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课后选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课后选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9-12 11:4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课后选题含答案
鲁教版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一、选择题。
1、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 ℃,图中的该物质燃烧最旺的点是(  )
A.a B.b C.c D.d
2、2023年5月31日是第37个世界无烟日,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3、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
B.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
C.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
D.已知,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4、天然气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常用燃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B.天然气燃烧能放出热量
C.天然气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
D.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5、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和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      B
C      D
6、下列图示分别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验满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制取 B.干燥
C.收集 D.验满
7、如图所示。甲烧杯中有高低两支燃烧的蜡烛,沿烧杯壁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乙图有三支高低燃烧的蜡烛,被罩在一只稍大一些的烧杯中。对甲、乙中蜡烛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都是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甲、乙都是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C.甲中自上而下依次熄灭,乙中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D.甲中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乙中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8、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9、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化石燃料 B.都只能做燃料
C.都属于混合物 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10、关于下列装置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甲装置制取氧气
B.用乙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C.用丙装置收集氢气
D. 用丁装置收集氧气
11、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它们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自然界里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D.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12、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13、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硫酸、干冰、氯化镁 B.混合物:空气、牛奶、盐酸
C.单质:金刚石、汞、氧气 D.化石燃料:石油、煤、甲烷
14、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5、为测定气球内的气体成分,有学生用超薄材料制成的气球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气球沉于烧杯底部,打开开关后,过一会儿气球从烧杯底部慢慢浮起,最后悬于烧杯口.气球内可能的气体是( )
A.甲烷 B.氧气 C.氯气 D.氢气
16、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二、填空题。
17、某同学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请回答他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图A用嘴吹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B用玻璃杯罩住使其熄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___________(填“通入一氧化碳”或“点燃A处的酒精灯”)以防止发生爆炸。
(3)C处酒精灯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
19、自然界中有几千万种含碳物质,并在不断地循环转化,生命活动更离不开碳循环.
(1)自然界中无机碳(非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有机碳(有机物中的碳)的主要途径是:    。
(2)“碳捕捉技术”是一种人为干预碳循环的方法:它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某科研小组的同学设计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其基本过程如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①“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在整个“捕捉”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20、利用下图装置,验证CO2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随着反应的进行,乙中溶液质量会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丙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此现象证明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利用二氧化碳灭火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增强消防安全意识,人人有责。
(1)下列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__________。
(2)在家中使用天然气时,为了安全起见,应在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报警器安装的正确位置应选择图中的________。
A       B
如果报警器显示漏气,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关闭气源阀门  ②打开门窗  ③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三、实验题。
22、根据下列装置图填空:
(1)写出上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 ,再添加药品。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装置序号),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 应考虑的因素是:
和 。
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课后选题含答案
鲁教版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一、选择题。
1、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 ℃,图中的该物质燃烧最旺的点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2、2023年5月31日是第37个世界无烟日,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答案】A 
3、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
B.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
C.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
D.已知,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答案】D
4、天然气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常用燃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B.天然气燃烧能放出热量
C.天然气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
D.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答案】C
5、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和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      B
C      D
【答案】D 
6、下列图示分别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验满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制取 B.干燥
C.收集 D.验满
【答案】C
7、如图所示。甲烧杯中有高低两支燃烧的蜡烛,沿烧杯壁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乙图有三支高低燃烧的蜡烛,被罩在一只稍大一些的烧杯中。对甲、乙中蜡烛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都是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甲、乙都是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C.甲中自上而下依次熄灭,乙中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D.甲中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乙中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答案】D
8、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答案】A
9、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化石燃料 B.都只能做燃料
C.都属于混合物 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答案】B
10、关于下列装置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甲装置制取氧气
B.用乙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C.用丙装置收集氢气
D. 用丁装置收集氧气
【答案】C
11、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它们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自然界里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D.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答案】B
12、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答案】D
13、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硫酸、干冰、氯化镁 B.混合物:空气、牛奶、盐酸
C.单质:金刚石、汞、氧气 D.化石燃料:石油、煤、甲烷
【答案】D
14、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A
15、为测定气球内的气体成分,有学生用超薄材料制成的气球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气球沉于烧杯底部,打开开关后,过一会儿气球从烧杯底部慢慢浮起,最后悬于烧杯口.气球内可能的气体是( )
A.甲烷 B.氧气 C.氯气 D.氢气
【答案】B
16、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答案】C
二、填空题。
17、某同学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请回答他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图A用嘴吹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B用玻璃杯罩住使其熄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18、如图所示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___________(填“通入一氧化碳”或“点燃A处的酒精灯”)以防止发生爆炸。
(3)C处酒精灯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
【答案】黑色固体变红 通入一氧化碳 点燃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19、自然界中有几千万种含碳物质,并在不断地循环转化,生命活动更离不开碳循环.
(1)自然界中无机碳(非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有机碳(有机物中的碳)的主要途径是:    。
(2)“碳捕捉技术”是一种人为干预碳循环的方法:它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某科研小组的同学设计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其基本过程如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①“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在整个“捕捉”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答案】(1)光合作用;
(2)①2NaOH+CO2=H2O+Na2CO3; ②NaOH或CaO。
20、利用下图装置,验证CO2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随着反应的进行,乙中溶液质量会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丙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此现象证明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利用二氧化碳灭火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变红 (2)减小 (3)隔绝氧气
21、增强消防安全意识,人人有责。
(1)下列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__________。
(2)在家中使用天然气时,为了安全起见,应在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报警器安装的正确位置应选择图中的________。
A       B
如果报警器显示漏气,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关闭气源阀门  ②打开门窗  ③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答案】(1)①③④ (2)A  ①②
三、实验题。
22、根据下列装置图填空:
(1)写出上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 ,再添加药品。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装置序号),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 应考虑的因素是:
和 。
【答案】(1)酒精灯;集气瓶;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B;CaCO3 +2HCl =CaCl2+ CO2↑ + H2O;
(4)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