田
11.据图可知,我国耕地和水资源分布特点有( )
A.南北方水资源分布均匀 B.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资源南少北多
C.水资源南少北多,耕地资源南多北少 D.南北方水土资源分布均匀
【答案】9.A 10.B 11.B
【解析】9.由图可知,我国石油资源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6.10%, 和世界平均水平相差最大,故A选项正确。水资源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5%,比石油资源占比大,故B选项错误。耕地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3%,故C选项错误。某炭占世界平均水平的79%,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最小,故D选项错误。故选A。
10.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以耕地为主,由于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北方地区②旱地为主,南方地区①为水田;③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北、东南和西南地区的山区;我国的草地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故选B。
11. 读图可得:我国南方地区的耕地约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40%,但水资源占80%;北方地区的耕地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60%,但水资源仅占全国总水资源的20%.因此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状况是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南北方水土资源分布不均匀。故选 B。
为确保粮食安全,必须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读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及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2.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为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与主要农业生产部门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畜牧业 B.②——林业 C.③——种植业 D.④——渔业
13.该漫画揭示的土地问题是( )
A.耕地污染 B.后备耕地不足 C.乱占耕地 D.人均耕地减少
14.针对漫画中出现的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B.加大城市建设用地投入,提高土地经济效益
C.保护荒地,缓解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保障粮食产量
15.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
A.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B.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C.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 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答案】12.B 13.C 14.A 15.D
【解析】12.读图可得,①是耕地,农业部门为种植业,A错误;②是林地,农业部门为林业,B正确;③是草地,农业部门为畜牧业,C错误;④是难以利用的土地,D错误;故选B。
13.读图可得,该漫画揭示的土地问题是乱占耕地,造成耕地面积不断缩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读图可知,漫画中出现的问题是乱占耕地,造成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针该问题应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由于我国人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约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为了加强对士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在45°N~50°N的优质奶源带上,被誉为“乳都核心区”。读内蒙古干湿状况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乳都核心区”地处(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17.导致甲一乙一丙植被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纬度 D.地形
18.如果过度发展生产,乙区域将面临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环境污染
【答案】16.B 17.A 18.B
【解析】16.由材料“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在45°N~50°N的优质奶源带上,被誉为“乳都核心区”可知,“乳都核心区”地处乙区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甲乙丙由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导致植被由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A正确,气温、纬度、地形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
18.如果过度发展生产,可能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加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国各地水资源状况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水资源、耕地资源全国占比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我国( )
A.北方地区水少地多 B.南方地区水土配比均衡
C.青藏地区耕地广布 D.西北地区水资源最丰富
20.可推测出我国( )
A.北方地区是水稻主产区 B.“南水北调”可提高粮食产量
C.西北地区会成为大粮仓 D.青藏地区有“鱼米之乡”之称
【答案】19.A 20.B
【解析】19.北方地区水资源占比16%,耕地资源占比56%,北方地区水少地多,A正确;南方地区水多地少,水土配比不均衡,排除B;青藏地区耕地资源占比仅2%,耕地稀少,排除C;西北地区水资源占比仅8%,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排除D;故选A。
20.我国北方地多水少,南方地少水多。可推测出我国“南水北调”可以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让北方水土配比均衡,从而提高粮食产量,B正确;北方地区是小麦主产区,排除A;西北地区耕地面积小,水资源短缺,气候恶劣,不具备成为大粮仓的条件,排除C;地处南方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气候湿热,水热充足,有利于水稻种植,又因为河湖密布,水域广阔,淡水渔业发达,故被称为“鱼米之乡”,排除D;故选B。
2022年2月22日,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实现全线贯通,该工程将缓解渭河流域用水问题。如图为“引汉济渭工程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关于汉江和渭河的水文特征的差异,正确的是( )
A.汉江水量季节变化比渭河大 B.汉江径流量小,渭河径流量大
C.汉江无结冰期,渭河有结冰期 D.汉江的含沙量比渭河大
22.据图分析,该引水工程难度最大的区段应是( )
A.黄金峡水库——三河口水库 B.三河口水库——黄泥沟配水枢纽
C.黄泥沟配水枢纽——引水北线通道 D.黄泥沟配水枢纽——引水南线通道
23.一段时间以来,甲山脉北麓存在着违法占用大片林地和农田修建别墅的现象,这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①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②水土流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剧
③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④植被遭破坏,干扰和侵占动物的栖息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21.C 22.B 23.C
【解析】21.汉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水量季节变化比渭河小,故 A 错误;汉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降水多,径流量大,渭河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降水少,径流量小,故 B 错误;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为我国一月 0 ℃等温线,渭河处于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结冰,故 C 正确;渭河受黄土高原的影响,含沙量大,汉江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故 D 错误。 故选: C 。
22.“引汉济渭”工程主要解决陕西省境内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引汉济渭工程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是:穿越地势高峻、山峰连绵的秦岭山地,工程量大。据图分析,该引水工程难度最大的区段应是三河口水库——黄泥沟配水枢纽。 故选: B 。
23.从图中看出甲是秦岭山脉。秦岭山脉北麓存在着违法占用大片林地和农田修建别墅的现象,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是:水土流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剧;植被遭破坏,干扰和侵占动物的栖息地等。 这样做会破坏环境,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故选: C 。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有11000多个海岛。图为中国毗邻海域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关于我国海域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北向南是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海南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C.东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临海 D.黑龙江省漠河是祖国领土最北端的县级市
25.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关于海洋开发利用正确的做法是( )
①适度填海造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②加大捕捞力度,充分利用生物资源
③科学有序开采,开发海底油气资源 ④实施海水淡化,合理利用海水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4.D 25.C
【解析】24.我国东部海域,自北向南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A错误;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B错误;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临海,C错误;黑龙江省漠河是祖国领土最北端的县级市,D正确。故选D。
25.关于海洋开发利用,应适度填海造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科学有序开采,开发海底油气资源 、实施海水淡化,合理利用海水资源,①③④正确;加大捕捞力度,不利于鱼类的可持续发展,②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针对这个说法,地理活动小组的同学展开了一系列调查活动。下面就是他们的调查报告,请你帮助他们分析一下吧。首先,他们上网找了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然后走访了学校附近的几个生活小区。
调查结果一:看看我们身边的垃圾都有什么。
垃圾 尘土、树叶 厨余垃圾 纸张 木材 玻璃 塑料 旧衣物 金属
所占比重% 7 63 11 1 2 13 2 1
(1)表格中的垃圾涉及的自然资源种类有哪些?其中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调查结果二:怎么处理身边的垃圾?
地理小组的同学走访了学校附近的光明小区和紫金小区,下面是同学们拍的照片。
(2)你能看出问题最有可能出现在哪里?为什么?
调查结果三:垃圾去哪儿了?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包括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根据2003年12月份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白皮书》介绍,这三种垃圾处理方式所占比重分别为89.6%、5.8%和4.6%。
(3)你认为填埋和焚烧的方法各有什么弊端?(各答1点)
地理小组的同学在这次实践活动后准备在学校以及他们各自所在的社区发起一项公益活动——跳蚤市场活动。
(4)对于如何处理身边的垃圾,你还有哪些建议和方法?
【答案】(1)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其中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2)没有完善的垃圾分类设施,管理也不到位。
(3)污染空气、土壤和地下水,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4)及时清运和处理垃圾,垃圾分类等。
【解析】(1)由材料可知,调查组发现生活中涉及到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其中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2)由图可知,紫金小区的垃圾桶没有实行分类,没有实现象光明小区的垃圾桶有四种分类桶,而且管理不到位,垃圾桶摆放位置也不对。
(3)垃圾处理工艺不好会影响环境,可能会污染空气、土壤和地下水,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4)对身边的垃圾要及时清运和处置垃圾,防止垃圾占用我们的生活空间。本题考查如何在生活中处理好垃圾,如何变废为宝。
27.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甲图)和农牧业分布图(乙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图中,④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因此适合发展畜牧业,乙图中C 牧区。
(2)乙图中,地理界线I是中国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它大致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3)耕地面积减少是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因此中国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乙图中,E、F两地中,为水田的是 ,影响两地农作物种类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答案】(1) 草地 青海 (2)400 (3)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4) E 气候因素
【解析】(1)读图可知,甲图中,④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新疆山区附近,是草地,因此适合发展畜牧业,乙图中C牧区是位于青海省的青海牧区。
(2)读图可知,乙图中,地理界线I是中国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它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以此线为界,呈现出东耕西牧的分布格局。
(3)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且缺少后备土地资源,面对耕地面积减少问题,因此中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读图可知,乙图中,E、F两地中,E地位于南方地区,为水田,影响EF两地农作物种类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差异造成的水热差异。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如江河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等。
资料二:我国是一个水土资源空间匹配欠佳的国家。如图中为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区域比重图。
资料三:水资源利用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漫画。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东多西少;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应采取的措施是 。
(2)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应采取的方法是 。
(3)据资料二分析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最差的区域是 ,并写出理由 。
(4)资料三漫画A、B反映水资源利用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更加剧了我国缺水现状?
(5)保护水资源重在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你能为此做些什么?
【答案】(1) 南丰北缺 跨流域调水 (2) 夏秋多冬春少 兴建水库
(3) 北方 北方地区水资源少但人口多,耕地多,水土配置最差;
(4)水浪费 、水污染 (5)随手关水龙头
【解析】(1)我国东南部多外流河,降水多,西北多内流河,降水少,故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南丰北缺,东多西少;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应采取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2)我国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冬春季降水少,故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应采取的方法是兴建水库。
(3)有材料二可知,我国北方水资源量占比少,但人口、耕地面积占比大,故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最差。
(4)由资料三可知,第一幅图为水龙头未关严,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第二幅图是工业排放的废水造成水资源的污染。
(5)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例如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
29.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海洋面积广大,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随着陆地自然资源的日益匮乏,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海洋资源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下图为中国主要渔场和石油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生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能够使海洋鱼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1)图中字母a处是 海,它是中国的内海,由图可以看出,这里有丰富的 资源。开采这种资源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以防污染海水。
(2)b是中国最大的渔场 ,它位于 海。
(3)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是( )
A.红色生物大量繁殖 B.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C.海水中缺氧 D.海洋污染
【答案】(1) 渤 石油 防止石油泄漏 (2)舟山渔场 东 (3)D
【解析】(1)我国有四大领海,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处是渤海,它是中国的内海,由图可以看出,这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开采这种资源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防止石油泄漏,以防污染海水。
(2)我国有四大领海,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读图可知,b是中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它位于东海。
(3)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是海洋污染,使得海水出现富营养化,引发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海水中的氧气,使鱼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D正确,ABC为赤潮产生的后果,排除ABC,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阅读中国主要自然资源数据表,由表中信息可知,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
土地 矿产 耕地 径流量 森林
总量在世界的位次 3 3 4 6 6
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1/3 1/2 1/3 1/4 1/5
A.资源大国,取之不尽 B.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资源贫乏,不能自给 D.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上的命脉在林和草”,人与自然息息相关。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是( )
A.土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森林资源
3.下列行为没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是( )
A.自带购物袋,绿色购物节能源 B.用完电器拔插头,省电又安全
C.出门骑自行车,绿色环保出行 D.使用一次性餐具,卫生又方便
四川达州天然气储量约3.8万亿立方米,是我国三大气田之一,也是川气东输的起点。达州也因此被誉为是“四川最大气的城市”。下图为川气东输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川气东输路线地跨( )
A.干旱、半干旱区 B.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C.地势二、三级阶梯 D.中温带、寒温带
5.实施川气东输可以( )
①促进四川省经济发展②促进西部人口向东迁移③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空气污染④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短缺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图(图中数字为该省区荒漠化土地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的比例)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青藏地区 B.西南、云贵地区
C.东北、华北地区 D.东南、江南地区
7.按照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省区是( )
A.内蒙古、甘、藏、青 B.新、内蒙古、藏、青
C.青、藏、内蒙古、新 D.新、藏、甘、青、陕
8.改善土地荒漠化问题的措施是( )
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②推广使用滴灌技术③大规模开采地下水④植树种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读“中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示意图”、“中国主要上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我国耕地和水资源南北方地区分配图”,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最大的自然资源是( )
A.石油 B.水资源 C.耕地 D.煤炭
10.图例序号与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林地②草地③水田④旱地 B.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C.①水田②旱地③草地④林地 D.①草地②林地③旱地④水田
11.据图可知,我国耕地和水资源分布特点有( )
A.南北方水资源分布均匀 B.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资源南少北多
C.水资源南少北多,耕地资源南多北少 D.南北方水土资源分布均匀
为确保粮食安全,必须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读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及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2.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为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与主要农业生产部门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畜牧业 B.②——林业 C.③——种植业 D.④——渔业
13.该漫画揭示的土地问题是( )
A.耕地污染 B.后备耕地不足 C.乱占耕地 D.人均耕地减少
14.针对漫画中出现的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B.加大城市建设用地投入,提高土地经济效益
C.保护荒地,缓解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保障粮食产量
15.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
A.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B.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C.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 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在45°N~50°N的优质奶源带上,被誉为“乳都核心区”。读内蒙古干湿状况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乳都核心区”地处(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17.导致甲一乙一丙植被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纬度 D.地形
18.如果过度发展生产,乙区域将面临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环境污染
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国各地水资源状况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水资源、耕地资源全国占比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我国( )
A.北方地区水少地多 B.南方地区水土配比均衡
C.青藏地区耕地广布 D.西北地区水资源最丰富
20.可推测出我国( )
A.北方地区是水稻主产区 B.“南水北调”可提高粮食产量
C.西北地区会成为大粮仓 D.青藏地区有“鱼米之乡”之称
2022年2月22日,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实现全线贯通,该工程将缓解渭河流域用水问题。如图为“引汉济渭工程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关于汉江和渭河的水文特征的差异,正确的是( )
A.汉江水量季节变化比渭河大 B.汉江径流量小,渭河径流量大
C.汉江无结冰期,渭河有结冰期 D.汉江的含沙量比渭河大
22.据图分析,该引水工程难度最大的区段应是( )
A.黄金峡水库——三河口水库 B.三河口水库——黄泥沟配水枢纽
C.黄泥沟配水枢纽——引水北线通道 D.黄泥沟配水枢纽——引水南线通道
23.一段时间以来,甲山脉北麓存在着违法占用大片林地和农田修建别墅的现象,这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①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②水土流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剧
③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④植被遭破坏,干扰和侵占动物的栖息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有11000多个海岛。图为中国毗邻海域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关于我国海域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北向南是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海南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C.东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临海 D.黑龙江省漠河是祖国领土最北端的县级市
25.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关于海洋开发利用正确的做法是( )
①适度填海造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②加大捕捞力度,充分利用生物资源
③科学有序开采,开发海底油气资源 ④实施海水淡化,合理利用海水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针对这个说法,地理活动小组的同学展开了一系列调查活动。下面就是他们的调查报告,请你帮助他们分析一下吧。首先,他们上网找了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然后走访了学校附近的几个生活小区。
调查结果一:看看我们身边的垃圾都有什么。
垃圾 尘土、树叶 厨余垃圾 纸张 木材 玻璃 塑料 旧衣物 金属
所占比重% 7 63 11 1 2 13 2 1
(1)表格中的垃圾涉及的自然资源种类有哪些?其中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调查结果二:怎么处理身边的垃圾?
地理小组的同学走访了学校附近的光明小区和紫金小区,下面是同学们拍的照片。
(2)你能看出问题最有可能出现在哪里?为什么?
调查结果三:垃圾去哪儿了?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包括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根据2003年12月份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白皮书》介绍,这三种垃圾处理方式所占比重分别为89.6%、5.8%和4.6%。
(3)你认为填埋和焚烧的方法各有什么弊端?(各答1点)
地理小组的同学在这次实践活动后准备在学校以及他们各自所在的社区发起一项公益活动——跳蚤市场活动。
(4)对于如何处理身边的垃圾,你还有哪些建议和方法?
27.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甲图)和农牧业分布图(乙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图中,④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因此适合发展畜牧业,乙图中C 牧区。
(2)乙图中,地理界线I是中国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它大致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3)耕地面积减少是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因此中国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乙图中,E、F两地中,为水田的是 ,影响两地农作物种类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如江河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等。
资料二:我国是一个水土资源空间匹配欠佳的国家。如图中为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区域比重图。
资料三:水资源利用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漫画。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东多西少;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应采取的措施是 。
(2)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应采取的方法是 。
(3)据资料二分析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最差的区域是 ,并写出理由 。
(4)资料三漫画A、B反映水资源利用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更加剧了我国缺水现状?
(5)保护水资源重在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你能为此做些什么?
29.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海洋面积广大,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随着陆地自然资源的日益匮乏,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海洋资源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下图为中国主要渔场和石油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生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能够使海洋鱼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1)图中字母a处是 海,它是中国的内海,由图可以看出,这里有丰富的 资源。开采这种资源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以防污染海水。
(2)b是中国最大的渔场 ,它位于 海。
(3)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是( )
A.红色生物大量繁殖 B.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C.海水中缺氧 D.海洋污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