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2拒绝毒品教案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26.2拒绝毒品教案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12 09:5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拒绝毒品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常见的毒品及其危害。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吸毒的危害,认识毒品的危害,自觉拒绝毒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念,认同毒品的危害,抵御毒品侵蚀,积极参加禁毒活动。
(2)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认同毒品的危害,了解拒绝毒品的方法,形成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
2. 教学难点: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和行为。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罂粟花图片,一些戒毒人员的采访视频,吸食毒品导致家破人亡的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罂粟花图片,朗诵唐朝诗人雍陶的诗歌《西归出斜谷》。讲述:这种唐朝诗人认为是家的感觉的天使之花,在我国中医、西医都用它加工成药品,止痛、止咳、抑制神经……如今为何成了魔鬼之花?是因为从罂粟花中提取的一种黑膏,就是鸦片。
大家知道“鸦片”是什么吗?(毒品)说到毒品,我们就会联想到与毒品有关的许多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个话题。
(二)互动授课
1. 请学生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
教师展示各种毒品的图片,请学生辨认,教师介绍这些毒品。
师生共同归纳出毒品的定义: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8~109页“讨论”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危害。
学生:①吸毒严重摧残人的身体,扭曲人格,易感染传染性疾病。②对家庭成员的精神摧残,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众叛亲离;③诱发犯罪,影响社会稳定,吞噬社会巨额财富,毒害社会风气。
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9~110页正文内容,认识毒品,自行解决问题。
(1)什么是鸦片?长期吸食鸦片有什么危害?
学生:鸦片是以罂粟为原料制成的毒品,有镇痛和麻醉的作用。吸食鸦片很容易使人成瘾。长期吸食鸦片会使人的免疫力下降,体质孱弱,精神颓废,寿命缩短;过量吸食鸦片还会引起急性中毒,甚至猝死。鸦片中含有吗啡碱,可进一步提纯为吗啡。
(2)海洛因是我国政府重点监控、查禁的毒品。什么是海洛因?长期吸食海洛因有什么危害?
学生:海洛因是用吗啡提炼而成的一种白色粉状物。吸食海洛因极易使人成瘾,并且很难戒断。长期吸食或注射海洛因者,瞳孔缩小,说话含糊不清,畏光,全身发痒,身体迅速消瘦,并容易引起病毒性肝炎、肺气肿,用量过度还会导致猝死。
(3)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毒品种类也越来越多。什么是新型毒品?有什么危害?
学生:目前的新型毒品主要是指人工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如摇头丸、冰毒等。它们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之高度兴奋或抑制。人在吸食新型毒品后会出现幻觉、极度的兴奋或抑郁等症状,从而导致行为失控,容易造成暴力犯罪。
教师总结:吸毒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以及生殖能力。由于吸毒者经常共用不洁注射器注射毒品,因此还可能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4. 播放吸食毒品导致家破人亡的视频,警醒学生吸毒的危害之大,青少年要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自觉地与吸毒、贩毒等不法行为作斗争,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5.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2页的“课外阅读”,严防身边的毒品。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拒绝毒品
一、认识毒品
1. 毒品的概念
2. 吸食毒品的危害
二、拒绝毒品
1. 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
2. 青少年面对毒品的正确态度
六、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