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溶液——2022-2023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一模二模考试试题分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3溶液——2022-2023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一模二模考试试题分类(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12 21:5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3溶液——2022-2023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一模二模考试试题分类
一.选择题(共47小题)
1.(2023 江干区校级模拟)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10 15 20 25
溶液质量/g 60 65 68 68
A.①中得到的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B.③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实验②可算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往①所得溶液中再加入8g氯化钠,溶液刚好达到饱和
2.(2023 钱塘区三模)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三个溶液中溶质溶解度一样
B.②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③溶液颜色最深
D.温度不同,无法比较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2023 上城区模拟)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在20℃室温环境中,往一杯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水,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加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B.加水后,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
C.原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6%
D.该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
4.(2023 滨江区一模)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水溶液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③和④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②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都在减小
D.①~④中,随着水不断蒸发,甲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5.(2023 淳安县一模)小金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见表)。通过分析他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溶解度/g 109 129
A.温度对NaOH的溶解度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
C.40℃,129gNaOH溶解在100水中达到饱和
D.将40℃的100g饱和NaOH溶液降温至20℃,析出固体20g
6.(2023 杭州模拟)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物质)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固体的质量减少
B.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少
C.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7.(2023 杭州模拟)20℃时,在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g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甲>丙>乙
C.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D.升高温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
8.(2023 下城区校级二模)如图为小金自制“棒棒糖”的项目化学习流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丙方糖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B.乙和丁一定为饱和溶液
C.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大于乙
D.丙→丁的过程为冷却结晶
9.(2023 余杭区模拟)向盛有50克硝酸钾的烧杯中加入100克水,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此时溶液温度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50克
C.若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若使烧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增大
10.(2023 拱墅区校级二模)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
溶解度(克/100克水) 36.0 0.165 7.4 31.6
A.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B.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7.4克氯酸钾
C.20℃时,将20克硝酸钾加入到50克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D.20℃时,增加水的质量可以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11.(2023 萧山区模拟)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5g、30g、30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
B.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
C.乙、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2.(2023 杭州模拟)小明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氯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氯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滴管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⑤
13.(2023 富阳区校级模拟)在恒定的室温内,小乐完成了如下实验,若固体A(不含结晶水)溶于水后不吸热,也不放热,且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①、③均为饱和溶液
B.在t℃时,该溶液的溶解度一定为50克
C.溶液②和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溶液③和溶液④的溶液质量相同
14.(2023 西湖区校级三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科学基础实验之一,现要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称量时,取出的过量氯化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内 防止污染药品
B 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 使量取的水更准确
C 溶解过程,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增大食盐的溶解能力
D 称量时,在天平两托盘上各垫上一张相同的白纸 防止腐蚀天平
A.A B.B C.C D.D
15.(2023 西湖区校级三模)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蒸发
B.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D.②是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钾
16.(2023 萧山区二模)如图所示,室温下有两杯氢氧化钙溶液,其中乙杯底部有少量氢氧化钙固体沉淀,室温下久置后,沉淀数量无变化。将它们混合在第三只烧杯中。可形成氢氧化钙的丙溶液。则下列说法成立的是(  )
A.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
B.升温可能使乙中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
C.搅拌可能使乙中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
D.混合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等于甲或等于乙
17.(2023 杭州模拟)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将25g甲加入到50g水中,可形成70g溶液
B.t3℃时,向130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g水,所得溶液3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
C.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D.将t3℃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乙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确定
18.(2023 西湖区校级模拟)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溶质质量分数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4克
D.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19.(2023 西湖区校级二模)已知在20℃和60℃时,CaCl2的溶解度分别为74.5g和137g。现配制5% CaCl2溶液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分别为20℃和60℃时的饱和溶液
B.②到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③稀释至④的过程需加水1420g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20.(2023 西湖区模拟)图1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图2为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R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钾中的一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判断R物质是氯化钾还是硝酸钾
B.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依次为:②>③>①
C.t1℃时烧杯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D.烧杯③中析出的固体质量一定为24克
21.(2023 西湖区二模)下列所示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其中正确的图象个数有(  )
①图甲,在一定量Fe(NO3)2、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②图乙,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且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③图丙,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④图丁,向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铁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2.(2023 拱墅区二模)下表是硫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4.9 9.1 19.5 40.8 48.8 46.2 45.3 44.3 43.7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温度的升高,硫酸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B.20℃时,100克硫酸钠饱和溶液中含硫酸钠19.5g
C.4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8.8%
D.将5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升温至80℃,会有晶体析出
23.(2023 上城区模拟)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底部无固体剩余)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C.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像可知,金属N比金属M活泼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24.(2023 上城区模拟)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收集了一些气体后断开电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电解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B.水电解过程实现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D.根据液体压强特点判断,此时浸在水中相同高度的阳极和阴极,它们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强大小P阳<P阴
25.(2023 西湖区模拟)小明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颗粒中按如图方式加水,并充分搅拌。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图可能合理的是(  )
A. B.
C. D.
26.(2023 萧山区模拟)如图,烧杯中的水均为100g;K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得溶液①~④中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KCl 34.0g 40.0g
KNO3 31.6g 63.9g
A.①是饱和溶液 B.③是饱和溶液
C.溶质质量:①<② D.溶液质量:③=④
27.(2023 萧山区校级二模)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 54.1 51.1
(  )
A.10℃~90℃,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100g的硫酸镁溶液
C.50℃时,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D.70℃时,将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8.(2023 滨江区二模)小宁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如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10 100 40 120.9
② 60 100 40 140
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克
B.②所得溶液不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29.(2023 拱墅区模拟)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30.(2022 西湖区校级三模)在炎热的夏天小金从5℃的冰箱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晶体的a溶液。在室温下置一段时间,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b溶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5℃时,a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室温下,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b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a溶液
31.(2022 杭州三模)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图:
根据上述实验,得到的错误结论是(  )
A.③④溶液为饱和溶液
B.④中再加15g水又可以将析出固体完全溶解
C.不能确定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D.①~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
32.(2022 富阳区二模)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纳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溶液肯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为:①=②>③>④
C.在②→④过程中,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不变
D.将④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为不饱和溶液
33.(2022 西湖区模拟)t℃时,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
A.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
B.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W>m>n
C.点Z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降低温度
D.点m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先加20g水再加入50g该溶质,充分溶解
34.(2022 西湖区校级二模)一杯50℃的氯化钠溶液,只让其温度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若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溶液一定都是不饱和溶液
B.乙、丙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C.丙溶液的温度一定为30℃
D.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溶液
35.(2022 拱墅区模拟)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36.(2022 杭州模拟)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6g食盐晶体
C.把溶剂蒸发掉30g D.加入20%的食盐溶液30g
37.(2022 萧山区校级模拟)在不同温度下,将一定量的氯化钠和硝酸钾分别加入100g水中,实验情况记录于如表中,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溶解情况
实验1 20℃ 最多溶解36gNaCl 最多溶解31.6gKNO3
实验2 40℃ 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 加入31.6gKNO3全部溶解
实验3 80℃ 最多溶解38.4gNaCl 最多溶解169gKNO3
A.硝酸钾的溶解能力一定大于氯化钠
B.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一定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C.将实验3所得溶液分别降温至20℃后,两溶液中溶质质量:氯化钠<硝酸钾.
D.将实验2所得溶液分别升温至80℃后,溶液的浓度:氯化钠>硝酸钾
38.(2022 上城区二模)甲物质20℃和3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0克和40克。20℃时,将20克甲物质加入到100克水中,并将所得溶液进行如图操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B.①到②的过程中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C.①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为③
D.②烧杯内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39.(2022 上城区模拟)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B.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
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
D.用降温的的方法可获得大量氯化钠晶体
40.(2022 西湖区一模)向盛有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向A烧杯中加水可以继续溶解剩余固体
B.B烧杯中一定是氯化钾不饱和溶液
C.两杯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A<B
D.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41.(2022 杭州二模)如表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硝酸钾(克) 13.3 31.6 63.9 110 169
氢氧化钙(克) 0.173 0.165 0.121 0.116 0.094
A.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若将6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温至2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C.20℃时将15克硝酸钾放入50克水中,能得到饱和溶液
D.若使60℃的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可以蒸发溶剂
42.(2022 拱墅区校级一模)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
A.两杯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都只有钠离子和氯离子
B.甲溶液一定饱和,乙溶液可能饱和
C.甲溶液中氯化钠溶解度不变,乙溶液中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D.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43.(2022 杭州一模)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6克
B.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托盘天平等
C.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D.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44.(2022 西湖区校级二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其外壳是碳纤维和树脂形成的复合材料做成的,火炬用的是氢气作为燃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2具有助燃性
B.H2属于单质
C.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小、熔点低
D.H2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45.(2022 滨江区一模)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种溶质的水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③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②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溶液③的溶质质量分数
D.若②中的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46.(2022 临安区一模)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一直增大
B.30℃时,39.3g硫酸镁和100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39.3%的硫酸镁溶液
C.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
D.50℃时,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47.(2022 淳安县校级一模)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3 39.3 49.0 54.1 51.1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一直增大
B.50℃时,49克硫酸镁和100克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49%的硫酸镁溶液
C.50℃时,100克硫酸镁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D.50℃时,硫酸镁的饱和溶液升温至70℃(不考虑水分蒸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二.填空题(共2小题)
48.(2023 杭州模拟)如图为校园直饮水工艺流程图。
(1)“碳罐”中放有活性炭,其作用是    。
(2)聚合硫酸铁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无机高分子,广泛应用于净水,其化学式可表示为[Fe2(OH)b(SO4)c]m,则b、c的关系是c=   。
49.(2022 西湖区模拟)如图为小科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过程。请回答:
(1)图示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的是    (填序号)。
(2)小科应选取规格为    的量筒(填10mL、50mL或100mL),若他在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共1小题)
50.(2022 余杭区二模)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铝镁合金的组成,取16g铝镁合金样品,将80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到样品中(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NaAlO2溶于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出固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表:
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10.6 m 4.0 4.0
试计算: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二次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质量m是   克。
(2)该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
(3)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四.解答题(共1小题)
51.(2023 杭州模拟)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    (填化学式)。“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得出“水是一个结合物而不是简单元素”。
(2)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示意图如图一所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
①电解法:图二是现在常用的电解水实验装置,当正极产生8mL气体时,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大约是    。
②光解法:图三为水在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C3N4/CODs)和太阳光作用下分解的原理图。
③对比以上两种水的分解方法,   (选填“电解法”或“光解法”)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4)水的净化
化学兴趣小组收集了一瓶浑浊的京杭大运河的河水,模拟自来水厂进行水的净化过程。其实验过程如图4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自来水厂常用明矾作絮凝剂,明矾[KAl(SO4)m 12H2O]能作絮凝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胶状物氢氧化铝,问m=   。
②欲使净化水转化为纯水,则可采取的方法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7小题)
1.【解答】解:A、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最多能形成68g溶液,说明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68g﹣50g=18g氯化钠,则①中得到的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③④所得溶液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最多能形成68g溶液,说明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68g﹣50g=18g氯化钠,实验②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不能确定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A选项的分析,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68g﹣50g=18g氯化钠,则20℃时,往①所得溶液再加入8g氯化钠,溶液恰好达到饱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解答】解:
A、由于三者所处温度并不完全一样,所以溶解度不会相同。错误;
B、由于①②温度相同,但是①中硫酸铜有剩余,说明饱和,而②中水为40mL但是硫酸铜无剩余,但是此时是否饱和无法下结论,也可以饱和,也可能不饱和。错误;
C、①③溶剂质量相等,但是①中固体有剩余③固体物剩余,所以③中质量分数大;②③都没有固体剩余,但是由于②溶剂多,所以③的质量分数比②大,所以③质量分数最大,颜色也就是最深。正确;
D、①③溶剂质量相等,但是①中固体有剩余③固体物剩余,所以③中质量分数大。能比较。错误;
故选:C。
3.【解答】解:A、在20℃室温环境中,往一杯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20℃室温环境中,往一杯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则原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6%,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过程中,温度不变,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A、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③和④均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①~②中,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在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①~④中,随着水不断蒸发,由于是恒温蒸发,温度不变,甲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A、由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数据,温度升高,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增大,温度对NaOH的溶解度有影响,故选项说法正确。
B、20℃时NaOH的溶解度为109g,溶解度大于10g,则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4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29g,则40℃时,129gNaOH溶解在100水中达到饱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D、4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29g,40℃的100g饱和NaOH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小于100g,将40℃的100g饱和NaOH溶液降温至20℃,析出固体的质量小于20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6.【解答】解: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
A、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加入硝酸铵会析出固体,乙溶液中固体的质量增加,错误;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错误;
C、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加入硝酸铵会析出固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错误;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会继续溶解甲,故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A、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充分溶解后,甲中不溶解的物质最多,丙其次,乙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甲、丙一定是饱和溶液,乙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剂质量相等,溶解的溶质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乙>丙>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乙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因此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无法确定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8.【解答】解:A.乙中烧杯底部有少量的固体存在,丙中烧杯底部固体消失,乙→丙方糖的溶解度逐渐增大,故A正确;
B.乙和丁的烧杯底部有固体物质存在,一定为饱和溶液,故B正确;
C.丁烧杯底部的固体量比乙烧杯中固体的量大,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故C错误;
D.丙→丁的过程温度降低,过程有晶体析出,为冷却结晶,故D正确。
故选:C。
9.【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硝酸钾未完全溶解,因此无法计算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法错误;
B、由图示可知,硝酸钾未完全溶解,无法确定在100g水中的所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因此不能得出其溶解度数值,说法错误;
C、若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如通过升高温度使烧杯的硝酸钾晶体恰好完全溶解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D、若使烧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取的升高温度的方法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若是加入水使之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变小,说法正确。
故选:D。
10.【解答】解: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则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6%,故选项说法错误。
B、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g,则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7.4克氯酸钾,故选项说法正确。
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则20℃时,将20克硝酸钾加入到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5.8g,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不受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多少的影响,20℃时,增加水的质量不能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1.【解答】解:A、向盛有等质量水的乙、丙烧杯中分别加入30g、30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乙中蔗糖有剩余,丙中蔗糖能全部溶解,丙中温度高,则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中蔗糖能全部溶解,丙中蔗糖能全部溶解,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不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乙、丙烧杯中溶剂质量相等,丙中溶质的质量多,则乙、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向盛有等质量水的乙、丙烧杯中分别加入30g、30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乙中蔗糖有剩余,丙中蔗糖能全部溶解,丙中温度高,则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2.【解答】解:①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氯化钠固体质量是50g×14%=7.0g,该选项正确。
②用托盘天平称氯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该选项正确。
③需要水的体积是(50g﹣7g)÷1g/mL=43mL,应该选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该选项不正确。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滴管和试剂瓶,该选项正确。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进一步导致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13.【解答】解:A、在室温下,溶液①中溶质全部溶解,再加入5g溶质,溶质部分溶解,说明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t℃时,10g物质A全部溶解到20g水中,得到的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则在t℃时,A的溶解度不一定为50g,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图示可知,溶液②和溶液④都是室温时,且溶质和溶剂的质量相等,则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示可知,溶液③是在t℃时,10g物质A全部溶解到20g水中;溶液④是由t℃冷却到室温时,由溶液②可知会有晶体析出的,则溶液③和溶液④的溶液质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4.【解答】解:A、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称量时,取出的过量氯化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内,以免污染试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量取所需水量时,为了准确读数,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加快溶解速率,搅拌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能力,故选项说法错误。
D、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托盘上各垫上一张相同的白纸,是为了防止药品腐蚀托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5.【解答】解:A、操作I不一定是蒸发溶剂,也可能是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若采用的是降低温度至恰好饱和的方法,①与②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①与②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如果操作I采用的是降温至恰好饱和的方法,则①②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②与③均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则①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题意,②中溶液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6.【解答】解:A、若甲溶液是室温下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则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若甲溶液是室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则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乙,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升温不能使乙中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说法错误;
C、搅拌能加快溶质的溶解速率,但不能增大物质的溶解度,因此搅拌不能使乙中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说法错误;
D、由图示可知,乙溶液是室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若甲溶液恰好是室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则混合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等于甲或等于乙;若甲是室温下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则混合后的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小于乙,说法正确。
故选:D。
17.【解答】解:A、t2℃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甲,则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20g甲,t2℃时,将25g甲加入到50g水中,可形成70g溶液,故A说法正确;
B、t3℃时,乙的溶解度是30g,即130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乙是30g,溶剂是100g,加入2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故B说法正确;
C、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甲和乙的溶解度变大,都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还是甲═乙,丙升温后,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但t3℃丙的溶解度大于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所以升温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即丙>乙═甲,故C错;
D、将等质量的t3℃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多,没有说明等质量,不能判断甲、乙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8.【解答】解:A.若恒温蒸发溶剂,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能采用的降温至恰好饱和的方法,溶液的成分没有发生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质质量分数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的质量为:200毫升×1.2克/厘米3×10%=24克,故选项说法正确;
D.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但是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相同,因为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9.【解答】解:A、由于在20℃和60℃时,CaCl2的溶解度分别为74.5g和137g,②溶液温度为20℃,而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钙74.5g,故②溶液为饱和溶液,③溶液温度为60℃,而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钙137g,故溶液③为不饱和溶液,故该选项错误;
B、从②到③温度升高,氯化钙溶解度增大,②中未溶的固体继续溶解,溶质增多,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故该选项错误;
C、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可列出式子:80g=(180g+x)×5%,解得x=1420g,故该选项正确;
D、从③到④稀释过程需要加水,但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0.【解答】解:A、蒸发100g水,还能溶解60gR,说明该物质在t2℃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60g,所以R是硝酸钾,故A错;
B、①中是t1℃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③中是t1℃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②中是t2℃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依次为:②>③>①,故B正确;
C、t1℃时烧杯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故C错;
D、烧杯③中析出的固体质量为:60g﹣31.6g=28.4g,故D错。
故选:B。
21.【解答】解:①向一定量的AgNO3 Cu(NO3)2 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会首先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随着铁的量不断增加,会将硝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铁不会与硝酸亚铁反应,所以最后溶液中只剩下硝酸亚铁,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②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当参加反应的HCl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最终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③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由于是硝酸钾饱和溶液,所以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④向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铁粉,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的铁的质量小于锌,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C。
22.【解答】解:A、由硫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0~40℃,随着温度的升高,硫酸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40~80℃,随着温度的升高,硫酸钠的溶解度不断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B、2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19.5g,20℃时,119.5g硫酸钠饱和溶液中含硫酸钠19.5g,故选项说法错误。
C、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48.8g,4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8.8%,故选项说法错误。
D、40~80℃,随着温度的升高,硫酸钠的溶解度不断减小,则将5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升温至80℃,硫酸钠的溶解度减小,会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3.【解答】解:A、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t1℃升温至t2℃时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则升温后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而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低而减小,且t2℃c物质的溶解度小于t1℃ab物质的溶解度,故c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ab,所以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顺序为a=b>c,故A错误,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溶液质量逐渐减小,而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但是当溶液达到饱和溶液以后,由于溶解度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就会保持不变,但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从0开始,故错误,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横轴不是反应时间,是金属质量,无法体现活动性强弱,故错误,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的酸性降低,pH变小,故正确,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4.【解答】解:A、水在通电时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发生了分解反应,故A说法正确;
B、水电解过程实现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说法正确;
C、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a管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氢气,故C说法错误;
D、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b中液柱高于a中液柱,根据液体压强特点P=ρgh判断,此时浸在水中相同高度的阳极和阴极,它们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强大小P阳<P阴,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25.【解答】解:A、加入75克水后烧杯中已无固体,再加25克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加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应该降低,故A错误;
B、加入75克水后烧杯中无固体,此时溶液可能为不饱和溶液,如图B所示加水75克时接近饱和溶液,再加水25克,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只增加了25%,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稍降低,图B显示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了约50%,故B错误;
C、加入75克水后烧杯中无固体,此时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如图C所示加水75克时为饱和溶液,再加水25克,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只增加了25%,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稍降低,图C显示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了约50%,故C错误;
D、加入75克水后烧杯中无固体,此时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如图D所示加水75克时为饱和溶液,再加水25克,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只增加了25%,溶质的质量分数稍降低,故D正确;
故应选:D。
26.【解答】解:A、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0g,则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34.0g,则①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0g,则4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40.0g,则①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0g,KNO3的溶解度为31.6g,加入的30g溶质均能全部溶解,溶质质量:①=②,故选项说法错误。
D、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0g,KNO3的溶解度为63.9g,氯化钾有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溶液质量③<④,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7.【解答】解:A、由硫酸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可以看出10℃~7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大于7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B、1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27.7g,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7.7g硫酸镁固体,10℃时,72.3g水最多能溶解的硫酸镁的质量小于27.7g,故选项说法错误。
C、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0g,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9.0g硫酸镁固体,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故选项说法正确。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硫酸镁的溶解度减小,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8.【解答】解:A、10℃时,在100g的水中,加入40g的硝酸钾,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20.9g,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故A正确;
B、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因此②所得溶液不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B正确;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增大,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C错误;
D、②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降温至10℃,溶质质量分数变成×100%≈17.3%,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故D正确。
故选:C。
29.【解答】解:A、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所以图①和图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在①→②过程中,溶剂质量减少,所以溶质质量分数②>①故A说法错误;
B、②③都是恒温蒸发得到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所以图②和图③中溶液的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B说法错误;
C、在③→④过程中,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所以溶剂水的质量分数③>④,即溶剂质量分数减小,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故C说法错误;
D、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在③→④过程中,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30.【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5℃时,a溶液中有少量蔗糖晶体存在,a溶液一定5℃时蔗糖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b溶液可能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从5℃到室温,温度升高,晶体消失,说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于a溶液中比b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少,则b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a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1.【解答】解:①中溶液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再蒸发10g水,析出1g甲晶体,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蒸发10g水,共析出2.5g甲晶体,说明甲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1.5g甲晶体。
A、③④均有晶体析出,均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1.5g甲晶体,④中共有2.5g晶体,则将析出固体完全溶解需要水的质量为10g×≈16.7g,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实验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不能确定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①中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①②中溶质质量相等,①中溶剂质量比②中溶剂质量多,则①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②;③④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③④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①~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2.【解答】解:A、①→②,溶剂质量减少,没有晶体析出,说明①溶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①→②没有晶体析出,②→③,有晶体析出,③→④,析出更多的晶体,则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为:①=②>③>④,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②是恰好饱和的溶液,在②→③,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随着水分的蒸发,有氯化钠析出;在②→④过程中,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④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3.【解答】解:A、此图象是t℃时物质的溶解情况,以及t℃时的溶解度是100g,故说法正确;
B、图中四点的含义分别是m点:80g水中溶解50g溶质的不饱和溶液;n点:100g水中溶解50g溶质的不饱和溶液;W点是100g水中溶解100g溶质的饱和溶液,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质量分数W>m>n,故说法正确。
C、点Z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减少水的质量或减少溶质的质量,故说法错误;
D、点m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先加20g水再加入50g该溶质,使该物质在该温度下达到饱和状态,故说法正确;
故选:C。
34.【解答】A、甲溶液降温变为乙溶液,没有固体析出,乙溶液降温为丙溶液,有固体析出,则甲为不饱和溶液,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乙溶液降温为丙溶液,有固体析出,则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丙一定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丙的温度低于40℃,不一定为30℃,故C错误。
D、由乙溶液降温为丙溶液由固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减小,降温,溶剂质量不变,则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35.【解答】解: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甲和丙一定饱和,乙可能恰好饱和;故选项正确;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大,最小错误;故选项错误;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甲>丙>乙错误;故选项错误;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错误,因为甲、乙、丙不知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6.【解答】解: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60g×10%=6g,含溶剂60g﹣6g=54g。
A、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6g﹣x)×20%=60g×10%,x=30g,应将溶剂蒸发掉溶液质量的一半,而不是溶剂质量的一半,故选项错误。
B、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y,(60g+y)×20%=60g×10%+y,y=7.5g,故选项错误。
C、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6g﹣x)×20%=60g×10%,x=30g,故选项正确。
D、加入20%的食盐溶液30g,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在10%~20%之间,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7.【解答】解:A、由实验情况记录表可知,20℃,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而最多溶解31.6gKNO3,则20℃,KNO3的溶解能力一定小于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B、40℃,100g水中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加入31.6gKNO3也全部溶解,但由于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NaCl与KNO3的溶解度大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20℃,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而最多溶解31.6gKNO3,即20℃,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则将实验3所得溶液分别降温至20℃后,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NaCl>KNO3,故选项说法错误。
D、80℃100g水中最多溶解38.4gNaCl,最多溶解169gKNO3;实验2所得溶液即40℃100g水中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加入31.6gKNO3全部溶解形成的溶液,将实验2所得溶液分别升温至80℃后,由于溶液的组成未发生改变,则溶液的浓度NaCl>KNO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8.【解答】解:A、2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0克,20g甲能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①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0g:120g=1:6,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①到②过程中温度不变,甲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①是20℃时的不饱和溶液,②是20℃时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②>①,③比②溶解得溶多,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所以溶液③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②烧杯内还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是饱和溶液,故说法符合题意。
故选:D。
39.【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约是36g,因此20g水最多溶解7.5g,因此a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c中烧杯底部还有固体,仍是饱和溶液,因为1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约是40g,因此20g水最多溶解8g氯化钠,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6,因此33.3%错误;故B错误;
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正确,因为烧杯底部始终有固体;故C正确;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获得氯化钠晶体常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D错误。
故选:C。
40.【解答】解:A、向盛有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后,A中氯化钾有剩余,则可采用加水的方法使A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B、B中氯化钾全部溶解,溶液不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两烧杯中溶剂质量相等,B中溶质的质量多,则B、A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B,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向盛有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后,A中氯化钾有剩余,B中全部溶解,B中温度高,则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41.【解答】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该选项不正确。
B、若将6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温至20℃,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该温度下50g水中溶解15.8g恰好饱和,将15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能够完全溶解,不能得到饱和溶液,该选项不正确。
D、若使60℃的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可以蒸发溶剂,该选项正确。
故选:D。
42.【解答】解:A、两杯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除了钠离子和氯离子,还有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转移50mL至乙,转移后甲、乙溶液的质量相等,向乙溶液中加入50mL水,故最终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于温度不变,则氯化钠溶解度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转移50mL至乙,转移后甲、乙溶液的质量相等,向乙溶液中加入50mL水,由于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3.【解答】解: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错误;
B、托盘天平不是玻璃的,错误;
C、俯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错误;
D、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正确。
故选:D。
44.【解答】解:A、火炬用的是氢气作为燃料,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H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火炬外壳是碳纤维和树脂形成的复合材料做成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小、熔点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D、H2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5.【解答】解:A、在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水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项中未指明温度,故A错误;
B、升温后得到③,烧杯中无固体剩余,③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B错误;
C、①的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②中有剩余固体,②中为饱和溶液,升温后得到③,烧杯中无固体剩余,溶剂的质量相同,③中溶解的固体多,因此
溶液②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溶液③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D、恒温蒸发溶剂,饱和溶液析出晶体,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相同温度下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因溶解度相等而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46.【解答】解:A、硫酸镁的溶解度不是随温度升高而一直增大,例如10℃﹣70℃时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70℃﹣90℃时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该选项不正确。
B、30℃时,39.3g硫酸镁和100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最大为×100%≈28.5%的硫酸镁饱和溶液,该选项不正确。
C、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解度减小,析出固体后仍然是饱和溶液,该选项不正确。
D、50℃时硫酸镁溶解度是49.0g,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0g:100g=49:100,该选项正确。
故选:D。
47.【解答】解:A、10℃﹣70℃温度范围内,硫酸镁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70℃﹣90℃温度范围内,硫酸镁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该选项不正确。
B、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是49.0g,该温度下硫酸镁溶液的最大浓度=×100%≈32.9%,该选项不正确。
C、50℃时硫酸镁溶解度是49.0g,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不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小于49:100,该选项不正确。
D、50℃时,硫酸镁的饱和溶液升温至70℃(不考虑水分蒸发),硫酸镁的溶解度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2小题)
48.【解答】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此“碳罐”中放有活性炭。
(2)聚合硫酸铁中铁显+3价,氢氧根显﹣1价,硫酸根显﹣2价,由化合价原则可知,(+3)×2+(﹣1)×b+(﹣2)×c=0,则b、c的关系是c=3﹣b。
故答案为:(1)吸附;
(2)3﹣b。
49.【解答】解:(1)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①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0%=10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10g=90g(合90mL)。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尽量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应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
(1)①;
(2)100mL;偏大。
三.计算题(共1小题)
50.【解答】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20g溶液能和:16g﹣10.6g=5.4g铝反应,第三次仍然有铝参加反应,因此第二次反应的铝质量应该是5.4g,因此结束后,剩余固体质量m=10.6﹣5.4=5.2。
故填:5.2。
(2)由表中数据可知,镁质量是4g,该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100%=75%,
故填:75%。
(3)设20g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为x,
2NaOH+2Al+2H2O═2NaAlO2+3H2↑,
80 54
x 5.4g
=,
x=8g,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40%,
故填:40%。
四.解答题(共1小题)
51.【解答】解:(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H2。故答案为:H2。
(2)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2O+3Fe4H2+Fe3O4。故答案为:4H2O+3Fe4H2+Fe3O4。
(3)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当正极产生8mL气体时,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16mL。故答案为:16mL。
③对比以上两种水的分解方法,光解法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是因为其节约能源。故答案为:光解法。
(4)①明矾[KAl(SO4)m 12H2O]中,钾元素化合价是+1,铝元素化合价是+3,硫酸根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m=2。故答案为:2。
②欲使净化水转化为纯水,则可采取的方法是蒸馏,是因为蒸馏能够得到蒸馏水。故答案为:蒸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