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备战2015高考】全国2015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11月第二期):P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最新+备战2015高考】全国2015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11月第二期):P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25 21:0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P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目录
P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
P1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1
P2启蒙运动 1
P1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5.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  )
A.普罗塔哥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B.薄伽丘——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伏尔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康德——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知识点】P1P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主张
【答案】D解析: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是苏格拉底的思想,故A错误;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是普罗塔格拉的思想;故B错误;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卢梭的思想,故C错误;康德提出人思想自由,强调理性自由,故D项错误。,材料中指出“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它直接隶属于上帝,”体现了维护国家的主权的 主张,实际上也是要求英格兰教会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体现了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据此分析可知宗教改革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A项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对宗教改革影响的概括。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1.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知识点】P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强调了善恶与智慧(知识)之间的具有直接紧密联系,这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内涵一致,所以备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苏格拉底的特征,A C D三项与苏格拉底思想成果不符。
【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对宗教改革影响的概括。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201411)】I1 K2 M3 P1 P2 13.(26分)中产阶级是一个处于社会中间的阶层,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中世纪城镇出现以来,middle class (中产阶级)主要指财富占有和政治地位不成比例的工商业阶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middle class 变成一个职业概念,同特定职业的收入和生活方式相连,具体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白领)、政府官员以及知识分子等。
——肖瑛《不断演变的“中产阶级”概念》
材料二 在(近)现代世界经济史上,搞工业化、现代化真能搞到“起飞”程度的,只有一个事例——他们都是由一个城市中产阶级领头搞起来的。西欧、北美带动于先,日本踵随于后。所以在一个中产阶级主政的国家,与生产发展并驾的则是衣食足(经济)、礼仪兴(教育文化),接着才有法治和民主。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中国以前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也觉今是而昨非,回头搞起了“个体户”来。什么是个体户呢?个体户就是“城市中产阶级”的细胞。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1)分析材料一中西欧中产阶级在14世纪以后越来越富有的原因。列举他们为改变“财富
占有和政治地位不成比例”现状而进行斗争的历史事件。(9分)
(2)日本开始迈向现代化的标志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述中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不得摘抄原文)。(8分)
(3)中国“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的经济模式是什么?1978年后,促使中国中产阶级开始发展壮大的原因有哪些?(9分)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明治维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第一问,第一小问可从资本主义发挥咱的角度来分析原因,结合所学可归纳出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上领导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上掀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方面归纳即可。
(2)第二问,第一小问联系所学可知是明治维新;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工业化、现代化都是“城市中产阶级领头搞起来的”,可归纳出中产阶级推动这些地区和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起飞;从“在一个中产阶级主政的国家,与生产发展并驾的则是衣食足(经济)、礼仪兴(教育文化),接着才有法治和民主”的信息归纳出中产阶级对经济、思想文化教育、民主法治的推动。
第三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从建国初到1978年前,中国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来分析,如改革开放;农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允许个体户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各种形式的外资企业的引入;乡镇企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参考答案:
(1)原因: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3分)
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6分,每点2分,任答3 点即可)
(2)事件:明治维新(2分)
作用:中产阶级推动西欧、北美、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起飞;中产阶级推动思想文化教育的繁荣;中产阶级推动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完善。(6分,每点2分)
(3)模式: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分)
原因:改革开放;农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允许个体户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各种形式的外资企业的引入;乡镇企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科教兴国战略实施(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思路点拨】经济发展模式依据各国不同国情而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给我们的经济建设的启示是:保持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必须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持改革,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科技兴国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7.梁家麟在《基督教会史略》中写道: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以下主张最有助于“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的是 ( )
A.先定论 B.因信称义 C.王权高于教权 D.《圣经》至上
【知识点】P1近代世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宗教改革
【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史料解读及史实再现和再认能力。“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是指人与上帝直接对话,据所学知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
故选: B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0月月考(201410)】13.智者学派并不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学术团体,很多人都是教师和知识分子,他们自觉地承担起了启蒙民众的作用,不辞辛劳地从一个城邦转到另一个城邦,向民众传授辩论术、修辞学、市政学和人性知识等,从而使这些公民适合于雅典的民主制。这一学派的智者大都
A.反对追求实利 B.坚持法律之上
C.推崇专家治国 D.忽视道德作用
【知识点】P1古代世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
【答案】D 结合雅典的民主政治可知,古雅典的公民大会实行辩论制度,并制定了辩论章程。而智者学派就是适应这一制度应运而生的,向民众传授辩论术、修辞学、市政学和人性知识等,从而使这些公民适合于雅典的民主制。因此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主动能动性,而缺乏理性的判断标准,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道德作用。
故选: D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历史事实,正确分析历史结论。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A3 I1 P1 Q1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请评述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知识点】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
【答案】答案:
答案1:赞成第一种观点:西欧是近现代文明的发源地,亚非拉文明主要来自西欧文明。
理由:西欧崛起主要由内因决定,西欧崛起并将先进文明传播到落后地区,成为文明交往的中心。从历史上看,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制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奠定了基础。
从经济上看,西欧是近代资本主义发源地,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商业革命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两次工业革命源于西欧,最终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确立了西欧对全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的控制,促成了西欧文明的扩散。
从文化思想上看,近现代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源于西欧,对促进亚非拉文明进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在国际关系领域,西欧崛起和与之相伴的殖民征服,将先进的文明传播到那里,进一步推动了亚非拉文明的发展。
所以西欧崛起主要源于内因,其它文明成就主要归功于西欧崛起的文明成就,西欧是世界文明交往的中心。
答案2:赞成第二种观点:世界文明成就应归功于世界各文明的交融。
理由:
第一、人类历史是一部漫长的历史,很久以来形成了许多文明中心,如中国古代文明,西亚文明、美洲文明、印度文明等,它们都是各地区先进文明。在中国文明发达之际的宋元时期,西欧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
第二、西欧崛起除了自身因素发挥作用外,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其它文明的交融。的确,西欧崛起有很多因素来自于内部,但是文明本身具有多样性多元性统一,文明的交往是双向的,方式多样。如向近代过渡时西欧崛起受到中国文明的四大发明的影响,中国火药、罗盘针、印刷术、造纸术等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起到重要作用。
解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就本题而言,可以赞成第一种观点:西欧是近现代文明的发源地,亚非拉文明主要来自西欧文明。也可以赞成第二种观点:世界文明成就应归功于世界各文明的交融。不管选择哪一种观点,论述时都要言之有理。
【思路点拨】解题本题的关键在于阅读材料,提炼出材料观点,进而进行评价和认识。可以是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
P2启蒙运动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5.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  )
A.普罗塔哥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B.薄伽丘——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伏尔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康德——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知识点】P1P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主张
【答案】D解析: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是苏格拉底的思想,故A错误;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是普罗塔格拉的思想;故B错误;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卢梭的思想,故C错误;康德提出人思想自由,强调理性自由,故D项错误。,材料中指出“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它直接隶属于上帝,”体现了维护国家的主权的 主张,实际上也是要求英格兰教会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体现了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据此分析可知宗教改革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A项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对宗教改革影响的概括。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201411)word版】14.“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只有一位君主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康德引用这段材料是用来
A.证明自由民主来之不易 B.强调自由是平等的基础
C.反对封建神权笼罩欧洲 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知识点】P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康德思想
【答案】D 解析:材料的内涵不是自由民主,是强调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的核心体现的是专制不是自由,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封建神权的笼罩,故C项错误;康德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启蒙运动崇尚理性批判君主专制,再结合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专制,可以得出康德企图通过这段话批判专制统治,故D项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思想主张的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201411)】I1 K2 M3 P1 P2 13.(26分)中产阶级是一个处于社会中间的阶层,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中世纪城镇出现以来,middle class (中产阶级)主要指财富占有和政治地位不成比例的工商业阶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middle class 变成一个职业概念,同特定职业的收入和生活方式相连,具体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白领)、政府官员以及知识分子等。
——肖瑛《不断演变的“中产阶级”概念》
材料二 在(近)现代世界经济史上,搞工业化、现代化真能搞到“起飞”程度的,只有一个事例——他们都是由一个城市中产阶级领头搞起来的。西欧、北美带动于先,日本踵随于后。所以在一个中产阶级主政的国家,与生产发展并驾的则是衣食足(经济)、礼仪兴(教育文化),接着才有法治和民主。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中国以前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也觉今是而昨非,回头搞起了“个体户”来。什么是个体户呢?个体户就是“城市中产阶级”的细胞。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1)分析材料一中西欧中产阶级在14世纪以后越来越富有的原因。列举他们为改变“财富
占有和政治地位不成比例”现状而进行斗争的历史事件。(9分)
(2)日本开始迈向现代化的标志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述中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不得摘抄原文)。(8分)
(3)中国“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的经济模式是什么?1978年后,促使中国中产阶级开始发展壮大的原因有哪些?(9分)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明治维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第一问,第一小问可从资本主义发挥咱的角度来分析原因,结合所学可归纳出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上领导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上掀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方面归纳即可。
(2)第二问,第一小问联系所学可知是明治维新;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工业化、现代化都是“城市中产阶级领头搞起来的”,可归纳出中产阶级推动这些地区和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起飞;从“在一个中产阶级主政的国家,与生产发展并驾的则是衣食足(经济)、礼仪兴(教育文化),接着才有法治和民主”的信息归纳出中产阶级对经济、思想文化教育、民主法治的推动。
第三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从建国初到1978年前,中国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来分析,如改革开放;农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允许个体户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各种形式的外资企业的引入;乡镇企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参考答案:
(1)原因: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3分)
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6分,每点2分,任答3 点即可)
(2)事件:明治维新(2分)
作用:中产阶级推动西欧、北美、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起飞;中产阶级推动思想文化教育的繁荣;中产阶级推动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完善。(6分,每点2分)
(3)模式: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分)
原因:改革开放;农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允许个体户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各种形式的外资企业的引入;乡镇企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科教兴国战略实施(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思路点拨】经济发展模式依据各国不同国情而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给我们的经济建设的启示是:保持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必须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持改革,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科技兴国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201410)】23.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
②“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③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
④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知识点】N2 P2本题考查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案】D解析: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①注重的是个人的回报,说法错误;“心态”影响商业活动,③“决定”说法错误;心态不同,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就不同,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要以公益的心态从事商业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中获得商业回报,②④说法正确。该题选D。
【思路点拨】马云语录的意思强调的是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能仅仅追求经济效益,要做好事,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错误说法较容易排除,难度一般。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5题,共135分)
38.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6.拿破仑1807年在致其兄弟杰罗姆的信中写道:“我在信中附上了为你的公国制定的宪法。你必须忠诚地执行。……《拿破仑法典》中的优点……将成为你的政体中的主要特点。为了扩张以及稳固你的统治,我更依赖它们的成效,而不是依赖军事胜利。对你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政策。”与这种“政策”精神实质最接近的是
A.天赋人权 B.社会契约 C.法律至上 D.自由平等
【知识点】P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拿破仑法典》中的优点……将成为你的政体中的主要特点。为了扩张以及稳固你的统治,我更依赖它们的成效,而不是依赖军事胜利”可以看出作者主张法律的作用,认为法律比军事力量的控制有效。
故选: 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A1 A3 R1R2 P242、(32分)人类文明在演进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古希腊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模式差异很大。西周时期出现的“国”是在分封制度下,由周人驻防各地,凝聚而成。诸侯之下,又有卿大夫,每一层级均从上级授民授土取得权力,而每一级的主权都不完整。完整的主权只有周天子拥有,尊王是诸侯国政权合法性的依据。而希腊的城邦则是在一个地区内,若干村落聚合而为政治与经济的共同体。城邦是自卫的单位,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城邦居民侍奉同一保护神,以建立同群的认同。共同体的领袖大抵是雄杰之士,以个人的勇略、智谋、品德取得众人的信服。他们尽管被称为君王,但仍须耕作渔猎。
(1)结合所学,试从形成途径、主权状态、首领产生标准和文化认同四个方面来比较古代希腊城邦和西周诸侯国两种发展模式的不同。(8分)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种种严重的问题,出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维新派号召全国人民“合一群,同道德,同法律,同风俗,同文学美术,而组织一完全无缺之国家”,断言“世界由是而文明,欧美由是而进者也”。
而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认为个人的人权和科学才是欧洲“优越于他族”的原因。胡适更是大声疾呼:“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2)分别概括材料中所体现出来的两种救国主张;(4分)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导致这两种主张的原因。(8分)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
(3)阅读上表,分阶段概括西方人对于自然法的认识。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各个阶段产生这种认识的社会背景。(12分)
【知识点】古代中国 古代世界 近代中国 近代世界·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启蒙运动
【答案】 答案:
(1)
希腊城邦
西周诸侯国
形成途径
自下而上/村落聚合而成
自上而下/分封而成(2分)
主权状态
完整
不完整(2分)
首领产生标准
才干、品德
血缘关系/世袭(2分)
文化认同
侍奉同一保护神
尊奉周天子/礼乐制度(2分)
(2)核心主张:民族主义,主张建立完整的民族国家才能挽救民族危亡;(2分)自由主义,认为个人的自由权利才是国家富强的根本。(2分)
民族主义的原因:①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团结全民族的力量才能谋求民族独立;(2分)②维新派认为近代欧美因民族主义而强大。(2分)
自由主义的原因: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有名无实;②陈独秀和胡适等人认为专制制度和专制思想是中国落后的主因;③陈独秀和胡适等人认为民主、自由导致西方的繁荣发达。(1点2分,2点即可。4分)
(3)第一种划分:6-13世纪、14-17世纪早期(或17世纪早期)、17世纪晚期-18世纪,
第二中划分:6-13世纪、14-18世纪,或6-13世纪、17世纪-18世纪。
6-13世纪:自然法是上帝意志的体现。(2分)
背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统治整个欧洲,影响到法律的制定;东罗马帝国为加强对域内众多民族的统治,制定适用于各民族的法律。(2分)
14-17世纪早期(或17世纪早期):自然法是人性的体现。(2分)
背景: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从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主张以人为中心,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2分)
17世纪晚期-18世纪:自然法是人类意志的体现。(2分)
背景:启蒙运动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进一步解放。(2分)
17世纪-18世纪:自然法是人性和人类意志的体现。
背景: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从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主张以人为中心,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启蒙运动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进一步解放。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希腊城邦是自然村落组成的,而分封制下的诸侯则是自上而下的分封形成的;主权状态上诸侯隶属于周天子,没有完整的主权,而城邦则相对独立有自己的主权;希腊城邦首领是依据才干选举产生,而分封制下的诸侯则是世袭的;分封制下各诸侯都需要遵从周礼。(2)依据材料“维新派号召全国人民“合一群,同道德,同法律,同风俗,同文学美术,而组织一完全无缺之国家”维新派主张建一个完全无缺的国家,即是从民族主义的立场来探讨救国方法;由“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新文化运动领导人则侧重于人的自由,主张自由主义,结合当时的国内外情况加以回答。可以得出各自原因。(3)西方人对于自然法的认识可以分为以下阶段:6-13世纪:自然法是上帝意志的体现;14-17世纪早期(或17世纪早期):自然法是人性的体现;17世纪晚期-18世纪:自然法是人类意志的体现;17-18世纪(或14-18世纪):自然法是人性和人类意志的体现。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回答第二小问。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表格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选做题部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