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启思导入
单元主题:抱负与使命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4日)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
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单元主题:抱负与使命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弘扬伟人精神,担当时代使命
作者介绍
卡尔·马克思(1818年-1883年),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 ,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主要著作有《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等。
走进
马克思
作者介绍
恩格斯,德国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
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演讲词的相关知识,学习本文善用比喻、典故来说理的演讲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伟大功绩,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
文化传承与理解:在新形势下正确把握两篇演讲词的内涵,树立对无产阶级革命过程和意义的正确观点。
教学目标
任务一 了解演讲稿知识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文体知识:演说辞
(1)叙事型:以记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2)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具有正确而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3)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的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的心灵,与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演讲词
称谓:顶格;注意听众
问候语:空两格;表荣幸
提出主旨;尽量引用;吸引人
排比论证;事例论证;鼓动人
重申主旨;尽量引用;号召人
致谢语:空两格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很荣幸能……
正文
开头
主体
结尾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题目
书信
称谓:顶格;注意收信人
问候语:空两格
换行;空两格
XXX:
你好!
正文
开头
主体
结尾
此致
敬礼!
XXX(姓名)
X年X月X日
给“ ”的一封信
换行;顶格
写信人:换行;尾对齐
写信日期:换行;尾对齐
①开头述其哀(悲痛):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生前的身份和职务。
②主体赞其功(敬仰):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③结尾颂其德(悼念):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寄托哀思,并向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悼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文章,狭义的悼词是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达哀思与敬意的讲话文稿。
悼词是演讲词的一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任务二 整体感知 梳理思路
活动1:初步阅读,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时间
场合
对象
主旨
1856年4月14日
纪念会
革命的力量的强大,分析矛盾,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的资产阶级。
参加纪念会的欧洲群体
1883年3月17日
海格特公墓
马克思所做出的贡献,赞颂了其崇高的精神,表达沉痛悼念之情。
参加葬礼的人
活动2:反复朗读,梳理两篇演讲词的演讲思路。
(第1段)1848年革命的意义:宣布无产阶级解放世界的秘密。
(第2、3段)社会革命的根源:工业、科学发展和现代贫困、衰颓的矛盾。
(第4段至“毋庸争辩的事实”)列举了毋庸争辩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产生对抗”的现象。
【引出话题】
【指出问题】
【摆出现状】
【照应开篇,解决问题】
梳理《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整体思路:
(第4段后半部分)只有无产阶级才能让社会的新生力量发挥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解决社会矛盾、终结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活动2:反复朗读,梳理两篇演讲词的演讲思路。
重点研读《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第四段思路:
机器提高生产效率却导致工人的贫穷和劳动强度的提高;
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里,工人更加贫困;
技术的进步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人所创造的技术,反过来成为束缚人自身的枷锁;
科学的光辉被掩盖,人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例举现象
指出根源
①悲观主义者:手足无措,惊慌恐惧。
②取消主义:仇视新生事物,只看矛盾的表象,看不透事物的本质。
③开历史倒车的人:政治上妥协退让,开历史倒车。
错误做法
“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正确做法
第一部分(1)
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
第二部分(2-7)
评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影响
第三部分(8-9)
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
记叙
议论
抒情
活动2:反复朗读,梳理两篇演讲词的演讲思路。
梳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整体思路:
2.这个人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总评功绩
3.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4.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的规律。
5.马克思在每个研究领域,都有深刻独到的发现。
科学理论
6.马克思关注科学,因为它是推动革命的力量。
7.马克思参加革命实践活动及取得的成果(A.宣传(编报著书);B.组织(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革命实践
伟大功绩
活动2:反复朗读,梳理两篇演讲词的演讲思路。
重点研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部分思路:
结合活动1、2,总结演讲稿内容与结构的特点:
1.针对不同对象,演讲要有针对性。针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处于低谷的现状,马克思致力于剖析社会矛盾,宣传自己的革命信仰,帮助民众树立革命信心;恩格斯针对马克思对人类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致力于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意和悼念之情。
2.针对不同场合,演讲要注意情感共鸣性。一是创刊纪念会,氛围是融洽和谐的,心情轻松愉快,演讲应该注意鼓动性;一是葬礼现场,气氛是庄严肃穆的,心情是沉痛哀伤的,演讲应注意庄严性。
3.针对不同内容,演讲要有条理性、逻辑性。一是分析社会矛盾,宣传革命思想,所以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演讲;一是悼念伟人,表达哀痛之情,所以采用了由深切哀悼到高度赞扬的思路。
任务三:品析艺术手法,体味演说魅力
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那些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本世纪革命的秘密。
活动3.品析《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的精彩语句
从修辞角度品味开篇语段的表达效果:
开篇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
喻体 本体 作用
干硬外壳
细小裂口和缝隙 无底深渊 汪洋大海 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 顽固的君权独裁制度
1848年的革命引发了各国君主与贵族体制的动荡,但收效不大。
当时矛盾重重的社会危机和复杂的社会现象
气势宏大、波澜壮阔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
把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以比喻性的评价对照起来,这就把后者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面前,让听众产生巨大的落差,激励情绪低迷的革命者振作精神,奋然前行,激发革命者的战斗豪情。
无产阶级运动能将顽固的旧制度
、旧体系击得粉碎。
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活动3.品析《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的精彩语句
从修辞角度品味下面语段的表达效果:
“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代表工业革命,产生了无产阶级
对比
(更)
“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代表。
无产阶级才是
真正的革命力量
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把两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活动3.品析《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的精彩语句
从修辞和表达技巧角度品味下面语段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比喻加类比手法。将“无产阶级的革命气氛”比喻为大气,将如今的无产阶级革命氛围和1848年的革命进行类比,揭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趋势,让人们看到革命浪潮势不可挡的形势。
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大家就知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活动3.品析《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的精彩语句
从修辞和表达技巧角度品味下面语段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用典、比喻的手法。这里借用“菲默法庭”典故,将“历史”比作“审判官”将“无产阶级”比作“执刑者”,生动、鲜明地指出了无产阶级是一种社会新生力量,必将承担起执行历史法官的判决的重任,并通过革命实践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活动4.品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精彩语句
从修辞角度品味下面语段的表达效果:
婉曲(讳饰):人们在说话时,遇有不便或不愿直说得的事情时,采用一些委婉曲折的方式来表达意思的一种修辞格。
效果:“停止思想”切合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身份,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意味着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头脑,同时暗含了对战友生命不息、思想不止的崇敬之情;“永远地睡着了”不直接说去世,是不忍,委婉含蓄的表达更能突出作者悲痛之情。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活动4.品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精彩语句
从修辞角度品味下面语段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比喻手法。 把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马克思的诽谤和诅咒比作“蛛丝”,强调马克思“轻轻抹去”的态度,生动形象说明马克思对待驱逐、诽谤、诅咒不屑一顾的态度,表现出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崇敬之情。
“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活动4.品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精彩语句
从修辞角度品味下面语段的表达效果:
马克思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大敌,许多和一个,对比鲜明,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是对他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
任务四 欣赏演说艺术,领悟演讲技巧
结合活动3、4,总结演讲稿语言的特点:
1.多用修辞,如运用比喻、对比、排比、反复等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2.语言要有一定鼓动性,感彩强烈.
如“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
“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3.语言要尽量严密,设置一些语言标志,凸显结构层次.
如“马克思发现了......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要有明确的场合意识
要有充分的对象意识
讲求行文结构与逻辑
要有恰当的修辞意识
用理性力量征服听众
演讲稿的写作技巧
总结演讲稿的写作技巧
一生肩负的使命是什么?
《共产党宣言》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任务四:感受马克思身上的责任与担当
马克思怎样肩负起时代使命的?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马克思参加革命斗争三十余年,矢志不渝,百折不挠。被许多国家驱逐,到处流亡,他曾自称是“世界公民”。
作为科学家,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剩余价值”)
马克思怎样肩负起时代使命的?
马克思积累非常渊博的知识,他的知识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逻辑学、美学、政治学、文学,史学,语言学,翻译,工商业实践,还触及数学、自然科学等,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包括关于人的科学。他能阅读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字,能用德、法、英三种文字写作。
勤奋使马克思获取渊博的知识,而渊博的知识又是马克思治学的基础。
马克思在大英博大英博物馆位于伦教市中心,建于1753年,馆内所藏文物馆阅览室里看书时,因为年深日久,不断来回移动的双脚竟在地面上磨出了“马克思的脚印”。
马克思怎样肩负起时代使命的?
马克思具有创新精神,
黑格尔、费尔巴哈、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都是思想理论界的权威,如果马克思迷信理论权威,把前辈看作神圣无误,没有敢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勇气,没有敢于创新的意识,没有对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的批判、重新探讨,他就不可能创立马克思主义。
第五单元 使命与抱负
作品 写作原因与对象 社会实践、现象、问题 立场、观点、行为 写作目的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参加《人民报》创刊4周年宴会并发表演说,对象是参加宴会的志同道合的战友。 这个时代工业与科学的力量超乎想象,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 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前景辉煌,并为之奋斗终生。 宣告无产阶级必将解放,以激励志同道合的战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谏逐客书》
《与妻书》
假设自己来到马克思的墓前,请你以一位当代中国中学生的身份,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联系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事业,对马克思人格、学说及其命运提出自己的思考。(不必面面俱到,侧重一点即可。)
布置作业
课堂结语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同学们,写下这段话的时候,马克思17岁。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季节,他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规划。老师相信,恰同学少年的你,也有着自己的人生规划,那么,挥洒你们奋斗的汗水,拼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