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考试学科押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商鞅在变法中提出了"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论功行赏的赐爵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措施,这有利于( )
A.强化对基层社会的管理 B.推动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C.阻断旧贵族的上升通道 D.促进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
2.考核是中国古代官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历代十分重视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是( )
A.上计 B.考满 C.京察 D.大计
3.下图为唐代著名画家周昉的《挥扇仕女图》。画中一位仕女闲坐在椅子上,服饰华丽,旁边有一位仕女在为其挥扇,另有两位仕女手捧梳妆物品在其旁边服侍。该画将周昉的“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画风深刻地展现出来。这一作品反映出唐代( )
A.崇尚奢靡的社会风气 B.艺术审美与时代潮流的统一
C.不同民族的民俗交融 D.女性觉醒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4.元朝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在距离省治较偏远的地区,分道设宣慰司,处理当地军民事务,且多参用当地土官任职。这说明元朝( )
A.国家制度与基层治理的结合 B.行省是管辖地方的主要方式
C.国内各民族大交融加强趋势 D.推行民族歧视以及压迫政策
5.清朝时期,中国扇商察觉到西方人的审美偏好,专门制造出了一种中西结合风格的扇子品种——外销扇,其制造基地设在广州十三行,制作工艺上追求极致的奢华繁复,深受欧洲人喜爱。这表明,清朝时期( )
A.官营手工业技艺领先民营 B.政府积极支持对外贸易与交流
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D.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6.(2021·济南模拟)光绪八年(1882年)三月初六,直隶总督李鸿章奏《为招商在上海试办机器织布局》折。光绪皇帝批复:“机器织布事属创举,织成则天下受其利,不成则商民受其累,且贻笑于外国矣!”慈禧在其后又加批示:“蚕桑为天下本务,机器织布害女工者也,洋布既不能禁,奈何从而效之乎?此事当审慎。”据此可推知( )
A.洋务运动缺少上层支持 B.清政府帝后权争矛盾激化
C.小农意识阻碍中国近代化 D.“中体西用”思想渐成潮流
7.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实行责任内阁制,13名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席,时人笑称“皇族内阁”。
成员 奕劻 溥伦 绍昌 善耆 载泽 栽洵 寿耆
职位 总理 大臣 农工 商大臣 司法 大臣 民政 大臣 度支 大臣 海军 大臣 理藩大臣
概况 公认改革者,主张三权分立 热心于宪政实践,政治开明 热衷于发展海军 平庸
据上表判断,清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是( )
A.打压立宪派的参政热情 B.通过政治改革寻找出路
C.极力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D.顺应近代化的时代潮流
8.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由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这体现了当时中共( )
A.初步尝试建立苏维埃政权 B.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C.探索本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D.根据主要矛盾调整政策
9.1957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上说:“大家都是‘王麻子’‘张小泉’,那就不行了,还是多几个牌号好一点。……就是共产党也不能保证不出问题,不但过去出了陈独秀、张国焘、高岗,就是将来也会出问题。”该讲话强调了( )
A.中国共产党应汲取历史教训克服“左”倾错误
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各民族团结合作
D.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应实行民主集中制
10.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外交胜利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一五”计划时期,在苏联援建的150个实际施工项目工程中,国防工业企业44个。从“三五”,计划开始,我国用了近3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实施了以“三线”建设为重点的国防工业发展战略,并投入了国家大量经济资源。这些措施旨在( )
A.加强国防建设 B.借鉴苏联建设经验
C.维护国家安全 D.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12.旧上海有句谚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种情形在浦东开发后开始彻底改观,浦东开发体现了我国的( )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一国两制”政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改革开放政策
13.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认为时间是一种天赋的,神圣的财富,时间不再是“走向永恒过渡”。他们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勤奋研究古典文艺,把珍惜时间、善于使用时间为座右铭。据此可知,人文主义者( )
A.追求经济利益 B.专业从事人文研究
C.重视现实世界 D.摆脱宗教信仰影响
14.1586年,有人说:“在英格兰王国,最崇高和最完整的权力存在于议会之中。议会废止旧法律,制订新法律……该材料( )
A.反映当时英国真实状况 B.描述了君主立宪制状况
C.是与史实不相符的观点 D.体现了责任内阁制特征
15.在某一阶段,列宁认为苏俄执行的粮食政策是“真正社会主义的收购粮食的道路”,这一政策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第—阶段同维护商品生产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各种企图进行的斗争”。由此可见( )
A.苏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B.列宁认识到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的必要性
C.苏俄尝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D.列宁将商品生产与交换视为社会主义的对立物
16.二战期间,丘吉尔自称是罗斯福总统的“忠实的上尉”;1953年,他又对艾森豪威尔总统说:“我向你保证我们根本上与你站在一起。”丘吉尔表白的深层含义是( )
A.寻求保持战时英美关系 B.依附美国以便维持大国地位
C.客观面对大国力量兴衰 D.希望能在马歇尔计划中获益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
—《焚书》
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
—《藏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
—《藏书》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然也。
—《续焚书》
(1)根据材料,归纳李贽的主要观点及其时代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世界文明史的的划分,因不同的学者依据的标准不同,所以划分的结果也各不相同。以地域划分法为例,亨廷顿把世界文明划为7大类: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中国大部分学者主要采用按文明纵向进程划分或横向区域划分两类。纵向划分有两分法(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分法(古代文明、近代文明、现代文明)、五分法(畜牧文明、农业文明、商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等。横向区域划分有三分法(大学者梁漱溟将文明分为:西洋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四分法(季羡林把文明划为: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欧洲文明)等。
——摘编自曹顺先编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一直告诉我地中海如何如何重要,称地中海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而事实上地中海很明显就不是人类文明真正的诞生地。我希望通过提出新问题、开拓新领域,鼓励其他有识之士去研究那些被几代人忽视了的族群和地域。我希望能够启发人们提出有关历史的新问题,使历史真相能够被重新探索和认真观察。
——摘编自【英】彼得·佛兰科潘著《丝绸之路》
结合世界文明史发展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三中英国史学家佛兰科潘的观点。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变法之前,北宋上三等户要按户等轮流到政府履行名目繁多而轻重不一的职役。但当时的官更豪强可以通过免役特权逃避差役,城镇居民、僧尼、女户和单丁户等也都有免役权因此,各种差役负担极重,很多人家往往因此倾家荡产。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开始推行免役法。熙宁九年(1076年),各地上缴司农寺的免役钱多达10414553贯硕匹两,而总支出为6487688贯硕匹两,剩余3926865贯硕匹两,这些成为国库的重要收入。免役法实行后,各色农户都要出钱,据记载,乡间下户一般每年纳役钱几百文到一两千文不等,还要征收二分"免役宽剩钱",而实际征收却超过二分,这些无疑加重了贫苦农民的负担。免役法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一些特权阶层的利益,因而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摘编自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推行免役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推行免役法的影响。
20.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所反映的事件,在拿破仑的政治生涯中各有何地位?
(2)分析图一、图二,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拿破仑的戎马一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论功行赏的赐爵制”这改变了选官制度,有利于推动新的阶层的出现,“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这有利于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出现,有利于推动新的阶层的出现,B项正确;
材料重点强调是推动新的社会阶层出现,没有体现强化对基层社会的管理,排除A项;
材料重点强调是推动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不是阻断旧贵族的上升通道 ,排除C项;
材料重点强调是推动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不是促进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商鞅变法的作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商鞅变法推动了地主阶级和小农阶级的形成,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2.【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答案】B
【知识点】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
4.【答案】A
【知识点】中书省与行省制
5.【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6.【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机器织布事属创举,织成则天下受其利,不成则商民受其累,且贻笑于外国矣!”可得出光绪皇帝对于创办近代企业心存顾虑。而”蚕桑为天下本务,机器织布害女工者也”也反映出慈禧认为机器生产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固,因此材料主旨反映出小农意识阻碍中国近代化,C正确;
选项A,洋务运动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只是统治者在思想上还存有顾虑,排除A;
选项B,材料没有体现帝后的争权,排除B;
选项D,成为潮流的说法错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将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的能力,解题的前提是熟练掌握课本所学相关知识,再扣住材料的关键信息,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7.【答案】B
【知识点】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8.【答案】D
【知识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答案】B
【知识点】中国基本政治制度
10.【答案】D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从时间70年代和内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可以看出这是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选D。A项是在1955年;B项是在1954年;C项是在2001年,和材料中给的1971年时间不符。
11.【答案】C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12.【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13.【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人文主义者认为时间是一种财富,他们珍惜时间,善于利用时间,相较于之前封建神学认为时间是“走向永恒过渡”,人文主义者更加重视现实世界的时间,珍惜时间,把握当下,C正确;
材料主旨是珍惜时间、重视现实,而不是追求经济利益,排除A;
材料明确提到人文主义者“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勤奋研究古典文艺,把珍惜时间、善于使用时间为座右铭”,所以人文主义者并不是专业从事人文研究,排除B;
材料未涉及“宗教信仰”问题,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文艺复兴的影响进行分析。
14.【答案】C
【知识点】中古西欧的议会君主制与《大宪章》
15.【答案】D
【知识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6.【答案】B
【知识点】冷战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17.【答案】(1)观点:从材料第一部分“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可以归纳的是李贽的男女平等的观点;从材料第二部分的“昨日是而今日非也”可以归纳的是李贽的“与世推移”的时代发展观;从材料的第三部分“人必有私”可以归纳的是承认人的私欲;第四部分的“被服儒雅,行若狗彘”反映的是李贽的斥责道貌岸然的假道学、猛烈批判儒学的观点。时代价值:结合人物生活的明朝时代环境,对比之前人的思想,从积极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背景: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从明朝时期的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方面进行考虑,经济方面最起码要回答“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政治方面最起码要回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思想文化方面最起码要回答程朱理学严重禁锢人们思想
【知识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1) 观点:依据材料“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可知,朴素的男女平等观念;依据“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可知,“与世推移”的时代发展观;依据“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可知,承认人的私欲;依据“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氮然也”可知斥责道貌岸然的假道学。价值;结合李势生活的明朝时代环境,对比之前人的思想,从积极方面进行分析,即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具有早期思想启蒙的价值。
(2)背景:结合李贽所处的时代从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方面进行分析,即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思想上,程朱理学严重禁锢人们的思想,王阳明心学促使知识分子自我意识觉醒。
故答案为:
(1)观点:从材料第一部分“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可以归纳的是李贽的男女平等的观点;从材料第二部分的“昨日是而今日非也”可以归纳的是李贽的“与世推移”的时代发展观;从材料的第三部分“人必有私”可以归纳的是承认人的私欲;第四部分的“被服儒雅,行若狗彘”反映的是李贽的斥责道貌岸然的假道学、猛烈批判儒学的观点。时代价值:结合人物生活的明朝时代环境,对比之前人的思想,从积极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背景: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从明朝时期的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方面进行考虑,经济方面最起码要回答“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政治方面最起码要回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思想文化方面最起码要回答程朱理学严重禁锢人们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第一问,观点依据材料信息,提取有效信息,逐一分析归纳,价值结合李贽思想的地位和影响分析;第二问,结合李贽所处的时代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8.【答案】观点:西方文明中心论值得商榷。
说明:长期以来,欧美接受的是一部带有强烈“西方文明中心论”色彩的文明史:古希腊之后出现了罗马,罗马之后出现了基督教欧洲,基督教欧洲之后出现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之后出现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政治民主带来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和民主思想的碰撞反过来推动了美国的出现,其中蕴含着追求生命、自由和幸福权利的真理。但这种历史观存在着严重误区:从近代胜利者的立场去观察过去。事实上,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这些文明出现的时间都早于欧洲的希腊和罗马文明。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西方文明中心论既不符合历史本来面貌,又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遭到英国史学家佛兰科潘的质疑和反对也就不足为奇了。(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19.【答案】(1)背景∶差役制度存在弊端;民众差役负担沉重;北宋积贫积弱。
(2)影响∶使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积贫的局面;增加了贫民的负担;引起了特权阶层的不满。
【知识点】王安石变法
20.【答案】(1)奥斯特里茨战役,拿破仑将其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打垮了第三次反法同盟,体现其军事技术的成熟;滑铁卢战役,法军战败,拿破仑从此走向败亡。
(2)拿破仑以战争发迹,威名远扬,又因战争连绵,最终走向败亡。
【知识点】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 / 1江苏省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考试学科押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商鞅在变法中提出了"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论功行赏的赐爵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措施,这有利于( )
A.强化对基层社会的管理 B.推动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C.阻断旧贵族的上升通道 D.促进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
【答案】B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论功行赏的赐爵制”这改变了选官制度,有利于推动新的阶层的出现,“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这有利于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出现,有利于推动新的阶层的出现,B项正确;
材料重点强调是推动新的社会阶层出现,没有体现强化对基层社会的管理,排除A项;
材料重点强调是推动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不是阻断旧贵族的上升通道 ,排除C项;
材料重点强调是推动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不是促进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商鞅变法的作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商鞅变法推动了地主阶级和小农阶级的形成,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2.考核是中国古代官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历代十分重视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是( )
A.上计 B.考满 C.京察 D.大计
【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下图为唐代著名画家周昉的《挥扇仕女图》。画中一位仕女闲坐在椅子上,服饰华丽,旁边有一位仕女在为其挥扇,另有两位仕女手捧梳妆物品在其旁边服侍。该画将周昉的“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画风深刻地展现出来。这一作品反映出唐代( )
A.崇尚奢靡的社会风气 B.艺术审美与时代潮流的统一
C.不同民族的民俗交融 D.女性觉醒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答案】B
【知识点】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
4.元朝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在距离省治较偏远的地区,分道设宣慰司,处理当地军民事务,且多参用当地土官任职。这说明元朝( )
A.国家制度与基层治理的结合 B.行省是管辖地方的主要方式
C.国内各民族大交融加强趋势 D.推行民族歧视以及压迫政策
【答案】A
【知识点】中书省与行省制
5.清朝时期,中国扇商察觉到西方人的审美偏好,专门制造出了一种中西结合风格的扇子品种——外销扇,其制造基地设在广州十三行,制作工艺上追求极致的奢华繁复,深受欧洲人喜爱。这表明,清朝时期( )
A.官营手工业技艺领先民营 B.政府积极支持对外贸易与交流
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D.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6.(2021·济南模拟)光绪八年(1882年)三月初六,直隶总督李鸿章奏《为招商在上海试办机器织布局》折。光绪皇帝批复:“机器织布事属创举,织成则天下受其利,不成则商民受其累,且贻笑于外国矣!”慈禧在其后又加批示:“蚕桑为天下本务,机器织布害女工者也,洋布既不能禁,奈何从而效之乎?此事当审慎。”据此可推知( )
A.洋务运动缺少上层支持 B.清政府帝后权争矛盾激化
C.小农意识阻碍中国近代化 D.“中体西用”思想渐成潮流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机器织布事属创举,织成则天下受其利,不成则商民受其累,且贻笑于外国矣!”可得出光绪皇帝对于创办近代企业心存顾虑。而”蚕桑为天下本务,机器织布害女工者也”也反映出慈禧认为机器生产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固,因此材料主旨反映出小农意识阻碍中国近代化,C正确;
选项A,洋务运动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只是统治者在思想上还存有顾虑,排除A;
选项B,材料没有体现帝后的争权,排除B;
选项D,成为潮流的说法错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将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的能力,解题的前提是熟练掌握课本所学相关知识,再扣住材料的关键信息,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7.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实行责任内阁制,13名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席,时人笑称“皇族内阁”。
成员 奕劻 溥伦 绍昌 善耆 载泽 栽洵 寿耆
职位 总理 大臣 农工 商大臣 司法 大臣 民政 大臣 度支 大臣 海军 大臣 理藩大臣
概况 公认改革者,主张三权分立 热心于宪政实践,政治开明 热衷于发展海军 平庸
据上表判断,清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是( )
A.打压立宪派的参政热情 B.通过政治改革寻找出路
C.极力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D.顺应近代化的时代潮流
【答案】B
【知识点】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8.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由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这体现了当时中共( )
A.初步尝试建立苏维埃政权 B.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C.探索本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D.根据主要矛盾调整政策
【答案】D
【知识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1957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上说:“大家都是‘王麻子’‘张小泉’,那就不行了,还是多几个牌号好一点。……就是共产党也不能保证不出问题,不但过去出了陈独秀、张国焘、高岗,就是将来也会出问题。”该讲话强调了( )
A.中国共产党应汲取历史教训克服“左”倾错误
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各民族团结合作
D.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应实行民主集中制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基本政治制度
10.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外交胜利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D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从时间70年代和内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可以看出这是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选D。A项是在1955年;B项是在1954年;C项是在2001年,和材料中给的1971年时间不符。
11.“一五”计划时期,在苏联援建的150个实际施工项目工程中,国防工业企业44个。从“三五”,计划开始,我国用了近3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实施了以“三线”建设为重点的国防工业发展战略,并投入了国家大量经济资源。这些措施旨在( )
A.加强国防建设 B.借鉴苏联建设经验
C.维护国家安全 D.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C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12.旧上海有句谚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种情形在浦东开发后开始彻底改观,浦东开发体现了我国的( )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一国两制”政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改革开放政策
【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13.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认为时间是一种天赋的,神圣的财富,时间不再是“走向永恒过渡”。他们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勤奋研究古典文艺,把珍惜时间、善于使用时间为座右铭。据此可知,人文主义者( )
A.追求经济利益 B.专业从事人文研究
C.重视现实世界 D.摆脱宗教信仰影响
【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人文主义者认为时间是一种财富,他们珍惜时间,善于利用时间,相较于之前封建神学认为时间是“走向永恒过渡”,人文主义者更加重视现实世界的时间,珍惜时间,把握当下,C正确;
材料主旨是珍惜时间、重视现实,而不是追求经济利益,排除A;
材料明确提到人文主义者“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勤奋研究古典文艺,把珍惜时间、善于使用时间为座右铭”,所以人文主义者并不是专业从事人文研究,排除B;
材料未涉及“宗教信仰”问题,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文艺复兴的影响进行分析。
14.1586年,有人说:“在英格兰王国,最崇高和最完整的权力存在于议会之中。议会废止旧法律,制订新法律……该材料( )
A.反映当时英国真实状况 B.描述了君主立宪制状况
C.是与史实不相符的观点 D.体现了责任内阁制特征
【答案】C
【知识点】中古西欧的议会君主制与《大宪章》
15.在某一阶段,列宁认为苏俄执行的粮食政策是“真正社会主义的收购粮食的道路”,这一政策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第—阶段同维护商品生产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各种企图进行的斗争”。由此可见( )
A.苏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B.列宁认识到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的必要性
C.苏俄尝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D.列宁将商品生产与交换视为社会主义的对立物
【答案】D
【知识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6.二战期间,丘吉尔自称是罗斯福总统的“忠实的上尉”;1953年,他又对艾森豪威尔总统说:“我向你保证我们根本上与你站在一起。”丘吉尔表白的深层含义是( )
A.寻求保持战时英美关系 B.依附美国以便维持大国地位
C.客观面对大国力量兴衰 D.希望能在马歇尔计划中获益
【答案】B
【知识点】冷战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
—《焚书》
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
—《藏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
—《藏书》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然也。
—《续焚书》
(1)根据材料,归纳李贽的主要观点及其时代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答案】(1)观点:从材料第一部分“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可以归纳的是李贽的男女平等的观点;从材料第二部分的“昨日是而今日非也”可以归纳的是李贽的“与世推移”的时代发展观;从材料的第三部分“人必有私”可以归纳的是承认人的私欲;第四部分的“被服儒雅,行若狗彘”反映的是李贽的斥责道貌岸然的假道学、猛烈批判儒学的观点。时代价值:结合人物生活的明朝时代环境,对比之前人的思想,从积极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背景: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从明朝时期的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方面进行考虑,经济方面最起码要回答“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政治方面最起码要回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思想文化方面最起码要回答程朱理学严重禁锢人们思想
【知识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1) 观点:依据材料“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可知,朴素的男女平等观念;依据“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可知,“与世推移”的时代发展观;依据“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可知,承认人的私欲;依据“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氮然也”可知斥责道貌岸然的假道学。价值;结合李势生活的明朝时代环境,对比之前人的思想,从积极方面进行分析,即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具有早期思想启蒙的价值。
(2)背景:结合李贽所处的时代从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方面进行分析,即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思想上,程朱理学严重禁锢人们的思想,王阳明心学促使知识分子自我意识觉醒。
故答案为:
(1)观点:从材料第一部分“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可以归纳的是李贽的男女平等的观点;从材料第二部分的“昨日是而今日非也”可以归纳的是李贽的“与世推移”的时代发展观;从材料的第三部分“人必有私”可以归纳的是承认人的私欲;第四部分的“被服儒雅,行若狗彘”反映的是李贽的斥责道貌岸然的假道学、猛烈批判儒学的观点。时代价值:结合人物生活的明朝时代环境,对比之前人的思想,从积极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背景: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从明朝时期的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方面进行考虑,经济方面最起码要回答“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政治方面最起码要回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思想文化方面最起码要回答程朱理学严重禁锢人们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第一问,观点依据材料信息,提取有效信息,逐一分析归纳,价值结合李贽思想的地位和影响分析;第二问,结合李贽所处的时代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世界文明史的的划分,因不同的学者依据的标准不同,所以划分的结果也各不相同。以地域划分法为例,亨廷顿把世界文明划为7大类: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中国大部分学者主要采用按文明纵向进程划分或横向区域划分两类。纵向划分有两分法(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分法(古代文明、近代文明、现代文明)、五分法(畜牧文明、农业文明、商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等。横向区域划分有三分法(大学者梁漱溟将文明分为:西洋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四分法(季羡林把文明划为: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欧洲文明)等。
——摘编自曹顺先编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一直告诉我地中海如何如何重要,称地中海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而事实上地中海很明显就不是人类文明真正的诞生地。我希望通过提出新问题、开拓新领域,鼓励其他有识之士去研究那些被几代人忽视了的族群和地域。我希望能够启发人们提出有关历史的新问题,使历史真相能够被重新探索和认真观察。
——摘编自【英】彼得·佛兰科潘著《丝绸之路》
结合世界文明史发展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三中英国史学家佛兰科潘的观点。
【答案】观点:西方文明中心论值得商榷。
说明:长期以来,欧美接受的是一部带有强烈“西方文明中心论”色彩的文明史:古希腊之后出现了罗马,罗马之后出现了基督教欧洲,基督教欧洲之后出现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之后出现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政治民主带来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和民主思想的碰撞反过来推动了美国的出现,其中蕴含着追求生命、自由和幸福权利的真理。但这种历史观存在着严重误区:从近代胜利者的立场去观察过去。事实上,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这些文明出现的时间都早于欧洲的希腊和罗马文明。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西方文明中心论既不符合历史本来面貌,又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遭到英国史学家佛兰科潘的质疑和反对也就不足为奇了。(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变法之前,北宋上三等户要按户等轮流到政府履行名目繁多而轻重不一的职役。但当时的官更豪强可以通过免役特权逃避差役,城镇居民、僧尼、女户和单丁户等也都有免役权因此,各种差役负担极重,很多人家往往因此倾家荡产。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开始推行免役法。熙宁九年(1076年),各地上缴司农寺的免役钱多达10414553贯硕匹两,而总支出为6487688贯硕匹两,剩余3926865贯硕匹两,这些成为国库的重要收入。免役法实行后,各色农户都要出钱,据记载,乡间下户一般每年纳役钱几百文到一两千文不等,还要征收二分"免役宽剩钱",而实际征收却超过二分,这些无疑加重了贫苦农民的负担。免役法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一些特权阶层的利益,因而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摘编自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推行免役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推行免役法的影响。
【答案】(1)背景∶差役制度存在弊端;民众差役负担沉重;北宋积贫积弱。
(2)影响∶使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积贫的局面;增加了贫民的负担;引起了特权阶层的不满。
【知识点】王安石变法
20.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所反映的事件,在拿破仑的政治生涯中各有何地位?
(2)分析图一、图二,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拿破仑的戎马一生。
【答案】(1)奥斯特里茨战役,拿破仑将其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打垮了第三次反法同盟,体现其军事技术的成熟;滑铁卢战役,法军战败,拿破仑从此走向败亡。
(2)拿破仑以战争发迹,威名远扬,又因战争连绵,最终走向败亡。
【知识点】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