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1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2 15:0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 成绩 ·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20题,共40分)
1.《礼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为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一般认为标志着中国进入“天下为家”时代的是(  )
A.炎黄部落联盟建立 B.夏朝建立
C.春秋战国时代开始 D.秦朝建立
2.有学者指出,商代法律是在继承夏代“奉天罚罪”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根据“天”和“神”的名义制定的,统治者对人的处罚都特别强调鬼神和上天的意思。据此可知,商代(  )
A.沿袭了夏代的官僚体制 B.政治领域神权色彩较浓厚
C.民众普遍崇信天神意志 D.统治者借助神权实现集权
3.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4.了解历史时序和学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①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夏朝 C.商朝 D.东周
5.世界上的青铜器没有一个能与中国古代青铜器相比拟。它完全是手工制造,每一件都独一无二、举世无双。它主要的原料是(  )
①铜 ②铅 ③锡 ④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我国古代也有许多有关鼎的成语。请问“问鼎中原”中“鼎”有什么意义(  )。
A.吉祥美好 B.盛水器皿 C.显赫富贵 D.权力与地位
7.观察下图,对其中文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 B.体现了最原始的造字法
C.发现地集中在长江流域 D.主要记载了夏朝的历史
8.厦门中学生助手说:“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又与中华大地各区域文明交流互融,共同构成了青铜时代的中华文明。”厦门中学生助手意在说明中华文明的(  )
A.源远流长 B.独立发展 C.类型单一 D.多元一体
9.如图(青铜牛尊)中,牛的鼻子套一圆环,说明牛已被用来干活,由此可推断它的制作应不早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时期
10.假如要在西江苗寨上演一场“武林春秋”争霸赛,展现激情动荡的春秋时代。在这场演出中,下列哪一历史人物不能出场(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周厉王
11.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历史年代尺,请问A、B、C、D四个选项中,表示“东周”的是(  )
A.A B.B C.C D.D
12.原先“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说明了春秋时期(  )
A.周天子依附诸侯 B.周王室衰微
C.强化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 D.周朝政局稳定
13.下图为春秋时期战车的复原图。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  )
A.经济的发展 B.战争的需要 C.运输的需求 D.社会的安定
14.“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如果你生活在战国后期,要到当时最强大的封建国家去谋求职位,你应该去的国家是(  )
A.齐国 B.秦国 C.燕国 D.赵国
15.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16.下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永济渠
17.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孔子的智慧”被整理成(  )
A.《尚书》 B.《论语》 C.《道德经》 D.《左传》
18.“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9.“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古人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若要深入研究这种思想,你要查阅(  )
A.《诗经》 B.《论语》 C.《道德经》 D.《韩非子》
20.著名学者弘亿指出:“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后世两千年打下了两个生存基础——思想基础与制度基础。以后的两千年,中国主要思想皆从这里发源,主要制度皆由此时奠定。”据此可知百家争鸣(  )
A.推动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B.反映了中国处于大变革时期
C.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二、材料分析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0分,第23题8分,第24题12分,共40分)
21.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cháo)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二:
——(图片摘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摘自《史记·周本纪》)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出诸侯应履行的义务并解析周初实行该制度的效果。 (4分)
(2)上图中材质的农业生产工具出现于何时 简述其与牛耕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影响。(3分)
(3)据材料三,概括“平王之时”出现的历史现象。“政由方伯”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解释周王地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分)
22.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1)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的名称。仔细观察后,你能获得哪些有效历史信息。(3分)
(2)图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殷墟,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写出它的名称。对研究我国哪一时期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2分)
(3)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想一想这件青铜器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3分)
(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2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8分)
材料: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1)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2分)
(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理由是什么?(4分)
(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2分)
2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 ,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材料二: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 ,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统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 ,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4分)
(2)据材料二,“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评价孔子。(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百家争鸣的出现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2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D
16.【答案】B
17.【答案】B
18.【答案】C
19.【答案】C
20.【答案】C
21.【答案】(1)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朝觐述职;(任答2点)
效果: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时期:春秋时期;
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3)现象: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状态: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或动荡;各自为政、相互攻伐等);
原因: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具体说明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发展对周王地位影响亦可)
22.【答案】(1)半坡居民;彩陶制作水平较高;能用原始符号表达;具有一定的原始审美观。
(2)甲骨文;商朝。
(3)司母戊鼎;说明商朝国力的强盛;商朝青铜冶炼技术的精湛。
(4)自觉学习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国家强大就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在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创新发展,使其成为我们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根基。
23.【答案】(1)秦国
(2)对按军功授予爵位这一措施最为不满。因为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秦国国力增强,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答案】(1)百家争鸣;墨家:墨子;法家:韩非。
(2)“仁”;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
(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或: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发展)。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