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狼牙山五壮士》随堂训练
一、基础
1. 看拼音,写词语。
rì kòu shān jiàn xuán yá fèi téng
pān dēng yì lì xǐ yuè háo mài
2.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1) 班长马宝玉沉着 (zhuó zháo)地指挥战斗。
(2) 小战士手绑着绷 (bēng běng)带,把脸绷 (bēng běng)得紧紧的,正瞄准敌人。
(3)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 (guā guǎ)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4) 马宝玉嗖 (sōu shōu)的一声拨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5) 五位壮士屹 (yí yì)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3. 比一比,再组词。
寇 副 贯 悦
冠 幅 惯 说
4. 选择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务:①事情;②从事,致力;③必须,一定。
(1) 下届奥运会,你务必参加。
(2) 连队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3) 哥哥到乡下务农去了。
5. 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斩 截 粉 碎
天 地 高 下
全 贯 昂 挺
强 屈 壮 河
6.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3)班长马宝玉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7. 按课文内容填空。
(1)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叙述了五壮士接受任务→ → → → 的过程。
(2) 《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五位壮士分别是: 、 、 、 、 ,他们胜利地完成了 的任务。
二、阅读鉴赏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8.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缕缕 (lǒu lǒu lǚ lǚ) 脉脉 (mò mò mài mài)
9.按文段内容填空。
的舞女 的叶子 的流水
地点缀着 地开着 地打着朵儿
地挨着 的荷塘
10.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害羞—— 弯弯曲曲——
11.从文中找出一个既带有比喻又带有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句子: 。
这样写的好处:
12. 文段先从面上说整个荷塘的风致,然后逐点逐点写,这种写法是 的写法。这样可以突出某种形态的荷花的具体的美,又可以顾及全局,写出整个荷塘的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日寇;山涧;悬崖;沸腾;攀登;屹立;喜悦;豪迈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是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比如,不要把“日寇”的“寇”写成“冠”,不要把“悬崖”的“崖”写成“涯”,不要把“屹立”的“屹“写成”忆“。
故答案为:日寇、山涧、悬崖、沸腾、攀登、屹立、喜悦、豪迈
【点评】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写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答案】(1)zhuó
(2)bēng;běng
(3)guā
(4)sōu
(5)yì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1)“沉着”的“着”应读“zhuó”,沉着意思是从容不迫;情绪稳定。
(2)“绷带”的“绷”应读“bēng”,意思是束,包扎。“把脸绷得紧紧的”的“绷”应读“běng”,意思是板着,强忍着。
(3)”叽里呱啦“的”呱“应读”guā“,意思是形容说话声音很高,叽里呱啦说个没完没了,非常烦人。
(4)”嗖的一声“的”嗖“应读”sōu “,象声词,形容迅速通过的声音。
(5)”屹立“的”屹“应读”yì“,意思是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故答案为:(1)zhuó(2)bēng;běng;(3)guā(4)sōu (5) yì
【点评】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辨析。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的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其读音、用法和词性各有区别。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积累,识记字音字义。
3.【答案】日寇;副将;一贯;喜悦;冠军;篇幅;习惯;说话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比一比,再组词,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例如“冠”与“寇”,音不同,部首不同,义不同。冠:读[guān]时,指帽子。可组词“桂冠”。寇:指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也指敌人)。可组词“日寇”。
故答案为:日寇、副将、一贯、喜悦、冠军、篇幅、习惯、说话
【点评】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可比一比,再组词,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形近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区分:1、从字音区别。2、从字形区别。3、从字义区别。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
4.【答案】(1)③
(2)①
(3)②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1)务必:必须;一定要。“务”必须,一定。故选③。
(2)任务:交派的工作任务。“务”事情。故选①。
(3)务农:从事农业劳动。“务”从事,致力。故选②。
故答案为:(1)③;(2)①;(3)②
【点评】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不同词境中同一个字意思辨析的能力,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的释义选择。
5.【答案】钉;铁;身;骨;惊;动;居;临;神;注;首;胸;坚;不;气;山
【知识点】补充成语
【解析】【分析】补充词语要根据提示的字来补充,比如,由”斩“和”截“可知要填写的字是”钉“和”铁“。补充后的词语依次是:斩钉截铁、粉身碎骨、惊天动地、居高临下、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气壮山河。
故答案为:钉、铁、身、骨、惊、动、居、临、神、注、首、胸、坚、不、气、山
【点评】本题考查了词语的积累。要根据提示的字来补充,不要出现错别字,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平时注意多积累。
6.【答案】(1)错误
(2)正确
(3)错误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比喻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1)比喻就是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本题没有喻体,故不是比喻句;
(2)把“石头”比作“雹子”,是比喻修辞;
(3)本题没有喻体,故不是比喻句。
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错误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7.【答案】(1)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2)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掌握。《狼牙山五壮士》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表现了革命战士的“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由课文内容可知,五壮士分别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福、胡福才”。他们胜利地完成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走上悬崖,纵身跳下。
故答案为:(1)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2)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学习,重点的语句要进行背诵、分析,通过情感的体会来了解文章的主旨。
【答案】8.lǚ lǚ;mò mò
9.亭亭;层层;脉脉;零星;袅娜;羞涩;密密;曲曲折折
10.羞涩;曲曲折折
1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袅娜”“羞涩”两个词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已开的、含苞待放的花的不同姿态。把白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写出荷花美到了极致。
12.点面结合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本题,需要读懂文段的内容,把握文段的主旨,然后根据具体的题目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作答。
8.“一缕缕”的“缕”应读“lǚ”,指线。“脉脉”的“脉”应读“mò”,解释为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
故答案为:lǚ lǚ;mò mò
9.本题考查了对文段的掌握情况,由文段内容可知,正确的短语搭配是:亭亭的舞女、层层的叶子、脉脉的流水、零星地点缀着、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密密地挨着 、曲曲折折的荷塘。
故答案为:亭亭、层层、脉脉、零星、袅娜、羞涩、密密、曲曲折折
10.害羞:指的是感到不好意思,难为情 。近义词是“羞涩”。弯弯曲曲:意思是曲折不直的 。近义词是“曲曲折折”。
故答案为:羞涩;曲曲折折
11.既带有比喻又带有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是“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里把荷花当成了人来写,从袅娜”“羞涩”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来,还把荷花比作了明珠、星星、美人。用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荷花的美。
故答案为: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袅娜”“羞涩”两个词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已开的、含苞待放的花的不同姿态。把白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写出荷花美到了极致。
12. 文段先从面上说整个荷塘的风致,然后逐点逐点写,写出整个荷塘的美,这种写法是点面结合。
故答案为:点面结合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狼牙山五壮士》随堂训练
一、基础
1. 看拼音,写词语。
rì kòu shān jiàn xuán yá fèi téng
pān dēng yì lì xǐ yuè háo mài
【答案】日寇;山涧;悬崖;沸腾;攀登;屹立;喜悦;豪迈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是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比如,不要把“日寇”的“寇”写成“冠”,不要把“悬崖”的“崖”写成“涯”,不要把“屹立”的“屹“写成”忆“。
故答案为:日寇、山涧、悬崖、沸腾、攀登、屹立、喜悦、豪迈
【点评】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写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1) 班长马宝玉沉着 (zhuó zháo)地指挥战斗。
(2) 小战士手绑着绷 (bēng běng)带,把脸绷 (bēng běng)得紧紧的,正瞄准敌人。
(3)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 (guā guǎ)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4) 马宝玉嗖 (sōu shōu)的一声拨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5) 五位壮士屹 (yí yì)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答案】(1)zhuó
(2)bēng;běng
(3)guā
(4)sōu
(5)yì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1)“沉着”的“着”应读“zhuó”,沉着意思是从容不迫;情绪稳定。
(2)“绷带”的“绷”应读“bēng”,意思是束,包扎。“把脸绷得紧紧的”的“绷”应读“běng”,意思是板着,强忍着。
(3)”叽里呱啦“的”呱“应读”guā“,意思是形容说话声音很高,叽里呱啦说个没完没了,非常烦人。
(4)”嗖的一声“的”嗖“应读”sōu “,象声词,形容迅速通过的声音。
(5)”屹立“的”屹“应读”yì“,意思是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故答案为:(1)zhuó(2)bēng;běng;(3)guā(4)sōu (5) yì
【点评】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辨析。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的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其读音、用法和词性各有区别。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积累,识记字音字义。
3. 比一比,再组词。
寇 副 贯 悦
冠 幅 惯 说
【答案】日寇;副将;一贯;喜悦;冠军;篇幅;习惯;说话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比一比,再组词,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例如“冠”与“寇”,音不同,部首不同,义不同。冠:读[guān]时,指帽子。可组词“桂冠”。寇:指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也指敌人)。可组词“日寇”。
故答案为:日寇、副将、一贯、喜悦、冠军、篇幅、习惯、说话
【点评】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可比一比,再组词,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形近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区分:1、从字音区别。2、从字形区别。3、从字义区别。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
4. 选择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务:①事情;②从事,致力;③必须,一定。
(1) 下届奥运会,你务必参加。
(2) 连队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3) 哥哥到乡下务农去了。
【答案】(1)③
(2)①
(3)②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1)务必:必须;一定要。“务”必须,一定。故选③。
(2)任务:交派的工作任务。“务”事情。故选①。
(3)务农:从事农业劳动。“务”从事,致力。故选②。
故答案为:(1)③;(2)①;(3)②
【点评】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不同词境中同一个字意思辨析的能力,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的释义选择。
5. 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斩 截 粉 碎
天 地 高 下
全 贯 昂 挺
强 屈 壮 河
【答案】钉;铁;身;骨;惊;动;居;临;神;注;首;胸;坚;不;气;山
【知识点】补充成语
【解析】【分析】补充词语要根据提示的字来补充,比如,由”斩“和”截“可知要填写的字是”钉“和”铁“。补充后的词语依次是:斩钉截铁、粉身碎骨、惊天动地、居高临下、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气壮山河。
故答案为:钉、铁、身、骨、惊、动、居、临、神、注、首、胸、坚、不、气、山
【点评】本题考查了词语的积累。要根据提示的字来补充,不要出现错别字,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平时注意多积累。
6.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3)班长马宝玉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答案】(1)错误
(2)正确
(3)错误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比喻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1)比喻就是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本题没有喻体,故不是比喻句;
(2)把“石头”比作“雹子”,是比喻修辞;
(3)本题没有喻体,故不是比喻句。
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错误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7. 按课文内容填空。
(1)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叙述了五壮士接受任务→ → → → 的过程。
(2) 《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五位壮士分别是: 、 、 、 、 ,他们胜利地完成了 的任务。
【答案】(1)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2)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掌握。《狼牙山五壮士》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表现了革命战士的“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由课文内容可知,五壮士分别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福、胡福才”。他们胜利地完成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走上悬崖,纵身跳下。
故答案为:(1)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2)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学习,重点的语句要进行背诵、分析,通过情感的体会来了解文章的主旨。
二、阅读鉴赏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8.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缕缕 (lǒu lǒu lǚ lǚ) 脉脉 (mò mò mài mài)
9.按文段内容填空。
的舞女 的叶子 的流水
地点缀着 地开着 地打着朵儿
地挨着 的荷塘
10.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害羞—— 弯弯曲曲——
11.从文中找出一个既带有比喻又带有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句子: 。
这样写的好处:
12. 文段先从面上说整个荷塘的风致,然后逐点逐点写,这种写法是 的写法。这样可以突出某种形态的荷花的具体的美,又可以顾及全局,写出整个荷塘的美。
【答案】8.lǚ lǚ;mò mò
9.亭亭;层层;脉脉;零星;袅娜;羞涩;密密;曲曲折折
10.羞涩;曲曲折折
1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袅娜”“羞涩”两个词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已开的、含苞待放的花的不同姿态。把白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写出荷花美到了极致。
12.点面结合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本题,需要读懂文段的内容,把握文段的主旨,然后根据具体的题目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作答。
8.“一缕缕”的“缕”应读“lǚ”,指线。“脉脉”的“脉”应读“mò”,解释为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
故答案为:lǚ lǚ;mò mò
9.本题考查了对文段的掌握情况,由文段内容可知,正确的短语搭配是:亭亭的舞女、层层的叶子、脉脉的流水、零星地点缀着、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密密地挨着 、曲曲折折的荷塘。
故答案为:亭亭、层层、脉脉、零星、袅娜、羞涩、密密、曲曲折折
10.害羞:指的是感到不好意思,难为情 。近义词是“羞涩”。弯弯曲曲:意思是曲折不直的 。近义词是“曲曲折折”。
故答案为:羞涩;曲曲折折
11.既带有比喻又带有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是“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里把荷花当成了人来写,从袅娜”“羞涩”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来,还把荷花比作了明珠、星星、美人。用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荷花的美。
故答案为: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袅娜”“羞涩”两个词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已开的、含苞待放的花的不同姿态。把白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写出荷花美到了极致。
12. 文段先从面上说整个荷塘的风致,然后逐点逐点写,写出整个荷塘的美,这种写法是点面结合。
故答案为:点面结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