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种群的数量变化 课件(共42张PPT)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种群的数量变化 课件(共42张PPT)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12 14:2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活动,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表征和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
2.举例说明种群的“J”形增长、“S”形增长、波动等数量变化情况。
3.阐明环境容纳量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我们的手上难免沾染细菌。细菌的繁殖速率很快,因而我们要常洗手。假设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次。
讨论:
1.第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问题探讨:
2.72h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3.在一个培养瓶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这个公式描述的趋势增长吗?
Nn = 2n
n = 60min x72h/20min=216
Nn=2n =2 216
不会。因为培养瓶中的营养物质和空间是有限的。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数学模型:
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可以为数学公式、曲线图等形式。
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
问题:怎样计算繁殖n代后的数量?
2、提出合理的假设
在资源和空间没有限制的条件下,细菌种群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3、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Nn=2n
N代表细菌数量,n表示第几代
4、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观察、统计细菌的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以“问题探讨”中的素材为例)
已知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
步骤一:请你计算出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在不同时间的数量,并填写在表格中。
时间/min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细菌数量/个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曲线图的构建过程
步骤二:以表格中的数据,画出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
2.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
Nn= N0×2n
1.数学模型概念:
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3.数学模型意义:
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总结: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曲 线 图:
数学公式:
直观,但不够精确。
精确,但不够直观。
[应用示例] (2021·广东实验中学月考)下列关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图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B.数学模型就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曲线图
C.数学模型可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D.在数学建模过程中也常用到假说一演绎法
解析 建构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用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故在数学建模过程中也常用到假说—演绎法
前面所得出的公式和增长曲线,只是对理想条件下细菌数量增长的推测,在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想一想
1个世纪
思考 · 讨论:分析自然界种群增长的实例
资料1 1859年,24只野兔由英国来到澳大利亚
24只野兔
6亿只野兔
资料2 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某地一个岛屿。1937-1942年,这个种群增长如右图。
1.这两个资料中种群增长有什么共同点
2.种群出现这种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种群增长的趋势能不能一直持续下去?为什么?
种群数量迅猛增长,且呈无限增长趋势。
食物充足,缺少天敌等。
不能,因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
二、种群的“J”形增长
1.概念:
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形,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J”形增长
2.条件:
(1)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2)气候适宜
(3)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
3.模型假设: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的条件下,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前一年的λ 倍。
4.建立模型:
t年后种群的数量为:
Nt=N0λt
一年后种群的数量为:
N1=
二年后种群的数量为:
N2=
N0λ2
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 t为时间,
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N0λ
二、种群的“J”形增长
N1·λ=
Nt=N0 λt
(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当λ= 1时:
当λ>1时:
当λ<1时:
种群数量基本稳定
稳定型种群
种群数量增加
增长型种群
种群数量减少
衰退型种群
二、种群的“J”形增长
曲线的斜率代表增长速率
种群增长速率:指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数量
例:某种群现有数量为1000,一年后,该种群数为1100,该种群增长速率为:
(1100-1000)/1年
二、种群的“J”形增长
5.实例:
什么情况下种群可能出现“J”形增长?
实验室条件下;
迁移入新环境(如物种入侵)
凤眼莲(水葫芦)
如果遇到资源、空间等方面的限制,种群还会呈“J”型增长吗?
二、种群的“J”形增长
在大自然中(现实状态):
食物有限
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
种间竞争
天敌捕食……
环境阻力
 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出生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高斯:把5个大草履虫置于0.5mL的培养液中,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数据,经过反复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
像这样,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__________,增长曲线呈_____形,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S”形增长。
1.概念:
趋于稳定
“S”
三、种群的“S”形增长
2.模型假设: 资源和空间有限,天敌的
制约等(即存在环境阻力)
资源和空间有限
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
出生率降低
死亡率升高
出生率=死亡率时,
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3.环境容纳量:一定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又称K值。
三、种群的“S”形增长
4.曲线图分析:
ab段:
bc段:
cd段:
de段:
适应期。
种群基数小,增长较缓慢。
快速增长期。
资源和空间丰富,出生率升高,种群数量增长迅速。
减速增长期。
种群密度增大,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竞争加剧,种群增长减缓;
稳定期。
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几乎为0,种群数量达到K值。
种群数量达到最大,且种内竞争最剧烈。
三、种群的“S”形增长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
增长速率为0
种群数量在 K/2值时,种群—
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4.曲线图分析:
三、种群的“S”形增长
在“S”形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种群数量达到最大,且种内竞争最剧烈)
c
g
h
f

(K/2)
K
K/2
a
b
c









时间
0
g
(K/2)
h
(K)

在“S”形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1.种群数量到达K值后就不再变化了吗?
2.K值是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在K值上下波动,动态平衡。
不是,K值是种群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思考
3.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环境条件改变,K值也随之发生改变
即改善环境条件可使K值增大;如环境条件受到破坏,则K值将会减小。
1、对保护大熊猫应采取什么措施才会事半功倍?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猫栖息环境,提高K值。
K值与K/2的应用
3、为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持续获得最大捕鱼量,被捕鱼群种群数量保持在什么水平
2、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看,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增大环境阻力,降低环境容纳量(如封储粮食,清除生活垃圾,养殖它们天敌);严防其种群数量达到K/2。
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对养殖的生物进行捕捞时,要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捞,并使捕捞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处,以保证持续获取高产量。
项目 “J”形曲线 “S”形曲线
增长模型
前提条件
K值有无
种群的“J”形增长与“S”形增长的比较
无(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

理想状态:
①食物、空间条件充裕
②气候适宜
③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
现实状态:
①食物、空间有限
②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
②但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处在波动状态的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如蝗灾、赤潮等。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①在自然界,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
③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
④当一个种群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衰退、消亡。
捕鲸现场成了血的海洋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
酿酒和做面包都要用到酵母菌,这些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液)来培养。
那么如何估算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单细胞真核生物
2.兼性厌氧菌
探究·实践:
探究过程:
1. 提出问题:
2. 作出假设:
3. 实验步骤: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酵母菌在开始一段时间呈“J”型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将呈“S”型增长,并最终将全部死亡。
① 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② 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③ 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d;
④ 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⑤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一、酵母菌的计数
1. 计数工具——血细胞计数板
血细胞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数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
计数室
1mm
计数室
1mm
(1)计数室(中间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体积为______mm3 ,合_________mL。
0.1
1×10-4
注:1ml = 1cm3
计数室
计数室分为25中格(双线边)
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
(2)计数室是由___________个小格组成
25×16=400
如何计数?
五点取样法
样方法
A1
A2
A5
A3
A4
(2)计数时先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再从边缘滴加
培养液,滤纸吸去多余的培养液
注意事项:
(1)每天同一时间计数
(3)培养后期,要将吸取的培养液进行稀释后,再计数
第 1 天
第 3 天
第 6 天
第 7 天
死亡
实验结果
0 1 2 3 4 5 6 7 时间/天
种群数量
酵母菌数量为何会下降?
① 营养物质消耗殆尽
② 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③ pH改变
实验结论
酵母菌在开始一段时间类似“J”形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将呈“S”形增长。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你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
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分布均匀,以减少实验误差。
(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稀释适当倍数
思考讨论
(4)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检测2:下列关于本实验的相关操作,判断对错:
①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②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④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培养液渗入计数室时应立即开始在显微镜下观察、
计数。 
⑥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 
×


×
×
×
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才能计数
二、拓展应用
1. 种群的“J”形增长和“S”形增长,分别会在什么条件下出现?你能举出教材以外的例子加以说明吗?
在食物充足、空间广阔、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优越条件下,种群可能会呈“J”形增长。例如,澳大利亚昆虫学家曾对果园中蓟马种群进行过长达14年的研究,发现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年份,它们的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表现出季节性的“J”形增长。
在有限的环境中,如果种群的初始密度很低,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迅速增长,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因此,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增长,这就是“S”形增长。例如,栅列藻、小球藻等低等植物的种群增长,常常具有“S”形增长的特点。
2. 假设你承包了一个鱼塘,正在因投放多少鱼苗而困惑:投放后密度过大,鱼竞争加剧, 死亡率会升高;投放后密度过小,水体的资源和 空间不能充分利用。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请査 阅有关的书籍或网站。
同样大小的池塘,对不同种类的鱼来说,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可以根据欲养殖的鱼的种类,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有经验的人,了解单位面积水面应放养的鱼的数量。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 在自然界,种群数量的增长既是有规律的, 又是复杂多样的。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 将一种生物引入一个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这个生物种群就会出现“J”形增长。( )
(2) 种群的“S”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 ( )
(3) 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定数量就会保持稳定。( )
2. 对一个生物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环境条件。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对甲乙两地的蝮蛇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B. 对生活在冻原的旅鼠来说,不同年份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
C. 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不变
D. 对生活在同一个湖泊中的鲢鱼和鲤鱼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
×
×
B
怎么计算酵母菌数量?
假设小方格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是A个,稀释倍数为B,求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
大方格中酵母菌数量=A×400×10×1000×B
说明:大方格体积=0.1立方毫米,每个大方格共分为25个中方格,共有25×16=400个小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