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昌二十八中教育集团联盟九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昌二十八中教育集团联盟九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2 15:0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昌二十八中教育集团联盟九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这表明鸦片战争是一场()
A. 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较量 B. 保守与开放之间的较量
C. 殖民与反殖民之间的较量 D. 落后与先进之间的较量
2. 如表是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某单元的目录,该目录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第4课洋务运动……………………………………………… 20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4
第6课戊戌变法……………………………………………… 28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32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 两次鸦片战争的烽烟 D. 从天朝上国时代步入不平等条约时代
3. 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引文中的“亡国条约”指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4. 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
A. 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 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 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 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 历史图示是对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表述。如图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6. 依据逻辑进行推理,划线部分应该是(  )
A. 辛亥革命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工农红军长征 D. 抗日战争
7. “长征路上走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代伟人,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全部成员……走出了人民解放军的9位元帅,8位大将和90%以上的开国上将、中将、少将。”你从这段材料中获得的最主要的信息是(  )
A. 长征是宣言书 B. 长征是宣传队
C. 长征是播种机 D. 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8. 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 B.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C.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 D. 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9. 下表是世界主要反法西斯国家战争贡献简表,据此可知中国抗日战争(  )
项目 总数 中国 美国 英国 苏联
军民伤亡总数(万人) 9000余 3500余 100余 120余 2700余
持续作战时间(年) 14 14 3 6 4
A. 是近代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B. 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奠定基础
C.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D.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空前的民族团结
10.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这里的“基本任务”是(  )
A. 收复延安 B. 挺进大别山 C. 解放北平 D. 渡江作战
11. 如表是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单位:辆)。这反映出近代交通工具(  )
类别 自行车 人力车 马车 汽车 摩托车 骡马大车
数量 64100 42900 300 2200 40 9400
A. 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征 B. 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
C. 体现出自由平等的风尚 D. 变化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
12.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我们的伟大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站起来追梦开始于(  )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D.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13.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 农村停产闹革命 D. 农村实行“大包干”
14. 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 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 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 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 “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15. 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A. 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 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 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16.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等。中国的这些梦想得以成真的根本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一国两制”政策的实行
C.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17. 下面笔记的内容主题应为(  )
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 向社会主义过渡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C. “文化大革命”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8. 近年来,两岸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两岸贸易同步上升,金融合作取得突破,人员往来规模迅速扩大,多项协议成功签署……这些都雄辩地说明(  )
A. 两岸政治经济交往障碍已经消除 B. 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指日可待
C. 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D. “台独”分裂势力已经消亡
19. 20世纪70年代某国领导人访华时致辞:“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对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关系停留在不正常和不自然的状态下,我们只能坦率地承认这个历史事实。”这一致辞(  )
A. 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进程 B. 推动了美国对华由敌视到合作
C. 促进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 D. 实现了中国外交关系重大突破
20. “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 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 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 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 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2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华民族日渐觉醒,逐渐凝聚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 请将材料中的时间轴分成两个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要求写出每个时期的时间段和名称),并分别写出每个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性事件。
(2) 根据材料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哪些阶级进行了抗争?
(3) 根据材料分别写出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取得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和中国获得民族独立的标志性事件?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读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根据②的范例,填写相关历史事件名称,使知识结构图完整。
(2) 请分别写出与①,③和④相关的一位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之路上作出卓越贡献的先进中国人。
(3)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化探索道路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23. 以下资料呈现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经历。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21年5月28日至3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材料三: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举行,对于美方的“待客之道”,在首次会议的开场白中,杨洁篪严正回应,“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如图是这次战略对话后很多中国人争相转载朋友圈的一张对比图,体现了国人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1)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请联系相关知识指出图中A处挫折所指代的事件?并回答在B处转折性历史事件中,我们党做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2) 请你写出人们对图1、图2科学家的赞誉称号?并回答图3中科学家领导的科研团队取得了怎样的科学成就?
(3) 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到如今外交上的“霸气回应”,你认为中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认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实质,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
【解答】
D.题干中的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中的双方,中国与英国,差别很大。中国的政治制度,仍是传统的君主专制,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都缺少动力。中国的内部危机,越来越突出。而英国早已确立了近代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工业革命的领头羊,是“日不落”殖民帝国,经济高速发展。综上,鸦片战争是落后的大清王朝和先进的英国的较量。故D符合题意。
ABC.均与陈旭麓的观点不相符合。
故选D。
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属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B项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符合要求。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的相关知识,注意根据图示总结。
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答案】C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可知,这是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故选:C。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本题掌握《马关条约》.重点读懂材料和正确解读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的歌词“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概括可知,这是中华民国国歌,颂扬了向西方学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追求各民族一律平等,追求世界和平。“旧邦改造”是指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并组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故选D。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5.【答案】B
【解析】由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地主阶级为巩固统治,进行了一场自救运动洋务运动,但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宣告洋务运动失败。先进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但也未成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的相关知识。
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难度中等。
6.【答案】B
【解析】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因此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逻辑推理图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答案】D
【解析】材料中“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全部成员”“5位国家主席、代主席走出了人民解放军的9位元帅,8位大将和90%以上的开国上将、中将、少将”反映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保存了党的基干力量。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故选:D。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相关知识。
8.【答案】C
【解析】题干年代尺中给出的三个时间1919年对应事件为五四爱国运动、1921年对应事件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对应事件为北伐战争,而1937年为卢沟桥事变;在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能够全面包含这四个事件的主题只有1919年一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段的划分。1919年一1949年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解答本题需要先找出年代尺中相关时间对应的事件,然后再从选项中寻找能够全部包含相关事件的历史阶段或直接根据年代尺中时间排除无法全部包含的历史阶段。
9.【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世界主要反法西斯国家战争贡献简表”中的数据“总数军民伤亡总数9000余万持续作战时间14年”“总数军民伤亡中国3500余万持续作战时间14年”可知,这充分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在于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意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0.【答案】B
【解析】据“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达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这段材料可知,“第二年”指的是1947年;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开始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史实。
1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图表“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有新式的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也有人力车、马车和骡马大车等传统的交通工具,从而说明1932年的北京城的交通工具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征,A项正确;BCD项在题干图表中无法体现,排除BC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交通工具呈现出的时代特征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交通工具呈现出的时代特征的相关史实。
12.【答案】B
【解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的局面,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的主人。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重点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3.【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其内容主要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了,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意义。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4.【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 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可知,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本题以一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三大改造的内容及意义。
15.【答案】C
【解析】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选项C.选项C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路线。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的相关史实。
16.【答案】D
【解析】据题干“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等。”。结合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我们可以看出,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民族独立、对外开放都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前提和条件。中国的这些梦想得以成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地位的提高。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这些梦想得以成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地位的提高。
注意结合近代史的屈辱与现在的对比,找出正确答案。
17.【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这次全会为开端的。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对外开放,现在对外开放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特点)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于2001年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D选项符合题意;1949年10月-1956年底的主题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土地改革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大陆基本统一;抗美援朝胜利,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稳定的和平环境。A选项不符合题意;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也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或十年探索。B选项不符合题意;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与探索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答本题要把握好考查的知识点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把握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
18.【答案】C
【解析】从题干材料“两岸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两岸贸易同步上升,金融合作取得突破,人员往来规模迅速扩大,多项协议成功签署…中”可以看出,两岸的经贸合作在不断加强,这对两岸而言都是有利的,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但两岸间的交往障碍仍然存在,祖国统一也还未完成,“台独”势力仍然存在。故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属于“台湾问题”,要在深入理解题干材料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台湾问题,要正确读材料展现的内涵,与材料无关的选项要排除.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日关系正常化。依据题干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关系停留在不正常和不自然的状态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促进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故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20世纪70年代某国领导人访华时致辞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中日建交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日建交的有关内容。
2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表明,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往方式,故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而不是邮政、电信的发展,故排除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
本题主要通过中国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21.【答案】【小题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鸦片战争,结束:五四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五四运动,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小题2】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小题3】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民族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析】本题考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内容,识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2.【答案】【小题1】①洋务运动;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小题2】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③孙中山;④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小题3】认识: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化的探索等相关史实。
23.【答案】【小题1】A:大跃进或人民公社。B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小题2】图一:两弹元勋。图二:杂交水稻之父。图三: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小题3】根本原因: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其他言之有理也可,但思想必须正确)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中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根本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认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中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根本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认识等知识。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