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内能 能量守恒——2022-2023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一模二模考试试题分类
一.选择题(共29小题)
1.(2023 下城区校级二模)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用同样的加热器进行加热,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甲物质的熔点一定是80℃
B.0﹣6min甲和乙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C.8﹣10min甲物质的温度和内能保持不变
D.在升温阶段,甲的比热大于乙的比热
2.(2023 江干区校级四模)国家速滑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技术原理简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经过压缩机时温度降低
B.CO2经过冷凝器时发生凝华
C.CO2经过膨胀阀时发生升华
D.CO2经过蒸发器时吸收热量
3.(2023 上城区二模)如图所示,关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草叶上的露珠和雾、霜一样,都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响度越大
C.验钞机会发出一种人们看不见红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
D.寒冷的冰也具有内能
4.(2023 杭州模拟)如图,在试管里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会把木塞冲开。下列关于本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装置实际是一台“内燃机”
B.软木塞被冲出的过程与汽油机的排气冲程相似
C.试管口的“白雾”是汽化现象
D.试管中水的内能改变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5.(2023 拱墅区校级二模)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学校飞天社团的同学制作了水火箭,如图是某水火箭的简易原理图。使用打气筒向水火箭内不断打气,当内部气体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使水从水火箭中向下喷出,从而使水火箭升空。结合材料,你认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火箭加速升空阶段机械能不变
B.水向下喷出会使水火箭升空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使用打气筒打气时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相同
D.使用打气筒向水火箭内打气的过程,水火箭中空气的内能在增大
6.(2023 拱墅区校级二模)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用相同的热源对它们开始均匀加热,加热时间都有6分钟,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吸收的热量比甲多
B.甲是晶体,乙一定是非晶体
C.在3~6min内,甲的内能保持不变
D.在0~3min内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
7.(2023 桐庐县一模)如图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分别是0℃和100℃
C.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时小
D.在BC和DE段,温度保持不变,但需吸热
8.(2023 西湖区二模)比值定义法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实质是选取相同标准进行比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式 为比热容的定义式,c的单位是J/(kg ℃),c与Q成正比
B.公式 为密度的定义式,V排相同时,物体受到浮力越大,液体的ρ越大
C.公式 为电阻的定义式,R与U成正比,R与I成反比
D.公式 为压强的定义式,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则压强p越大
9.(2023 杭州模拟)关于内能,有以下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热机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物体温度越低,内能越小,所以0℃的物体没有内能
③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
④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很多,但本质上只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23 拱墅区模拟)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北斗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标志着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成功,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动机用的是偏二甲肼作为燃料,其热值是4.25×107J/k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完全燃烧2吨偏二甲肼,共放出8.5×107J热量
B.用偏二甲肼作为燃料,因为偏二甲肼的比热容大
C.火箭加速升空时,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电磁波向地球传递信息
11.(2023 杭州模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小汽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百姓人家。一辆使用汽油为燃料的小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20kW.若小汽车行驶的路程为108km,汽油的热值q=4.6×107J/kg,小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25%.则关于小汽车在这段路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的时间为1.5h
B.发动机所做的功为1.08×105kJ
C.汽车所受的阻力为1000N
D.消耗汽油的质量为5kg
12.(2023 江干区校级二模)某物质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豹是( )
A.凝固过程一共经历了12分钟
B.物质固态的比热容比液态大
C.BC段物质的内能不变
D.该物质的熔点为80℃
13.(2023 余杭区一模)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香槟销量近3亿瓶。开启这样的起泡酒,木塞离开瓶颈时,对应的气流速度已经超过了音速,而且还能观察到二氧化碳随之结晶并变幻出缕缕薄雾。以下关于这一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瓶内气压降低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逸出
C.瓶内气体的温度降低二氧化碳吸热结晶
D.薄雾是二氧化碳晶体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14.(2023 拱墅区校级一模)光发动机是一种把光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其核心部分工作原理如图示:带有活塞的密闭化学反应室中有气态物质,当光从窗口射入时,可使气态物质接受光能而反应生成液态物质。而无光照射情况下反应逆向进行,重新生成气态物质。因此可通过控制窗口处射入的光能使气室中的气态物质循环反应,从而推动活塞输出机械能。则光发动机该装置中的活塞向右运动时,相当于选项中汽油机四个冲程中的( )
A. B.
C. D.
15.(2022 杭州三模)如图所示,是载有“天问一号”的火箭发射升空时的情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火箭发射时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汽化现象
B.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是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火箭喷出燃气后周围空气分子的热运动减缓
D.燃气主要通过热传递使周围的空气内能增大
16.(2022 西湖区模拟)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茶壶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方便倒水饮茶
B.用热水冲泡茶叶时,茶叶随水而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茶叶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茶叶的内能
D.透过透明的玻璃茶壶看到茶叶“变大了”,这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17.(2022 西湖区校级一模)凝胶暖手宝美观小巧、方便安全,深受同学们喜爱。首次使用前,用热水烫几分钟,使里面的凝胶固态变成液态。当气温降低需要使用时,只需用手掰动几下里面的小铁片就能取暖了。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凝胶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较多
B.用手掰动小铁片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C.固态的凝胶也具有内能
D.暖手时,通过热传递使手的内能增加
18.(2022 杭州模拟)下面是小明同学的“科学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正确的是( )
A.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
C.不停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19.(2022 拱墅区校级一模)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中的三个冲程,缺少的一个冲程的名称及顺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吸气冲程,应在甲图之前
B.压缩冲程,应在甲、乙图之间
C.做功冲程,应在乙、丙图之间
D.排气冲程,应在丙图之后
20.(2022 杭州一模)如图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会跳起来。则与该过程类似的内燃机冲程和瓶内气体的内能变化分别为( )
A.做功冲程,内能增大 B.压缩冲程,内能增大
C.做功冲程,内能减小 D.压缩冲程,内能减小
21.(2022 临平区模拟)如图,烧瓶内装有一些水,瓶口用软木塞塞住,用小打气筒缓慢向瓶内打气,达到一定程度时塞子跳起来,瓶内出现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塞子弹起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B.此实验研究的问题是外界对物体做功能增加物体的内能
C.此实验研究的对象是塞子
D.该白雾与干冰周围的“白汽”成分不一致
22.(2022 淳安县校级一模)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B.一杯热水逐渐冷却,温度下降,内能减小
C.改变内能的方法只有热传递
D.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主要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23.(2023 西湖区校级三模)“嫦娥5号”探测器从月球上采样并顺利返回地球,如图所示为两种返回技术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采用“跳跃式返回”可使返回器着陆前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更多
B.采用“跳跃式返回”可使返回器与大气摩擦通过的距离更短
C.采用“直接进入返回”可使返回器着陆前的速度更小
D.采用“直接进入返回”可使返回器着陆前具有的机械能更小
24.(2022 杭州模拟)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电流表的内部结构图,处在磁场中的线圈有电流通过时,线圈会带动指针一起偏转。线圈中电流越大,指针偏转角度就越大。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流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B.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指针的偏转方向不会改变
D.线圈中电流越大,其所受磁场力就越大
25.(2022 拱墅区校级二模)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口的软木塞飞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燃烧时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试管中的水是靠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
C.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与汽油机做功冲程的原理相同
26.(2022 杭州二模)如图所示,质量为40g的金属小球从导轨的a处自由滑下,依次经过b处、c处,最后到达d处时恰好停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小球到达c处不具有动能
C.小球停在d处势能减小0.12焦
D.这一过程能量不守恒
27.(2022 上城区模拟)如图所示,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时,橡皮筋的一端系一个小石块,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石块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石块从A点自由释放后所能达到的最低点。若整个过程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石块从A点到C点的运动过程中( )
A.小石块在C点时,它具有的机械能最小
B.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小石块的机械能减小
C.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小石块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D.小石块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28.(2022 滨江区模拟)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先将导体ab水平用力向右移动,导体cd也随之运动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装置中的甲装置产生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电动机
B.实验装置中的乙装置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C.实验装置中的乙装置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实验装置中的甲装置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9.(2022 西湖区校级一模)2021年5月1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已知火星表面引力约为地球表面引力的
38%,其空气密度约为地球海平面空气密度的1%。下列关于探测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进入火星大气层后,探测器下降过程中其表面与大气层摩擦,机械能逐渐减小
B.探测器为了找到最佳着陆点,着陆前在火星上空有短暂悬停时间,悬停时探测器不受火星的引力
C.探测器从悬停点减速降落火星表面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增大
D.探测器最后减速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功率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共9小题)
30.(2023 上城区模拟)单板滑雪U形池比赛是冬奥会比赛项目,其场地可以简化为如图甲所示的模型。某次练习过程中,质量为M的运动员以速度v从轨道边缘A点腾空后到达最高点B,随后沿C点进入轨道,A、B、C三点距水平面的垂直距离分别为h1、h2和h3图乙为腾空过程左视图,请回答下列问题(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
(1)A点的机械能 B点的机械能(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B点动能是否为零 (选填“是”或“否”)。
(3)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运动员增加的动能可使质量为m的水温度升高 (滑雪板与C点接触时能量损失不计,水的比热容用c表示)。
31.(2023 滨江区一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再次传来好消息:
(1)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火箭燃料要求质量小而放出的热量多,使用液氢作为燃料就是利用它 高的特性。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将燃料燃烧产生燃气的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2)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与空气剧烈摩擦,表面温度急剧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
32.(2023 淳安县一模)千岛湖是新安江水电站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库区形成后,对千岛湖城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与水库形成之前相比,水量更充足,昼夜温差变小,这是因为水的 大的原因。
(2)新安江水库的大坝修筑成上窄下宽的形状,请从压强角度解释这样设计的原因是 。
33.(2023 萧山区模拟)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高压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中装汤,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外界为标准大气压,水和汤具有相同的沸点,不考虑碗中水分汽化)
(1)改变高压锅内能的方式是 。
(2)当高压锅里的水沸腾时,锅内水的温度 100℃(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此时碗中汤的内能 (填增加或降低或不变)。
(3)限压阀周围有大量的白气冒出,“白气”形成的原因是 。
34.(2023 江干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AB段是光滑圆弧面,BC段是长度为s的粗糙水平面,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为h的A点由静止下滑,到达C点静止,整个过程,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在A滑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 。物体在BC段所受的摩擦力为 (用上述字母表示)。物体从A点滑到C点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物体内能的效率为 ,则物体到达C点时温度升高了 (物体的比热用c表示)。
35.(2022 余杭区二模)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开幕,火炬“飞扬”的小火苗成为本届冬奥会的主火炬,火炬采用的是碳纤维材质,燃烧的是氢能源,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了零排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赛事期间大量使用氢燃料电池车,以减少污染排放,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与“绿色”、“环保”的进一步结合。
(1)高压火炬体积非常小,燃料氢气采用“高压储氢”的方式储放在很小的气瓶内,则高压储氢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2)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密度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七至九倍,被誉为材料中的“黑黄金”。碳纤维每平方毫米可以承受3530牛的拉力,所以火炬“飞扬”碳纤维“外衣”能承受的压强为 帕。
(3)火炬“飞扬”披上碳纤维“外衣”不惧800度以上氢气燃烧的高温,氢气的热值为1.4×108焦/千克,假设火炬中5克氢气完全燃烧,则放出的热量为 。
(4)氢燃料电池在使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为 。
(5)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制造的氢气被称为“绿氢”,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气,在生产绿氢的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火炬研发团队用相当于420个大气压的高压将12克氢气压缩进氢气瓶,随后将氢气瓶放入“飞扬”火炬中。计算需要电解 克水才能制取12克氢气。
36.(2022 滨江区模拟)目前有一种倍受关注的喷气飞行背包(如图),人背上后能通过该设备获得动力,实现人类自由单人飞翔的梦想。
(1)该背包发动机将汽油燃烧后的气体通过喷气孔喷出,使人获得飞行动力,这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同时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该背包燃料为汽油,汽油燃烧将 能转化为内能,一部分对人和飞行背包做功,还有部分散失到空气中,这些内能却无法再被利用来对人和飞行背包做功,说明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 ;
(3)某次飞行过程中消耗10千克汽油,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焦。(q汽油=4.6×107焦/千克)
37.(2023 桐庐县二模)如图所示,弹簧一端与小车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左侧的墙壁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木板上。小车位于A点时弹簧恰好为自然长度,用力压缩弹簧使小车到达B点;松手后,小车由位置B运动至位置C,在位置C时速度为零。则小车从位置B运动至位置C的过程中,速度达到最大的位置在 (选填“A点”、“A点的左侧”或“A点的右侧”),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减小”、“先减小后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或“增大”);小车从位置A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情况为 。
38.(2023 下城区模拟)如图所示,A点的高度H大于B点的高度h,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沿光滑轨道AOB到达B点后离开(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由A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是 的(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小球在B点的机械能 在A点的机械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离开B点后的运动轨迹应该是图中的 曲线。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39.(2023 萧山区模拟)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小金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其他条件相同;分别记录加热的时间和对应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吸收的热量 乙吸收的热量(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若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 ℃),则乙的比热容是 J/(kg ℃)。
(3)若把第4分钟时的甲、乙两种液体混合(两液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后热量从乙液体传递到甲液体
B.甲液体的内能增加,乙液体的内能减少
C.甲液体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乙液体升高的温度
D.当两种液体的温度相同时,甲液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40.(2022 富阳区二模)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穿着的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影响人们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原来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多,人就感觉越寒冷。
请找出一个与以上情景有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实例:物理信息: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
物理知识: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作答:物理信息: ;
物理知识: 。
四.计算题(共3小题)
41.(2023 拱墅区校级一模)在杭州,已知与太阳垂直的表面积上接收到太阳能的辐射功率均为k=1.2×103瓦/米2.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控制其接受太阳光垂直照射的面积始终为2米2,设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的效率为50%.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的质量为100千克,水的初温为20℃,经过t时间后上升到30℃.(c水=4.2×103J/(kg ℃)请计算:
(1)在上述过程中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吸收热量时多少焦耳?
(2)使水由20℃升温到30℃所用时间t是多少秒?
42.(2022 西湖区模拟)近日,专家指出,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图甲所示)的冬奥会。为了实现“碳中和”,组委会在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的同时还提出了林业固碳等措施。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填化学式)的形式进行的。
(2)本次冬奥会首次使用氢气作为火炬燃料(图乙所示),实现了“零碳排放”,请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本次冬奥会氢能大巴首次上岗服务,图丙所示。某次服务中大巴消耗了2千克的氢气,氢气的热值是1.4×108J/kg,完全燃烧2千克氢气释放的热量为 J。
(4)北京冬奥会投入使用的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图丁所示),它采用了先进环保的制冰技术,通过压力变化使液态二氧化碳发生 (填物态变化)实现制冷,碳排放几乎为零。
(5)针对冬奥会无法避免的碳排放,张家口市实施了“林业固碳”工程,主要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43.(2022 上城区校级一模)小惠家购买了一辆小汽车,小惠十分高兴,将汽车里里外外看了个遍,并且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下面就是他思考的问题,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发动机是四冲程汽油机,曲轴转速为1800转/分,每个气缸1秒钟完成 个做功冲程。
(2)汽车尾气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肺部毛细血管吸入的2.5颗粒首先进入心脏四个腔中的 。
(3)过量饮酒会影响人的感觉、判断和操作能力,增加事故风险,饮酒后主要影响人体的 系统,所以严禁酒后驾车。
(4)三元催化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净化装置,在三元催化器中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三常温下氧化为CO2,如图。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不能降低尾气对大气的污染,还增加了温室效应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5)纯电动汽车是完全由可充电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它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有许多优点,但目前纯电动汽车还不能完全替代燃油汽车的主要原因是 。
五.解答题(共6小题)
44.(2023 拱墅区模拟)防治空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共识。近年来,一些城市空气中出现可吸入悬浮颗粒物与雾形成“雾霾”天气,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粒物(PM2.5)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
(1)PM2.5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因素,呼吸道对其几乎没有净化作用。粒径不大于2.5p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PM2.5)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而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导致酸雨、PM2.5超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M2.5通过扩散作用由外界空气进入肺泡
B.雾霾天气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氧气
C.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大规模植树造林
D.PM2.5吸入人体后,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
(2)PM2.5进入人体后,首先进入的血管是 。
A.肺动脉
B.肺静脉
C.主动脉
D.上、下腔静脉
(3)为了减少雾霾、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CO、NOx及CxHy的排放量意义重大。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利用氨气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xNH3+6NOx(2x+3)N2+ 。
②随“空/燃比”增大,CO和CxH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 。
(4)新能源混合动力(汽油和电动)汽车以其经济,污染小等优点备受人们青睐,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酸雨,在杭州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在纯汽油提供能量时,已知某内燃机效率为80%,汽车的最大牵引力为1600N,那么这个内燃机完全燃烧9L汽油放出的热量可以使汽车运动最远距离 米。(已知汽油的热值为3.2×107J/L)
45.(2023 杭州模拟)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材料一:2017年 5月 18 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消息,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 功,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其化学式是CH4 8H2O,它是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物经过细菌的分解作用,在高压低温环境下,最终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材料二:2021年6月28日,世界上在建规模第一、技术难度最高的白鹤滩水电站正式投产发电,整个机组发出的电力将主要送往浙江和江苏。电站一台机组的发电量相当于整个新安江水电站的发电量,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年发电量将达600亿千瓦时。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水合物(化学式是 CH4 8H2O)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材料中海底地层深处的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 (填“自养”或“异养”)。
(3)根据测算,1m3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m3的天然气。已知天然气热值q天然气=8.4×107J/m3,水的比热c水=4.2×103J/(kg ℃),则1m3可燃冰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使 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
(4)“可燃冰”被认为是21世纪的清洁能源,从环境保护角度,你是否支持大规模开采使用,并说明理由。
(5)以煤电为基准,每发一千瓦时电大约排放1千克的二氧化碳。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后,一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 万吨,可以节约标准煤两千万吨。
46.(2022 西湖区校级三模)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场馆建设体现了“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理念。
(1)亚运场馆将实现光伏全覆盖,当阳光照射到光电半导体上,光能将转化成 使电器工作。预计亚运期间光伏发电量将达到4000万kW h,相当于减少焦炭燃烧 吨释放的能量。(已知焦炭的热值q=3.0×107J/kg)
(2)亚运城餐厅的餐具采用微生物降解材料生产,自然界某些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可将该材料分解成和以下生产中,微生物呼吸作用类型与上述不相同的是 。(填序号)
①鲜奶中添加乳酸菌后制作酸奶
②葡萄中添加酵母菌后酿葡萄酒
(3)亚运会的游泳馆新增了尿素有机物分解器,不需要换水就可使尿素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节省了大量的自来水。此分解器中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比赛期间,场馆内产生的垃圾需分类投放,以下垃圾可以和废弃矿泉水瓶投放在一起的是 (选填“旧电池”、“易拉罐”、“餐巾纸”)。
47.(2022 西湖区校级一模)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某汽车发动机是以92号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在某次测试中,汽车在1.5×103s内于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4.6×104m,该过程中汽车的牵引力为3000N,汽车消耗汽油12kg,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
(1)汽车的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如图所示,图中四个冲程的顺序是 (按序填写序号)。
(2)匀速行驶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及功率为多少?
(3)汽油完全燃烧所能释放的能量转化为汽车克服阻力做功的效率是多少?
48.(2022 上城区模拟)如图,有一斜面高2.3米,质量为1千克铁球从斜面的A点下滑,经B点再撞击到水平面上C点的金属块。假设撞击时铁球的机械能有20%转化成内能,并全部被铁球吸收,(c铁=0.46×103焦耳/(千克 ℃),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求:
(1)铁球下滑到斜面底端时,重力所做功的大小;
(2)铁球升高的温度;
(3)换用2千克的铁球重复上述实验,请比较两个铁球分别从B点到撞击C点金属块前所用时间的长短,并说明理由(势能表达式:E势=mgh,动能表达式:)
49.(2023 杭州模拟)共享汽车,市民可以通过扫码进行注册、认证、租车、还车等一系列操作。共享汽车为纯电动新能源车,它的废气排放几乎为零,而燃油汽车的废气中PM2.5含量比较高。如图一是一款按租用时间收费的电动共享汽车。小金一家三口租用该款电动共享汽车去旅游,从租车点一路不停行驶105千米到达目的地,若全程的速度为70km/h.回答下列问题:
电池容量(kW h) 22
车载充电器输入电压(V) 220
车载充电器输入电流(A) 16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 70%
(1)共享汽车行驶过程中,主要将 能转化为 能。
(2)PM2.5颗粒从肺部毛细血管吸入,首先进入心脏四个腔中的 ;
(3)该电动汽车的部分参数如表中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将耗完电能的电池充满电,理论上需 h。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9小题)
1.【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甲的末温保持不变,但可能处在熔化过程中,也可能处于沸腾过程中,此时的温度不一定是沸点,故A错误;
B、实验中用同样的加热器进行加热,在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则在0﹣6min内两物质吸收的热量都是相同的,故B正确;
C、不考虑物质质量的变化和能量损失,在8﹣10min内甲继续吸热,则甲的内能都不断增加,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在0﹣6min内,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甲的温度变化快,且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根据Q=cmΔt可知,甲的比热容小,故D错误。
故选:B。
2.【解答】解:A、CO2经过压缩机时,压缩机对CO2做功,CO2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A错误;
B、CO2经过冷凝器时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了液化现象,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液态CO2经过膨胀阀后一部分变为气态CO2,则此过程中发生了汽化现象,故C错误;
D、CO2经过蒸发器时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D正确。
故选:D。
3.【解答】解:A、露珠和雾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B、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拨动时振动的频率越慢,音调越低,不影响响度,故B错误;
C、验钞机发出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故C错误;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寒冷的冰也具有内能,故D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A、本实验装置燃料没在试管中燃烧,不是一台“内燃机”,故A错误;
B、软木塞被冲出的过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似,故B错误;
C、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C错误;
D、试管中水的温度增加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水蒸气把木塞冲开温度降低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A、水火箭加速升空阶段,向下不断喷水,质量变小,高度和速度都变大,则动能和势能可能不变,所以机械能可能不变,故A错误;
B、水火箭向下喷水,给水一个向下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水火箭一个向上的力,使水火箭升空,故B正确;
C、向烧瓶内打气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能量转化方式是相同的,故C正确;
D、利用打气筒向水火箭内打气的过程中,压缩筒内空气做功,水火箭中空气的内能在增大,故D正确。
故选:A。
6.【解答】解:
A、用相同的热源且加热时间相同,所以吸收的热量相同,故A错误;
B、在加热一定时间后,甲的温度不变,故能判断甲是晶体。而乙虽然温度一直升高,可能还没达到熔点,也可能是非晶体,故甲可以判断但乙无法判断,故B错误;
C、在3~6min内,甲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C错误;
D、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在0~3min时间里甲升高的温度为Δt1=50℃﹣20℃=30℃,乙升高的温度为Δt2<30℃,可知,当吸收的热量和质量都相同时,Δt越大比热容C就越小。所以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故D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A、该物质在BC段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故A正确;
B、从图像可知,该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分别是0℃和100℃,故B正确;
C、从图像可知,该物质液态时的温度变化比固态时慢,故它在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时大,故C错误;
D、在BC和DE段,温度保持不变,但需吸热,故D正确。
故选:C。
8.【解答】解: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吸收热量的多少、质量、温度的变化无关,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故A错误;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液体密度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无关,故B错误;
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故C错误;
D.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根据p可知,压强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9.【解答】解:
①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①正确;
②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所以0℃的物体仍具有内能,故②错误;
③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所以内能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故③错误;
④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很多,但本质上只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它们在改变内能能达到相同的效果,故④正确。
故选:C。
10.【解答】解:A、完全燃烧2吨偏二甲肼放出的热量:Q放=mq=2×103kg×4.25×107J/kg=8.5×1010J,故A错误;
B、燃料的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热值大小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热值越大的燃料,放出的热量越多,所以用偏二甲肼作为燃料,因为偏二甲肼的热值大,故B错误;
C、火箭加速升空,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同时高度增大,重力势能也增大,机械能增大,是燃料燃烧所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
D、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向地球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11.【解答】解:
A、根据公式v可知,汽车的运动时间为:t1.5h=5400s,故A正确;
B、发动机所做的功为:W=Pt=20000W×5400s=1.08×108J=1.08×105kJ,故B正确;
C、汽车的速度v=72km/h=20m/s,根据公式PFv可知,汽车的牵引力:F1000N,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汽车汽车所受的阻力为f=F=1000N,故C正确;
D、汽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Q=mq,又因为Q,所以m9.4kg,故D错误。
故选:D。
12.【解答】解:AD、由图象知,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保持80℃不变,该物质属于晶体,该物质的熔点等于80℃,凝固过程为9min﹣5min=4min,故A错误、D正确;
C、晶体凝固时,不断放出热量,BC段物质的内能减小,故C错误;
B、晶体物质在凝固前后质量不变;由图象知,整个放热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降低相同的温度,晶体在固态时需要的时间较短,即放出的热量较少,由Q=cmΔt知,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故B错误。
故选:D。
13.【解答】解:A、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
B、打开香槟瓶盖,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是因为打开香槟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B正确;
C、瓶内气体的温度降低二氧化碳放热结晶,故C错误;
D、薄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B。
14.【解答】解:
由题知,通过控制窗口处射入的光能使气室中的气态物质循环反应,从而推动活塞输出机械能;
这里将光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活塞向右运动(气室内的空气对活塞做功),相当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此时两个气门关闭,燃气膨胀对活塞做功,使活塞向下运动,观察可知只有C符合题意。
故选:C。
15.【解答】解:A、白气是小水滴,是由水池里的水先吸热汽化再上升后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火箭升空消耗燃料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不是减缓,故C错误;
D、燃气温度高,周围低温的空气吸热,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空气内能增大的,故D正确。
故选:D。
16.【解答】解:A、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水不流动时,液面就是相平的,故A正确;
B、用热水冲泡茶叶时,茶叶随水而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
C、茶叶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茶叶的内能,故C错误;
D、玻璃茶壶盛满水,其形状类似于水凸透镜,茶叶处于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是光线经水和玻璃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造成的,故D正确。
故选:C。
17.【解答】解:A、质量相同的凝胶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根据Q=cmΔt,比热容大的物质,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凝胶的比热容较大,凝胶放出的热量较多,故A正确;
B、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用手掰动小铁片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固态的凝胶也具有内能,故C正确。
D、暖手时,凝胶由液态变为固态,放出热量,暖手宝温度升高,热量由暖手宝传递给手,所以是通过热传递使手的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B。
18.【解答】解:A、热传递是将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A说法错误;
B、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但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因此冰块熔化为水时内能增加,故B说法错误;
C、不停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C说法错误;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9.【解答】解:
甲图进气门打开、排气门都关闭,活塞由上向下运动,所以为吸气冲程;
乙图中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活塞由下向上运动,所以为压缩冲程;
丙图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由下向上运动,所以为排气冲程;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在乙和丙之间补充做功冲程。
故选:C。
20.【解答】解:
软木塞跳起来的过程中,软木塞的机械能增大,此过程中暖瓶内气体膨胀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瓶塞的机械能,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气缸内高温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1.【解答】解:A、瓶口塞子跳起来的过程中,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故A正确;
B、此实验研究的问题是压缩气体对外做功,自身的内能减小,故B错误;
C、此实验是研究瓶内气体内能的变化,因此研究的对象是瓶内气体,不是塞子,故C错误;
D、瓶内出现白雾是水蒸气放热发生液化产生的小水滴,干冰周围的“白汽”也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二者本质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22.【解答】解:A、发生热传递时,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故A错误;
B、一杯热水逐渐冷却,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下降,故B正确;
C、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故C错误;
D、夏天在室内洒水,水汽化(蒸发)吸收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不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23.【解答】解:AB、由图可知,采用“跳跃式返回”可使返回器与大气摩擦通过的距离更长,则采用“跳跃式返回”可使返回器着陆前克服摩擦力做功更多,所以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更多,故A正确、B错误;
CD、由图可知,采用“直接进入返回”可使返回器与大气摩擦通过的距离更短,则采用“直接进入返回”可使返回器着陆前克服摩擦力做功更少,所以采用“直接进入返回”可使返回器着陆前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更少,具有的机械能更大,则可使返回器着陆前的速度更大,故CD错误。
故选:A。
24.【解答】解:通过电流表的内部构造显示电流表的制成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并且电流越大,线圈受到的力越大,其转动的幅度越大。因此可以利用电流表指针的转动幅度来体现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A.通过电流表的内部构造显示电流表的制成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故A错误;
B.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
C.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其转动方向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
D.电流越大,线圈受到的力越大,因此可以利用电流表指针的转动幅度来体现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故D正确。
故选:D。
25.【解答】解:
用酒精灯加热水,酒精燃烧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得水的内能增加,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把软木塞向上冲起时,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这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类似,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6.【解答】解:A、小球由a到b过程中,不计阻力,机械能守恒,高度减小,速度增加,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由于存在摩擦,克服摩擦做功,一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所以重力势能不是全部转化为动能,故A错误;
B、小球运动到c处时有一定的速度,动能不为0,故B错误;
C、小球停在d处势能减小的重力势能为:ΔW=GΔh=mgΔh=0.04kg×10N/kg×(0.5m﹣0.2m)=0.12J,故C正确;
D、小球到达d点后停下,此时d点的高度要小于a点的高度,所以d的机械能要小于a点的机械能,由此可知,小球在滚动的过程中机械能是逐渐变小的,机械能不守恒,但总能量是守恒的,故D错误。
故选:C。
27.【解答】解: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橡皮筋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小石块不受弹力的作用,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整个过程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不变,故B错误。
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橡皮筋弹性形变不断增大,所以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一直在增大,小石块机械能转化为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小石块的机械能减小,C点时,小石块的机械能最小,故A正确,C错误;
如下图所示,B点→D点:小石块受到重力和弹力作用,重力大于弹力,小石块加速运动,小石块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小石块在D点瞬间小石块的重力和弹力相等,两个力是平衡力,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机械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故D错误;
故选:A。
28.【解答】解:
由图ab、cd与导线、开关组成了一个闭合电路,将导体ab水平用力向右移动时,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路,此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是发电机原理;导体ab中产生感应电流时,导体cd中也有电流通过,通电导体在磁场会受到力的作用,所以cd会运动起来,此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是电动机的原理,综上所述,D正确。
故选:D。
29.【解答】解:A、进入火星大气层后,探测器下降过程中其表面与大气层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故A正确;
B、探测器着陆前在火星上空悬停时,探测器继续受火星的引力,故B错误;
C、探测器从悬停点减速降落火星表面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小,所以动能逐渐减小,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变小,故C错误;
D、运动员减速下降时的速度减小,根据公式P=Fv=Gv可知,重力大小不变时,速度减小,重力做功的功率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共9小题)
30.【解答】解:(1)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A点的机械能等于B点的机械能;
(2)运动员运动到B点时,质量不变,具有向前的速度,所以动能不为0;
(3)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滑雪板与C点接触时能量损失不计,所以机械能守恒,B点的机械能等于C点的机械能,即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ΔE动=ΔE势=Gh=Mg(h2﹣h3);由题知Q吸=ΔE动=Mg(h2﹣h3);
根据Q吸=cmΔt得,Δt。
故答案为:(1)等于;(2)否;(3)。
31.【解答】解:(1)火箭采用液态氢作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
(2)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克服摩擦做功,返回舱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返回舱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它的内能;
故答案为:(1)热值;(2)摩擦做功。
32.【解答】解:(1)库区形成后,水量充足,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土壤砂石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得少,因此库区的昼夜温差变小;
(2)由于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水库的大坝修筑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可以承受更大的水的压强。
故答案为:(1)比热容;(2)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上窄下宽的形状可以使大坝承受更大的水的压强。
33.【解答】解:(1)改变高压锅内能的方式是热传递;
(2)高压锅内的气压大于一标准大气压,所以水的沸点升高,温度高于100℃;此时碗中汤不能再从水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3)限压阀周围有大量的白气冒出,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答案为:(1)热传递;(2)大于;不变;(3)限压阀里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
34.【解答】解:(1)物体在A滑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W=Gh=mgh;
(2)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最后都用于克服摩擦阻力做功,由W=fs得,物体在BC段所受的摩擦力为f;
(3)由η得,物体获得的内能为:Q=ηW,
由Q=cmΔt得,物体到达C点时升高的温度:Δt。
故答案为:mgh;;。
35.【解答】解:(1)燃料氢气采用“高压储氢”的方式储放在很小的气瓶内,则高压储氢过程中氢气由气态变为液态,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2)1mm2=1×10﹣6m2,火炬“飞扬”碳维“外衣”能承受的压强为:
p3.53×109Pa;
(3)氢气的质量为:m氢气=5g=5×10﹣3kg,
5g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放=m氢气q氢气=5×10﹣3kg×1.4×108J/kg=7×105J;
(4)氢燃料电池是将氢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5)设需要水的质量为χ,则
2H2O2H2↑+O2↑
36 4
χ 12
解得χ=108g。
故答案为:(1)液化;(2)3.53×109;(3)7×105J(4)化学能转化为电能;(5)108。
36.【解答】解:(1)该背包发动机将汽油燃烧后的气体通过喷气孔向后喷出,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而使人获得飞行动力,使人离地面越来越远,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汽油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用来对人和飞行背包做功,还有部分内能散失到空气中,但这些内能却无法再被利用来对人和飞行背包做功,这是因为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3)10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放=mq汽油=10kg×4.6×107J/kg=4.6×108J。
故答案为:(1)相互的;(2)化学;方向性;(3)4.6×108。
37.【解答】解:由于木板是光滑的,不存在摩擦力,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速度最大时,就是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成动能时,A点时弹簧恰好为自然长度,所以A点的动能是最大的;
从B到弹簧自然长度A时,是弹簧恢复原状的过程,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从A到C的过程,小车由于惯性继续运动,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情况是先减小后增大;
小车从位置A运动到C的过程中,弹簧的长度变长,弹性势能变大,小车的速度变小,动能变小,由于接触面是光滑的,不存在摩擦,则小车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故答案为:A点;先减小后增大;小车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38.【解答】解:小球由A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小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是减小;
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的机械能守恒,所以小球在B点的机械能等于在A点的机械能;
根据题意,小球从A点由静止滑下,所以小球的机械能等于A点时的重力势能,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a的最高点超过了A点的高度,这是不可能的;故a错误;
b点的最高点与A点的高度相同,而在最高点时,小球仍具有向右运动的速度,所以b图线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故b错误;
c图线的最高点低于A点,由于在最高点时小球仍运动,其总机械能可能与开始时的机械能相等,故c正确;
小球离开轨道时,由于惯性,应具有沿轨道方向向上运动的速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减小;等于;c。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39.【解答】解:(1)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由转换法,甲吸收的热量等于乙吸收的热量;
(2)根据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知,加热4分钟(吸热相同),甲升高的温度为:
50℃﹣10℃=40℃;
乙升高的温度为:
40℃﹣10℃=30℃;
根据Q=cmΔt可知,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之积为一定值,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若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 ℃),则乙的比热容是
c1.8×103J/(kg ℃)=2.4×103J/(kg ℃)。
(3)A.第4分钟甲的温度高,混合后热量从甲液体传递到乙液体,故A错误;
B.甲放热,乙吸热,甲液体的内能变小,乙液体的内能增大,故B错误;
C.根据Q=cmΔt,因放出的热量等于吸收的热量,质量相同,故有cΔt为一定值,因甲、乙的比热容为一定值,故甲液体降低的温度一定不等于乙液体升高的温度,故C错误;
D.当两种液体的温度相同时,热传递终止,甲液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等于;(2)2.4×103;(3)D。
40.【解答】解:(选择一个答案即可)
①物理信息:通过皮肤红外辐射;物理知识:一切物体都辐射红外线。
②物理信息: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物理知识:蒸发是汽化现象,会吸收热量。
③物理信息: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物理知识: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④物理信息: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多;物理知识: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有关,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大,液体蒸发越快。
四.计算题(共3小题)
41.【解答】解:
(1)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Δt=4.2×103J/(kg ℃)×100kg×(30℃﹣20℃)=4.2×106J;
(2)已知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的效率为50%,则接收的太阳能:
W8.4×106J,
由P可得,水由20℃升温到30℃所用时间:
t3500s。
答:(1)在上述过程中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吸收热量时4.2×106J;
(2)使水由20℃升温到30℃所用时间t是3500s。
42.【解答】解:(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2)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3)氢气的热值是1.4×108J/kg,完全燃烧2千克氢气释放的热量为1.4×108J/kg×2kg=2.8×108J;
(4)通过压力变小使液态二氧化碳发生汽化吸热,实现制冷;
(5)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能合成淀粉,释放氧气,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
故答案为:(1)CO2;
(2)2H2+O22H2O;
(3)2.8×108;
(4)汽化;
(5)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
43.【解答】解:(1)已知四冲程汽油机曲轴转速是1800r/min,所以此汽油机每秒钟转30圈,可完成15个工作循环,60个冲程,对外做15次功;
(2)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肺泡和其外面包绕的毛血管的特点都是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PM2.5在肺泡内随气体交换进入血液肺部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到达心脏的左心房;再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对人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
(3)酒后不能驾车的原因是:酒精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受到抑制,使人体定向功能及判断力下降,从而严重影响驾驶员操作的准确性;
(4)A、通过反应将有毒的CO转化为无毒的CO2,降低了对大气的污染,故A错误;
B、通过示意图中的信息可知,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
C、因为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所以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C错误;
D、反应前为一氧化碳,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而反应后为二氧化碳,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D正确。
(5)电动汽车虽然优点很多,但是电动汽车补充能量慢,可行驶路程短,所以目前普遍使用的还是燃油汽车。
故答案为:(1)15;(2)左心房;(3)中枢神经;(4)BD;(5)补充能量慢,可行驶路程短。
五.解答题(共6小题)
44.【解答】解:(1)A.PM2.5是通过呼吸运动由外界进入肺泡的,A错误;
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于二氧化碳的含量,B错误;
C.减少雾霾提高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对主要污染源进行控制,包括对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燃煤污染控制、区域联防联控等,C错误;
D.雾霾对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有危害,主要危害还是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因为雾霾是指空中浮游大量尘粒和烟粒等有害物质,因为受到气压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这些有害物一旦被人体吸入,就会刺激并破坏呼吸道黏膜,破坏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损伤,D正确;
故选:D;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PM2.5颗粒物被吸入肺后,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经过肺静脉,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故B正确;
(3)①反应物中含有(4x+6)个氮原子、12x个氢原子、6x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有(4x+6)个氮原子、所以还少12x个氢原子、6x个氧原子,所以后面是6x个H2O分子,即空格处填6xH2O;
②空/燃比增大,氧气量增大,燃油气燃烧更充分,因此CO、CxHy含量减少;
(4)设这个内燃机完全燃烧9L汽油放出的热量可以使汽车运动最远距离为s则:9L×3.2×107J/L×80%=1600N×s,s=1.44×105m;
故答案为:
(1)D;
(2)B;
(3)①6xH2O;②空/燃比增大,氧气的量增大,燃油气燃烧更充分;
(4)1.44×105。
45.【解答】解:(1)甲烷水合物(化学式是 CH4 8H2O)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答案为:有机物;
(2)由题干信息可知:材料中海底地层深处的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异养;故答案为:异养;
(3)1m3“可燃冰”相当于天然气的体积为:V=1×160m3=160m3,1m3可燃冰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Q放=Vq天然气=160m3×8.4×107J/m3=1.344×1010J;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即Q吸=Q放=1.344×1010J;
根据Q=cmΔt知水的质量为:
m4×104kg;
故答案为:4×104;
(4)“可燃冰”被认为是21世纪的清洁能源,从环境保护角度,不支持大规模开采使用,理由是甲烷燃烧会产生CO2,大规模开采使用会带来温室效应等问题(或支持,因为有利于解决能源危机,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保护环境);故答案为:不支持,甲烷燃烧会产生CO2,大规模开采使用会带来温室效应等问题(或支持,有利于解决能源危机,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保护环境);
(5)白鹤滩水电站年发电量将达600亿千瓦时,而每发一千瓦时电大约排放1千克的二氧化碳,所以一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00亿千瓦时×1千克/千瓦时=600亿千克=6000万吨。故答案为:6000。
46.【解答】解:(1)阳光照射到光电半导体上,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Q=W=4000万kW h=4×107kW h=4×107×3.6×106J=1.44×1014J,
根据公式Q=mq可知,焦炭的质量为:
m4.8×106kg=4.8×103t;
(2)①鲜奶中添加乳酸菌让它在40﹣42摄氏度下大量繁殖,再利用乳酸菌不彻底分解牛奶中的葡萄糖作为乳酸,再释放少量能量进行发酵,不同于上述类型;
②葡萄中添加酵母菌,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先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然后在无氧的条件下还原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不同于上述类型,故选:①②;
(3)尿素有机物分解器将尿素分解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4)废弃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餐巾纸、铝合金易拉罐也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答案为:(1)电;4.8×103;(2)①;(3)化学变化;(4)易拉罐、餐巾纸。
47.【解答】解:
(1)①中的两个气阀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所以为压缩冲程,是第二冲程;
②中的排气阀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所以为排气冲程,是第四冲程;
③中的进气阀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所以为吸气冲程,是第一冲程;
④中的两个气阀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所以为做功冲程,是第三冲程;
故排序为:③①④②;
(2)汽车牵引力做的功:
W=Fs=3000N×4.6×104m=1.38×108J;
牵引力做的功率:
P92000W;
(3)汽车消耗汽油12kg放出的能量:
Q放=mq=12kg×4.6×107J/kg=5.52×108J,
汽油完全燃烧所能释放的能量转化为汽车克服阻力做功的效率:
η100%100%=25%。
故答案为:(1)③①④②;(2)匀速行驶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是1.38×108J;功率为92000W;
(3)汽油完全燃烧所能释放的能量转化为汽车克服阻力做功的效率是25%。
48.【解答】解:(1)铁球的重力:
G=mg=1kg×10N/kg=10N,
铁球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做功:
W=Gh=10N×2.3m=23J;
(2)由于铁球从斜面顶端无摩擦下滑,
所以该过程中铁球的机械能没有损失,则撞击时铁球的机械能等于最初的重力势能,即W机=W=23J,
根据题意和Q=cmΔt可得,铁球升高的温度:
Δt0.01℃
(3)设小球到达B点速度为v,由题意可知小球在从开始下滑致达到水平面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故:mgh,解得,
由题意可知小球在B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又因s、v都相等,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时间相等。
答:(1)铁球下滑到斜面底端时,重力所做功的大小为23J;
(2)铁球升高的温度为0.01℃;
(3)换用2千克的铁球重复上述实验,两个铁球分别从B点到撞击C点金属块前所用时间相等。
49.【解答】解:(1)共享汽车行驶过程中,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PM2 5颗粒物吸入后经过呼吸道到达肺,从肺泡经过气体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因此这些颗粒物通过人体肺部进入血液,首先抵达心脏的腔室为左心房。
(3)充电器的充电功率:P=UI=220V×16A=3520W=3.52kW;
充电时间:。
故答案为:(1)电;机械;
(2)左心房;
(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