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2 15:5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初语文试卷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自强不息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是一种心无旁 wù(1) ______ 、持之以恒的态度,是一种追求“日新”、不断创造的秘jué(2) ______ ,更是一种至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A.zǎi/B.zài)(3) ______ 物”,我们在发挥自强不息精神的同时,还应具备包容意识和博大胸怀,并使二者互相融合、相得益zhāng(4) ______ ,从而让我们能永远保持奋进,永远乐观地面对未来。
2. 围绕“自强不息”的主题讨论,班级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请结合课内所学,解释加点词,并判断哪一则材料不适合该主题,并说明理由。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论语 卫灵公》)
B.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C.谢安才业自超群,误长清谈助世纷。(王安石《谢安》)
A.仁人:
B.惟:
C.长:
我认为 不适合,理由
3. 综合读写。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时刻铭记过往,中华民族要奋发,走好新时代的伟大复兴之路;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我们要勇追时代激流,每一个青年都应该在时代洪流中,自强不息。
请你根据划线内容,补写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
下联:勇追时代,青年应自强不息
4. 默写。
(1) 金樽清酒斗十千, ______ 。
(2) 长风破浪会有时, ______ 。
(3) 巴山楚水凄凉地, ______ 。
(4) 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
(4) 不应有恨, ______ ?人有悲欢离合, ______ , ______ 。
(6) ______ ,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 ______ 。
(7) ______ ,万古惟留楚客悲。
(8)汉文有道恩犹薄, ______ ?
(9)一封朝奏九重天, ______ 。
(10) ______ ?雪拥蓝关马不前。
(11) ______ ,人迹板桥霜。
(12)因思杜陵梦, ______ 。
(13)溪云初起日沉阁, ______ 。鸟下绿芜秦苑夕, ______ 。
(14)相见时难别亦难, ______ 。
(15)蓬山此去无多路, ______ 。
(16)爱上层楼, ______ 。
5. 默写。
(1) 衔远山,吞长江, ______ ,横无际涯, ______ ,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日出而林霏开, 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野芳发而幽香, ______ ,风霜高洁, ______ ,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大雪三日, ______ 。(张岱《湖心亭看雪》)
(6) ______ ,天与云与山与水, ______ ,湖上影子, ______ 、 ______ 、 ______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6.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歌颂了农民起义。
B. 《儒林外史》是我国明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兴衰的过程,其中的翼德即刘备,蜀汉政权的建立者。
D.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7. 关于《艾青诗选》。
(1) 艾青第一次用“艾青”这一笔名发表的长诗是《 ______ 》。
(2) 1985年,艾青获得 ______ 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这是中国诗人得到的第一个国外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大奖。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艾青作品的一项是 ______
A.《光的赞歌》
B.《黎明的通知》
C.《礁石与灯标》
D.《鱼化石》
8.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礁 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 全诗采用了 ______ 的写作手法,表面上,诗人礼赞礁石,实则礼赞了一种在磨难面前 ______ 的人格,礼赞了的民族精神。
(2) 请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本诗的特点。
9.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 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选段二
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戳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戳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的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怒,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 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那雪越下的猛。
(选自《水浒传》江苏人民出版社)
(1) 两段选文都写到了“雪”,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选文中的两处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说林冲“熬得住”“做得彻”,请从作品中另选情节进行具体分析,来印证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回答问题。
那个捣子迳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先自吃了那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
(1) 上述片段是武松要报答 ______ 的恩情,为他夺回蒋门神抢去的 ______ ,此情节可归纳为 ______ 。
(2) 武松发配至孟州主要是因为他 ______ ,由以上两件事可看出武松性格中什么突出特点?
(3) 关于《水浒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鲁达仗义赠银,发送父女回乡,三拳打死了郑屠。事后弃职逃亡,转去大相国寺出家,法名‘智深’。
B、晁盖得知奸臣蔡京的女婿梁中书派杨志押送‘生辰纲’上京,便由吴用定计,劫了生辰纲,投奔梁山。
C、林冲因误闯白虎节堂刺配沧州,被安排看管草料场,高俅要赶尽杀绝所以派董超、薛霸来到沧州火烧草料场。
D、李逵回家接老娘,走到沂岭,去给老娘找水喝,等到他找完水回来时却发现母亲被大虫吃了,一时间火从心起,先杀了两只老虎为母报仇。
11. 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为弘扬这种精神,班内将举办“我辈当自强”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任选一项任务完成。
【任务一】
以“自强”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写作标准:
(1)紧扣“自强”合理选材,中心明确,价值观正确;
(2)写清楚事情的过程(困境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冲突,人物采取什么行动面对冲突,结局是什么),细节真实,详略得当;
(3)思路清晰,语言连贯。 【任务二】
以“自强”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写作标准:
(1)围绕“自强”表达明确的观点,价值观正确;
(2)论据要能支持论点;
(3)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论证合乎逻辑,思路清晰;
(4)如果写演讲稿,还要做到:心中有听众。
要求:
(1)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
(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骛,诀,B,彰
【解析】 答案:
(1)骛
(2)诀
(3)B
(4)彰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答案】仁民爱物、道德高尚的人。,仅仅,只。,擅长,C,因为此句认为谢安的高谈阔论对世道的发展没有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与“自强不息”的主题无关。
【解析】答案:
A 仁民爱物、道德高尚的人
B 仅仅,只
C 擅长
C 因为此句认为谢安的高谈阔论对世道的发展没有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与“自强不息”的主题无关。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意思是:志士仁人,不会为了求生损害仁,却能牺牲生命去成就仁。仁人:仁民爱物、道德高尚的人。在孔子看来,志士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而是不顾个人安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成全仁德。志士仁人这种努力奋斗、积极进取、不惜牺牲的精神和理性的历史责任感,在中国历史上曾感染、教育、熏陶了无数中华儿女。“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意思是: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惟:仅仅,只。此句告诫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谢安才业自超群,误长清谈助世纷”意思是:谢安的才华超群,擅长高谈阔论却助长了世道的纷乱。长:擅长。此句是王安石对谢安的一个负面的评价,与“自强不息”的主题无关。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答案】铭记历史,民族要奋发复兴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下联,上联可拟为:铭记历史,民族要奋发复兴。
答案:
示例:铭记历史,民族要奋发复兴。
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对联的基本要求: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4.【答案】【小题1】玉盘珍羞直万钱
【小题2】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3】二十三年弃置身,沉舟侧畔千帆过
【小题4】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戍鼓断人行,月是故乡明,三年谪宦此栖迟,湘水无情吊岂知,夕贬潮州路八千,云横秦岭家何在,鸡声茅店月,凫雁满回塘,山雨欲来风满楼,蝉鸣黄叶汉宫秋,东风无力百花残,青鸟殷勤为探看,为赋新词强说愁
【解析】答案:
(1)玉盘珍羞直万钱(重点字:直)
(2)直挂云帆济沧海
(3)二十三年弃置身
(4)沉舟侧畔千帆过
(5)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6)戍鼓断人行 月是故乡明(重点字:戍)
(7)三年谪宦此栖迟
(8)湘水无情吊岂知
(9)夕贬潮州路八千
(10)云横秦岭家何在
(11)鸡声茅店月
(12)凫雁满回塘(重点字:雁)
(13)山雨欲来风满楼 蝉鸣黄叶汉宫秋
(14)东风无力百花残
(15)青鸟殷勤为探看(重点字:殷)
(16)为赋新词强说愁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5.【答案】【小题1】浩浩汤汤,朝晖夕阴
【小题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小题3】云归而岩穴暝
【小题4】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
【小题5】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解析】答案:
(1)浩浩汤汤 朝晖夕阴
(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云归而岩穴暝
(4)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
(5)湖中人鸟声俱绝
(6)雾凇沆砀 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重点字:沆、砀 )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6.【答案】D
【解析】A.有误,《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B.有误,《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清代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有误,玄德即刘备。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中国古代作家作品。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多积累。
7.【答案】【小题1】大堰河——我的保姆
【小题2】法
【小题3】C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艾青第一次用“艾青”这一笔名发表的长诗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2)本题考查名著常识。1985年,艾青获得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这是中国诗人得到的第一个国外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大奖。
(3)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ABD.正确;
C.有误,《礁石与灯标》的作者是舒婷。
故选:C。
答案:
(1)大堰河——我的保姆
(2)法
(3)C
《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该诗歌集创作于1979年。本书收入了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五十余首诗歌。在这些诗歌中,诗人艾青以激越抒情的笔触,吟唱多灾多难的祖国大地和旷野农村,礼赞太阳、黎明、火把,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8.【答案】【小题1】象征
【小题2】乐观、自信,坚强、豁达、无畏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写作手法和主旨的理解。诗中的礁石面对波浪的冲击,尽管浑身“像刀砍过一样”,却依然微笑着站在那里。从此可以看出作者以礁石象征那些在生活中遭受磨难和厄运却永不屈服、顽强乐观的人。作者借礁石的意象,表现了自己对于面对厄运,坚强不屈,又乐观积极精神与豁达胸襟的赞美之情。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写作特点的能力。从内容上来看,作者选择“波浪”与“礁石”两种常见且具体可感的意象,以“波浪”象征厄运,以“礁石”象征着顽强不屈、积极乐观的人。诗中并没有过多描绘礁石的外形,而重在描摹其精神实质:不屈与乐观。在这种不屈与乐观之中,礁石获得了永生。从形式上,这首诗歌采用的是“自由诗体”,就声音特点看,并不讲究对句、平仄、押韵等等旧体诗歌的规矩。又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以拟人为重,突出了礁石的象征意义。
答案:
(1)象征 乐观、自信,坚强、豁达、无畏
(2)内容上:诗歌采用了一种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刚毅的精神;不具体描形而是重在绘神,写出了一种永存的景象;诗重点使用拟人手法,意蕴回味悠长。形式上:节律自由、灵活。
《礁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54年7月创作的一首新诗。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此诗语言凝练,采取烘托、比拟等手法,以冷静客观的描写手法,以旁观者的叙述视角作形象的勾勒,不作意义或感情的阐发,把其中的意韵留给读者去体会,十分富于诗歌美。
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诗歌的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2、诗歌的形象。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3、根据诗歌内容,正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9.【答案】【小题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天气寒冷恶劣,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题2】第一处:动作描写,运用了“取、挑、盖、戴、拿、拽”等动词,突出林冲的谨小慎微、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性格特点。
第二处:语言描写,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林冲忍无可忍、丢掉幻想、毅然决然、奋起反抗的性格特点。
【小题3】熬得住——示例一:当林冲认出调戏妻子的是高太尉的儿子高衙内时,举起的拳头先自软了。表现出林冲内心愤怒却惧怕权势,选择妥协忍让、委曲求全。示例二:刺配沧州的路上,倍受两位公人的折磨,毫无反抗,在野猪林里,鲁智深要杀两个公人时,林冲为其求情。表现出林冲内心愤怒却惧怕权势,选择妥协忍让、委曲求全。
做得彻——示例:火并王伦时,毫不手软,手起刀落,要了王伦性命。表现林冲不念旧情,大开杀戒,手段残忍的性格。
【解析】1.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点明时间,季节,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怎样的心情,揭示人物怎样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怎样的命运……在两选段中,“雪”都暗示了环境的恶劣。正是因为这“雪”,才有了后续林冲杀人上梁山,“雪”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可从描写角度、表现手法等方面作答。选段一中的画线句,显而易见运用了动作描写,“取、挑、盖、戴、拿、拽”等一系列动词突出了林冲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的性格特点。选段二中的画线句,运用了语言描写,是林冲得知自己遭人陷害时盛怒之下说出的话,表现出了林冲此时的忍无可忍然、奋起反抗。
3. 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及情节的把握。联系《水浒传》这本书中关于林冲的故事情节,找到一个能体现他“熬得住”的隐忍退让的情节或“做得彻”的果断狠厉的情节进行说明即可。示例一:林冲“熬得住”的隐忍退让的情节:刺配沧州道中,差役将林冲的双脚强按进滚烫的水中,烫伤了脚,第二天又让他穿硌脚的新草鞋上路,林冲都强忍了下来。示例二:林冲“熬得住”的隐忍退让的情节:初到柴进庄上,面对洪教头的傲慢,林冲并不争执,只是低头行礼。示例三:林冲“做得彻”的果断狠厉的情节:火并王伦的时候,林冲对于曾经收留自己的王伦也没有丝毫的迟疑,放下一句狠话就直截了当地杀了王伦。
《水浒传》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0.【答案】【小题1】施恩,快活林,武松醉打蒋门神
【小题2】为兄报仇斗杀西门庆
【小题3】A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阅读名著内容可知,《醉打蒋门神》这个故事出自于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醉打蒋门神的主要内容是说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管营施忠之子施恩,慕其名,二人结拜。施恩之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赶至快活林,痛打蒋门神,夺回酒店。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性格的理解。阅读名著全文可知,因为武松杀死了西门庆,所以被发送了孟州充军。武松性格:①英勇无畏、爱憎分明:为兄报仇杀死西门庆和潘金莲,可见武松勇猛、正直、爱憎分明。②嫉恶如仇、敢作敢当:武松是一个刚正不屈、敢作敢当、嫉恶如仇、恩怨分明的人。其中敢作敢当是武松这个人物最大的一个特点。③知恩图报、快意恩仇:武松发配去了孟州,施恩处处对武松关照有加,于是武松为了报恩,也是为了抱打不平,醉打蒋门神,为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
(3)本题考查对名著的掌握。
A.正确。
B.有误,“投奔梁山”说法错误,劫了生辰纲之后,晁盖等人并没有投奔梁山,而是回到各自的村子。
C.有误,“高俅要赶尽杀绝所以派董超、薛霸来到沧州火烧草料场”说法错误。起设计烧草料场的是陆虞候、富安、管营、差拨。
D.有误,“先杀了两只老虎为母报仇”说法错误,李逵一连杀了大小四只老虎。
答案:
(1)施恩 快活林 武松醉打蒋门神
(2)为兄报仇斗杀西门庆有恩必报,有仇必复。
(3)A
《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它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写出了一曲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
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
11.【答案】我辈当自强 迎来祖国七十三周年华诞,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心潮澎湃。
泱泱华夏五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赋予中华儿女独特的精神气质——自强不息,凭借如此,中华民族才得以在每一次磨难中完成更强大的蜕变。
自强与努力不可分割。“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只有依靠自强的精神和顽强的努力,才可以获得所期待的成功。正如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曾足不出户,废寝忘食十八个月;齐白石青年时为画好虾,画秃数十支毛笔;诗人北岛为体悟夜半未眠的海棠,竟也数夜未眠……由此可见,自强是寂寞的,努力是艰苦的,既无鲜花为伍,更无舒适做伴,一直在身旁的,是烈火如歌的绚烂青春和永不被磨灭的自强与努力。倘若这些名家选择做梦想的逃兵,摒弃了自强与努力,只是一味安逸、麻木地度过青春,甚至一生,那么他们的名字只会被历史的滚滚洪流吞噬,不留下一点儿来过的印迹。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短短一句,我们也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大智慧——自强不息。苔花无言的微小,却也努力拥有牡丹花般的盛放,这不就是“自强”的最好体现吗?正值青春的我们,或许也如苔花般微小,但只要凭借一颗自强努力的心,定可以绽放出比牡丹更夺目的盛大。
自强是生命不屈的姿态,也是青春无悔的证明。有些人奋勇进取,自强不息,将青春谱写成一部华丽的诗篇;而有些人庸碌无为,自甘堕落,让青春蛀蚀成一排残破不堪的竹简。当我们放弃美好青春,让懒惰和倦怠恣意滋长,我们失去的,不仅是自强这可贵的美德,更是我们宝贵的人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人对自强的阐释一点不错,人类围棋第一人柯洁,还未高考便保送清华;饱读诗书的才女武亦姝,让清华甘愿降分录取……他们都在青春韶华,以一盏“自强”的灯,一双“努力”的脚,走到了成功的彼岸。
我们生而有翼,不是为了如虫蚁般匍匐前进,而是要张开双翼,成就自己的人生。
我辈当自强,唯有此刻奋斗,一生奋斗,才可成功!
【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可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为弘扬这种精神,班内将举办“我辈当自强”的主题活动。任务一以“自强”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要紧扣“自强”合理选材,中心明确,价值观正确;写清楚事情的过程(困境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冲突,人物采取什么行动面对冲突,结局是什么),细节真实,详略得当;任务二以“自强”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自强”,指自己努力向上,自我勉励,奋发图强。对象为“我辈”。“我辈当自强”是主旨,是观点。行文中要通过具体事例,结合中华民族的历史路程及新时代发展的要求,阐释中国青年当自强的必要性、重要性。注意语言的运用,要富有激情,用情感打动观众,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这篇文章以富有激情的语言阐释了“我辈当自强”这一主题。主体部分充分列举了大量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这一主题。引用诗句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彰显了小作者深厚的文化基础。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