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三黑和土地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课前导入
“三黑”,一个质朴而充满“土味”的名字。当他遇到“土地”时,他身上的“土味”更加浓厚,他对土地的热爱更加真挚。本课让我们走近“三黑”,去体味他和“土地”微妙的关系。
苏金伞,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现代著名乡土诗人,因其浓郁的乡土诗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著有诗集《地层下》《窗外》《苏金伞诗选》等。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
走近作者
农民以前是没有土地的,只能给地主种地,被地主剥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
背景资料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3.能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激起对土地的珍惜与热爱。
xián
pá
qiáo
ɡuō
tānɡ
生字正音
咸 淡
耙 地
荞 麦
蹚 坏
蝈 蝈
ɡuī
闺 女
词语解释
恨不得
急切希望(实现某事);巴不得。
土疙瘩
土结成的块状物。
松散
(事物结构)不紧密。
蹚
从浅水里走过去。文中指在庄稼地里乱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温暖——暖和 合适——适合
顺溜——顺当
恨不得——巴不得
温暖——寒冷
松散——紧密
笑嘻嘻——气冲冲
这首诗写了以______为代表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黑
对土地失而
复得的喜悦
农民对土地的热
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段落划分:
第二部分(4-8):写农民三黑翻地、耙地、播种、丰收的过程。
第一部分(1-3):写农民拥有了土地,内心激动万分。
第三部分(9-12):写农民三黑与蛐蛐之间的趣事。
第四部分(13-15):写农民三黑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与期待。
这首诗歌是围绕哪句话进行叙述的,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诗歌是围绕“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这句话来写的。这句话统领全文,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出了农民对于土地的全身心投入和无怨无悔地付出。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两个“一......就......”,内容上写出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像旱田的鹅对水的需求一样急迫,形式上赋予了诗歌的律感,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农民得到土地就像旱天的鹅见了水一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民面对土地激动、欣喜的心情。
第1节用什么修辞手法?
“恨不得”运用了跨装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农民急切地想要亲近土地的想法,把农民热爱土地的感情渲染到了极致。
第2、3节中的“恨不得”有什么表达效果?
文中的农民三黑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土地的 找出相应的句子说一说,三黑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第4、5小节具体描写了三黑耙地翻地的场景:“三黑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三黑在地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见荞麦开花,把白霎霎的荞麦花比作一片雪,这么美妙的比喻,可见三黑心中是多么喜悦!
他又在打算:
明年要跟人合伙,
把地浇得肥肥的,
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三黑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后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三黑的心里是甜的,亿万获得土地的农民的心里是甜的,未来的生活更是甜的。
这首诗讲 运动后,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大众那种翻身的喜悦和高涨的劳动热情。诗人通过 翻耙土地时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对于 的憧憬表现出来。
土地改革
三黑
幸福生活
主题概括
三黑和土地
关系密切
农民----土地
鹅----水
背景介绍
翻地--耙地
叫麦籽睡上----赶紧钻出来
松散的地----一张软床
前后对比
过去没有土地
现在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热爱土地
憧憬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