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重庆市开州区云枫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1. 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我们了解当时这两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是通过他们留下的( )
A. 遗迹遗物 B. 甲骨文字 C. 青铜铭文 D. 史书记载
2. 司马迁在《史记 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有学者指出,司马迁对五帝关系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远古传说纯属后人主观臆造 B. 司马迁的记述完全符合事实
C. 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据 D. 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
3. 历史年代的计算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公元前509年可以表述为( )
A. 公元前5世纪初 B. 公元前5世纪末 C. 公元前6世纪初 D. 公元前6世纪末
4.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
A. 诸侯争霸局面 B. 社会动荡的局面
C.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 竞相改革的局面
5. 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成“儒略历”,后来成为现行公历的基础,这是汲取了图中哪一地区的文明成果( )
A. A B. B C. C D. D
6.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使用也直接促进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
①印度人②中国人③阿拉伯人④希腊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原是羌人的羌煮,也有不少人喜欢。这反映出当时( )
A. 丝绸之路始通 B. 北方经济发达 C. 民族交融加强 D. 南北政权分立
8. 历史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某同学所作的如图示意图,反映了( )
A. 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 B. 罗马元老院的产生过程
C. 希腊城邦的同盟体制 D. 罗马帝国政权运行机制
9. 1843年,中英双方在香港议定了160余种货物的税率,中国的关税税率较以前降低了许多。中国税率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B. 经济全球化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南京条约》的签订
10. 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A.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 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1.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B. 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
C. 1895年,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12. 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 中央革命根据地 D.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3. 如图如照片作为第一手史料定格了历史的瞬间,按拍摄时间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③①②④
14.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下列英雄人物与其抗争,搭配正确的是( )
A. 邓世昌——鸦片战争 B. 陈化成——八国联军侵华
C. 杨靖宇——东北抗日游击战 D. 左权——枣宜会战
15. 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暴发再次证明:没有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隔绝的孤岛,也没有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大力提倡的是( )
A. 利益至上转嫁污染 B. 贸易保护抵制外货 C. 对外扩张单边主义 D. 包容互鉴合作共赢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0分)
16.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
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今天我们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 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10月9日)
(1)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〇”。
A.辛亥革命揭开了近代以来中国深刻经济变革的序幕。 ______
B.1911年爆发的武昌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开端。 ______
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孙中山等革命先驱和共产党人共同的奋斗目标。 ______
(2) 依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长征中红军作战的不断失利,许多干部对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产生的怀疑和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在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酝酿着要求纠正错误。毛泽东向王稼祥、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千部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导上的错误……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会议后,中央红军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在新的中央领导的指挥下,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中共七大首次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指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对于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作了一个深刻的英明的分析,对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以及党在抗战中所坚持奋斗的路线,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如何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制订了全国人民和一切民主党派共同奋斗的伟大的纲领。
——摘编自陈自才《中共七大党章的历史地位再审视》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1) 材料一中的“会议”指的是哪一次会议?根据材料一,概括此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及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不懈奋斗”的史实并加以说明。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18.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材料二:
材料三:(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四:两汉时期,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赋税徭役制度、统一的军事制度、统一的法律制度、统一的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统一的选官任官制度、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
(1) 材料一中的“黄帝”“炎帝”是位于我国哪一大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什么?
(2) 材料二所示西周地方上的行政制度是什么?材料二所示秦朝的行政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这一行政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行政制度对国家发展产生的积极性影响。
(3) 材料三中的“上”是指哪位历史人物?为了巩固统一,这位历史人物采用了哪些措施?(请至少列举两例)
(4)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汉武帝时在“行政体制”上建立了什么制度监视州部?
(5)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请你总结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埃及文明的类型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类型形成对照,是一种帝国文明而非城市文明。埃及是一个长时间处于同一王朝统治下的统一的大河流域国家,因此,埃及文明是稳定而保守的。此外,它还是一个自信而乐观的文明,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尼罗河是一条温和的、可预测的大河……进入古典文明时代后,世界上有两个文明地区特别值得关注,一个是东亚文明,一个是地中海文明……这个时候的世界格局,呈现出东、西双方平衡的态势。
——摘编自钱乘旦《四条线交汇催生百年大变局》
材料二:小国寡民的规模有利于实行古代的直接民主制,全部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建立奴隶制民主政治。尤其是雅典这个起领导作用的大邦民主政治发展得很彻底,影响很大,使希腊文明带有较多的民主色彩……例如铁器的使用,地中海的贸易市场,腓尼基的字母文字,以及埃及、巴比伦的科技知识和生产技术等等,都使希腊城邦能快速发展起来。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人类文明的演进》
材料三: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国与国相处,要把平等相待、互尊互信摆在前面,动辄对他国颐指气使、干涉内政不得人心。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摘编自新华网《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 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视频主旨演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埃及文明的特点。指出古典文明时代“世界格局”呈现的态势。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外因素。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各国应该怎样正确面对多样的人类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中国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的史实。
(4) 根据《亚非文明分布图》,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进入原始农耕生活时代,但是他们没有形成文字,故D错误,B出现于商朝,C出现于商周时期,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原始农耕文化的主要特点的相关知识点。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进入原始农耕生活时代。
理解我国对原始人研究的方法是主要利用他们的遗迹和遗物。
2.【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司马迁在《史记 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有学者指出,司马迁对五帝关系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可知,这说明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ABC三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司马迁与《史记》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分析,掌握司马迁与《史记》的相关知识。
3.【答案】D
【解析】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去掉后两位,余下的数字加一。公元前509年为公元前6世纪末。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
故选:D。
本题考查纪年方法和年代换算,知道公元前509年为公元前6世纪末。
本题考查纪年方法和年代换算,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公元前509年为公元前6世纪末。
4.【答案】C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郭沫若之所以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指的就是百家争鸣这个学术繁荣局面。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本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是能够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掌握百家争鸣的内容和影响。
5.【答案】A
【解析】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观察题干图片可知,A处为古代埃及,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儒略历、古埃及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儒略历、古埃及的相关史实。
6.【答案】B
【解析】古代印度人发明0-9的计数法,12世纪时阿拉伯人学会了这种方法,并加以改造,最后传播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阿拉伯数字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发明”“传播”。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阿拉伯数字发明者和传播者。
7.【答案】C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现象,“汉人胡食”成为一种时尚。故题干现象反映出当时民族交融加强。
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知道题干现象反映出当时民族交融加强。
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A
【解析】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召开3次~4次,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根据“公民大会”“各地公民”等信息推知,示意图反映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
故选:A。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注意把握其特点,运用课本知识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关键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的理解,难度不大。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843年,中英双方在香港议定了160余种货物的税率,中国的关税税率较以前降低了许多”,结合所学知识,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进出口货物的税款,需要双方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被破坏,D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是在1995年,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与19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关税税率变化无关,排除B项;《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重点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题干给出的“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表明李大钊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的主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型选择题,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11.【答案】A
【解析】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解释则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即“有什么用”的问题。题干选项中选项BCD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选项A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解释。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的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
12.【答案】A
【解析】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式,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我国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因此我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故选:A。
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可据“根据地”得出答案。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后来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知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3.【答案】C
【解析】①中国军队在卢沟桥上自卫反击反映的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②日军装甲车进入沈阳城反映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③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巷战反映的是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④彭德怀在炮团哨所指挥作战反映的是1940年的百团大战;因而按拍摄时间顺序,正确的是②①③④,C是正确的选项;ABD排序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时间以及影响。
14.【答案】C
【解析】A.邓世昌对应的是黄海海战,排除A。
B.陈化成对应的是鸦片战争,排除B。
C.根据所学可知,英雄人物与其抗争,搭配正确的是杨靖宇——东北抗日游击战,C项正确。
D.枣宜会战对应的是张自忠,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5.【答案】D
【解析】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暴发再次证明:没有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隔绝的孤岛,也没有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应该坚持同舟共济,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实现互惠共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多边主义和推进全球化,努力实现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大力提倡的是包容互鉴,合作共赢,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没有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隔绝的孤岛,也没有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本题主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6.【答案】【小题1】×,〇,√
【小题2】略
【解析】(1)A.据材料“辛亥革命……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可知,“辛亥革命揭开了近代以来中国深刻经济变革的序幕”的表述违背了材料所表述的意思。
B.“1911年爆发的武昌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开端”的表述材料没有涉及。
C.据材料“今天我们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可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孙中山等革命先驱和共产党人共同的奋斗目标”的表述是从材料中得出的。
(2)据材料“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可知,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
故答案为:
(1)A.×。
B.〇。
C.√。
(2)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等相关史实。
17.【答案】【小题1】会议:遵义会议。背景:长征初期红军不断失利并陷入困境;党内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取得一致意见。影响:振奋了红军的精神,调整了红军作战的方针政策。
【小题2】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总结了抗战经验,制定了战后奋斗纲领。
【小题3】关系: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举例说明: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或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并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团结各族人民最终打败日本法西斯,取得了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小题4】中国共产党能根据中国国情适时调整政策;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
【解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内容,中共七大的相关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遵义会议的相关内容,识记中共七大的相关内容,识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8.【答案】【小题1】黄河流域;人文初祖。
【小题2】分封制;郡县制;影响: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小题3】人物:秦始皇(或嬴政);措施: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上焚书坑儒;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交通上修建驰道,统一车轨;文化上统一文字;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平岭南,开凿灵渠。(任意两点)
【小题4】刺史制度。
【小题5】中国历史发展总趋势为走向统一;或者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是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解析】本题以四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炎帝与黄帝、西周的分封制以及影响、秦朝的郡县制、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炎帝与黄帝、西周的分封制以及影响、秦朝的郡县制、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等知识。
19.【答案】【小题1】特点:稳定而保守,自信而乐观;态势:东、西双方平衡的态势。
【小题2】内部因素:小国寡民、全部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得很彻底影响很大。外部因素:铁器的使用,地中海的贸易市场,腓尼基的字母文字,以及埃及、巴比伦的科技知识和生产技术等等。
【小题3】对待:国与国相处要把平等相待、互尊互信摆在前面,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史实:“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小题4】观点:大河孕育了古代亚非文明。
论述: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下为沿岸的人民提供了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发达的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诞生于两河流域,在两河流域冲击的肥沃平原上,孕育出了灿烂的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和和恒河,在印度河和恒河的灌溉下,出现了繁荣的古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发源于长江和黄河流域,长江黄河孕育出了辉煌的中国文明。结论:大河孕育了古代亚非文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埃及文明的特点、古典文明时代“世界格局”呈现的态势、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外因素、各国正确面对多样的人类文明的做法、大河孕育古代亚非文明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古代文明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埃及文明的特点、古典文明时代“世界格局”呈现的态势、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外因素、各国正确面对多样的人类文明的做法、大河孕育古代亚非文明的相关史实。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