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八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八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3 05:2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八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1839年,他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2万多箱鸦片。“他”是指(  )
A. 陈化成 B. 林则徐 C. 邓世昌 D. 关天培
2.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 保护鸦片贸易 B. 割占中国领土 C. 打开中国市场 D. 传播西方文明
3. 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4.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和都城是(  )
A. 石达开 西安 B. 朱元璋 北京 C. 洪秀全 天京 D. 杨秀清 广州
5. 以下企业中属于洋务运动中,为实现“求富”目的而创办的民用企业是(  )
A. 江南制造总局 B. 轮船招商局 C. 安庆内军械所 D. 福州船政局
6.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具体表现在(  )
A. 战争赔款数额巨大 B. 开放的通商口岸增加
C. 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D. 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减少
7. “我们常说科举制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悲剧,但1895年就是那群举子揭开了一场延续数年的救亡运动的序幕。”该文中的“那群举子”的举动是(  )
A. 颁布《定国是诏》 B. 成立保国会 C. 公车上书 D. 创办《中外纪闻》
8. 在下面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哪几次攻进了北京城,并大肆抢劫(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9. 八国联军兴师动众入侵中国,其目的是为了镇压(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洋务运动
10. 在课本剧《孙中山》的排练现场,扮演孙中山的同学应说的台词是()
A. “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B.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 “兼容并包,学术自由。”
11. 它迷信“强人政治”,习惯了大权独揽,被国人骂作“窃园大盗”这里的“他”指的是(  )
A. 李鸿章 B. 黎元洪 C. 段祺瑞 D. 袁世凯
12. 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
A. 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3.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敬告青年》 B. 《新青年》 C. 《每周评论》 D. 《民报》
14.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 鲁迅《狂人日记》发表 B. “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
C. 《青年杂志》的创办 D. 文学革命和白话文的提出
15. 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积弊,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当时中国社会的积弊是(  )
A. 专制与愚昧 B. 封闭与自大 C. 落后与野蛮 D. 迷信与盲从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显示了洋枪洋炮的厉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在联合外国人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人进一步认识到,要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外国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就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材料二:他是广东南海人,受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影响,要求改变现状。他多次上书当朝皇帝,并指出,形势已发展到“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揭竿斩木,已可忧危”的地步,如不及时变法,列强的侵略会变本加厉,人民的斗争会风起云涌。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伤害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1) 材料一中统治阶级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展的一场自救运动是什么运动?开展这场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 材料二中,“他”是指谁?这场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3) 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年代 英输华货物总值
1837-1839年 年均不到100万英镑
1845年 约179万英镑
1846年 约239万英镑
材料三:“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材料四: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1) 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 请你辨析材表格中的材料二,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3) 材料三中的“绅士”指谁?
(4) 材料四的事件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材料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18.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勇于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诏书,宣布实施变法: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准许官民上书言事,任用维新人士;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的发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废除八股取士,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实行征兵制,扩建海军,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二: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指出其在经济和教育方面的主张各有哪些?
(2) 材料二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具有什么性质?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3) 材料二的规定体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哪一主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
故选:B。
本题考查林则徐的主要活动,重点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的史实。
2.【答案】C
【解析】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急需广阔的市场和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英国就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所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要打开中国市场。A项是属于原因方面的,B项是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D项也属于原因方面的内容。
故选:C。
本题考察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解题时要注意“根本”一词。
本题考察同学们对鸦片战争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关于鸦片战争,同学们不仅要识记它的基础知识点,还要对鸦片战争的原因,目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
3.【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可得历史知识点是有人劫掠圆明园,盗窃了许多精美的历史文物,其中包括十二生肖铜兽首。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太后和咸丰皇帝逃亡承德。英法联军抢劫焚毁了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等,并在北京城郊劫掠烧杀近50天。
故选:B。
本题的关键词有“圆明园”、圆明园被盗窃失落的历史文物十二生肖铜兽首,考察的知识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犯下的罪行。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属于中国近代史中屈辱史的一部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犯下罪行的有力证据。应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4.【答案】C
【解析】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北伐和西征,全盛时拥有中国半壁江山。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和都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5.【答案】B
【解析】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民用企业。
故选:B。
本题以洋务派提出的“求富”口号为依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知识。
本题以洋务派提出的“求富”口号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洋务运动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6.【答案】C
【解析】1895年中国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在之前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是没有的。所以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的明显变化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故选:C。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在对华输出商品的同时,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办厂,进一步扩张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共同掠夺中国。
《马关条约》对于中国造成的深重灾难,即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究竟是如何加深的,这就要从条约的具体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来考虑。
7.【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这是公车上书。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这次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故选:C。
本题考查维新变法运动的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8.【答案】B
【解析】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烧杀抢掠,并火烧了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为镇压义和团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8月中旬攻占北京,八国联军在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
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C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1900年夏,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10.【答案】C
【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纲领。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A是林则徐的话语,B是谭嗣同的话语,C是蔡元培的话语。
故选:C。
本题考查孙中山。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事件以及作用。
11.【答案】D
【解析】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下令恢复帝制,取消中华民国。袁世凯不赞成共和,他迷信“强人政治”,习惯了大权独揽,D是正确的选项;李鸿章是清朝末期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不是题干内容描述的人物,排除A;黎元洪是清末与中华民国政治家,中国北洋政府大总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不是题干内容描述的人物,排除B;段祺瑞是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不是题干内容描述的人物,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袁世凯复辟帝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辛亥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性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辛亥革命的性质、经过、结果和影响等.
13.【答案】B
【解析】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14.【答案】C
【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礼教发起进攻,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
故选:C。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本题以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5.【答案】A
【解析】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积弊,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当时中国社会的积弊是专制与愚昧。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16.【答案】【小题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小题2】康有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小题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或者为了打开中国大门)。
【小题2】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呈上升趋势。
【小题3】英法联军。
【小题4】《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或成为“洋人的朝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列强侵华战争及其影响。需要考生掌握鸦片战争的目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列强侵华战争及其影响,侧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考查考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18.【答案】【小题1】戊戌变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的发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小题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小题3】民权主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