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竹 节 人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五彩缤纷的童年,总是充满着惊喜和快乐。有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竹节人,玩竹节人。那么,这么简单有趣的玩具竹节人是怎么制作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竹节人》。
会写“豁、凛”等15个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说说文中小时候玩具有什么特点?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
学习目标
范锡林,江苏无锡人。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等40多项。他喜欢在自己的小说、童话、散文中抹上浓浓的传统色彩、民族气息主要作品:短篇小说《她和她的爸爸》,武侠童话《故事大王》等。
作者简介
凛
疙
瘩
棍
裁
筹
橡
雕
跺
颓
沮
丧
趴
屉
字词学习
豁开 疙瘩 冰棍 橡皮 雕塑
跺脚 颓然 沮丧 趴下 抽屉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huō
ɡē dɑ
ɡùn
xiànɡ
diāo
duò
tuí
jǔ sànɡ
pā
tì
lǐn lǐn
cái
chóu
威风凛凛:指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呆头呆脑:形容思想、行动迟钝笨拙。
别出心裁:常用来形容构思设想独具一格。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忘乎所以:由于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词语解释
“跺”:足字旁的最后一提和“朵”的横画、撇画,要互相穿插。
“颓”:左半部分“秃”字最后一笔要变为横折提,避让右半部分的“页”。
“裁”:左下角是“衣”,最后一笔要变为点。
书写提示
快速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竹节人和老师之间的趣事。
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并教会别人玩这个玩具。
第一部分:写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了斗竹节人。
第二部分:写“我们”是怎样制造竹节人的。
第三部分:写“我们”是怎样玩竹节人的。
第四部分:写“我”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下课后,“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竟看到老师也喜欢玩儿竹节人。
课文解读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文中小时候玩具有什么特点?
学习第一部分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形容事物很风行
简陋但有趣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一连串的动词,详细讲解了竹节人的制作过程。
如何制作竹节人呢?
找有裂缝的课桌,把竹节人放在课桌上面,再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缝里,在下面用手操纵,将鞋线一松一紧,竹节人就舞动起来;把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分别操纵下面的鞋线,竹节人就能相互搏斗了。
怎样玩竹节人呢?
用橡皮擦雕刻成脑袋给竹节人粘上,再做一套纸盔甲;
一边玩一边解说,嘴里咚锵地说着,呐喊助威。
竹节人做好了,他们是怎么斗竹节人的?
仔细阅读第8—22自然段,体会其精彩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感受作者从中获得的无穷乐趣。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这段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将游戏迷们失去竹节人的怨恨、沮丧,盼望能捡到竹节人的侥幸心机写得十分逼真。
健美小伙子
威武形象
叉腿张胳膊
威风凛凛
脖子老粗
浑身疙瘩肉
下课时,一圈黑脑袋、跺脚拍手、咋咋呼呼
想一想: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和同学们玩竹节人很痴迷?
上课时,搏将起来、嘴里不便“咚锵”
玩的时间长
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儿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那么回事。
是孩子们主观意趣、丰富的想象、创造的快乐,让“胡乱耸动”变得“挺像那么回事”。
体会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
说一说:竹节人带给“我们”哪些乐趣呢?
课文开头写“我们”自制玩具,“迷上了斗竹节人”;
中间写“我们”给竹节人配“兵器”、起名号,忘情地玩竹节人;
下课时更是摆开场子玩得热闹、开心,乐在其中,甚至不知道上课,即使上课了,也按捺不住玩的意兴。
全班同学请分组学习,讨论结束,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第一组: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会别人玩这个玩具。
第二组: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第三组:讲讲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
思考并交流
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我主要关注了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梳理完内容后,我还写出了关键词,因为这些词语太生动了,体现了老师的态度在没收竹节人前后的鲜明对比,讲故事的时候一定得用上。
说一说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你还了解哪些传统玩具,和同学交流一下,你也能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玩具吗?
课文小结
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竹节人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的事。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吧,请你选取童年的一件趣事,仿写一篇小短文。
文章围绕“竹节人”,通过写 、
的情形,表现了玩竹节人这一童年游戏的乐趣。
竹节人是“70”后小时候经常玩的玩具,其材料简单,一般是有八节 与一节 穿于一线。竹节人有其独特玩法,能激发玩耍人的想象力。
课堂练习
1.威风凛凛(ABCC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2.呆头呆脑(ABAC):
__________ __________
照样子仿写词语。
忧心忡忡
小心翼翼
古色古香
任劳任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