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2 15:2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初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影响, ______;雄鹰打破风暴的阻遏影响,______;骏马突破缰绳的束缚影响,______;海燕则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
A. 飞向云霄 迎向光明 奔驰原野 B. 迎向光明 飞向云霄 奔驰原野
C. 迎向光明 奔驰原野 飞向云霄 D. 奔驰原野 迎向光明 飞向云霄
2.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专注力是至关重要的
②不专注无以攻坚克难,不专注无以固本开新
③有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
④在把坎坷之路铺成胜利坦途的所有筑梦力量中
⑤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
A. ③②④①⑤ B. ④①②③⑤ C. ②④①③⑤ D. ④②①③⑤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六一”儿童节这天,五湖四海的儿童共度这美好的节日。
B. 李明同学在短跑比赛中一马当先,其他运动员都过犹不及。
C. 认准目标,锲而不舍,就一定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D.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征程,祖国大地万象更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4. 《朝花夕拾》中还刻画了其他几个对鲁迅成长影响巨大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伟大的神力”的替“我”买来《山海经》的保姆 ______ ,有“方正、质朴、博学”的私塾老师 ______ ,有毫无狭隘民族偏见的日本医学教授 ______ 。
三、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5. 默写。
(1) ______ ,以观沧海。 ______ ,山岛竦峙。
(2) ______ ,若出其中; ______ ,若出其里。
(1) 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 。
(4) ______ , ______ ,古道西风瘦马。
(2) 乡书何处达? ______
(6) ______ ,洪波涌起。
(3) 遥怜故园菊, ______ 。
(8) ______ ,落花时节又逢君。
(4) 峨眉山月半轮秋, ______ 。
(5) 不知何处吹芦管, ______ 。
(11) ______ ,我言秋日胜春朝。
(6) 僵卧孤村不自哀, ______ 。
(7) 终古高云簇此城, ______ 。
(14) 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
(8)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达风雨梦境,忧国忧民的诗句: ______ , ______ 。
(9) 《潼关》中表达冲决罗网,勇往直前的诗句: ______ , ______ 。
(1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中,抒写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11)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6. 阅读《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唐僧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① _____,② 。一头拭迸坡前草,③______.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1) 《西游记》中,常用诗的形式陈述事件的发展。选文中的诗句记叙了孙悟空拜别师傅、嘱托师弟、腾云离去的过程。请将下列三句诗的选项字母依次填在答题卡相应横线处,要求对仗工整,内容通顺。
A.含悲留意嘱沙僧 B.两脚蹬翻地上藤 C.噙泪叩头辞长老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2) 选文中,唐僧为何不要孙悟空做徒弟了?
(3)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具有丰富的性格特点。选文中,孙悟空受冤枉被逐出师门,依然忠诚于师傅。一“变”一“拜”,依依不舍,洒泪惜别,从中我们看到了孙悟空重情重义的一面。孙悟空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请结合《西游记》的其他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7. 阅读回答问题。
《琐记》节选
①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轻,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②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③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④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⑤虽然如此,孩子们总还喜欢到她那里去。假如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去寻母亲去罢,好的是骂一通,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
⑥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我其实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橱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⑦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橱,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轻,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⑧好。那么,走罢!
(1)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四近: ______
②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凿: ______
(2) 从选文看,衍太太一开始给我的印象是怎样的?
(3) 当“我”同衍太太的接触逐渐深入,“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阅读文章说说她的哪些地方令“我不满足”?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8. 阅读回答问题。
枭将东徙
枭逢鸠②。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呜,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注释]①枭:一种凶猛的鸟。②鸠:一种鸟,形状像鸽,有斑鸠、山鸠等。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子将安之 ______
②我将东徙 ______
③不能更鸣 ______
(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3) 鸠对枭东徙持什么态度?用原文回答。
(4) 你对枭东徙持什么态度呢?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9. 作文。
六年的小学生活结束了。在这六年的生活中,我们一天天在长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感恩他人,懂得了珍惜幸福……请你以“懂得”为话题,回顾六年来记忆最深刻的那件事、那个人,用文字记录下你从中懂得的那个生活道理,人生启示。
要求:
题目自拟,字迹端正,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 500字;文通字顺,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不出现学校、人物的真名。
八、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0. 文字填空。
六年的小学时光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回首过去,最为快乐的是有“朋友”相伴: shū jí ______ 是“朋友”,潜心阅读,你会收获知识,走向向往的lǐnɡ yù ______ ;困境是“朋友”,勇敢面对,你会得到duàn liàn ______ ,活出jié rán ______ 不同的人生。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前后文的照应关系来填空,根据“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影响”的提示,第一空选“迎向光明”,根据“雄鹰打破风暴的阻遏影响”的提示,第二空选“飞向云霄”,根据“骏马突破缰绳的束缚影响”的提示,第三空选“奔驰原野”。
故选:B。
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这类考题主要是用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力。
2.【答案】B
【解析】这是一段关于强调“专注力”重要性的语段。④提供“所有筑梦力量”的语境,作为前提条件,放在首位,①紧承④提出观点:在所有筑梦力量中,专注力是至关重要的。②紧承①反面阐述专注力的重要性,③的“不仅”与⑤的“更”构成递进关系,这两句用举例论证进一步论证专注力的重要性,应放在最后。故顺序为:④①②③⑤。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此题考查的是句子顺序的排列。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3.【答案】B
【解析】 ACD.正确;
B.有误,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皆不妥当,形容事情要适得其中。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答案】长妈妈(阿长),寿镜吾,藤野先生
【解析】答案:
(1)长妈妈(阿长)
(2)寿镜吾
(3)藤野先生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与人物的识记。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5.【答案】【小题1】东临碣石,水何澹澹,日月之行
【小题2】星汉灿烂,随君直到夜郎西
【小题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小题4】归雁洛阳边
【小题5】秋风萧瑟,应傍战场开
【小题6】正是江南好风景
【小题7】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夜征人尽望乡
【小题8】自古逢秋悲寂寥,尚思为国戍轮台
【小题9】秋风吹散马蹄声,何当共剪西窗烛
【小题1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小题11】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解析】答案:
(1)东临碣石 水何澹澹(重点字:澹)
(2)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3)随君直到夜郎西
(4)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重点字:藤)
(5)归雁洛阳边
(6)秋风萧瑟(重点字:瑟)
(7)应傍战场开
(8)正是江南好风景
(9)影入平羌江水流(重点字:羌)
(10)一夜征人尽望乡
(11)自古逢秋悲寂寥(重点字:寥)
(12)尚思为国戍轮台
(13)秋风吹散马蹄声
(14)何当共剪西窗烛
(15)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重点字:阑)
(16)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重点字:嫌)
(17)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8)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6.【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1)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和衔接。首先确定第③处,这句应该与上句“一头拭迸坡前草”形成对偶句,因此是“两脚蹬翻地上藤”。孙悟空离开以前,应该是先“辞长者”,再“嘱沙僧”,由此确定①、②两处的句子。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根据“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回目,可概括唐僧不要孙悟空做徒弟的原因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误以为孙悟空打死好人,要将他逐走。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性格的分析。孙悟空性格非常丰富,既有重情重义的一面,又有生性聪明、活泼、英勇、嫉恶如仇,不畏强权等诸多方面,选择其中一点,结合《西游记》的故事情节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1)①C ②A ③B
(2)示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误以为孙悟空打死好人,要将他逐走。
(3)示例:大闹天宫时,面对神通广大的天兵天将,面对权力至尊的玉皇大帝,面对佛法无边的如来佛祖,孙悟空毫不退缩,勇往直前,一直打到凌霄宝殿。从中可以看到孙悟空不畏强权的性格特点。
本题考查名著《西游记》文学常识及情节内容的积累。《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7.【答案】【小题1】四周、周围
【小题2】敲、打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根据“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可知,“四近”指四周、周围;结合“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可知,孩子们在“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去寻母亲,往往会被母亲用棒敲打,故“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中的“凿”指敲、打。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结合“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可知“我们”原意去衍太太家玩是因为她会不论我们闹出什么乱子,也不告诉“我们”的父母。
(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结合“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可概括:给“我”看不健康的书籍。结合“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可概括:怂恿孩子们比赛打旋子,孩子跌倒了反而在大人面前指责他;结合“‘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可概括:怂恿“我”偷母亲的首饰来变卖。结合“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可概括:传播“我”变卖家里东西的谣言。
答案:
(1)①四周、周围②敲、打
(2)衍太太对自己儿子虽然狠,对别人家孩子却很好,不轻易向各人父母告状,大家都愿意亲近她。
(3)①她将“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的书塞给“我”看;②她怂恿孩子打旋子,却在阿祥婶母看到阿祥跌倒时故意责备孩子们不听她“不要旋,不要旋”的忠告;③她一面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来变卖,一面放出流言诬陷“我”已经行窃。
选文写了衍太太怂恿孩子们吃冰;怂恿孩子们比赛打旋子,导致孩子摔倒后反怪孩子不听劝;教唆“我”偷母亲的钱和首饰,又背后造谣说“我”是家贼等事。文章以此表现了衍太太心术不正、搬弄是非、虚伪阴险、推卸责任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反感、憎恶之情。
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8.【答案】【小题1】去。
【小题2】搬迁。
【小题3】改变。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你要到哪里去?之,去。
②句意:我要搬到东边去。徙,搬迁。
③句意:不能改变叫声。更,改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重点词:以故,因此;徙,搬迁。句意:乡里的人都讨厌我的鸣叫的声音,因此向东搬迁。
(3)本题考查查找文章关键句子。
结合文言文内容和译文可知,“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徒犹恶子之声”表明了鸠对枭东徙是不赞成的。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赞成或不赞成均可,关键是观点鲜明,理由充足。如:赞成枭的东徙:枭鸣是本性使然,它不可能改变自己的本质属性,只有更换环境,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如今的时代是彰显个性的时代,我们应该在群体生活中保留自己的个性。
答案:
(1)①去。
②搬迁。
③改变。
(2)乡里的人都讨厌我的鸣叫的声音,因此向东搬迁。
(3)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4)枭东徙的做法并不明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大家讨厌的是枭的鸣叫声,所以枭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叫声,不管迁徙到哪里还是一样会被人们讨厌。
参考译文:
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说:“你要到哪里去?”猫头鹰说:“我要搬到东边去。”斑鸠问:“因为什么原因?”猫头鹰说:“乡里的人都讨厌我的鸣叫,因为这个缘故才向东迁移的。”斑鸠说:“你要是能改变你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能改变叫声,向东边搬,(东边的人)仍然讨厌你的声音。”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9.【答案】我在成长中懂得了担当 成长是一次蜕变,担当必定伴其一生。在成长中负有担当,在担当中长大成熟。
伟大的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幼时因为其父亲买了一把小斧头送给他,而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树给砍倒了,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闯了祸时,并没有逃避责任,而是勇于向自己的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后来也很宽宏大量地原谅了他。因为华盛顿的勇于承担责任,也因为父亲的宽容,华盛顿避免了父亲的责骂,也从中明白敢作敢当是应该的,也是必然的。
成长时有烦恼,有欢乐,有委屈,有赞扬,有失望,有希望,但是成长最重要的就是有担当。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过年在老家,家家户户都买了许多烟花爆竹迎新年,我们小孩子自然也有自己玩的小爆竹。一个上午,我和小伙伴们拿着鞭炮经过小姑家后园的菜地时,发现几只小姑养的小鸭子。鬼灵精怪的我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不如我们来炸小鸭子吧!”我们都左手拿着打火机,右手拿着鞭炮,点燃后就朝被竹竿围着的小鸭子丢去。“嘎,嘎,嘎……”随着鞭炮的响声,小鸭子吓得四处逃窜乱叫。望着小鸭子如此狼狈,我们都拍手称赞。
下午我回家时,看见小姑在教训堂弟堂妹们:“说,是不是你们中哪个炸了鸭子,有两只都奄奄一息了,快老实交代!”我望着如此愤怒的小姑,心中害怕了几分,身上冷汗直冒。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走了过去,用如细纹般的声音说道:“小姑,是我……”小姑转头看向我:“真的吗?平时你都是最乖巧懂事的啊!”“对不起,小姑,是我带着朋友一起炸的,当时太无聊了,我就……”我怯怯地说。
小姑叹了一口气,对我说:“算了,看你这孩子平时最懂礼貌,这次就饶过你吧,下不为例!”我怀着感激的泪说:“嗯,谢谢小姑。”刹那间,我觉得我长大了。
成长了的人不一定有担当,而有担当的人,一定是成长了。
【解析】本题是话题作文。在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困惑也就越来越多,在解决这些困惑的过程中,我们懂得了很多很多。本文适合写议论文,如果能选好角度,写记叙文也可以。写好这篇作文,一是写出思考领悟的过程结果。“懂得”是一个过程,是由不懂到懂;“懂得”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升华的理解;“懂得”更是一种呼应,是与对方的情感的呼应,理智的认同。在写作时,要写出“懂得”的对象那不为人知的一面,作为“懂得”的铺垫;要写出“我”与“懂得”对象的心灵的沟通,精神的认同;还要写出“懂得”的深度,你究竟懂得多少?你究竟懂得了什么?有哪些超拔的观点和独到的认识?构思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懂得”的对象,可以是父母、老师、朋友等人物外,还可变通理解为某种动植物(写“植物”不妨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某位历史名人、某个精神偶像、某句至理名言,乃至某种精神品性等。“懂得”,适合用第一人称叙事,也可以用第二人称,通篇直接与所写对象对话,用“懂你”向其倾诉。题目适合写成叙事性的文章,应尽可能写出一两个精彩的细节来;此外,如果用好对比手法,展示一个由“不懂”到“懂”的过程,是最合适的行文结构。
文章以“我在成长中懂得了担当”为中心,举了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勇于承担责任的例子,和“我”因为恶作剧犯错后勇于承认错误的事例,论述了在成长过程在我们要勇于担当的主题。文章中心突出,事例充分,思路清晰,结构上前后照应,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10.【答案】书籍,领域,锻炼,截然
【解析】答案:
书籍 领域 锻炼 截然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