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虹桥中学九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虹桥中学九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2 15:0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虹桥中学九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24.0分)
1. 如图是为了纪念图坦卡蒙法老的古墓被发现100周年,由比利时邮政发行的邮票。这套邮票版张做了类似于折纸的设计。若你按照折纸的线路叠起来,最后就会呈现出一个立体的金字塔造型!创造金字塔的国度是(  )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古罗马
2. 下列关于古代埃及文明表述正确的是(  )
A. 古埃及文明历经曲折但未间断 B. 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C. 孔雀王朝是古埃及文明的鼎盛时期 D. 楔形文字为研究古埃及开启新纪元
3. 公元前18世纪,他在位时,完成两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他死后,国力衰落。材料中的“他”是(  )
A. 阿育王 B. 伯里克利 C. 屋大维 D. 汉谟拉比
4. 1921年至1922年间,考古学家班纳吉发现了大约建于 4500年前的摩亨佐 达罗遗址。因其见证了早期城市规划的雏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考古发现为我们研究哪一地区文明提供重要依据?(  )
A. 古代埃及文明 B. 古代苏美尔文明 C. 古代印度文明 D. 古代华夏文明
5. 征服古代印度,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的是?(  )
A. 腓尼基人 B. 苏美尔人 C. 雅利安人 D. 波斯人
6. 如图所示为某一宗教的发源地和传播路线,这一宗教是(  )
A. 道教 B. 基督教 C. 佛教 D. 伊斯兰教
7. 古希腊的城邦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的乡村辐射;多数城邦的经济都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人口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由此可见,希腊城邦的特征是(  )
A. 中央集权 B. 农耕文明 C. 小国寡民 D. 民主政治
8. 古希腊建筑师们在设计伊瑞克提翁神庙时,计划把6根单调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纤细,无法承受神庙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颈部,则会影响美观。建筑师们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给每个少女颈后保留一缕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  )
A. 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 B. 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C. 建筑师具有活跃思维和高超技艺 D. 希腊艺术人才辈出成就斐然
9.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印度和希腊成了世界上三个古典文化中心。当时中国、印度、希腊的哲学家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思考(  )
A. 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关系 B. 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
C. 如何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D. 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0. 巴黎圣母院最为世人熟悉的西立面(如图),大门从左(北)往右(南)依次是:玛利亚门、最后的审判门、圣安妮门(圣安妮是圣母玛利亚的母亲)。这些门拱上装饰着许多人物与故事,让不识字的信徒也可以了解宗教的历史。门拱上装饰的人物和故事与哪部经典有关(  )
A. 佛经 B. 《道德经》 C. 《圣经》 D. 《古兰经》
11. 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法兰克王国(  )
A. 分裂后形成了德意志、法兰西和英国的雏形
B. 国王与下属关系不同于中国皇帝与臣僚关系
C. 实行限制基督教的政策
D. 国王查理统治时期的版图与罗马帝国相当
12. 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
A. 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B. 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C. 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 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13. 庄园法庭档案记录: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罚款。庄园法庭此举(  )
A. 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B. 加速了庄园经济的瓦解
C. 推动了城市的兴起 D. 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
14. 10世纪后,西欧工商业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生产力的提高 B. 交通的发展 C. 庄园主的支持 D. 大学的创办
15. 13、14世纪,欧洲城市中有一支不断发展壮大的新的政治力量,它是(  )
A. 封建农奴 B. 庄园领主 C. 富裕农民 D. 市民阶层
16. 人们习惯将欧洲的中世纪称为是“黑暗时代”,然而,这个时代却结出了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如图是中世纪兴起的牛津大学,其最初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 为传播宗教的需要
B. 摆脱教会对教育控制
C. 为宣传无神论需要
D. 欧洲城市复兴的推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0分)
17. 制度创新是国家治理能力象征,也是政治文明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说:雅典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看法。
材料二: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人的人没资格从事高 等级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印度种姓制度中统治阶级所包括的阶层。并写出该制度实质。
材料三: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有了某种秩序,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由于有效忠关系、经济关系,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虽然会造成权力的分散,但确实给地方带来了安定,形成了一个很有序的社会。
(3) 依据材料三内容,阐述封君封臣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封君封臣制的基本特征。
材料四: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
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
(4) 依据材料四,说明庄园有什么特点?并指出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18. 法制建设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划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法典中还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1) 材料一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该法典在法制史上有何地位?
材料二:
公元前451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提议下,罗马政府制定法律公布于罗马广场。《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有权将不能如期还债的债务人送交法庭、戴枷拘禁、出卖为奴,甚至处死;在没有继承人的情况下,按照死者的遗嘱处理财产继承问题:在既没有继承人又没有遗嘱的情况下,由父系近亲成员继承财产。
(2) 材料二中《十二铜表法》的规定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指出《十二铜表法》有什么进步性?
有人说:“罗马可谓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你是否赞同?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三: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律文献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为此他命人编修新的法律文献,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3) 材料三中查士丁尼命人编写新的法律文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罗马民法大全》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
(4) 结合上述内容,谈谈古代法律有何重大局限性。
19. 读图,回答问题
(1) 材料一中,图1的古代文明与图2的古代文明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 请你列举图1中“B”处领先世界的文明成果一例。
(3) 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的主要特征。面对不同文明,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故A符合题意;创造金字塔的国度是古埃及,不是古巴比伦、古印度、古罗马,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创造金字塔的国度是古埃及。
2.【答案】B
【解析】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故B符合题意;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排除A;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排除C;象形文字为研究古埃及开启新纪元。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王国,史称古巴比伦王国。他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故D符合题意;阿育王是印度的国王,排除A;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排除B;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建立者,与“完成两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不符,排除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巴比伦与汉谟拉比的统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巴比伦与汉谟拉比的统治。
4.【答案】C
【解析】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哈拉帕和摩亨佐 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故C符合题意;摩亨佐 达罗遗址属于古代印度文明,不是古代埃及文明、古代苏美尔文明、古代华夏文明,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古印度文明,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古印度文明,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摩亨佐 达罗遗址属于古代印度文明。
5.【答案】C
【解析】征服古代印度,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的是雅利安人。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古印度。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雅利安人征服古代印度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6.【答案】C
【解析】题干给出的是佛教发源地和传播路线图。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发展,并向外传播。向北,经中亚传到中国大部分地区,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的傣族地区。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佛教。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
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小块的平原形成了希腊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粮食匮乏使希腊人只能依赖海外贸易,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希腊著名的城邦。识记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希腊最强大的两个奴隶制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
8.【答案】A
【解析】据“古希腊建筑师们在设计伊瑞克提翁神庙时,计划把6根单调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纤细,无法承受神庙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颈部,则会影响美观。建筑师们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给每个少女颈后保留一缕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可知,材料既体现了人文精神,又注意到了审美情趣,所以是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的建筑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古希腊的建筑的相关史实。
9.【答案】D
【解析】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印度和希腊成了世界上三个古典文化中心,人类精神开始了觉醒,当时中国、印度、希腊的哲学家们提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人的理性精神也从而得到了发扬。D项正确。“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关系”是古印度的哲学家提出的,排除A项;“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提出的,排除B项;“如何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在古代中国提出的,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印度、希腊的哲学家们共同思考的问题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中国、印度、希腊的哲学家们的共同之处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解析】A.佛经与佛教有关,排除A。
B.《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排除B。
C.根据材料“玛利亚门、最后的审判门、圣安妮门(圣安妮是圣母玛利亚的母亲)”及所学可知,题干信息与基督教的《圣经》有关,C项正确。
D.《古兰经》是伊斯兰的经典,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基督教的相关内容,古代建筑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基督教的相关内容,识记古代建筑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1.【答案】B
【解析】A.分裂后形成了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的雏形,没有英国,A不符合题意。
B.国王与下属关系不同于中国皇帝与臣僚关系,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实行鼓励,而不是限制基督教的政策,C不符合题意。
D.国王查理统治时期的版图与原来的西罗马帝国相当,不是与罗马帝国相当,D不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解答。
解答本题要把握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2.【答案】A
【解析】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会的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经济上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拥有占据西欧的三分之一土地。在政治上,神权高于一切,可以和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当时西欧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都是基督教僧侣。
故选:A。
本题考查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下的基督教会。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下基督教会罗马教廷的地位。
13.【答案】D
【解析】由材料“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罚款”可知,庄园法庭对一些违法者进行惩处,表明庄园法庭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加速了庄园经济的瓦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庄园法庭与城市的兴起无联系,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庄园法庭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庄园法庭的相关知识。
14.【答案】A
【解析】10世纪起,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10世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的城市,意大利、法国、英国、德意志等都有许多著名的城市。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故选:A。
本题考查中世纪欧洲封建城市。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城市的兴起、特点以及意义。
15.【答案】D
【解析】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13、14世纪,欧洲城市中有一支不断发展壮大的新的政治力量为切入点,考查的是资产阶级萌芽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资产阶级萌芽的有关内容。
1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许多西欧城市挣脱了领主与都会的束缚,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环境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中世纪兴起的牛津大学,其最初兴起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城市复兴的推动。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欧洲封建城市。掌握大学兴起的原因。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城市的兴起、特点以及意义。
17.【答案】【小题1】①在伯里克利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扩大,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还建立了津贴制度;②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奴隶制阶级的民主。
【小题2】包括阶层:婆罗门、刹帝利。实质:种姓制度是森严的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小题3】作用:封君封臣制使得西欧社会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了良好秩序,对西欧封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协调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有效统治下层人民。特征:严格的等级性(或等级森严)、权利与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小题4】特点: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政治经济单位。经济基础:封建庄园。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需要考生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实质。
(2)本题主要考查印度种姓制度,需要考生掌握种姓制度的内容及实质。
(3)本题主要考查封君封臣制,需要考生掌握封君封臣制的作用和基本特征。
(4)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封建庄园,需要考生掌握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及地位。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印度种姓制度、封君封臣制、西欧封建庄园的相关知识。
18.【答案】【小题1】《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小题2】《十二铜表法》维护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进步性: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小题3】目的: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地位: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小题4】只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解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等相关史实。
19.【答案】【小题1】图一的古代文明是大河流域文明,图二的古代文明是海洋文明。主要因素:自然地理环境不同。
【小题2】《汉谟拉比法典》、制定阴历、楔形文字。
【小题3】特征:多源性、多元化、多样性、共容性;态度:文明是多元的,所有的文明都有自身的优点,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都应该被尊重;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明,合理吸收不同文明的积极成分,自觉抵制消极成分,反对全盘接受和全盘否定;提倡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金字塔和埃及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大河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金字塔和埃及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等相关史实。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