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7.1短歌行/曹操(二)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7.1短歌行/曹操(二)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2 12:5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短歌行 (第2课时)
温故知新:
《短歌行》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篇。它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u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yàn),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zā),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艺术特色:
第一,合理引用和化用。
比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诗句,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诗人对贤才的思慕:又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也是引用《诗经》诗句,其意在表达诗人期待贤者的热诚。再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周公事,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
艺术特色:
第二,妙用比喻。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将贤者喻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让人生“忧”。又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中乌鹊难以择枝的情景喻贤才无所依托。还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贤才越多越好。
艺术特色:
第三,巧用欲扬先抑手法。
诗作以消极地感叹时光易逝、忧自己功业未建开头,最后折转,抒发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抑扬低昂,反复咏叹,大大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艺术特色:
第四,言志与抒情相结合。
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回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
品味风格:
联系《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结合本诗,
试说说曹操的创作风格。
品味风格: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品味风格: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品味风格:
品味风格: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品味风格: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
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壮志凌云的人即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品味风格:
《龟虽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观沧海》是一致的。但《观沧海》是写景诗,以景抒情。此篇则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这首诗写于北伐乌桓胜利的归途。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在古代,这已是将近暮年的年龄。虽然刚刚取得了北伐乌桓的胜利,踏上凯旋的归途,但诗人想到一统中国的宏愿尚未实现,想到自己已届暮年,人生短促,时不我待,怎能不为生命的有限而感慨!但是,诗人并不悲观,他仍以不断进取的精神激励自己,建树功业。《龟虽寿》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积极的主题。
品味风格: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结果各有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权势、财利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
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品味风格:
《蒿里行》中诗人运用民歌的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体现了曹操的独特文风。
品味风格: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诗品》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文心雕龙》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
曹操的诗歌内容上刚健有力,形式上简练、峻拔。风格悲凉慷慨,是“建安风骨”的代表。
品味风格: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品味风格:建安风骨
作业:
探究任务:
(1)鲁迅: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太祖过伯音,伯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武帝纪》)
以上是一些关于曹操的资料,请你结合《短歌行》及这节课所拓展的几首诗歌,来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这四句诗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来比兴,贤才犹如天上明月令诗人景仰、向往,在广阔的背景上寄托了求贤之情。贤才不可招致,正是诗人“忧从中来”的原因,“不可断绝”更进一步地写出诗人求贤若渴而贤才不致的苦闷。
1.简要分析《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的表达技巧及其含意。
2.有人认为《短歌行》是曹操的求贤歌,为什么?
全诗除了开头八句感慨人生苦短之外,不管是引用诗经句子还是用周公典故,曹操都在表达他对贤才的渴望,盼望贤才的归附,所以这首诗歌可以理解为一首求贤歌。
3.《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
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
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