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六中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六中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12 12:4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六中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没有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B. 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 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D. 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2. 如图所示,将一本英汉字典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之间存在的力有:书的重力;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桌子的重力。以上几个力中为一对平衡力的是( )
A. 与 B. 与 C. 与 D. 与
3. 小明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三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下列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操作是( )
A.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
B.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
C.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
D. 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4. 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沿三种不同的方向拉绳使物体匀速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是、、,则( )
A. 最大
B. 最大
C. 最大
D. 三个力一样大
5. 体积为的救生圈,所受重力为,体重为的林林同学在水中使用这个救生圈,当他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人和救生圈没入水中,处于悬浮状态 B. 人和救生圈漂浮,部分露出水面
C. 人和救生圈沉入水底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6. 如图是“天宫一号”飞行器运行轨道的示意图;若“天宫一号”飞行器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它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 )
A. 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
B.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C. 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增加
D. 重力势能不变、动能不变
7. 工人们为了搬动一台笨重的机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圈儿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A. B.
C. D.
8. 水平桌面上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将体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分别放到两个容器中,物体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两容器中的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
B. 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C. 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D. 将物体分别放到甲、乙两个容器中,静止时所受的浮力相等
9. 如图所示,图甲中亮亮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第二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B. 第一次木块的动能多
C. 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 D. 第二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大
10.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滑轮组将重为物体匀速提高,用了,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力所做的有用功是
B. 拉力所做的总功是
C. 绳末端移动的速度是
D. 绳末端移动的距离是
二、非选择题(共80分)
11. 如图所示的“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又称为“大象拔河”。比赛中,甲、乙双方通过腿、腰、肩和颈用力拖动布带互拉,以决胜负。在僵持状态下,甲对布带的拉力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对布带的拉力;参赛队员为了获胜,在鞋底上缠绕几圈绳子,目的是为了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
12. 一瓶的矿泉水,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若塑料瓶的质量为,水的密度为,则桌面对瓶的支持力为______ ,把水倒满一个高的纸杯,杯底受到的水的压强为______
13. 小明用嘴紧贴着小空瓶子的瓶口,吸一口气后,空瓶就能“挂”在嘴唇上,这是由于瓶内的气压______,瓶外的大气压______,瓶内外的空气形成压强差造成的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4. 我国“歼”舰载机在“辽宁舰”上成功起降,“辽宁舰”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舰载机着舰后“辽宁舰”所受浮力将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舰载机停在航母水平甲板上时,其重力与______ 力属于平衡力.
15. 高档轿车为保护司机安全都安装有安全气囊系统,如图所示,这套系统在汽车突然______选填“加速”或“减速”情况下会自动充气弹出,司机由于具有______将直接撞在气囊上,充气的气囊能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对司机的压强,不会造成人体伤害。
16. 一名举重运动员在内把重为的杠铃举高了,停留,则它在前内做功的功率是______ ,后做功的功率是______ 。
17. 起重机在内把重物匀速提到楼顶,起重机所做的总功是,额外功是,则起重机的总功率是______,机械效率是______。
18. 中国恒大队在亚冠赛场的强势崛起,震惊世界足坛。射向球门在空中飞行的足球,若不计空气对它的阻力作用,则球只受______ 力作用,进球时球与网接触,球网网眼变大,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 。
19. 年月日,“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着陆。着陆后,速度从逐渐减小为,悬停在距月面高处。在减速过程中,“嫦娥三号”所载“玉兔”号月球车的质量______增大不变减小,动能______增大不变减小,“速度从逐渐减小为”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
20. 年月,象征“和平、友爱和快乐”的巨大黄鸭在香港与游客见面,图为大黄鸭浮在海面上的情景。它的质量约为,海水的密度取,它浸在水中的体积约为______。
21. 某同学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竖直匀速提升个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测力计的示数为,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用该装置匀速提升钩码时,增大机械效率的办法是______ 忽略绳重和摩擦.
22. 如图所示,用螺丝刀撬图钉,为支点,请画出动力的力臂保留作图痕迹
23. 如图所示,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光滑斜面,请作出该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24. 下面是未装配好的滑轮组,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使用滑轮组提高重物时最省力。
25. 如图所示为高速飞行的飞机被飞鸟撞击后的情景.撞击时鸟粉身碎骨.飞机也严重受损.请利用你所学过的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飞机受损后立即返航,在减速下降过程中,它的动能、重力势能是如何变化的?说明理由.
从力的作用效果来看,飞机前段出现明显凹陷说明了什么?
26.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其底面始终与水面平行,使其逐渐浸没入水中某一深度处。如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圆柱体下降高度变化关系的数据图象。已知,忽略水面变化求:
圆柱体的重力。
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圆柱体的密度。
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27. 一辆重的四轮卡车,开进了一段泥泞的道路,不能继续行驶.司机找来一辆小型拖拉机、绳子、动滑轮,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拖拉机在绳端用的水平拉力,将汽车以的速度水平匀速拉出泥泞路段,用时若每个车轮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为.
求汽车对路面的压强.
求拉力做的功和功率.
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求汽车所受的阻力.
28. 如图所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器材有:木块、小桌、砝码、海绵。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
我们是根据海绵的______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这种探究方法是______ 。
根据______ 两图,说明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______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根据______ 两图,说明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______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9. 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关系的示意图。
在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要保持小球的______不变,让小球从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滚下,以不同的速度推动木块移动。
在探究“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要保持______相同,就是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______滚下。
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本实验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______法;二是转换法。就本题来说:用______来表示小球动能大小的方法就是转换法。
30. 如图甲所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物体重,不计绳重及摩擦。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若物体上升,绳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 ,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额外功是______ 。
若仅增加物体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将图甲中拉力的方向改为图乙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改变。
请在图丙中画出比图甲更省力的绕线方法。
31. 在进行“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分别用不同的器材和方案进行研究。
小明用金属块按照图甲所示方案中的实验步骤依次进行实验,结合图中数据,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 ______ 选填“”、“”或“”的结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填字母。
A.步骤中,向溢水杯中注水过少,水面没有达到溢水杯口就进行步骤的操作。
B.步骤中,在向溢水杯中注满水时,当杯口仍有水在滴出时就将小桶放在杯口下,然后进行步骤的操作。
C.步骤中,金属块浸没后,溢水杯口仍有水在滴出时就进行步骤的操作。
D.步骤中,溢水杯中注满盐水并按照图示步骤进行正确的操作。
小红用蜡块按照如图乙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请将下述实验过程补充完整。实验操作: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______ ,直至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在天平左盘放置装满水的溢水杯,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______ ,直至天平平衡。
将蜡块轻轻放入溢水杯中,天平左端下降,同时蜡块排开的水从溢水杯口流进量筒中观察天平的状态。
分析论证:
上述实验中,将蜡块放入溢水杯中,在排开的水全部流出后,如果天平出现______ 现象,则可以说明。
因为蜡块在水中漂浮,所以 ______ 选填“”、“”或“”。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有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对铁钉的吸引,空中飞翔的小鸟受到的重力等;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置,不相互挤压的桌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因此有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受力物体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所以选项A、、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
从力的概念,力作用的相互性,一个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物体直接接触作用,二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作用,等知识点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作用的相互性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2.【答案】
【解析】解:字典处于静止状态,属于平衡状态,字典此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那么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而桌子会受到重力、书给它的压力和地面给它的支持力,那么桌子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题目中没有合适选项。
故选:。
这道题考查的是平衡力的识别,在判断是否属于一对平衡力时,只要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题目不难选出。
本题目就是考查平衡力的识别,在判断是否处于一对平衡力时,根据平衡条件便可判断出。
3.【答案】
【解析】解:“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是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条件下得出的,此时的力臂正是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为得出普遍结论,应改变力的方向使力臂不等于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故正确的实验操作应该是、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
故选:。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阻力臂。力臂不一定是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为得出普遍结论,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力与杠杆不垂直,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力臂的概念,它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4.【答案】
【解析】解: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不省力,故用定滑轮拉同一重物,沿三个不同方向,用的拉力大小相等,即、、都等于物体的重力。
故选:。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定滑轮工作特点的了解和掌握,记住定滑轮的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5.【答案】
【解析】解:假设救生圈浸没在水中,则救生圈所受到的浮力为:


并且人在水里也受到水的浮力,也排开一部分水,
所以,人和救生圈漂浮,人和圈可以部分露出水面;
故选:。
判定人和救生圈的状态即浮沉决定于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浮力可由阿基米德原理计算,重力等于人和圈的重力之和。
本题考查知识点关于浮力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属于中档题。本题考查浮力、体积、密度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知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是一道好题。
6.【答案】
【解析】解:“天宫一号”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少,因为机械能守恒,所以动能增加。
故选:。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本题考查了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属于基本内容。在判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时,要注意看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怎么变化。
7.【答案】
【解析】解:、机器下面加有圆形钢管,拉力等于机器与钢管之间的滚动摩擦力,用关系式表示为;
B、使用一个定滑轮来拉动机器,定滑轮不省力,拉力等于机器和水平地面的摩擦力,用关系式表示为;
C、使用一个定滑轮来拉动钢管上面的机械,定滑轮不省力,拉力等于机器和钢管之间的滚动摩擦力,用关系式表示为;
D、使用一个动滑轮来拉动钢管上面的机械,动滑轮省一半力,拉力等于机器和钢管之间滚动摩擦力的一半,用关系式表示是;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用关系式表示为,由此可知,图这种情况最省力。
故选:。
水平移动物体时,需要克服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力,达到省力的目的;
在理想状况下,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定滑轮不省力。
据此分析,做出判断。
这道题结合了摩擦力和定滑轮、动滑轮的有关知识,是一道综合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能够将我们学到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分析,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道好题,也是一道易错题。
8.【答案】
【解析】解:、由图知,正方体排开甲容器中液体的体积小于正方体排开乙容器中液体的体积,、两个正方体体积相等,将、两个正方体分别放到两个容器中,两容器中的液面相平,故甲容器中液体的体积大于乙容器中液体的体积,又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根据知,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故A正确;
B、由知,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又知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根据可知,甲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故B错误;
C、由图知,正方体在甲容器中漂浮,正方体在乙容器中悬浮,故AB所受浮力等于各自的重力;而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正方体排开甲容器中液体的体积小于正方体排开乙容器中液体的体积,根据知,正方体受到的浮力小于正方体受到的浮力,故A正方体的重力小于正方体受到的重力。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两容器完全相同,则重力相等,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液体和物体的重力之和,所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故C正确;
D、由图知,正方体在甲容器中漂浮,故A的密度等于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正方体在乙容器中悬浮,故B的密度等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而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故A的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将物体放到乙容器中静止时,仍然漂浮,浮力等于其重力,正方体在甲容器中漂浮,故A所受浮力等于其自身重力。所以将物体分别放到甲、乙两个容器中,静止时所受的浮力相等。故D正确。
故选:。
根据图示得出两正方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结合已知条件得出放入两正方体前两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关系,又知两正方体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判断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
知道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又知两液面相平,根据判断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液体和物体的重力之和;
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将物体放到乙容器中静止时的状态,然后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得出其受到的浮力大小,进行比较。
本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压强和密度公式的应用,一定要掌握物体浮沉情况与密度的关系,同时要搞清不同状态下漂浮、悬浮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9.【答案】
【解析】解:、从图象上可以看出,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论其速度大小如何,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两次实验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故A错误、C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木块运动的速度较小,而木块的质量不变,所以第一次木块具有的动能小,故B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木块运动的速度较大,而木块所受的拉力不变,根据公式可知,拉力第二次做功的功率大,故D正确。
故选:。
先判断木块两次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拉力和摩擦力的关系;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利用图象比较速度的大小,从而确定动能的大小;
根据决定功率的因素即木块的拉力和木块的速度进行分析功率的大小。
本题要结合物体受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和对图象的理解来解决,有一定的难度。
10.【答案】
【解析】【分析】
由滑轮组的结构可以看出,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则拉力移动的距离,据此求绳末端移动的距离;
利用速度公式求绳末端移动的速度;
利用求拉力所做的有用功;
知道效率,利用求拉力做的总功。
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有用功、总功、的应用,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是本题的突破口。
【解答】
D.由图知,,绳末端移动的距离,故D错误;
C.绳末端移动的速度:,故C错误;
A.拉力所做的有用功,故A正确;
B.因为效率,所以拉力所做的总功,故B正确。
故选:。
11.【答案】等于 增大
【解析】解:僵持状态下,布带处于静止状态,甲对布带的拉力和乙对布带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
参赛队员为了获胜,在鞋底上缠绕几圈绳子,增大了鞋底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力。
故答案为:等于;增大。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本题通过一种拔河比赛,考查了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12.【答案】;
【解析】【分析】矿泉水瓶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静止所以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
水倒满高的纸杯,水的深度是,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杯底受到的水的压强
本题考查重力的计算、二力平衡的知识、液体压强的计算,容易出错的是在计算瓶子的重力时容易忽略水的重力,在解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解答】
解:矿泉水瓶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说明它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是相等的;一瓶水的总重力等于水的重力加上空瓶子的重力,即:
桌面对瓶的支持力
水倒满一个高的纸杯,杯底受到的水的压强为:
故答案为:;.
13.【答案】减小 不变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大气压的存在即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解答】
用嘴对一小空瓶吸一口气,使瓶内气体变少,气压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瓶外的大气压不变,此时小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在了嘴唇上。
故答案为:减小;不变。
14.【答案】变大;支持
【解析】解:由于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舰载机着舰后,航母重力变大,所受的浮力将变大.
舰载机停在航母甲板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属于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变大;支持.
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本题以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为内容,考查漂浮条件、平衡力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是中考的热点题型.
15.【答案】减速;惯性;减小
【解析】解:汽车急刹车时,汽车急剧减速,司机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这样就会撞到前面的方向盘上,对司机造成伤害。安全气囊在此时自动充气弹出,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减小了对司机的压强,避免造成人体伤害。
故答案为:减速;惯性;减小。
气囊的作用是急刹车时对司机起一个保护作用。由于急刹车会带来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对人造成伤害入手进行分析即可解决问题。
首先要明确汽车急刹车时的整个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16.【答案】
【解析】解:他在前内做的功:,
在前内做功的功率:;
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里,虽然有力,但是杠铃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没做功,
由可知,后内他的功率是。
故答案为:;。
根据求前所做的功,根据求做功的功率;
做功的条件是:一是看物体是否受力,二是看物体是否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所以停住不动时不做功,根据可知后的做功功率。
本题考查了功和功率的计算,关键是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17.【答案】
【解析】解:;


故答案为:;。
根据即可求出起重机的总功率;再根据起重机所做的总功减去额外功就是有用功,然后利用即可求出机械效率。
此题主要考查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等知识点,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18.【答案】重 形状
【解析】解:空中飞行的足球,若不计空气对它的阻力,则球只受重力作用;
进球时球与网接触,球网网眼变大,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故答案为:重;物体形状。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题考查了对重力的了解,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属基础题。
19.【答案】不变 减小 月球表面
【解析】解: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且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嫦娥三号”所载“玉兔”号月球车的质量不变;
“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着陆后,速度从逐渐减小为,在减速过程中,动能减小;
“速度从逐渐减小为”所选的参照物是月球表面;
故答案为:不变;减小;月球表面。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质量,且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影响动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
要判断物体的动与静,就要比较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选择参照物的关键是首先找出被研究物体,然后选择该物体之外的物体进行位置的比较。
月球和太空中的一些现象,学生无法直接来体验,只能根据一些科普知识来推断,所以要关注新闻,了解重要事件,挖掘和物理知识相关的内容。
20.【答案】
【解析】解:大黄鸭的重力,
大黄鸭浮在海面上,
大黄鸭受到的浮力,

浸在水中的体积。
故答案为:。
已知大黄鸭的质量可求的其重力,根据漂浮条件求出,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公式求排开水的体积。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及推导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综合性强,有难度。
21.【答案】;在不超过绳子承受的最大拉力和不超弹簧测力计量程的情况下,增大钩码重力
【解析】解: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用该装置匀速提升钩码时,动滑轮重不变,根据可知,要提高机械效率,可以在不超过绳子承受的最大拉力和不超弹簧测力计量程的情况下,增大钩码重力.
故答案为:;在不超过绳子承受的最大拉力和不超弹簧测力计量程的情况下,增大钩码重力.
根据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根据作出分析和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机械效率高低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22.【答案】解:过支点作出动力作用线的垂线,即为动力臂如图所示:

【解析】力臂的画法:首先根据杠杆的示意图,确定杠杆的支点。
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作力臂时重点是找出支点与力的作用线,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23.【答案】解: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光滑斜面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受到的力有重力和支持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与支持面向下。该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如下:

【解析】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光滑斜面时,受到的力有重力和支持力。利用重力和支持力的特点作出该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判断此种状态下的物体受力情况,关键是要看是不是有摩擦力,如果说斜面光滑,一般认为是没有摩擦力的。
24.【答案】解:使用滑轮组提高重物时最省力,应该有更多的绳子承担动滑轮的重,此滑轮组从动滑轮开始绕线可由段绳子承担动滑轮的重,此时最省力,绕线时可遵循“奇动偶定”也就是奇数段绳子时可从动滑轮开始绕线,偶数段绳子时可从定滑轮开始绕线。
故答案为:
【解析】和动滑轮以及物体相连的绳子有几根,就是有几根绳子承担物重,拉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
省力多少和绳子的绕法,决定于滑轮组的使用效果。和动滑轮以及物体相连的绳子有几根,就是有几根绳子承担物重,拉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物体上升的距离就是绳子移动几分之一。
25.【答案】答:飞机减速下降过程中,飞机质量一定,速度减小,动能减小;所处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
飞机被飞鸟撞击后,飞机前段受到飞鸟力的作用,出现明显凹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析】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影响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因素以及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解答.
26.【答案】解:
为了便于分析,给线段标上、、、四个点,如下图,根据图象分析如下:
由图象可知,当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
图象中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的情况,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拉力,
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时根据得:

由公式可求出物体的质量,
则圆柱体密度。
由图象可知,不考虑水面上升,圆柱体在刚浸没时,物体又下降,则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
因此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
答:圆柱体的重力为。
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
圆柱体的密度为。
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为。
【解析】由图可知段圆柱体未浸入液体,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的重力,所以从图中可读出圆柱体的重力大小。
由题意可知图中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的情况,由图可知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测力计对圆柱体的拉力为,再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求出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得圆柱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得圆柱体的密度。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压强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根据浸入液体的深度计算液体压强的大小。
本题用到的知识点有重力、质量、密度、二力平衡、受力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压强的计算等,考查学生结合图象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难度较大。
27.【答案】解: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汽车对路面的压强:

由得,
汽车前进的距离:

绳子移动的距离:

拉力做的功:

拉力的功率:

因为,
所以,
因为,所以摩擦力.
答:汽车对路面的压强为.
拉力做的功为;功率为
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汽车所受的阻力为.
【解析】根据每个车轮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求出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又知卡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利用压强公式可求得汽车对路面的压强;
利用速度公式变形求出汽车前进的距离,进而根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求出绳子移动的距离,再利用功的计算公式和求出拉力做的功和功率;
根据机械效率求得有用功,再利用变形求得牵引力,汽车匀速前进,牵引力等于车所受的阻力.
此题涉及到了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等多个知识点,有一定的拔高难度,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28.【答案】凹陷程度 转换法 甲、乙 大 丙、丁 小
【解析】解:压力作用效果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海绵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运用了转换法;
甲、乙两图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海绵形变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所以甲、乙实验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丙、丁两图压力大小相等,受力面积越小,海绵的形变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所以丙、丁实验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故答案为:凹陷程度;转换法;甲、乙;大;丙、丁;小。
压力作用效果用物体形变大小来反映。
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掌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29.【答案】质量;不同;速度;同一高度;控制变量;木块移动的距离。
【解析】【解析】
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若要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需控制小球的质量相同,速度不同。所以应选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使两球在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来;
同理,若要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需控制小球的速度相同,质量不同。所以应选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使两球从斜面的相同高度滚下来。这样控制速度相同;
在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两种科学研究方法;
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实验时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
由小球推动木块移动距离的远近来体现球的动能多少,是一种转换法。
故答案为:质量;不同;速度;同一高度;控制变量;木块移动的距离。
【分析】
动能的决定因素有两个:质量和速度,要利用控制变量法去研究,研究与速度关系时要保证质量相同,速度不同。研究与质量关系时,要保证速度相同,质量不同;
小球速度的大小是通过改变小球在斜面上的高度实现的,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物体被推动移动的距离体现的。
动能的决定因素有两个:质量和速度。要研究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时,要从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入手分析。注意解本题时,要把握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30.【答案】 增大 不会
【解析】解:甲图中,绳子的有效段数为,若物体上升,绳端移动的距离为:

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额外功是:

不计绳重及摩擦,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为额外功,根据
若仅增加物体重,因动滑轮的重力不变,根据上式可知,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增大;
将图甲中拉力的方向改为图乙所示,因定滑轮不省力,故拉力大小不变,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会改变。
丙图中,绳子的有效段数最多为,此时最省力,故比图甲更省力的绕线方法如下所示:
故答案为:;;;增大;不会;。
根据甲图确定绳子的有效段数,根据得出绳端移动的距离;
根据机械效率公式得出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根据得出额外功大小;
不计绳重及摩擦,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为额外功,根据
分析;
定滑轮不省力,故拉力大小不变,据此分析;
丙图中,绳子的有效段数最多为,据此作图。
本题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考查数据分析及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等知识。
31.【答案】 平衡螺母 游码 自动恢复平衡
【解析】解:
观察图示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其排开水的重力,即:,而实际测量时得出;说明物体排出的水的重力大于物体受到的浮力,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在步骤中,在向溢水杯中注满水时,当杯口仍有水在滴出时就将小桶放在杯口下,然后进行步骤的操作,故B正确;
A、步骤中,向溢水杯中注水过少,水面没有达到溢水杯口就进行步骤的操作,会使物体排出的水的重力小于物体受到的浮力,故A错误;
C、步骤中,金属块浸没后,溢水杯口仍有水在滴出时就进行步骤的操作,由于溢水杯没有说明是否装满水,无法判断,故C错误;
D、步骤中,溢水杯中应注满水,而不是盐水,并按照图示步骤进行正确的操作,故D错误;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在天平左盘放置装满水的溢水杯,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将蜡块轻轻放入溢水杯中,天平左端下沉,同时蜡块排开的水从溢水杯口流进量筒中,观察天平的状态。
分析论证:
上述实验中,将蜡块放入溢水杯中,在排开的水全部流出后,根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可知,如果天平横梁能够自动恢复平衡,则可以说明;
因为蜡块在水中漂浮,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平衡螺母;游码;分析论证自动恢复平衡;;。
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进行比较;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其排开水的重力,即可做出判断;
使用天平前,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到标尺的左端零刻度线,然后调节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天平左盘放置装满水的溢水杯,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分析论证:
根据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根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进行分析;
根据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进行分析;
由上述得出结论。
本题目就是考查学生对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还有学生对图片的分析能力,控制变量法应用的灵活程度。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