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竹节人
六年级(上册)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竹节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手工玩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气息。
竹节人的文化内涵
寓意深刻
竹节人被赋予了寓意着忠诚、坚定、有韧性,象征着平凡而伟大的人。
文化传承
竹节人是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准备
01
选择优质的竹子,将其锯成一定长度的竹段,并准备刀、锯、钻等工具。
竹节人的传统制作技艺
制作步骤
02
先将竹子锯成合适的长度,并用刀削去竹青,使竹子变得柔软易于编织。接着用钻在竹段两端钻孔,将线绳穿入其中,将竹子编织成人的形状。
制作要点
03
注意选择合适的竹子,掌握好削竹青的力度和钻孔的技术,以及线绳的选用和编织方法。
1
竹节人制作的价值观
2
3
竹节人的制作需要付出劳动和耐心,这体现了劳动创造美的价值观。
劳动价值观
竹节人既可供人们娱乐,又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审美观。
实用与审美结合
竹节人的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作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课前导入
作者简介
范锡林
笔名雪凌,江苏无锡人。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少年传奇小说和童话作品的创作,并有“范锡林少年大传奇系列”(五卷本)出版。
主要作品:《辟邪铜钱》《密道》《小巷三杰》等。
huō lǐn gē dɑ gùn
我 会 写
字词乐园
cái chóu xiàngdiāo duò
豁
凛
疙
瘩
棍
裁
筹
橡
雕
跺
tuí jǔ pā tì
我 会 写
字词乐园
颓
沮
趴
屉
字词乐园
疙瘩 疲倦 冰棍 橡皮 跺脚 颓然 沮丧
抽屉 威风凛凛 呆头呆脑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大步流星 暴露无遗 念念有词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风靡 雕刻 趴下
我 会 读
威风凛凛:
没头没脑:
呆头呆脑:
挖空心思:
叱咤风云:
别出心裁:
词语解释
字词乐园
形容威武雄壮,很有气派,声势逼人。
做事找不到头绪,或不知来历底细。也指不加区分地、整个地或者没来由、无缘无故。
形容迟钝、傻气的样子。
绞尽脑汁,想尽办法。
形容威力、声势极大。
独具一格,另外想出与众不同的主意、办法。
大步流星:
怒气冲冲:
暴露无遗:
念念有词: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词语解释
字词乐园
形容跨着大步,走得飞快。
形容满脸的怒气,异常激动。
全部、彻底地显露出来,毫无遗漏。
现多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多含讽刺诙谐意味。
忘记了一切。指过于兴奋而忘记一切。
形容心中非常满足。
轻手轻脚:
化为乌有:
沮丧:
词语解释
字词乐园
形容手、脚动作很轻。
变得什么都没有了。指全部丧失或完全落空。
灰心失望。
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的故事。
课堂集中营
课堂集中营
Contents
毛笔杆、一根纳鞋底的线
回忆课文:
小小竹节人是用什么制成的?
课堂集中营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从“寸把长的一截”“一对”“八截”“一根”等数量词中就可以看出作者制作竹节人时候非常用心,写出了作者对竹节人的珍惜。
课堂集中营
因为玩具的稀缺,更因为“新鲜的玩意儿”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而竹节人是“我”印象最深的玩具,在无处可买的现实下就自己动手制作,从而表现出竹节人在作者童年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作者为什么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课堂集中营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我”真的把毛笔弄丢了吗?
“我”将毛笔拿来做竹节人了。
课堂集中营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作者写破旧的课桌有什么作用?
作者写破旧的课桌,一方面是交代玩耍竹节人的主要场地,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竹节人作为玩具带给我们不可或缺的童年乐趣。
课堂集中营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嵌”“拉”“立”“站”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玩耍竹节人时的欢乐。
把竹节人比作健壮的壮士,也表现了作者观察的仔细。
课堂集中营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作者为什么要写给竹节人变身和取名?
在那个物质匮乏、文化生活贫乏的时代,“孙悟空”“金钩大王”是孩子们仅仅能够接触到的无所不能的英雄形象。把竹节人变身为孩子们喜爱的“孙悟空”“金钩大王”的形象,是对竹节人喜爱、珍惜之情的表达。
课堂集中营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写出了孩子们制作竹节人的用心之深,而“弄巧成拙”则写出了竹节人玩耍中的出其不意的乐趣。
课堂集中营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课文是写竹节人的,为什么要写围观的小伙伴们?
因为从围观的小伙伴们的动作“攒着”“跺脚拍手”“一哄作鸟兽散”等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爱竹节人,每一次的“搏斗”都不放过,所以要写围观。
课堂集中营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老师玩竹节人的动作、神态的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个课堂上严肃认真,课下童心不改的“老顽童”式的老师形象,表现出了竹节人受欢迎的程度。
课堂集中营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为什么?
因为在孩子们的心里,玩具非常重要,但是也比不上老师的地位。老师玩竹节人时“跟我们玩的入迷时一模一样”的愉悦神情,让我们觉得很满足,表现了孩子们的爱师尊师的情感。
竹节人
妙趣横生
爱师尊师
制作竹节人
偷玩被收
在玩
老师也爱
全文梳理
课堂集中营
搏斗之乐
样子——壮士
变身——“齐天小圣”“金钩大王” 伙伴围观
写作方法
融情于事
选取鲜活、典型、感人的细节去表现文章的中心。
这篇课文通过记叙竹节人的制作和玩耍的事来抒发对童年的怀念和尊师爱师的情感,把自己的感情融于对事件的描述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感动。这样的真情实感,是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描写的对象之中,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
课堂集中营
课堂小结
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把词语补充完整。
练习
前功尽( ) 威风( )( )
别出心( ) 技高一( )
得意( )( ) 虎视( )( )
一( )所( ) ( )( )有词
忘( )所以 全神( )注
心( )意足 化为( )( )
弃
筹
贯
满
乎
裁
凛 凛
乌 有
念 念
无 获
眈 眈
扬 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